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气体离子特征

合集下载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极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4、易液化的气体:NH3、SO2、Cl2。

5、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

6、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NH3、HF、HCl、HBr、HI。

7、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8、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9、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

检验Cl2常用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0、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

11、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的气体:H2、CO、CH4、C2H4、C2H2、H2S。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或淡蓝色)的气体:H2S、H2、CO、CH4。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几种离子的鉴别方法

几种离子的鉴别方法

几种离子的鉴别方法离子鉴别方法是化学分析领域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确定化合物组成和性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离子鉴别方法。

1.气体析出法气体析出法主要用于气态离子的鉴别。

通过在反应中加入适当的酸或碱,使产生气体离子,然后通过对其进行化学反应来鉴别。

例如,加入盐酸酸化,产生氯气的离子,然后通过将气体通入二硫化碳中,根据形成的颜色以及气体溶解性的变化来鉴别不同的气体。

2.气固法气固法主要用于固态离子的鉴别。

通过将固态离子与气体反应,产生可溶于水或非水溶剂的离子盐。

例如,将固态氯化银与氨气反应形成氯氨络合离子Ag(NH3)2+的溶液,根据络合离子的溶解性和颜色变化来鉴别固态氯化银。

3.摩尔构效关系法摩尔构效关系法根据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颜色变化来鉴别离子。

例如,根据主族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预测一些阳离子的溶解度和阴离子的稳定性。

并且,根据共价性和离子性的差异,可以根据颜色的变化来鉴别不同的离子。

4.沉淀法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沉淀来鉴别离子。

根据离子的溶解度和生成的沉淀物的性质,可以鉴别不同的离子。

例如,加入氯化银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到待鉴定溶液中,形成沉淀物后,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形态和溶解性等特征来鉴别不同的离子。

5.甲醇火焰离子化法甲醇火焰离子化法主要用于鉴别有机离子。

该方法利用甲醇的高燃烧温度和易于离化的性质,在火焰中将有机物离化。

离子化后的有机物会在气相中产生特定的质谱图,通过质谱仪可以鉴别不同的有机离子。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离子鉴别方法,不同的离子鉴别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离子,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离子的类型和性质。

兰叶青 无机化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第9章 分子结构

兰叶青 无机化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第9章 分子结构

第二节
第九章
一、现代价键理论(也称电子配对法)
1、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 海特勒和伦敦在用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形成的过 程中,得到H2分子的能量E和核间距R之间的关系曲线, 如图。
H2分子的能量随核间距的变化
NaBr、NaCl中, I 、Br、Cl 的还原性依次降低,而
AgI、AgBr、AgCl的溶解度依次增大,颜色依次变浅, 这都与离子半径的大小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节
第九章
2、离子的电荷 离子电荷高,与相反电荷的吸引力大,熔点、沸
点就高。例如:CaO的熔点(2614℃)比NaCl(801℃) 高。
3、离子的电子构型
相反电荷Z+和Z-的离子间的吸引势能V吸引为:
V吸引
z z e2
4 0 r
第一节
第九章
式中ε0为介电常数,e为1个电子所带电量。相反电荷的 离子之间,除静电引力外,还存在外层电子之间以及
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排斥势能V排斥与r的关系
为:
V排斥
B rn
式中:B和n为常数。因此,正负离子间的总势能为:
rNa 230 133 97pm
rCl 278 97 181pm
目前最常用的离子半径是1927年由鲍林(Pauling) 从核电荷数和屏蔽常数出发推算出的一套数据,半径 计算公式为:
第一节
第九章
r cn
Z 式中Z为核电荷数,σ为屏蔽常数,Z-σ为有效核电数,cn为取决 于最外电子层的主量子数n的一个常数。
F 、Cl 、O2 等简单的负离子,其最外层都为稳定
的稀有气体结构,即8电子构型。对于正离子来说,情 况相对复杂,除了8电子结构外,还有其它多种构型。 正离子的电子层构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化学反应中的气体和溶液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气体和溶液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气体和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气体和溶液是常见的反应方式。

本文将围绕化学反应中的气体和溶液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气体的特性和性质气体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形态,具有以下特性和性质:1. 可压缩性: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剧烈,因此气体具有可压缩性。

2. 可扩散性: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可以自由地在容器内扩散和混合。

3. 可溶性:气体可以溶解于液体或固体中,其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4. 气压和温度: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气体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二、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具有以下组成和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常用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表示。

