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希腊债务危机

合集下载

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及启示

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及启示

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及启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引起全球对于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赤字问题的关注。

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内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此为鉴,提出我国要关注前期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地方债务问题,提早预防,降低债务风险。

标签:主权债务危机;财政赤字1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指一国政府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其他国家举债,不能按时偿还该债务时发生的违约情况。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宣布该年度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2.7%和113%,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鉴于其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该举动使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上升,未来融资能力被削弱,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2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2.1 直接原因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直接原因可以说是旧债加新债造成的。

旧债——2001年希腊为了顺利加入欧元区,曾经求助过高盛公司为其掩盖高额的财政赤字,以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的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为此,高盛公司和希腊政府作了一笔货币掉期交易:高盛公司接受希腊政府发行的国债,将其转变成90亿欧元的债务和10亿欧元的现金,希腊政府以其博彩业和机场税等未来收入作抵押,从高盛公司手中获得这笔现金,并承诺10年后用欧元抵还所有这些债务。

该笔交易使希腊本国账面上的10亿欧元债务暂时消失,国家负债率下降至符合欧元区规定的1.2%,成功进入欧元区。

但是随着债务偿还期的临近,希腊政府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加。

新债——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欧洲,导致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衰退。

为了应对该困境,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希腊也是如此,这进一步增加了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

论希腊债务危机

论希腊债务危机

国家债务危机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希腊1.债务规模多年累积,偿债压力大。

希腊的公共债务在危机发生之前占GDP的比重就在100%以上,财政赤字常年较高,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逆差,也意味着较低的外汇储备。

希腊2009年公共债务达到430053.674 million dollars.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25.697%,远远超过60%的国际一般警戒线。

2.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经济仍在衰退中挣扎。

去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分别下降了0.5%,0.8%。

而OECD成员国中的日本,在2007年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就已经接近190%。

但是很少有人会担心日本出现债务危机,因为与希腊相比,日本拥有完善的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基数庞大。

而且,日本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指标表现良好,经济开始呈现出复苏态势。

通常来说,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平稳的增长,市场投资者对其经济增长有信心。

一般意义上都不会引发对其债务偿还能力的担忧。

但是希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十分理想。

一方面,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普遍偏弱。

长期以来,本国企业都是依赖于希腊的贸易保护政策而生存,一些企业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政府的出口退税和补助。

国内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疲软。

而另一方面,希腊的经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经济结构不完整,从产业结构来看,希腊严重依赖于受经济周期影响明显的产业,比如农业、海运业和旅游业。

因此,受到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希腊经济遭到不小的冲击,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3.以高盛为首美国投行联手评级机构推波助澜。

早在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高盛就通过所谓的外汇掉期,实质上是为希腊政府提供了信贷,将希腊的债务推后,使希腊满足了加入欧元区的财政赤字小于3%GDP的要求。

因此,高盛在与希腊政府的交易过程中获得了对希腊债务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

这就为日后与评级机构联手捅破希腊当时对外公布的财政赤字只占GDP6%的假象,降低希腊政府的评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希腊债务化解现状(3篇)

希腊债务化解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自2009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希腊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经历了漫长的债务谈判、紧缩政策和经济改革后,希腊债务问题逐渐化解。

本文将从希腊债务危机的背景、化解过程、现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希腊债务危机的背景1. 经济发展滞后:希腊在欧元区加入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对外部经济环境依赖性强。

2. 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高企:为了达到欧元区加入标准,希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掩盖财政赤字、高筑债台等,导致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比例居高不下。

3. 欧元区加入: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享受到了欧元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加剧了债务风险。

三、希腊债务化解过程1. 国际援助:2009年,希腊向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请求援助。

此后,欧盟、欧洲央行和IMF向希腊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2. 紧缩政策:为了减轻债务负担,希腊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政策,包括削减公务员数量、降低公务员薪资、削减社会福利等。

3. 经济改革:希腊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包括私有化、提高税收、改革公共部门等,以提高国家竞争力。

4. 债务重组:2012年,希腊与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将部分债务转换为股权。

5. 第二轮救助计划:2012年,欧元区财长会议批准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计划,总额为1300亿欧元。

四、希腊债务化解现状1. 债务水平:经过一系列努力,希腊债务水平有所下降。

截至2021年底,希腊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为179.7%,较2010年的峰值有所下降。

