秋兴八首其一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13张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13张课件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2.颈联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 明确: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3.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不惊人死 不休的锤炼风格,找出最后一联里富有表现力的词 语并进行赏析。
• 催与急字。(1分)秋已深,催字写家家又在赶裁冬 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衣声一阵紧似一阵。(1分 )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 浓重的家国之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 (2分)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
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 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厚。
郁即“积”,凝重、含蓄。
沉郁,是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 顿挫,是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 奏的缓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 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 乐美
•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旅居 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 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抓作者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 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 接济维持生活。766年,严武病逝,已经55岁的杜 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 (今四川奉节),《秋兴》就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 的一组诗,共有八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 甫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
“两座高峰”:李白(浪漫),杜甫(现实)
“两个诗派”: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又称“高 岑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和孟浩然, 又称“王孟诗派”)。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件

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1
历史意义
2
《秋兴八首其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 高峰,对后世的诗人和文人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文化背景
杜牧生活在盛唐时期,这是中国历史 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唐诗达到了顶峰。
结论和要点
1 结论
2 要点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优秀的唐代诗歌, 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向读者 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共鸣。
装饰
《秋兴八首其一》采用精心编 排的词句和修辞手法,增强了 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性。
意象和修辞手法
意象
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 人物情感,让读者能够直观 地感受到诗歌中的意象。
修辞手法
杜牧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 人、对仗等修辞手法,让诗 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音乐性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让人感受 到一种悠扬的旋律,增强了 读者的阅读体验。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 件
Hale Waihona Puke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以优雅的笔触表达 了秋天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共鸣。
作者和背景
杜牧
杜牧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 思考而著称。
背景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牧在他的创作巅峰期间所写。这首诗歌展现了他在秋天中的思考和感 悟。
了解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分析诗歌的艺术 风格、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文化 背景和历史意义。
诗歌分析及主题
1 诗歌分析
2 主题
《秋兴八首其一》采用七绝的诗体结构,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 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主题涵盖了思乡、孤寂、纵情等内容,以 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文化交流
杜甫的诗歌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成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彼此之间 的了解和认同。
如何更好地欣赏杜甫的诗歌
了解时代背景
在欣赏杜甫的诗歌时,需要先了 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 ,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内涵。
品味语言艺术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比喻和 修辞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结构严谨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通过秋景的描绘,层层 深入地表达主题思想。
03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诗文解读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 的忧虑和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第二句“巫山巫峡气萧森”则进一步 描绘了三峡的萧瑟景象,给人以压抑 的感觉。
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秋 天的景象,玉露和枫树林都是秋天的 象征。
仍具有指导意义。
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01
文学传承
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被广泛传承,影响了众多文学家和诗人。
02 03
思想启示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影响力,同时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 化产生了影响。他的作品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丰富 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春望》
总结词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 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 精品课件PPT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 精品课件PPT

孤舟一系故园心
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
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 备登上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 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你看,他 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 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
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
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
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
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江间波浪兼天涌
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 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的写实。但 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
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
课文相关评论
朱鹤龄说:前三章俱主夔州,后五章乃
及长安。(《辑注杜工部集》)
陈廷敬说: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
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转引自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研习与思考
《秋兴八首》虽大量写景,但景 中含情,请分析这些景色中所包含的 感情。
咏怀古迹(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一种“象喻”的联系。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 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和悲 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
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
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丛菊两开他日泪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
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回应了诗 题中那个“秋”字。 “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 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 流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 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 一滴的眼泪。

《秋兴八首(其一)》获奖PPT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获奖PPT课件

杜 甫
2021
【齐读】学习目标
❖ 1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 2 .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 3 .理解诗歌主旨,感受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021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 郎,又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 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
江间波浪兼天涌, 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 塞上风云接地阴。 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 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 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 心却长系故园。
2021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
“两座高峰”:李白(浪漫),杜甫(现实)
“两个诗派”: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又称“高 岑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和孟浩然, 又称“王孟诗派”)。
中唐——
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 广为传诵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20牧21 。
江间波浪兼天涌,
【明确】
“兴”就是《诗经》中
塞上风云接地阴。 “赋比兴”的“兴”,即
丛菊两开他日泪, 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
孤舟一系故园心。 感。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2021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16页)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16页)
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 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也因担任检校工 部员外郎,后人称之“-杜--工--部”。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
诗歌鉴赏
意象
意境(氛围)
首联: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萧瑟中有清丽
情感 悲凉
颔联:波浪 风云 天 地 雄浑壮丽 萧瑟阴森
颈联:丛菊 孤舟
见花流泪 羁旅漂泊
离乱 之苦
怀念 长安
尾联:寒衣 白帝城 暮砧 诗人闻捣衣声思乡 伤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深化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人的仿作。

