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启示
防制踩踏事件国旗下讲话范文最新5篇

防制踩踏事件国旗下讲话范文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由于校园设施设计缺陷及管理不善,近年来校园踩踏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制踩踏事件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制踩踏事件国旗下讲话范文1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还记得两个月前的元旦吗?原本该充满着节日喜庆气氛的新年元旦,今年却因为“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而蒙上了一丝灰色。
20--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外滩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当时,在台阶上,下面有很多人想上去,上面又有很多人想下来,因为人非常多,挤着挤着,就有人摔倒了,后面的人又不清楚情况,还是在往前挤,这样,更多的人就摔倒了,导致了严重的挤压踩踏。
在这次事件中,有36人死亡,49人受伤。
据统计,遇难者平均年龄只有22岁。
其实因为踩踏而导致伤亡的事件在国内外真有不少。
我们为这些意外逝去的生命伤痛、惋惜,同时,也要在新一年里反思,在校园内,我们该如何养成行为的好习惯,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我们学校学生较多,尤其是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每天开校门的时候,另一个是在我们每天上操、回操的时候。
这两个时间内人流量大,很容易造成拥挤踩踏。
在这里,我倡议,为了我们生命的安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踩踏事件的发生:1、进出校门时养成守时有序的好习惯。
上下学时遵守时间,不早到来不迟延,安静排队缓步走,不追不跑不争先。
2、上操时养成排好队列按序进入操场的好习惯,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不在楼梯或狭窄通道嬉戏打闹。
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做恶作剧,上下楼梯靠右行。
3、养成顺着人流走,不可逆着人流前进的好习惯,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如果需要逆方向走,可以站在旁边等一等,等人群走了自己再走。
4、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
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教训与思考

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教训与思考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给这个新年带来了沉重的悲伤,几十条鲜活的年轻生命不幸蒙难,也使这些蒙难者的家庭与亲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与哀伤。
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也给我们以沉痛教训与深刻思考。
教训与思考之一。
各级政府、各级领导,以及各级安保部门,务必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中汲取惨痛教训,务必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将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对节日期间、公共场合、重大集体活动公共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意识,充分考虑到可能的意外风险。
对一些有重大风险与安全隐患的活动,则应该坚决制止和叫停,切不可麻痹大意,忽视乃至罔顾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要防患于未然,要有科学、具体、细致的紧急处置预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教训与思考之二。
商家各种商业活动,切不可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与公共安全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对商家商业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并建立严格的报批审查制度,切不可放任自流。
据新闻,今年新年夜,北京一家商业原定的大型活动,因考虑到参见人数众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果断取消了活动,这是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表现,值得其他商家学习。
教训与思考之三。
政府要有科学、周密、严谨的应急救护处置预案,将责任与措施落实到方方面面具体单位与人员,一旦发生意外灾难,务必保证高效率地救治工作,避免延误救护生命与次生灾难发生。
教训与思考之四。
不论是节日期间还是平时,人们最好少趁热闹,少去那些人口稠密众多的公共场合,老年人、女性尤其要注意少去热闹处,更不要带小孩去热闹处。
如果出现意外危险,老年人体弱、反应慢;女性与小孩心理与生理比较脆弱,自我保护能力更差,危险与风险可能性会更多一些。
这次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悲剧,死难者与受伤者便多是女性。
教训与思考之五。
如果遭遇踩踏事件,务必紧急避险,注意自我保护。
要尽可能的保持清醒与镇定,避免过于惊慌失措,处置失当,丧失宝贵的事件;根据这方面的教训,发生踩踏事件时,切忌弯腰和掉落的东西,再重要的东西也不要捡,此际保护生命是第一位的;鞋子掉了也不要顾及,宁可光脚前行,否则低头弯腰,便很可能被后面失控的人群与力量踩踏,轻则被踩伤,重则丧失生命。
【案例】12·31上海踩踏事故中我们该吸取的血泪教训!

