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史话

合集下载

风筝史料考略

风筝史料考略

风筝史料考略
风筝是一种飞行玩具,起源可以追溯至约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

在古代中国,风筝通常用于军事侦查和测量天气。

据史书记载,汉朝
时期,前219年左右,一位名叫司马相如的贤者曾利用风筝来测试风向,帮助军队制定战略。

在中国的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279年),风筝开始普及,
成为一项流行的娱乐活动。

当时的风筝形状非常多样化,有圆形、方形、六边形、蛇形、鱼形等等。

不仅如此,风筝的装饰也非常讲究。

设计师会在风筝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如龙、凤、花鸟、山水等等,让风筝变得更加美观。

到了中国的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风筝成为了文化交
流的媒介。

当时,蒙古人统治中国,元朝宫廷对风筝情有独钟,时常
邀请中国南方的设计师来设计风筝,并将它们献给世界各地的官员和
贵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在欧洲,人们通常
将风筝与鸟儿联系在一起,许多设计师都会设计出似鸟的风筝。

在日本,风筝被称为“凤凰筝”,象征着图腾和信仰。

总的来说,风筝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

它的形态和飞
行原理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风筝

风筝

风筝的起源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与民俗风筝的文化内涵在于“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也就是说中国风筝除了外型美以外,它还有不同的寓意。

在民间,风筝是吉祥物,它的发展与各地民间习俗联系在一起,其题材丰富多彩,造型夸张,绘制精细,并充满着美好的理想与寄托。

放风筝与健康放风筝既能娱乐,又能健体。

史书《续博物志》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可以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和弱视。

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

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

运动风筝运动风筝,也称做竞技风筝或操纵风筝。

起源于欧美,1992年左右传入中国,它是用两条拉线控制风筝,双手操控,左旋、右旋、升降等各种特技动作全靠手腕和手臂的技巧来完成。

飞行时速最高可达150公里/小时,有驾驭风的感受,尤其是在急剧爬升和俯冲时,会发出飞机引擎般的声音,更刺激!按功能分,还有竞技型、芭蕾型、翻浪型、多向型等各种运动风筝。

放风筝注意事项1. 切勿在有高压线电塔、有电线杆架设施处放。

2. 留意气候变化,如有台风、雷击现象,应马上停止施放并远离空旷处。

3. 放飞应选择适合且能配合风速之风筝,切勿轻视强大风速的力量。

4. 施放者应选择空旷处,如公园、海滩,避免障碍物。

5. 特技风筝飞行速度快,切勿进行低飞或惊吓他人等危险飞行动作。

风筝起源三说

风筝起源三说

风筝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风筝又叫纸鸢、纸鹞,利用风力使之上升至空中,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风筝的始祖应该是鲁班,又称公输班,据说他会“削竹为鹊,成而飞之”。

他也首开了将风筝用于军事侦查的先例,史书记载,“公输班为木鸢以窥宋城”。

西元549年,南梁武帝时侯景发动叛乱,包围了皇宫,宫女“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是风筝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的开始。

风筝这个名字的确定,应当归功于汉隐帝时的大臣李邺,他在宫中曾以线放纸鸢为戏,又在纸鸢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笛,即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而得名风筝。

明代有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火药投放于敌营爆炸,谓之“神火飞鸦”,这是用于军事;明代还有利用风筝测量风速的记载,这是用于科学。

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牌子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是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起来。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高山族、黎族的居民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风筝起源的历史传说

风筝起源的历史传说

风筝起源的历史传说
风筝起源的历史传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

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

风筝的来历,风筝节的来历篇一:风筝的来历说起风筝的起源,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

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

第二种说法认为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

依据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

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

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筝的发明年代在南北朝时期,即羊车儿之说。

《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

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

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

?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

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第四种说法认为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

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

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风筝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就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生产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道》有载:墨翟位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大败。

就是说道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做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飘了一天就糟了。

墨子生产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作测量传递信息,脱胎换骨险阻等军事须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发生,风筝交由纸糊,很快传至民间,沦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为盛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减少,中国的风筝流传至世界各地。

先是传至日本和朝鲜等将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至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至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出征路线步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做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以.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了解至了西方。

