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四章+补体(2)第五章免疫系统
免疫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PPT课件

识别阶段
即C1q识别免疫复合物(IC)而活化形成C1酯酶 的
阶段。 (1)C1结构: (2)C1活化的条件:
a、C1q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 合
b、Ca2+存在 c、C1q对Ig的亲和力不 同:IgM>IgG3>IgG1>IgG2
Ig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构象的变化
MASP2 MASP1
C4b2a3b
经典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C4 , C2 的活化
( 级 联
活 化
放过
C3的活化
大 )
程
C5的活化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
溶末
细端
溶细胞效应
胞 效 应
通 路
)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等
一、经典激活途径 (一) 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IgM或IgG3、IgG1、 IgG2)与相应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
激活条件: 1.C1q分子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 2.Ca2+、Mg2+等
(二)固有成分与激活顺序:
主要参与成分:C1-C9、Ca2+、Mg2+等 激活过程:
比利时.Bordet
补体的发现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霍乱弧菌菌液 (凝集)
正常豚鼠血清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56℃30分钟
(凝集)
(溶菌) (溶菌)
(溶菌)
概念:补体是正常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
免疫学教学大纲

免疫学教学大纲主讲教师: 李铁民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对免疫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功能,特别是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免疫学功能,教学难点为理解免疫应答规律。
教学对象:本科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时数:51学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形成过程,以及当代免疫学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免疫学概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免疫学基本概念(0.5学时)一、免疫二、免疫学三、免疫的三大功能第二节免疫学形成过程(1学时)一、免疫学的开创期二、传统免疫学时期三、近代免疫学时期四、现代免疫学时期第三节免疫学的发展特点(0.5学时)一、广度的交叉性二、深度的多层次性三、发展上的高速度复习思考题:1、何为免疫,免疫学?2、免疫的三大功能是什么?3、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抗原(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性,以及免疫佐剂等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和抗原的特意性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抗原的概念(0.2学时)第二节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0.5学时)一异物性二理化性状三免疫途径四机体应答性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1学时)一抗原特异性的研究二抗原决定簇第四节抗原的分类(0.3学时)第五节重要抗原(1学时)一病原微生物二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三嗜异性抗原四白细胞分化抗原五血型抗原六主要组织七自身抗原八肿瘤抗原第六节免疫佐剂(1学时)一免疫佐剂的种类二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三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复习题:1.简述TD-Ag和TI-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2.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那些相应的临床疾病.4.什么是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有何不同?5.正常情况下机体为什么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6.Rh抗体与ABO血型抗体有和区别?Rh抗体为什么只能在Rh ̄者体内产生?Rh抗体生成后可能产生什么后果?第三章免疫球蛋白(6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基因结构和特点,以及抗体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抗体产生的多样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学时)一基本结构二肽链功能区三酶解片断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1学时)一同种型二同中异型三独特型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1学时)一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二激活补体三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四通过胎盘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布,特性和功能(1学时)一IgG二IgM三IgA四IgD五IgE第五节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1学时)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二轻(κ)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三重(H)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四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第六节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1学时)一多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复习题: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2简述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分类的依据3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产生的酶解片断,并简述个片段的生物学功能4何谓I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它们的主要差异是什么?5针对Ig同种异型决定簇(遗传标志)的抗体能否与下列Ig 分子或其功能区起反映?A.γ2λ2B.ε2κ2C.δ2λ2D.(μ2λ2)5E.κ型L链V区F.λ型L链C区6试比较各类Ig的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7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8何谓克隆抗体(M C Ab)?简述制备M C Ab的原理.第四章补体系统(3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补体的激活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补体的激活调控.教学重点和难点:补体的激活途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命名,生成部位和理化特征二几种重要的补体固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三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第三节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一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二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三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第四节补体受体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一补体受体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第五节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一补体含量增高二补体含量降低三补体固有成分和调节分子的遗传型缺陷复习题:1、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3、列出膜结合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机制4、列出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两种说明其调节作用机制.5、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6、补体的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是通过何种成分引起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7、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哪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裂解片断,可引发何种生物学效应?8、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第五章免疫系统(8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免疫细胞特点和功能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第二节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二淋巴细胞三抗原呈递细胞四其他免疫细胞第三节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概念二.细胞因子的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复习题1、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2、简述T、B细胞的来源、分布、表面标志和主要功能.3、试比较T H1和T 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异同点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4、简述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过程.5、单核吞噬细胞具有那些主要生物学功能?6、比较Tc、k和LAK细胞的作用特点.7、试比较B1和B2细胞亚群的主要特征8、何谓抗原呈递细胞?简述其组成及功能.9.细胞因子有哪些基本特性。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

Thank you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摘星的你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Hereditary angioedema
【临床表现】 (一)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二)突然出现发作性上呼吸道、胃肠道水肿及局限性 皮下水肿。喉头水肿可导致呼吸道梗阻,甚至危及生 命。胃肠道水肿时则表现为剧烈腹痛。皮下水肿多主 要见于眼睑、唇、耳壳、外阴及四肢。
治疗: gene therapy? Somatic mutation ,多细胞受 累 No! C5的人源化单抗-Eculizumab Yes!
3
2.5
Days with
paroxysms
2
per patient
per month 1.5
nt
During 12 weeks treatment
旁路激 活途径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
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 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如各 种C3转化酶、多种b片段 等。
二、补体调节蛋白的作用(举 例)
1、C1抑制物 ( C1INH )-抑制经典 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 2、DAF:解离已形成的C3和C5转化 酶 3、CD59:阻止MAC组装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
• • •
识 别 阶 段
•旁路途径
1.激活物质: 某些细菌 、内毒素、酵母多糖、 葡聚糖等
2.激活过程
•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MBL
+ 病原体甘 露糖残基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医学免疫学第5章免疫系统讲解

