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细节描写

(6)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
行细致的描写。
宝玉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 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暗中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 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 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 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 我的知已,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已;既你我为知己,又 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 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精神恍惚,病已 渐成……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 知己,奈我命薄何——想到此间,不觉泪又下来。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 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 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 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 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 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 个细节描写。
3.写好细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写好细节,认真仔细地观察是基础。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 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 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 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 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 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 越好,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 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比如,鲁迅在 《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 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 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 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 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 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 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 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如: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有这样一段 描写 “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 子”, “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这一 段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 征,也表现劳动人民那种健壮、勤劳的共性特 征。 又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 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 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 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描写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一、什么是人物描写?对人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摹,就是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最主要的就是鲜明、准确、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所谓人物的性格特征,就是指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二、人物描写方法的分类基本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肖像)描写:是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动作描写: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人的脸部表情。
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三、知识小练:下列人物描写分别属于哪一类描写。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2、“啊?我才84分?”这时,我的心里乱哄哄的,“我还能回家吗?”想到这里,我不禁小声哭泣起来。
“怎么办?说试卷丢了?不行,妈妈肯定不相信!唉……”()3、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
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腿部。
()4、听着女儿的叙述,母亲的嘴巴像敲开木鱼般地笑开了。
那两汪清水似的凤眼,虽然总是淡淡的看人,却有说不出的明澈。
()5、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四、描写方法的作用1、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格式: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2、侧面描写答题格式:通过侧面描写,衬托了写作对象……的特点(品质、精神),表达了……心情。
对细节描写的几点认识

对细节描写的几点认识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根据课标的要求,初中生要学会写5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的技能。
而要写出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不仅要有对事件的具体叙述,还要对叙述的人或事物有一定的精雕细刻,使描绘的形象可以直接感知。
本文仅就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及运用,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简单理解,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有各自特色的细枝末节,是记叙文最小的描写单位;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性格、外貌、动作、心理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
依据细节描写的对象看,细节描写可以分为人物、事物、景物细节描写三类。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等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如何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功能?分辨下面的两则材料,就可以获得一个初步的认识。
材料一: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藤野先生》材料二: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我的母亲》上面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生命中与自己相依相伴的重要人物。
材料一中写藤野先生,紧扣他的外貌特征,去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再写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作自我介绍。
这些细节形象地描绘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材料二中胡适写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眼病”,这是一个典型细节,它体现出母亲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包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还有一点,人物描写往往是抓住典型而有意义的细节来深度描绘。
朱自清散文《背影》里写父亲爬站台去买橘子的情节,几句话抓住父亲为“我”去买橘子时的背影进行细致的刻画,一连串的动词(“走”、“探”、“穿”、“爬”、“攀”、“缩”、“倾”)充分体现了一个年迈的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这样的细节描写大大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地含义及作用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中心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准确、细致、生动地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范例一:半场运球投篮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