风筝的故事

风筝的故事

风筝的故事
风筝是历史上真正的飞风最早的雏形,它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由中国发明了。

而欧洲的风筝,据人们所知,最早出现是在14世纪。

在东方,风筝用于宗教、捕鱼、军事通信,而且用来载人。

在欧洲,风筝最初是作为军事标志出现的,到16世纪就变得普通了,成了从东方传入的一种儿童玩具。

1804年,空气动力学的创立者凯立根据风筝制造出了第一个现代滑翔机模型。

1839年,哈格雷夫发明了一种盒式风筝,这对现代风筝的发展作出的最重大的贡献。

在巴登·鲍威于1894年做了一些载人的试验之后,欧洲的海军和陆军中出现了用来进行观察的载人风筝。

1904年,用以承重的一长列盒式载人风筝问世了。

在20世纪初出现了风筝的一种最有价值的应用:用风筝将气象仪器载很高的高度从1905年起,盒式风筝的原理被应用到了飞机。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

风筝的起源和演变风筝源于春秋时代,风筝为中国人发明,至今已经2000余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进而演变成为今日的多线风筝。

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演变成玩具。

风筝的制作1、做风筝的材料包括竹篾、纱纸条、马拉纸,工具包括浆糊、纸刀。

2、风筝的做法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即用纸蒙糊风筝。

3、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等。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风筝的分类按风筝的形象分类,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形状。

按风筝的构造分类,有硬翅类、软翅类、板子类、串子类、立体类等。

按风筝的功能分类,有玩具、观赏、特技等。

按风筝的大小分类,有巨型、大型、中型等。

放风筝的意义1、在田野郊外放风筝能呼吸新鲜空气,娱乐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放风筝能带来吉祥。

3、清明节放风筝有一种放风筝放晦气的说法。

4、放风筝能有益视力,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风筝上天的条件1、风筝要在有风的条件下才能放飞。

2、风筝要有提线的牵引。

故事:风筝起源的传说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

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说;三是飞鸟说。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斗笠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工具,就像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很早以前农夫在田地干活时就开始使用,据说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地里干活时,忽然刮起了很大的风,把他的斗笠卷走了,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斗笠上的绳子。

恰巧这根绳子很长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放风筝。

有关风筝的记载

有关风筝的记载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

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

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

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得高而 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 年所积之霉气。
【明
Ming Dynasty (AD 1368-1644 )

以风筝载炸药,飞到敌 人上空,投掷炸弹。
【风筝的制作】
【风筝的诗词】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 风筝的故事也非常多。下面这篇《风 筝的故事》有修饰前后的两种效果, 你认为哪一种更漂亮一些?
你能说说这两篇 文章修饰前后的不 同之处吗?
如何才能将文章 修饰得漂亮一些呢? 跟我一起做吧!
①、选中标题文字。
③、工具栏中选择“字 号”命令,然后选择需 要的字号。 ②、工具栏中选择“字 体”命令,然后选择需 要的字体。
【风筝的历史】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墨子制作了一只木鹰,三年才做成,结果飞一天就坏了。)
【春秋
Spring & Autumn Period ( 722-481 BC)


【西汉
Han Dynasty (202BC-AD9)

中国风筝首先应用于军事。 在汉代,风筝被用作测距工具。
Hungry
饿
【南北朝】
( AD 420-589 )
风筝曾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 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 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y 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南北朝】
( AD 420-589 )
风筝曾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 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 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y 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南北朝】
( AD 420-589 )
风筝曾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 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 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y 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1152.8cm
Song Dynasty (AD 960-1127)
④、工具栏中选择“居 中”命令。 ⑤、工具栏中选择“字 体颜色”命令,然后选 择需要的颜色。
按照对文章标题美化的操作方法,我们便可以 完成对文章正文的修饰了现在来把我们的发现两 居右 端 中对 齐 对 齐
字 体 颜 色
【宋

《清明上河图》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Ch‘ing-ming Festival
【宋
Song Dynasty (AD 960-1127)

《清明上河图》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Ch‘ing-ming Festival
【宋
Song Dynasty (AD 960-1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