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 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呼吸系统等一样,是机体的一个重要 系统。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病原生 物的入
侵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对衰亡、损伤、 死亡的细胞的清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CD1、CD40、CD80、CD86
生物学作用: 加工、提呈抗原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促进T细胞活化
(二)单核—巨噬细胞
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Fc受体、补体受体.CD23CD40. CD1.CD2.CD64.CD32.CD16.CD35(C3b.CR1)
(三)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 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 织。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一)、T淋巴细胞(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2.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1)发育过程:(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 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逐渐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未成熟B
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第一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在识别和清除抗原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总和,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
二、填空题1、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2、肿瘤三、选择题1 、C2 、A3 、C4 、B5 、C6 、A四、问答题1、答:(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第二章免疫系统一、名词解释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二、填空题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三、选择题1、B2、C 3 、D 4 、A四、问答题1、答: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
根据功能差异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它们是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它们是T、B 淋巴细胞定居进一步成熟和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部位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指能与T 细胞抗原受体及B 细胞抗原受体结合,促使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或抗体,并与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或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题1、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2、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三、选择题1、B2、E3、D4、B5、E四、问答题1、答:(1)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两方面。
即某一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也只能与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结合,发生免疫应答。
(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是与其组成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数量、空间排列及构型存在的差异有关。
(有用)免疫学作业题&答案(全)

第一、二章免疫学绪论1.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是(C )A.维持时间较长;B.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有免疫记忆;C.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作用迅速,无免疫记忆;D.主要参与的分子是特异性抗体;E.以上均不是。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 )A. 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C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自身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自身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2. 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固有免疫,另一种是适应性免疫。
3.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耐受性三大特点。
4.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和作用快四大特点。
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答:免疫即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功能的实现过程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与失调的科学,其目的是防、治、诊病。
2.免疫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答:(1)免疫学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深化对生命过程基本特性的认识;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免疫学技术促进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
(2)促进了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的发展。
(3)现代生物学进展促进了免疫学的深入研究。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答: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
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分为(1)、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
第四章补体系统
(本次课主要采用讲授、多媒体、启发式、归纳教学法)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
生理状态下,补体各成分以酶前体(酶原)或非活性的状态存在于体液中。
思考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酶和酶原到底有什么关系?
一、经典途径(CP):(PPT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其全过程)
请学生先自学3分钟(并对比图示)
激活物:Ag-IgG1-3/IgM,(C1)
总结具有酶活的分子有三个C1s,C4b2b,C4b2b3b
攻膜复合体10个分子组成C5bC6C7C86C9;
游戏:学生每个人扮演一个补体成分,说出补体成分出现的顺序。
二旁路途径:
激活物:脂多糖,酵母多糖,肽聚糖等作为激活物(C3b)
具有酶活的分子C3bBbP C3bBb3b
多种蛋白质成分参加:B因子,D因子,P因子C3后同经典途径
三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残基,岩藻糖残基(MBL)
具有酶活的分子MASP-2,C4b2b,C4b2b3b
C4开始同经典途径
四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思考题:为什么平常大家都喜欢抄小路?
旁路途径,MBL途径快:抗体产生之前激活旁路途径,参与非特异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经典途径的高通量,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的中后期发挥作用。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了解)
一、溶菌和溶解细胞作用
二、调理作用
三、炎症介质作用
四、免疫粘附作用
第五章免疫系统
(本次课主要采用讲授、多媒体、启发式、归纳教学法)
第一节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一、免疫器官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
它包括骨髓、胸腺
1、骨髓是造血多能干细胞所在地、人及哺乳类动物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2、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是禽类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二、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皮肤粘膜淋巴相关组织等。
(一)淋巴结的免疫功能有:①滤过、清除淋巴液中抗原异物的作用。
②是T、B淋巴细胞居留增殖的场所。
③是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④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有:①滤过、清除血液中抗原异物的作用。
②是T、B淋巴细胞居留增殖的场所。
③是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④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三)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主要可概括为:①构成机体防御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
②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作用。
第二节免疫细胞
(一)T淋巴细胞
一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1T细胞受体:TCRαβ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是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TCRαβ-CD3复合受体分子
2TCR辅助受体:CD4/CD8
3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
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信号转导和淋巴细胞归巢等活动。
分为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等。
CD28,CTLA-4,LFA-2,LFA-1,CD40L
4丝裂原受体
5细胞因子受体
二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1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领会其表面标志和主要功能)
2CD4Th细胞,CD8CTL细胞,CD4CD25调节T细胞
(二)B淋巴细胞
一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1B细胞受体:mIgM/D是B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是所有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BCR-Igα/Igβ复合体
2BCR辅助受体:CD19-CD21-CD81
3共刺激分子:CD40
4CD21,CD32,丝裂原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5MHC分子,黏附分子
二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功能
1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2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合成分泌抗体,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作用。
第三节细胞因子(自学)
板书设计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途径(CP)
二旁路途径
三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四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了解)第五章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三、免疫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