2. 经济增长:在紧缩政策和经济改革的影响下,希腊经济逐渐复苏。

2021年,希腊GDP增长率达到6.9%,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3. 财政状况:希腊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增加,财政赤字有所减少。

2021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7.7%,较2010年的峰值有所下降。

4. 债务可持续性:尽管希腊债务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面临债务可持续性问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希腊债务水平将在2023年之前降至可持续水平。

置换希腊债务(3篇)

置换希腊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希腊债务危机自2009年爆发以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场危机不仅对希腊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对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解决希腊债务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便是置换希腊债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置换希腊债务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对希腊经济复苏的影响。

二、希腊债务危机的背景与原因1. 希腊债务危机的背景希腊债务危机源于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的财政赤字,随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揭开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

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除希腊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也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

2. 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1)财政赤字:希腊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导致国家债务水平不断攀升。

(2)财政政策失误:希腊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大举借债,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欧元区政策缺陷:欧元区货币政策统一,但财政政策不统一,导致各国财政状况差异较大。

(4)国际金融投机:部分国际金融投机者利用希腊债务危机,通过炒作希腊债务,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三、置换希腊债务的过程1. 希腊债务置换协议的提出2010年5月,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ECB)共同提出希腊债务置换协议,旨在通过降低希腊债务负担,帮助希腊渡过债务危机。

2. 希腊债务置换协议的主要内容(1)债权人放弃部分债权,换取希腊政府发行的新债券。

(2)新债券的利率和期限将进行调整,以降低希腊政府的债务负担。

(3)希腊政府承诺进行经济改革,提高财政纪律。

3. 希腊债务置换协议的实施2012年2月,希腊政府与债权人达成债务置换协议,债权人同意放弃约50%的债权。

随后,希腊政府成功发行新债券,置换了部分旧债务。

四、置换希腊债务对希腊经济的影响1. 降低债务负担:债务置换协议有效降低了希腊政府的债务负担,为希腊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

2. 促进经济改革:希腊政府为获得债务置换,承诺进行经济改革,提高财政纪律,这有助于改善希腊经济结构。

希腊债务置换(3篇)

希腊债务置换(3篇)

第1篇一、引言希腊债务危机自2009年以来,一直困扰着欧元区和全球经济。

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希腊自身财政体系的脆弱,也揭示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足。

债务置换作为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在危机的化解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希腊债务危机的背景、债务置换的具体措施以及债务置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希腊债务危机的背景1. 希腊财政赤字问题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预计将分别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球金融市场,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2. 欧元区成员国救助面对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成员国决定救助希腊。

从2010年开始,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希腊提供了多次救助贷款,总额达到数千亿欧元。

3. 希腊债务置换为了解决希腊债务问题,欧元区成员国和希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债务置换是重要的一环。

三、希腊债务置换的具体措施1. 旧债换新债债务置换的核心是将希腊政府持有的旧债务转换为新的债务。

新债务的利率、期限和偿还方式等方面均有所调整,以减轻希腊政府的偿债压力。

2. 债权人损失在债务置换过程中,债权人(包括私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需要接受一定的损失。

部分债权人可能无法收回全部本金,甚至可能面临本金损失。

3. 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对债务进行重新安排,包括调整利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债务本金等。

债务重组有助于降低希腊政府的偿债压力,但也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失。

四、希腊债务置换的影响1. 希腊债务压力减轻债务置换有助于减轻希腊政府的偿债压力,为希腊经济恢复创造条件。

2. 欧元区金融稳定债务置换有助于稳定欧元区金融体系,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国家。

3. 债权人损失债务置换导致债权人面临损失,可能引发对希腊政府信誉的担忧。

4.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希腊债务置换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

浅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浅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浅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事件一:2011年10月10日,希腊雅典,一名行人撑伞从成堆的垃圾旁走过。

雅典清洁工人罢工导致街头垃圾堆成山。

当日,雅典再次爆发大罢工,抗议政府推出的财政紧缩政策。

事件二:2011年10月25日,希腊雅典,失业的市民在劳动局的大楼内排队等候领取福利金。

希腊国家人力劳动组织21日表示,2011年九月登记的失业人数为774059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109000人。

