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阿长)出现过吗?
生:在美女蛇的故事的相关文段出现过。

师:长妈妈是何许人也?让我们通过鲁迅的纪实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来认识这位在作者的《朝花夕拾》里多次被提及的长妈妈吧!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给大屏幕中蓝色的字拼音,注意只写拼音,不写汉字。

(学生在笔记本给相应汉字的注音)
师:现在根据大屏幕所给出的答案,自己订正一下。

师:下一个环节,根据你刚才写的拼音,再写出相应的汉字。

(学生在笔记本书写相应汉字)
师:大家现在打开课本,速读课文,结合课下的预习,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速读课文)
生:文章先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生:阿长的睡态。

生:阿长给我讲各种“规矩”,比如吃福橘。

生: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生: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师: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掌握得不错。

“读文章____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________的劳动妇女。

生:连真正的名字都没有
生: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
生:多事,喜欢切切察察
生:不拘小节
生:麻烦,规矩多
生:愚昧、无知、迷信
生:心地善良
生:仁慈
生:关爱孩子
师:很好,我们总结一下: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社会下层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同时又善良仁慈,关爱孩子。

师:下面同学们抓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理出一条情感变化线索。

师:下面我们结合文章中几个具体的文段,来具体品析一下(屏显,学生读)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师:这段文字写了阿长什么特点?
生: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师:文段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毛病的?下面根据老师的提示,两个人一组,我们把这个情境演示一下。

先竖起第二个手指头,然后上下摇动,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同学两个人一组演示,老师找两个同学上台来演示)
师:我们现在假定一个情景,你对另外一个同学小声说:“这个老师长得太难看了。

”然后根据文段中的描写来演示,大家注意他们手指头和表情(两个同学表演很到位)(同学笑,鼓掌)
师:现在我们根据刚才的演示,想一想,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更为准确生动?
生:“低声絮说”这四个字很准确,因为一般“切切察察”都是说一些闲话,传播一些是非,不可能高声大嚷,而且这个“絮”字用得也很准确,写出了阿长说起这些闲话来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生:讨厌。

(教师板书)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屏显,找学生朗读)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师: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
生: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粗俗的睡态。

主要通过“摆”和“大”这两个字表现出来的。

师:下面同学们具体地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如果你有了一些想法,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

生:“大”字和前面的“伸开两脚两手”相照应,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观,粗俗。

“摆”字我说不太好。

生:强烈的不满。

(教师板书“不满”)
师:对,但“我”对阿长强烈不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摆”字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分析文章的语言,有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推敲探究,才能体会其妙处。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显,找同学读)
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
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
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师: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这一年是否“顺溜”,所以阿长很惶急。

而我呢,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

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对话。

(学生读,“阿妈,恭喜……”读得平淡,“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读得激动一些,但程度不足)
师:大家看“我”说“阿妈,恭喜……”中间有个逗号,后面是一个省略号,在读的时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些。

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

(教师范读)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亢。

(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我”是不耐烦的,阿长是异常激动的。

(教师板书“不耐烦”)师: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下面我们再读两段段文字,看看“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4.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
手脚,占领全床,那
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师:这两段文字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敬意”,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敬意”的异同?
生:这两个“敬意”产生的缘由不同。

第一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说她们脱了裤子,大炮就放不出来,我觉得他很有本事。

第二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到了我日思梦想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生:第一个“敬意”作者只是原谅了她“占领全床”,而第二个“敬意”连“谋害隐鼠的怨恨”都“完全消灭”了。

我对她“占领全床”只是不满,对她谋害隐鼠确是“怨恨”,同样是原谅,但程度是不同的。

生:两个“敬意”虽然程度不同,但“我”之所以对阿长产生“敬意”,都是觉得阿长比较有本事,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我很佩服她。

师:我们再结合文章,想一想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使我非常感动,从而对她产生了“敬意”,还是觉得她比别人本领大,对她非常佩服而产生了“敬意”呢。

师:读者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来,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是因为阿长很爱“我”,把“我”当成了她的亲儿子一样看待,但“我”为什么没有体会出来呢,或者说为什么没有写出来呢?
生:因为作者是以儿童的口吻来写的,可能我当时年龄还很小,还没有体会得那么深刻。

师:作者什么时候才体会到阿长对我的爱呢?我们来看文章最后两段。

(大屏幕显示,教师范读,同学齐读两遍)
师:这两段文字是作者以成年人的口吻来写,你能读出作者对阿长是怎样的情感吗?
生: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尊敬。

(教师板书:怀念、尊敬)
师: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淳朴、宽厚、热情、善良的品质,表现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师: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我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

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总有一天会读懂了它,也许那些厌烦,那些怨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

师: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布置了一篇随笔。

《读懂身边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