( 按

音 律

形 式
(唐)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词(宋)
诗 歌
分 )
小令
散曲

套曲
(元)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代表作:《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歌”(《长恨歌》)、”歌行” (《燕歌行》、《琵琶行》)、“曲”(《塞下

曲》)、“吟”(《游子吟》)、“引”(《李凭 箜篌引》)等。
古诗分类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 体 诗
五言绝句(五绝)
绝句 《江雪》
分 类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 优秀课件PPT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 优秀课件PPT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021/4/18
初读感悟
确立感情基调: 悲伤凄凉。
诗眼 孤舟一系故园心。
2021/4/18
再读文本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2021/4/18
thanks
2021/4/18
2021/4/18
诗文大意
首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译文:21/4/18
诗文大意
颔联 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译文: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阴气 沉沉。
2021/4/18
诗文大意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译文: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 沉。
2021/4/18
诗文大意
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为赶制冬衣家家正忙着剪裁缝
制,暮色中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 的声音。
2021/4/18
触景伤情
静 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
萧瑟、凄凉、雄浑、壮丽; 承接自如,纵情开合。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2021/4/18
意象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 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谢榛说 “景乃诗之媒”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 “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客观物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借以 寄托情思的物象。
2021/4/18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鉴赏诗歌 的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秋兴八首(其一)(共16张PPT)

秋兴八首(其一)(共16张PPT)
第六页,共16页。
颔hàn联:3、4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 风云接地阴。
颔联象征寓意,写望中的巫峡景象,骇浪滔 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象征 着国运黯淡和心情沉闷。
这里没有情字点拨,但通过滔天波浪、接地 风云与社会动荡、战争风云的同构联想 (liánxiǎng),就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当时杜甫胸 中正翻腾着忧国忧民的滚滚心潮。这是融情入景 ,也是象征抒情。
杜甫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其内 容的深厚博大,表现手法的蕴藉沉著,又形成了“沉郁 顿挫”的风格。
有《杜少陵集》。
第三页,共16页。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kuí(今四川奉节)州时所作,共八首,是组诗, 这里选录第一首。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 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 (yīdài)。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 ,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 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 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 就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
秋兴:因秋天而感发情怀。
第四页,共16页。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wū xiá)
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概括(gàikuò)本诗的情
感内容杜甫写作(xiězuò)此诗时,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 势尚未安定,回归长安的心愿 仍无法实现。诗人面对深秋的 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
第二页,共1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读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调落,秋气萧森等景象, 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
抓题目
《秋兴》一 因秋感兴 (触景生情)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 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 兴,故曰《秋兴》 。
抓作者(知人论世)
创意文档小店
主题分享 工作汇报 名著导读
十分感谢您下载我的优秀作品
更多优秀作品:右键打开链接即可: https:///works?userid=24622993#!/work_time
版权声明:作品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宇神所有,若您需商用,请购买版字体版权及图片版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以景起兴融情于景,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阔大的意境,
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精析意象
尾联
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以景起兴融情于景,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阔大的意境,
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精析意象
Hale Waihona Puke 颈联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意?
菊 泪 舟 故园
暗示作者在这待了两年泪 花开已两载,想起两年未曾回故乡,不免伤心落泪 孤独的小船系在岸边 作者就像小船,飘零在外,一颗炽热的心依旧系着故乡
名旬回顾
1.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4.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 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杜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
主讲人:宇神
诗歌鉴赏之“四抓”
一、抓题目: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 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 写写了什么? (意象)
表达了什么? (情感) 怎么写? (技巧)
四、抓注释: ①难理解的词语;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杜甫(712- -770)
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塞上风云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大浪连天涌起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光景暗淡,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精析意象
首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玉露
寒冷
枫树林 巫山巫峡
寒冷的秋露侵蚀伤残 阴森萧瑟
露冷枫丹, 万物萧瑟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以景起兴融情于景,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阔大的意境,
砧声
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捣衣的妇女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逗惹出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漂泊的游子听到砧声,就会回想家庭的温暖,更增添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愁。
总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下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