对于这起事件,我们的敌人、恐怖分子也会关注。类似昆明火车站3· 8恐怖袭击、 乌鲁木齐5· 22恐怖袭击都造成了大量伤亡,那么在这种节假日巨大人流的情况下, 他们会考虑如何利用制造恐怖事件或恐怖袭击呢?这恐怕是我们各级政府和相关职 能部门应该认真、严肃考虑的严峻问题。
个人应吸取的教训: 这一惨剧,吸取教训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 个人更应吸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是 最可贵的,不能儿戏。个人应吸取如下教训: 一、少凑热闹。 大多数人都喜欢凑热闹,这是人的天性之一。 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为了看热闹而 不顾个人风险,那就成玩火了。作为个人, 一旦发现公众场所人群过于拥挤,一定不要 再为了看热闹而不断拥挤,要尽最大努力主 动回避或摆脱人群,这既给自己降低风险, 也是给他人降低风险。相比个人安危,热闹、 稀罕不看也罢。热闹不看,也不会掉一根毛。
二、避开险地。 在人流聚集的地方,斜坡、高台、河边等这些地方都很危险,当这些地方人流 量过大时,一定要快速回避,不能再去参与拥挤。这些地方最容易发生踩踏或 跌落,一旦出现事故就是大事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谨记在心。
三、遇事不慌。
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自救常识,譬如在人流大时我们应该 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可以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等。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人一旦慌乱,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 错误的,特别是一旦人群出现慌乱,那整个人群的几乎所有选择都是错误的。 慌乱是正确的最大敌人之一,要坚决规避。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作者:王萌萌来源:《重庆行政》2016年第03期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严格查明原因与相关责任人,并吸取其中教训。
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早前已举办各种较大赛事,理应具备丰富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经验与较高应急处理能力,然而却出现惨痛的踩踏事件。
踩踏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但伤害极大,为此必须切实分析反思上海踩踏事件,使我国城市安全管理警钟长鸣。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一)活动风险评估分析缺乏2009年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在举办世界杯预赛上,由于场馆一处墙面倒塌,引发严重踩踏事件。
公共安全专家扎比娜·丰克强调预先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点有利于维护安全。
此次上海外滩活动虽然已被取消,但是观众并不知情,且相关部门并未对地标性活动地及地形进行风险测评。
外滩整体狭长,活动空间较为狭小,一旦出现意外事件不便躲避,公众疏散较为困难。
外滩观景台台阶落差将近4米,且台阶倾斜度约为30度。
宽为5米的台阶中缺少护栏,导致上下行人对流,加之昏暗光线使得公众极易跌倒。
当失控的人群涌向观景台,一旦有人跌倒,都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踩踏。
(二)人流密度监测控制缺失2010年柬埔寨金边送水节活动中缺乏对人流密度的监测及预警,以致人群拥挤,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晚上近9点时分人群拥挤。
尽管监控设施全面覆盖,但管理人员并未据此提取人口密度监测数据,未发现局部人口密度已达危险边缘,耽误了最佳预警与疏导时间。
事发当晚上海警方曾发布信息称地铁站人流达到高峰,但是并未进行人群流向分析,致使稍晚时刻,警方才明显发觉外滩人数剧增,已到难以控制局面。
未能及时分析现场人口密度及人流方向与事态的恶化息息相关。
(三)安全管理手段实施乏力2011年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伊斯兰教讲经布道活动中,缺少专人维持秩序,场面失控发生踩踏事件。
国旗下讲话 强化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强化安全意识, 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强化安全意识, 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014年12月31日, 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 造成36死49伤, 许多家庭把悲伤的记忆永远留在了2014年的最后一天。
反观这次事件, 拥挤, 起哄、缺乏安全意识, 不讲文明礼仪是导致这次事件的重要因素。
生命是宝贵的, 但生命又是脆弱的, 任何一次小小的意外都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伤害。
因此, 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和健康, 请大家强化安全意识, 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注意校内安全: 要注意课间文明游戏、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上下楼及路队纪律, 不滑楼梯扶手, 不在走廊、楼梯上跳绳或追逐打闹, 避免撞伤或影响他人;上体育课前要作好准备活动, 运动时要遵照老师的要求, 不违规运动;不乱动教室内的电源插座、不要用湿布擦电器开关;同学之间产生一些小摩擦、小矛盾, 做到互相尊重, 相互礼让, 遇到问题找老师解决, 千万不能以武力解决问题。
2.注意交通安全: 上、放学途同学们要遵守交通秩序, 不在马路中间行走, 要走人行道;过马路不得翻越栏杆和隔离栏, 注意来往车辆;在十字路口, 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 车停稳后再下车。
3.注意活动安全: 假期期间活动要注意安全。
活动要远离建筑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不到池塘、河沟、施工重地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不玩火, 不燃放烟花爆竹, 防止意外伤害。
如果出门一定要告知父母长辈, 告诉他们你和谁在什么地方玩, 要注意时间, 不要很晚回家, 以免父母担心;不去人群密集处场所, 防止拥挤踩踏。
4、注意饮食安全: 同学们购买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校门外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 造成食物中毒。