2. 饱和溶液:当在一定温度下,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3. 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浓度、摩尔浓度或体积浓度等方式表示。

4. 溶解过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溶解过程的进行与否。

5. 离子溶液:当溶质是离子时,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与电解质的浓度成正比。

三、气体反应常见类型1. 常规气体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例如:2H2 + O2 → 2H2O2. 气体的摩尔关系: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在气体反应中可以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摩尔比例推导出产物的物质摩尔比例。

例如:2H2 + O2 → 2H2O,2摩尔氢气与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水。

3. 气体溶解平衡:气体溶解于溶液中时,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四、溶液反应常见类型1.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2.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产生的沉淀物是由两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形成的固体颗粒。

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中子N(核素)原子核质子Z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 个)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决定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

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

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诸量如35Cl为34。

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核素的质量数相等。

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r(Cl)=Ar(35Cl)×a% + Ar(37Cl)×b%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离子

离子

离子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氦原子)或没有电子(四中子)的稳定结构。

这一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1基本概念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称作离子。

带正电的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称为阴离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则带相反的负电荷。

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显电中性。

如果原子从外获得的能量超过某个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那么这个电子就可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原子核外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或半径较大的原子,较易失去电子(一般为金属元素,如:钾K,钙Ca等)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少于4的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如:硼B,碳C等)则较易获得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达到饱和状态(第一周期元素2个电子、第二第三周期元素8个电子)时,性质最稳定,一般为稀有气体(氦除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性质也很稳定)。

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如第一层是最外层,则为2个,若是氢离子,则没有外层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一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高中化学离子检验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检验总结

高中化学离子检验总结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离子检验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识别不同的离子,它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未知物质的成分。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离子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离子检验进行总结和讨论。

1. 离子检验的基本原理离子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颜色、沉淀、气体等特征来判断离子的存在与否。

离子检验需要我们准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力,同时也需要对化学反应的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2. 常见的离子检验2.1. 阴离子检验在离子检验中,常见的阴离子包括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

阴离子检验通常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特定的沉淀或气体来进行判断。

例如,溴离子可以通过加入溴水或氯水来检验。

溴水与溴离子反应会生成红棕色溴酸根沉淀,而氯水与溴离子反应则会生成淡黄色氯溴离子。

2.2. 阳离子检验常见的阳离子包括铁离子、钠离子、铜离子、银离子、铝离子等。

阳离子检验也需要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进行。

例如,铁离子可以通过添加硫氰化钠溶液来检验。

当硫氰化钠溶液与铁离子反应时,会产生红色的三硫氰合铁离子沉淀。

3. 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离子检验需要准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力,以下是一些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3.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离子检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同时也需要对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计划。

3.2. 试剂的准确配制离子检验中使用的试剂需要准确配制,并且要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

不同的试剂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需要戴上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进行操作。

3.3. 实验条件的控制离子检验的实验条件(例如温度、pH值等)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等因素,以确保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准确的。

3.4. 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在离子检验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例如颜色、气体的产生、沉淀的形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检验方法H2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O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l2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H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H2S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

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NH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NO2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NO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CH4 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4 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2 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9)Fe3+ 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

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w.w.w.k.s.5.u.c.o.m(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1)苯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

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

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

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生成红色的Cu2O沉淀。

①焰色反应显黄色Na显紫色(透过钴玻璃)的元素是K②有臭鸡蛋气味或能使湿Pb(Ac)2 试纸变黑的气体是H2S③在空气中由无色迅速变为红棕色NO④使品红溶液褪色SO2⑤能使淀粉变蓝I2⑥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的离子___Fe2+⑦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以及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__Fe3+⑧投入水中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 CaC2 Al2S3 Mg3N2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生成气体Al NH4HCO3 (NH4)2CO3 (NH4)2S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1.颜色的规律(1)常见物质颜色①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④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

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以绿色为色的物质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 +离子的焰色等。

⑦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⑧白色物质★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4,PbSO4;★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不完全反应的:MgO。

⑨灰色物质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①水合离子带色的:Fe2+:浅绿色;Cu2+:蓝色;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MnO4-:紫色:血红色;: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

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ⅠA,ⅡA,ⅣA,Ⅴ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①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②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③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④稀有气味:C2H2。

⑤臭鸡蛋味:H2S。

⑥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⑦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⑧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⑨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