事件三:2012年2月15日,希腊雅典,一名政府公务员得知自己可能将因欧债危机被裁员后,爬到二楼的窗外,威胁要跳下去。

事件四:2012年2月17日,希腊雅典,41岁的Jorge Christou在避难所吃免费的午餐。

Jorge自称是音乐家,身患艾滋病,他是希腊2万余名无家可归者中的一员。

希腊的无家可归者大半都流落街头。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的失业率攀升至21.8%。

为缓解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政府为最贫困的民众提供救助,东正教教堂也为25万人提供食物。

事件五:2012年2月17日,希腊雅典,41岁的Jorge Christou清点自己在火车上乞讨来的钱。

Jorge自称是音乐家,身患艾滋病,他是希腊2万余名无家可归者中的一员。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雅典曾一度是欧洲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经济危机后,一切都变了,偷窃抢劫和谋杀等各种暴力事件频发。

一些小商店不得不被迫关门。

市中心的几条街区沦为毒品贩子和召妓者的天堂,成了普通人的禁区。

那些深夜出行的无证妓女们不但要躲避警察的盘查,还要提防日益增多的杀手和抢劫犯。

图为深夜,雅典街头揽客的无证妓女。

到底是什么引起此次危机的爆发,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面对这次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呢?(一)希腊债务危机的基本现状希腊财政赤字和债务占GDP比重希腊2011年财政赤字9.1%,位居世界第五,排在她前面的只有爱尔兰(13.1%),莫桑比克(13.0%),博茨瓦纳(10.1%),纳米比亚(9.8%),日本(9.7%)。

研究希腊国债危机的原因与教训

研究希腊国债危机的原因与教训

希腊国债危机的原因与教训希腊债务危机,源于2009年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

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

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

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

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

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

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

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

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

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

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

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

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

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

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

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

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

浅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_赵珍

浅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_赵珍

浅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赵 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610064)摘 要希腊危机后,引起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恐慌,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各国对自身债务问题的关注。

本文主要从希腊债务危机发生的内因,外因和诱因三方面入手,来全面分析产生债务危机的原因,以减少债务危机发生频率。

关键词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原因一、主权债务的定义主权债务,是指主权国家代表本国,向国际或区域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贷或者为他人的借贷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并以国家信用保证偿付本金和利息的特殊类型债务。

一旦主权国家现金流出现问题,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归还本金和利息,就会发生债务违约。

通常主权违约的解决方式有两种:向国际组织求助和进行主权债务重组。

二、希腊债务危机的发展状况希腊加入欧元区后,其财政赤字远高于欧盟规定的占本国G DP比重不超过3%的标准。

2010年一季度,希腊国债对G DP 之比达115%。

而欧盟规定的成员国的国债率对GD P的比重不能超过60%。

希腊陷入违约或破产的困境。

投资者出于对希腊经济前景的担心,纷纷卖空希腊国债,致使希腊股票和债券市场大跌。

国际炒家趁机推波助澜,沽空欧元套利,致使欧元汇率急转直下。

同时,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

一切都使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而无法迅速融资来解决当前的债务问题。

三、希腊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一)从希腊自身原因分析希腊主动借入外债的原因1、从希腊的经济收入方面分析。

(1)希腊产业结构单一,以外需型产业为主,经济体系脆弱。

在欧盟经济体中,希腊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

希腊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门类不够齐全,难以抵御周期性经济衰退的冲击。

希腊工业基础较弱,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劳动成本高,管理水平落后,工业产值只占GDP的20%多,而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业、航运业以及侨汇业三大产业,而这三种产业都是典型的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浅析希腊债务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班级:13市营学号:2013001062学生姓名:张红霞指导教师:赵满福2016年4月浅析希腊债务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2009年10月开始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至今有愈演愈烈趋势。

在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的形势下,希腊经济却复苏无力,陷入新一轮的借款求援循环中。

本文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主线,首先回顾了自次贷危机以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并对近期危机再次爆发的相关事件进行了详细梳理,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危机再掀波澜进行描述和思考,通过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和前因后果进行分析,认为希腊通过外部援助的方式长期内并不能使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只有通过借助欧盟新一轮工业化背景,从制度调整入手,制定相关刺激经济发展的长期措施,来寻求自身经济的增长,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财政困境。

