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人观后感15篇

合集下载

《宇宙与人》观后感 (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 (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 (15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宇宙与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宇宙与人》观后感 1浩瀚的宇宙包容万物,包括可能和不可能;现在和未来;当人类,一个渺小的生物,落在宇宙——地球的小尘埃上时,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然而,人的思想比宇宙大,比宇宙宽,所以它是比较的:宇宙,人,谁主宰?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大约200万年,200万年前,甚至更早,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地球形成之初发生了什么,更不用说宇宙的年龄了。

据说宇宙大爆炸是有历史的,但是对于宇宙爆炸的原因,爆炸后物质的去向,以及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仍然没有明确的解释。

宇宙的空间如此之大,以至于它有如此之多的物质。

也许真理可与人类的思想相比。

太阳系外有星系,星系外也有星系,那么星系外的星系呢?也许没有概念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来自于我们的知识,或者来自于我们似乎不可能做的事情。

例如电影《宇宙与人》中介绍的太阳与木头燃烧的原理:木头燃烧的本质就是原子交换释放出某种化学能。

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也不下降。

太阳燃烧的原理与营火完全不同。

它在燃烧原子核。

爱因斯坦利用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计算出核能可以达到普通化学能的20xx万倍。

宇宙中最有效的核能是氢与氦的聚变,即四个氢原子与一个氦原子的聚变。

这个过程可以把千分之七的物质转化成能量。

物质的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一,但太大了。

如果我们把一千克氢原子的千分之七转换成能量,就等于四千吨石油和六千吨煤。

一根只能燃烧几分钟的树枝所含的核能,足以点亮一个100瓦的灯泡100万年。

《宇宙与人》观后感 2周日的下午,窗外是一个雾霾天,坐在宿舍看完这部《宇宙与人》,渺小和伟大这两种感受居然同时涌上心头。

宇宙,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大,现在人类也只是对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已。

站在宇宙的角度上来看,地球文明,甚至连太阳系都不值一提,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更不用说了。

科普片宇宙与人观后感

科普片宇宙与人观后感

科普片宇宙与人观后感科教大片《宇宙与人》以丰富精关的画面,富有哲理的解说,科学地介绍了宇宙的形成、结构和人类进化的历程,在向人们普及天文学宇宙知识方面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科普片宇宙与人观后感,仅供参考。

科普片宇宙与人观后感篇一那天在马克是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科教片,其极具教育性的知识和丰富的特效制作使全班同学沉醉其中。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

而这正验证了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它让我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生命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并且,到现在为止,这150亿年间这个爆炸仍然在进行得,也就是说宇宙的形成是核聚变的结果,而这一情况是一直随宇宙的存在发展而存在的,因为宇宙的运动是不会停止的,一旦它停止运动了,它必将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

而这也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数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万物。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有一天,科学将会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然而由我们所认识的宇宙的形成来看,也不难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世界的物质性。

人类的诞生是在宇宙运动了N年之后,宇宙的运动造就了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然后再经过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体的生存与灭亡,例如恐龙时代,人类就慢慢地诞生了。

人类的诞生一步步地在客观规律的条件下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的意志发展,并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措施避免恐龙时代的悲剧。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10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10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10篇)宇宙与人观后感15月6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全班同学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部电影——《宇宙与人》。

这几十分钟里,我们在无比地享受,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世界的奥秘。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存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150亿年前宇宙诞生、50亿年前太阳系诞生、500万年前人类诞生、400年前人类发现日星碎片、公元2000年前人类进入高度发达文明。

木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星系,是地球的300多倍。

而月球离地球大约三十八点多公里。

有一个月球质量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大约6千万年前,地球充满活力是因为地球在转动。

液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状态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生命存在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宇宙,也重新认识了人类世界。

宇宙太空的浩旷神秘,让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人类的生命历程,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学习点宇宙的历史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宇宙与人观后感2上周的马克思课,老师让咱们观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与人》。

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透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咱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

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但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

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咱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忙,但是我还是觉得自我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如,在科教片中说到陆地物种起源于海洋物种的时候,曾说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之中大无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陆地,勇往直前,最后就进化成了各种陆地生物,人类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因此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

其实,之前有关勇敢的励志故事或者励志名言,但是还是远不如这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来得有感染力。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宇宙与人》观后感6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宇宙与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宇宙与人》观后感1今天观看了《宇宙与人》这部长达一小时的纪录片,渺小和伟大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涌上心头。

渺小是感叹地球与人类的渺小——的确,跟茫茫宇宙相比较,地球和人类就像一颗不起眼的尘埃;而伟大则是惊叹茫茫宇宙之大,浩瀚无边。

我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到了许多我从来没接触过的知识,让我对宇宙的认识又增加了一步。

这个纪录片不但让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无边,还提醒了我们人类要好好对待宇宙和地球。

宇宙很大,大到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大。

除了对于宇宙来说十分小、对我们来说却很大的银河系以外,宇宙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神奇的物质。

