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作者简介_《一夜的工作》全解

合集下载

《一夜的工作》作者简介:何其芳

《一夜的工作》作者简介:何其芳

打印版
作者简介:何其芳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

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

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

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

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

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

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

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

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一夜的工作课文及何其芳生平

一夜的工作课文及何其芳生平

一夜的工作《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一夜的工作》课文插图[1]基本信息【名称】《一夜的工作》【年代】现代【作者】何其芳【体裁】记叙文课文原文一夜的工作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

《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读书笔记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读书笔记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读书笔记《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赞扬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周总理的工作十分劳苦,一《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赞扬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周总理的工作十分劳苦,一个晚上要批改"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周总理工作时,一点儿也不马虎,"他不是随便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要做详细地咨询。

这时,我想到了自己,记得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平时多了一点,我就大叫起来;多写了会儿的作业就不耐烦了。

想到这里,我感到羞愧了。

我仿佛看到了:夜已经很深了,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只有周总理在昏黄的灯光下,正认真地批阅着一份又一份的文件……周总理的生活十分简朴。

他工作至深夜,夜宵只是一杯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

总理衣服穿的是有补丁的,袜子是几乎看不着原来的色彩。

周总理住的是一间宫殿式的房子,房间里只有一桌两椅一灯。

一个堂堂的大国总理的工作条件,竟是那样的简陋之极!这时我想,那些住豪宅喝洋酒坐名车的贪官污吏和总理比起来,简直天渊有别啊!他们是多么的可耻可恨。

周总理的工作十分劳苦,一个晚上要批改"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周总理工作时,一点儿也不马虎,"他不是随便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要做详细地咨询。

这时,我想到了自己,记得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平时多了一点,我就大叫起来;多写了会儿的作业就不耐烦了。

想到这里,我感到羞愧了。

我仿佛看到了:夜已经很深了,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只有周总理在昏黄的灯光下,正认真地批阅着一份又一份的文件……总理的工作十分劳苦。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

拓展(看故事)
周总理的吃
我跟随周总理几十年,他非常多的时候是不能坐在餐桌旁正经吃 饭的,至少是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汽车上、会场休息室或匆匆的走路 中吃饭的。 在汽车上的饭,最多的时候喝一杯玉米糊糊,吃两片面包。面包 是或夹几片香肠,或抹些果酱。有时也喝杯麦片粥。 如果是在会场休息室,我们常给服务处的同志打电话,叫他准备 一碗热面汤,总理可以在休息时,边听汇报边吃面,有汤有面,吃着 还可以。国家经济状况好时,里面放些肉丝菜叶;经济困难时,面汤 上只漂着几片葱花。 如果总理太忙,连三两分钟时间也抽不出来,那就通知人大会堂 或有关人员准备几个素馅包子,让总理从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会场时, 拿在手里边走边吃。 如果遇上突然的情况,临时增加活动,总理吃不上面包、素馅包 子,喝不上玉米面糊糊或面条,那就用糖充饥,他多次吃两块糖当作 一顿饭,或要一把花生米或煮黄豆当饭。
读句子,并理解……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 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 批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 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 候叫你。”
周总理要批阅多少文件?
读句子,并理解……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 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 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 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 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周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
用上“虽然……但是……”一词说 话:
1、周总理的工作是劳苦的,他的生活是 简朴的。 2、周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一尺来高,他 审阅每一篇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 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 陈设极其简单。
1、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 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 2、虽然周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 一尺来高,但是他审阅每一篇 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 3、虽然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 的房子,但是室内陈设极其简 单。

《一夜的工作》作者资料、背景、分段、段意 重点词句意思

《一夜的工作》作者资料、背景、分段、段意 重点词句意思

《一夜的工作》作者资料、背景、分段、段意重点词句意思周总理在“第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

《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做了整理,把稿子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道中南海政务院去。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向我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半部分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一夜的工作》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一夜的工作》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一夜的工作》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一夜的工作》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17岁发表作品。

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

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何其芳(1912-1977),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

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

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

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是一位贯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

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著作书目:《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散文选集》1957,人文《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何其芳文集》中的《生活多么广阔》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一夜的工作课文及赏析

一夜的工作课文及赏析

一夜的工作课文及赏析《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赞扬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一夜的工作》课文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

《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 13.一夜的工作 作者简介 何其芳素材 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13.一夜的工作 作者简介 何其芳素材 新人教版

何其芳
一、生平简介: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曾发表新诗。

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二、主要作品:
《画梦录》《火集》《汉园集》
三、主要成就:
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迈。

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

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

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

1938年与沙汀、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

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夜的工作》作者简介_《一夜的工作》全解
何其芳(1912.2.5-1977.7.24)
原名何永芳,四川省万县人。

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开始发表作品。

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

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

193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

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

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

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

从1953
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小学语文课本的《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他写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一文。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