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篮板抛去,球“碰”的一声反弹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请把文中的描写小姐们吃瓜子的动词圈出来。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
“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
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
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丰子凯《吃瓜子》)1、手的姿势是怎样的,牙齿是怎么咬的,声音如何,点滴不漏。
2、细化动作:拿瓜子—送瓜子—咬瓜子—转瓜子—咬住瓜子肉。
方法一:细化动作。
请把文中的描写父亲的动词圈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作者写了父亲怎么到的铁道边,怎么下的,怎么上的,都写出来了,脚、手、身子是怎么动的,都观察到了。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一、例说动作细节描写的重要性1、讲故事,激发兴趣,并为动作细节描写欣赏作伏笔。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小故事。
那还是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的事,那时我还在生产队里干农活。
所谓的“农活”,不光指种庄稼、收庄稼之类,还包括挖沟、挖壕和挖河这些更苦的差事。
记得那是中秋节过后的一天,天气不错,可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但,就是有点冷。
和往日一样,这天,队长带领我们二十几个社员到距离村子很远的一片荒滩去挖河。
我们队长一脸麻子,大家就不叫他的名字,只叫他“‘广林’队长”。
我们到工地一看,坏了,排水用的水泵因为河岸塌方掉到河里去了。
我们挖的河很宽,也很深,地下水位很高,一宿的时间就把头一天挖的河床渗满。
所以,得快点把水泵打捞上来,不然就没法排水,水排不干,就无法继续挖河。
但是,水很深,得一个人潜入水中用绳子拴好水泵,然后大家一起将它拉上岸。
“广林”队长发话了:“谁肯下水,给他记三天工分。
”大伙儿不吭声,就像没听到队长的话一样。
有人用砺石敲打着自己的铁锹,有人抽着旱烟悠闲地吐着烟圈,还有人干脆一仰身躺在枯草丛里……见没有人理会,队长站起来,抬高了嗓门,说:“谁下水,给十块钱!”啊,十块钱,多有诱惑力呀,那年月,壮劳力拼死拼活干一天才挣一块五毛钱。
这时,人群就有了一阵骚动,有的坐起身,有的在鞋底上蹭着烟头。
只见一个年轻的壮汉站起来,两手拿捏着破棉袄上的唯一一个纽扣,脚步缓慢向前挪,到了河边,看看清冷的河水,摇摇头,咂咂舌,咧咧嘴,又退了回去。
队长似乎急了,他脸上的麻子一个个红涨起来,如三月里绽开的朵朵桃花。
他敞开衣襟,眼睛盯住水面,高喊一声:“三十块,谁下水?”说时迟,那时快,队长的话音还没有落地,就见一个人甩掉衣服,飞身一个鱼跃,“噗咚”一声扎入水中……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谁下去了?——队长本人下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赏析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呤》,引出课题,明确本课重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记叙文人物细节描写的四种方法

记叙文人物细节描写的四种方法记叙文的人物细节描写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
2.学习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重点难点: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四种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二、概念梳理:1、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2、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3、本节课主要讨论人物细节描写。
三、感受魅力1、阅读下面各句,领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1)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他怔了怔,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2、想一想,片段一和片段二相比较在哪些方面增加了细节的描绘?片段一:吃过晚饭,刚上七年级的翠翠问妈妈说:“妈妈,问您个问题,您的心愿是什么?”母亲回答说:“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
”“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
”翠翠接着说。
片段二:吃过晚饭,刚上七年级的翠翠大声囔道:“妈妈,问您个问题,您的心愿是什么?”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
”“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
”翠翠执拗地说。
例文:(1)、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2)、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的技巧
1.具体充实(动作细分法) 2.典型真实 (细观察、善捕捉) 3. 生动新颖(炼词语、妙修辞)
提炼动词
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她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放进嘴里,吃 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 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 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 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 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加修饰语
学以致用: 精选一些合适的词语,表述成一段话
抓蝴蝶的动作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 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 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 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 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题目:我从未这样
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舒畅、激动、烦 恼、懊悔等。
2.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具 体,要有真情实感。
3.至少要有两处人物细节描写,拿红笔用 曲线勾画出来。
4.不少于600字。
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 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 态。
起跑
跨栏
超越
冲刺
欢庆
朗读下面几段文字:
1.只听见一声枪响,各国的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 起来,我国运动员刘翔奋力的跨过一个又一个栏 杆,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最后刘翔冲到了终 点,夺得了中国第一枚跨栏金牌。
初中细节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细节描写的意义和作用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末节的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有细致性、细小性、和细部性的特征。
此法,笔触周密,细致入微;小处着眼,工笔刻画;截取一部,细细勾勒。
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个荷塘闪耀着珍珠班的异彩。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有的细节,可以反映人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的细节,可以给人物性格定下基调;有的细节,是显示人物性格的荧光屏,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是烘托人物心发表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法;还起描绘典型环境等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 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下述8个方面:一是,显示人物性格。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段生活细节,反映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总想将包在套子里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如《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我”借被子“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的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称为“跳板式”的细节。
三是,揭示文章主题。
《百合花》中“被面上撒满白色百合花”4次反复出现,结尾以此细节点题。
四是,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
《百合花》开头,对秋庄稼的描写,显示出战斗前的气氛,为人民活动, 创造了典型环境。
五是,标志时代的特点。