也许UFO,也许外星人,这些我们所能想象的物质的存在。

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十分有限,它还有许多奥秘。

宇宙浩瀚,是那么有魅力,那么神秘,像有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你。

宇宙不但神奇,还是造物主。

宇宙,是它创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又创造了我们。

可以说,没有宇宙就没有我们人类,既然地球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宇宙就是地球的母亲。

我们虽然没有保护宇宙的能力,但我们可以保护地球。

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它。

本来地球有许多资源可以再生,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索取,使许多资源枯竭了,把原本美丽的星球弄得伤痕累累。

难道你们就不心痛吗?我们,有时候真的太残酷了,我们必须保护地球了,不能让它再受伤了。

宇宙,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等着你去探索它的未知世界,发现它的奥妙与精彩。

《宇宙与人》观后感260分钟的视觉震撼,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宇宙的魅力,同时也让我想起人类的行为。

宇宙是物质演化的伟大史诗,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

她孕育了太阳,地球,还有很多壮观而美丽的宇宙奇迹,又创造了一切生命起源的基因,而我们人类正是由基因组成的。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15篇)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15篇)宇宙与人观后感1上个星期五,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的科普教育片,这部电影讲述了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客观辩证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学成果的错误利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

宇宙给与了我们人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从人类所要呼吸的空气到要运用的自然资源燃料。

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

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二氧化碳。

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

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亿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

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

人类的出现,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关键。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宇宙都一一奉献给了我们人类,作为人类,却为了一代人的利益,不顾可持续发展,直接把这些资源消耗殆尽。

这个科教片告诉了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么人类自身很快也会处于毁灭。

可以说的是,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时间,我们无从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非常伟大。

它不仅包含了众多的星系,星云等等……而且它的存在也是非常悠久的。

作为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地球,它也展示了自己的不平凡,酝酿了智能生物人类。

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要善待宇宙中的所有物体,而不应该破坏。

宇宙与人观后感优秀10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优秀10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优秀10篇宇宙与人观后感篇一星期五,我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

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感谢它们,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须做的。

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

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

而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盒就是白色垃圾。

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真让我搞不懂。

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

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90%;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吨钢可节省水约25吨,可减少空气污染物90公斤;可减少水污染物45公斤。

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买,这样废品再利用了,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

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有的还可以赢利。

而中国呢?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约占70%-80%;堆肥法,约占10%-20%;焚烧法极少,仅占1%。

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晚,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借助国际援助建成一些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

宇宙与人观后感通用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通用15篇

宇宙与人观后感通用15篇宇宙与人观后感通用15篇宇宙与人观后感1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

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

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有差异。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

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那么宇宙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概括其是无限的。

而这种无限性又是其本质和现象、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众所周知,宇宙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于是无限的物质以运动作为自已存在的根本方式,没有运动就无从显示物质的客观存在。

而作为统一物的宇宙,一方面在任何时刻都将有自己的无数特定的具体形态,而每一种具体形态却都受特定时空等条件的具体限制,因而呈现出宇宙的相对静止性和有限性;另一方面,宇宙的任何具体形态都因其内在矛盾决定而将不断地被否定,从而显示了宇宙的绝对变动性和无限性。

于是,宇宙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中,达到了这样的局面:“无限时间内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宇宙同时并存的逻辑补充。

”我们知道在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曾统治世界,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物种最终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也许这也说明了必将有更高级的生命来统治世界。

之后人类便出现了,接着人类学会了运用自然规律,学会了耕种,学会了把自然的改造为适合人类的,人类的智慧就这样不断地被开发。

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类的意志被改造的越来越生机勃勃。

人类已然学会了趋利避害,也许恐龙灭亡的悲剧绝不会在人类身上上演。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就像影片中说的“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宇宙与人》观后感1000字

《宇宙与人》观后感1000字

《宇宙与人》观后感1000字•相关推荐《宇宙与人》观后感1000字(精选20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宇宙与人》观后感1000字(精选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宇宙与人》观后感1000字篇1在这部纪录片里主要还是围绕在浩瀚的宇宙中选择了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作为生物产生的地点,并且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发展,终于产生了人类这种生物,并且在地球上发展出了人类文明这种相对于动物更高等更发达的文明。

事实上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和技术是完全不能确定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高等生命体的。

多少年来不断有人试图在广阔的宇宙中发送信号以获取其他文明的痕迹。

很难说这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但无论是发现了比我们更加高等的文明还是找到了其他低等碳基生物生存的星球或星系,对于人类文明都将会是巨大的冲击。

在影片的开头就经由浩瀚的宇宙到地球讲述了人类文明出现的巨大偶然性和稀少性。

我们这样的文明出现无论如何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带有极大偶然性的。

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在整个的宇宙的空间里,人又是那么的神气。

我想起了一句古诗“你在桥上看风景,观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就已有如此富有哲理的诗句,把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寓意其中,把整个宇宙和人深深的联系在了一起,。