本文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例,详细讲述了我国将来如何平稳快速发展,避免陷入发展误区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且对我国的现状和希腊进行对比,为我国敲响了发展的警钟。

关键词: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目录摘要 (I)1、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演变爆发和现状 (1)1.1与高盛的互换交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次贷危机的影响与深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危机爆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危机升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危机阶段性平息 (2)1.6发展 (2)1.7高潮 (2)1.8转机 (3)2、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后期展望 (3)3、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以及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4)3.1解决方案 (4)3.2对我国的启示 (5)致谢 (7)参考文献 (8)浅析希腊债务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1、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演变爆发和现状1.1与高盛的互换交易为了保证欧元的稳定、防止欧元区的通货膨胀,1997年6月17日,欧元区各国在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

作为欧元区的基础条约,它规定其成员国必须满足政府财政赤字规模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以及公共债务规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的双重标准。

2000年年底,希腊政府为了能够加入欧元区,便寻求高盛集团等国际投行的帮助,来降低其财政赤字。

于是从2000年年底开始,高盛开始逐渐增持希腊发行的美元、日元债务的掉期产品组合,并在2000年12月和2001年6月先后与希腊政府签署了新的交叉货币掉期协议,使希腊当年的债务额和财政赤字大大下降,满足规定顺利加入欧元区,但这也实际上为希腊政府未来的债务压力和财政压力埋下了隐患。

1.2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深化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元区各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2007—2009年间欧元区的总体经济增长率从2.8%下降到—4.1%,二失业率上升至9.4%。

2009年,希腊政府财政赤字额达到了近360亿欧元,占GDP的15.12%,使2005年的3倍,2007年的2.5倍,同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高达近130%。

在全球经济萧条的的大环境下,流动性紧缩导致欧元区资金供给不足,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且金融危机导致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债务息差缩小,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希腊政府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随时面临到期债务违约的风险。

1.3危机爆发希腊在2000年到2009年赚取了近410亿欧元的利润,以维持政府支出。

2008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原来的5%提高到了7.7%,2009年的预计数据从原来的3.7%提高到了12.5%,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3%。

大大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2010年5月2日,欧盟和IMF对希腊进行第一轮救助,计划三年内向希腊提供总计1100亿欧元的贷款,但同时要求希腊必须严格执行紧缩计划,包括三年内紧缩开支300亿欧元,财政赤字要降低到3%以下,同时增高增值税和销售税等措施。

然而三天后,希腊爆发了全国性的大罢工,超过10万人去示威游行,抗议政府的紧缩政策,首都雅典甚至进入紧急戒备的状态。

1.4危机升级2011年七月,穆迪公司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连降三级,同时标普也再次下调希腊主权的信用评级。

为了稳定希腊债务危机的局面。

2011年8月15日,欧洲央行宣布购入220亿欧元包括希腊在内的重债国国债。

10月末,欧盟将金融稳定机制ESM扩容至10000亿欧元,同时同意对希腊的国债进行50%的减计。

到了2012年2月21日,欧元区达成对希腊债务危机的第二轮救助方案,主要包括1300亿的贷款和希腊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债务重组协议。

2012年3月以后,国际评级公司先后下调了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主权信用的评级。

至此,欧元区核心六国均蒙上了债务危机的阴影,同时在这一阶段内,国际评级机构对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进行了大面积的下降,涉及的国家之多前所未见,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全面升级。

1.5危机阶段性平息2012年下半年以后,再没有新的国家正式向欧盟和IMF申请救助,同时国际评级公司也基本没有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

因此,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逐渐平息。

虽然2012年10月和2013年2月希腊国内爆发两次爆发大规模抗议紧缩的罢工与游行,但经过持续紧缩计划和希腊在财政、金融、税收等领域卓有成效的改革以及两轮的大规模救助计划的实施,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也逐渐缓和,复苏速度超出了市场预期,国内经济和财政状况逐渐回归正常。

2013年3月以后,基于希腊国内经济的恢复前景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局势的稳定,国际评级公司相继上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

1.6发展2015年年初,平息近两年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再次爆发,引起全球市场的持续关注。