鲁迅的《药》里,兵穿的衣服,显示这是清末发生的故事。
六是,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理。
如《百合花》中,新媳妇,为小通讯员补衣服上破洞的细节。
七是,贯串全文,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
在《百合花》中,有几个细节,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鲜明的个性。
八是,有的细节,并未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却使文章增添生活气息、抒发情味或乡土特色。
如《社戏》中,插入的偷罗汉豆的细节。
谈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中心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准确、细致、生动地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范例一:半场运球投篮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
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篮板抛去,球“碰”的一声反弹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请把文中的描写小姐们吃瓜子的动词圈出来。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
“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
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
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丰子凯《吃瓜子》)1、手的姿势是怎样的,牙齿是怎么咬的,声音如何,点滴不漏。
2、细化动作:拿瓜子—送瓜子—咬瓜子—转瓜子—咬住瓜子肉。
方法一:细化动作。
请把文中的描写父亲的动词圈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作者写了父亲怎么到的铁道边,怎么下的,怎么上的,都写出来了,脚、手、身子是怎么动的,都观察到了。
2、大量动词,写出了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深深的父爱3、比如这里其实都是写“爬”,作者却用了“探”、“攀”、“缩”、“微倾”等词语,总之,方法二:精选动词。
方法三:形象修饰他走进投掷圈的中心,眼睛狠狠盯着投掷区最远的那个标记。
过了一会儿,他把铅球托起,稳稳地放在肩头锁骨窝,左手向前方斜伸,右腿向后退了一大步,身体向后方倾斜。
手臂上的肌肉鼓起来,脸上的肌肉也绷得紧紧的。
突然,他抬起身体,用力一蹬右腿——“嘿”——随着一声暴喝,他转身猛力一推,将球奋力投出。
方法四:巧用修辞“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
“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
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手,努力向前跨着大步。
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
小试牛刀实战演练·看视频,想一想:·视频中哪个瞬间最使你感动?·哪些地方放慢节奏?哪些地方定格画面?选取视频中使你最感动的瞬间或片段,以“孝”为主题,做细节描写(动作)。
母亲回头一看,啊?!在昏暗狭窄的楼道那头,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向前走来。
那纤弱的小手显然承受不了水的重量,可他依然固执地用双手紧紧握住盆边,背向后弯,肚子向前顶,用胸口抵住水盆,努力地维持着身体和水盆的平衡,就像一只刚爬出蛋壳的小鸭子般,左右摇摆,步履蹒跚。
水盆左右晃动着,水不断从盆里泼洒出来,晶莹透明的水花四溅,溅到他稚嫩的小脸上。
他却腾不出手来擦一下,只好咪着眼睛向前看,任由水从他细小的肩膀滴下,落在手臂和衣服上。
终于来到母亲的跟前,分不清是水还是汗顺着他额头流到下巴,他却毫不在意,一脸孩子气的笑着,奶声奶气地说道:“妈妈,洗脚!”。
那满脸的喜悦,是呀!是件伟大的事——它的名字就叫做“孝”。
3、这次上去写答案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这次上去写答案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静。
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地跳着。
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我们班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
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描写“淑女”的吃相。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檫拭唇角的余油。
描写“粗相”的吃相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
文段一:预备铃响了,语文老师王老师准时地出现在教室门口,然后走上讲台,放下书和教案,喊道:“上课”,待同学们坐下后,便开始讲课。
文段二:预备铃响了,又是王老师的语文课,在同学们一如往常的“五、四、三、二、一”的倒数声中,王老师昂着头,背着双手,踩着“零”的尾声准时地站在了教室门口,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迈上讲台,放下手中的书和教案,抬起头,身姿挺直像个哨兵站在哨卡上,用犀利的目光扫视全班一遍,从嗓子眼里迸出两个字:“上课”。
待同学们行过礼后,他又像首长检阅士兵一般郑重地点一下头,接着便开始讲授…原文:上数学课时,我回答对了问题,老师向我递过一个赞许的眼神。
老师向我递过一个赞许的眼神。
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又像沙漠里的一汪泉水,清澈、清凉,滋润我干涸的心;更像黑夜里拉开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整个心房。
我是一个胆小少语的孩子,这个眼神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关爱、勇敢和自信,嗅着这样的味道,我回敬老师一个微笑。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今天晚上很冷,父亲拿来被子亲自帮我铺床。
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并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了一会儿,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歇着。
方法三: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英语课开始了,老师准备把批改好的试卷发下来。
这时,我紧张得要命,害怕自己考砸了。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上网,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方法四:内心独白,真情实感•根据情境,描绘一段适当的心理片断,每段文字约30—100字之间。
(至少运用一种心理描写方法)•1)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正在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2)这天傍晚由于完成班里的卫生值日劳动,放学已晚,路上遇上一个戴着墨镜的小青年跟着自己,似乎遇上坏人了…… (1、2组完成第1题;3、4组完成第2题)语文课在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见的气氛开始了,老师把批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前我紧张的要命心里像有个水桶似的七上八下,就怕自己考砸了,手颤颤巍巍的把试卷拿到手以后,我轻轻把试卷一角翻开,接着又马上盖好,我预料的果然没错,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没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是细节描写不到位,请试着改写一下,来丰富该同学当时非常“紧张”的心理活动。
答: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
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
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
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
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
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段落一:过了一会儿,老爸便抱了一些苹果兴冲冲地跑来。
他把苹果从车窗一个一个递给我,看着老爸那染霜的白发,我不禁一颤,最后一个苹果没接住,掉在地上。
老爸赶忙弯腰去捡,就在这时,车启动了,老爸慌忙把沾有泥土的苹果在衣服上蹭了几下,又递给了我。
车开动了,老爸在车窗外挥动着手,着急地喊:“那只苹果,你别吃,还没擦干净······别忘了到校给家里写信。
”我的热泪涌了出来,滴在手上,也滴到了那个还沾有泥土的苹果上。
(节选自《那一刻,我感动了》)段落二: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上完晚自习往宿舍去,却发现路边蜷着一个人。
本来倒没注意,但当眼光触及那双破棉鞋时,我定住了脚步,是母亲!她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边,冻得伸不直的指头还死死扣住一个包。
我打开包一看,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
我用手一摸,鸡蛋上还留有余温。
她开心地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送到我的嘴边,看着她请求的目光,我含着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两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她:“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她委屈地低下头,用手语告诉我:“我不想让人知道你母亲是哑巴,他们会笑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