人在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人在观宇宙,人用人的思维,欣赏着宇宙空间的美,人装饰了地球,地球装饰了宇宙的梦,反而,宇宙又装饰了谁的梦呢?人的智慧是很伟大,相对于宇宙又是那么的狭窄,可谓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同许多其他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一样,这部片子并没有脱出以人为主体,以渺小的人类的眼光观察我们生活的星球和我们存在的宇宙,以人类所独有的带有无尽欲望和野心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这个表现的并不显著,但的确是大多数该类型的纪录片必然带有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与人观后感15篇宇宙与人观后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教师给我们推荐看了一部视频——《宇宙与人》。

这部纪录片深刻而又细致的给我们呈现了宇宙的构成与人的出现,这使我产生了不少的感触。

宇宙是无比伟大的,他虽然是物质的,却能够孕育出生命,孕育出拥有智慧的人类。

他用时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星球、空气、水甚至是人。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

我们应当感激它们,应当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当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前几天在在网上看见了一个公益广告片,说的是在中国有一些养熊厂里面养着一些抽胆黑熊,它们身上背着5公斤的铁马甲,腹部有一个伤口,里面插着一根手指那么粗的管子,连之后铁马甲里的袋子和黑熊的胆,胆汁全部都被收集到了袋子里,养熊厂的农夫借此谋取暴利,而黑熊却在狭小的铁笼中忍受着伤口带来的巨痛。

他们整日被关在连身子都转可是来的铁匣子里,所能做的仅有吃食,睡觉。

大部分的黑熊都因为身上有伤等原因患有各种疾病,农夫就给他打各种抗生素。

如果一只熊死了,它的四只熊掌就会被砍下出售,其他的器官也会被“充分利用”。

这是对生命的侮辱,是对地球的宣战,是对宇宙的亵渎。

作为地球里的小小一份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够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还要向所有人呼吁,不要再做自毁退路的事,不要再做自毁前程的事,不要再做破坏地球的事!期望人们能够做力所能及保护地球的事,能够真正明白宇宙的存在的意义,理解他,守护他,让这个伟大的奇迹永远不会消失。

宇宙与人观后感(二):科技片《宇宙与人》观后感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此刻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能够比较的余地。

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构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明白年龄的宇宙了。

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构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

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

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

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

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一样,它在让原子核燃烧。

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到达普通化学能量的20XX万倍。

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能够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仅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

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向以为太阳会一向“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

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

太阳仅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

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并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构成艳丽的光环。

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

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质集团,它们有更大的组织,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大约20多个星系组合在一齐,组成一个大星系团。

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就是说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旅行一趟都要3000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穷的星系,目前观测到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130多亿光年。

人类看到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类惊异地发现,即便不看到整个宇宙,也能确定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干什么。

而在这个如此大的空间里,人类及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主角,甚至于能够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的群体,在银河的彼岸,是否还有另一种“人类”呢答案是肯定的。

宇宙中千千万万个尘埃,千千万万个星系,遥遥之外,也有千千万万种生物在它们的“地球”上生存。

不一样的环境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生物形态,也许它并没有四肢、五官,而是以别的形态呈现出来。

可是,也许在它们之中,有比我们生存年代更久远的,有比我们具有更高的礼貌的,也有可能和传言中的一样,能够驾驶着高速宇宙飞船,自由来往于宇宙各个星球之间的,甚至有能够在它们的星球之间用某种感应电波来自由交流的,等等。

我们并不是宇宙中的唯一存在者,但却好像被冷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闭关发展,在浩浩宇宙空间中寻找一些填补自我的失落感的安慰。

人类的失落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人类礼貌的发展而加重的。

在21世纪的礼貌里,人类已经能够摆脱这种失落感的尝试了,比如无人宇宙飞船远航太空探访,人类登上航天飞机到太空与地球周边的“邻居”打交道,等等。

在地球上,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已陆续成功地把人类送上了外太空,作科学研究,并能成功回到家园。

最近中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把两名宇宙员送上了外太空,宇宙又多了两位地球的访客。

随着物理科学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眼光也在宇宙中越看越远,越看越广。

这些对于人类来说,意义是非凡的,宇宙就是这以一步一步地,坦露在各种生物眼中,完成宇宙群体沟通这一最终大任。

正如影片最终慷慨的:“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我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礼貌,最终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

今日,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我都为之振奋。

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可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我来建设,否则,礼貌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宇宙,一个伟大物质演化的史诗,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生物。

宇宙与人观后感(三):前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

应当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

并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

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那里我们能够得到答案。

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可是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

但能够相信,仅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

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供给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供给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

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

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而今,人类已有本事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杯具,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

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

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我了。

“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可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我来建设,否则,礼貌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当感激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我和自我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

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

人应当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追求,珍惜自我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我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宇宙与人观后感(四):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此刻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能够比较的余地。

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构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明白年龄的宇宙了。

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构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

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

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

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

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一样,它在让原子核燃烧。

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到达普通化学能量的20XX万倍。

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能够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仅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