2015年1月25日希腊大选中,齐普拉斯领导的激进左翼政党SYRIZA以较大优势获得选举胜利。

2月27日为帮助希腊政府,欧盟、欧洲中央银行和IMF组成的“三驾马车”专家组队希腊提交的改革清单进行了评估并打开了“绿灯”。

欧元区19国财长也取得一致接受这份改革清单。

欧元区觉定延长希腊债务,实施纾困计划,把希腊偿还债务期限延长到6月底。

5月11日在偿还贷款的最后期限前夕,希腊动用该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储备,向IMF偿还7.5亿欧元贷款,又一次避免了债务违约危机。

然而此时希腊政府手里的资金已经消耗殆尽,将至危险水平,支付养老金和公务员工资成为巨大挑战,不与国际债权人达成妥协就不然会陷入债务违约的窘境。

1.7 高潮6月5日希腊本应于当日向IMF偿还约3亿欧元贷款。

但希腊推迟当天应该偿还的款项,并称将6月的4笔贷款打包,于6月30日一并偿付。

6月11日国际债权人向希腊政府发出严厉警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撤回了其谈判团队。

6月22日希腊在欧元集团领导人紧急峰会上提出了“跨越红线”的改革政策,同意重新考虑推迟退休年龄、提高增值线税率、公司征税和进一步削减国防开支等一系列的紧缩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希腊与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

6月24日希腊总理齐普拉斯与欧盟和IMF等国际债权方进行债务问题的高强度磋商。

次日,希腊和“三驾马车”分别向欧元区的各国财长提交了紧缩方案,欧盟峰会就双方提交的最新改革方案进行商讨,但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7月1日希腊未能在6月30日最后期限偿还国际货币组织的16亿欧元贷款,成为历史上欠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多金额的国家。

1.8转机7月16日希腊议会通过欧元区提出的新协议要求的法案,接近破产的希腊重新获得救助并暂时留在了欧元区。

7月17日欧盟最终敲定71.6亿欧元的希腊过桥贷款,在三年期援助协议正式敲定之前向希腊提供临时紧急援助,包括7月20日到期的由欧洲央行持有的35亿欧元债券和之前欠款IMF的16亿欧元以及8月即将到期的32亿欧洲央行债券。

7月23日希腊通过第二轮改革方案,措施包括把欧盟的《银行业复苏与处置指令》转换为国家法律,以及民事司法改革等内容。

希腊政府也表示,救助协议的重要步骤已经完成。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对希腊增加了约9亿欧元的现金支持。

7月25日希腊正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第三轮救助,新一轮的援助将长达三年,援助金额达860亿美元。

希腊当局已经承诺实施一系列紧缩政策,以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加强财政稳定、维持经济长期增长,更重要的是公平分配经济调整的成本。

早在6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希腊债务可持续性报告》中模拟了希腊三个增长前景,7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如果欧盟不能拿出希腊债务减免的具体方案就不会参加下一轮救助。

2、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后期展望目前从希腊主权危机救助机制来看,无论是欧洲稳定机制的建立,还是欧洲央行和私人部门的参与,都是针对希腊到期债务的违约风险的融资举措,对于希腊长期经济的恢复与稳定并没有太大推动作用,不足以从根源上解决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首先,欧元区成员国经济不对称、货币联盟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长期存在,统一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机制将长期实施,而这恰恰是造成希腊财政危机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欧洲稳定机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元区制度建设中救助机制的缺失,完善和强化了金融监管和财政纪律约束,但欧元区一体化政策存在先天缺陷,短期内难以改变。

其次,虽然欧元区作为货币一体化联盟,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和要素自由流动,对于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希腊的外需型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契机,但就目前希腊债务救助机制和方案而言,仍是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缺少真正能够实现希腊未来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长效措施,大量的财政紧缩政策也不利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的长效措施,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希腊,甚至整个欧元区都缺少实现增长经济的有力手段,因而救助机制也很难彻底扭转希腊持续债台高筑的局面。

从历史上其他债务危机救助方案和效果来看,使经济自身恢复增长动力显得极其重要,以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为例,阿根廷在未获得大量外部资金援助的情况下依然走出了危机的困境,最重要的一点是,阿根廷政府将救助机制的主要目标放在了对实体经济的救助上,把原本用于弥补公共支出的资金转而投入实体经济,并要求银行等部门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贷款,实体经济实现了资金流通从而逐渐恢复了经济发展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