5、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学们受到意外伤害, 很多是没有想到潜在的危险、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
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得到教育孩子的启发

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得到教育孩子的启发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截至2015年1月2上午,36人死亡,49人受伤,伤者多数是学生。
从公布的36名死亡人员名单,我们可以看到,最小只有12岁,最大也只有37岁,普遍都是18-28岁这个年龄段的年青人。
他们刚好脱离了父母的教育走上社会,因为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人流量剧增,安全维护力度不够,也因为年轻人爱热闹、缺乏安全自救意识,年轻的生命就在这场悲剧中消失。
我们在追悼这36个年轻的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反思,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上的缺失。
今天就来说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对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得到的启发,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安全教育呢?安全教育得从两个方面做好:安全事故的避免和安全事故自救。
安全事故怎么避免呢?有人可能会想天灾人祸是很难避免的,姑且我们不去谈不能避免的大灾难,比如海啸、火山、飓风等等。
但是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掉的。
首先,应该告诉孩子遵守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秩序,比如在上下楼梯时不能你追我赶,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等等,这是最基础的。
作为父母在生活中,应该慢慢地告诉孩子。
第二,通过故事、照片或视频告诉孩子真实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安全规定。
第三,可以带孩子参加相应的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演练。
这样孩子见多能识广,真正遇到安全事故时不容易慌张。
安全事故万一发生时,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怎么应对?第一,让孩子遇到紧急事情是保持冷静,其实孩子能够真正保持冷静,是已经掌握了很多安全知识,或参与了很多类似的安全事故演练。
所以要让孩子能保持冷静,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让孩子掌握必要自救常识。
比如当在人群中摔倒之后,应该尽快站起来保持身体平衡,如果不能站起来,应该蜷缩起来,用腿手来保护自己的头和胸部;比如如何做心肺复苏等等。
安全踩踏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大家发表关于安全踩踏的演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价的。
它只有一次,无法重来。
而踩踏事件,往往在瞬间发生,却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悲剧。
因此,提高安全意识,防范踩踏事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踩踏事故。
2014年,上海外滩的跨年活动中,由于人群拥挤,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多人伤亡。
2015年,江苏盐城的某商场内,由于疏散不及时,也发生了踩踏事故,造成了多人受伤。
这些血淋淋的案例,警示着我们,安全无小事,尤其是踩踏事故,更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安全问题。
那么,为什么踩踏事故会发生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人群拥挤:在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学校等,人群密集时容易发生拥挤,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引发踩踏。
2.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人群缺乏安全意识,对拥挤的情况视而不见,甚至盲目跟从,导致事故扩大。
3. 管理不到位:部分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疏散和救援。
4. 疏散通道不畅:部分公共场所的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或者被堵塞,一旦发生拥挤,疏散困难,容易引发踩踏。
为了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安全意识1. 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踩踏事故的危害,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2. 开展安全演练: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安全演练,让公众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二、加强管理1. 完善管理制度: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管理。
2. 加强现场管理:在人群密集的场所,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防止拥挤。
三、优化设计1. 合理规划疏散通道:在设计公共场所时,要充分考虑人群疏散的需要,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2. 设置安全设施:在公共场所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指示牌等,引导人群有序流动。
踩踏事件发生给我们的启示

踩踏事件发生给我们的启示引言最近的踩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发了人们对于群体行为的重视和思考。
在这种可怕的事件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责任,更要关注社会的责任。
这篇文档将就踩踏事件所带来的启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探讨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1. 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事件发生后,有人认为是个体的道德底线丧失,但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个体责任的探讨上。
踩踏事件的背后其实牵涉到了社会的运作方式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包括国家、组织和个人。
2. 建立安全文化踩踏事件中,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应该明确安全的重要性,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建立起安全文化。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
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和法规,企业应该注重安全培训和教育,个人应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组织管理和秩序维护踩踏事件发生前,人们的组织管理和秩序维护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大型活动中,组织者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规划、人流控制和安全预案等。
同时,秩序维护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增强群体意识和道德教育踩踏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群体意识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群体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加强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5. 倡导平等和包容踩踏事件中还有一个隐含的问题是人们的平等和包容观念薄弱。
我们应该倡导平等和包容,不以人种、国籍、性别等为界限,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才能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6. 加强舆论引导和公共意识形态建设踩踏事件的发生也反映了社会舆论和公共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我们应该加强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共意识形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和实践。
7. 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踩踏事件发生后,危机应对能力成为了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启示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时间180932 洛水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
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三(5)班的***,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
2018年12月31日晚上9点半左右,很多市民和游客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观看3D灯光秀,参加热闹的跨年夜庆祝活动。
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最后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重伤10人。
事故发生后,中央和上海市迅速批示做好善后工作。
看到这则消息,我倍感震惊。
庆、迎新年本是高兴的事,但因为庆祝活动而造成这么严重的事故却是得不偿失。
在大规模集会庆祝等群体集体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国家和上级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一直强调的,但是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一次次的惨痛事故到底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事故发生后,网上评论众多,很多网友将事与“国民素质”、“政府反应”、“体制机制”挂钩,也有人将上海外滩与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仪式相比较。
虽然一味的指责与贬低并不能改写事发生的事实,但可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引以为戒,正视共安全领域中存在的短板并及时补齐。
节庆期间人群聚集参与大型活动时,如何做好共安全预警,如何合理规划通行路线、做好人群分流,如何做好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灾难发生时如何做好自救和救人等题,都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我认为在活动的组织、事故的预防中,必须加入急救内容。
急救不能只是单纯依靠医疗救护力量,众也应该掌握一定的自救和互救
方法。
就中小学而言,急救知识应进入学生堂。
另外,学校应将踩踏事故列入应急演练的范畴,并将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常态化。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紧急疏散演练,我很赞同。
《弟子规》中有名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作为学生不要到太热闹的场面去凑热闹,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说到共安全,我们有可以向香港学习的地方。
1993年元旦零时10分,香港酒吧密集的兰桂坊,人潮失控,踩踏死亡20多人。
这次事后,香港政府和警方在经过详细调查后颁布了相关法规,此后在任何大型活动举行前都有准确的人数评估和严格的人流管制措施。
我们对上海踩踏事故中逝去的生命感到遗憾和惋惜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怎么样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我们应该完善科学、合理、严密的安全防范规则,然后民众需要严格遵守规则,且不需要他人监督,自己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在校园里,上下楼梯自觉靠右行,不逆行,不喧闹。
任何需要先后的场合自觉排队,集会群体活动不起哄,自觉维持秩序,甚至呼唤提示同学们一起冷静注意谦让。
最近10年,全国发生踩踏事故约15起,140人丧生,这是血的教训。
那些死去的灵魂会在天堂看着我们在事故过后,是否吸取了前车之鉴,生活态度上是否有所改变。
这一点,我们的政府和各个共管理部门都有责任,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也有责任。
我的讲话至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