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眼科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型的患者。
一、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TCD编码:BYT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ICD-10编码:H35.3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唐由之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型参照《眼科诊疗常规》(北京协和医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非渗出型:几乎总是双眼发病。
黄斑区色素紊乱,散在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和萎缩,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融合,出现地图状萎缩。
渗出型:黄斑部玻璃膜疣融合,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神经神经上皮及/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及/或出血性脱离,视网膜下出血、渗出,晚期形成机化瘢痕。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湿困证阴虚火旺证痰瘀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视瞻昏渺(TCD编码:BYT080)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ICD-10编码:H35.351)的患者。
2.分型诊断属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住院前3个月接受过PDT、抗VEGF药物球内注射治疗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1.01.21
•【字号】内卫蒙字[2011]92号
•【施行日期】2011.01.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内卫蒙字〔2011〕92号)
各盟市卫生局,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转发给你们,供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请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医院(自治区中蒙医医院、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乌海市蒙中医医院、呼伦贝尔市中蒙医医院、赤峰市中蒙医医院、兴安盟突泉县中医医院、兴安盟科右中旗中蒙医医院)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机构具体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
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及时反馈自治区卫生厅蒙中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人:岳红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略)。
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3.手术中用材料: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黏弹剂、显微缝线。
找准6穴位 教您轻松告别眼疲劳

导语:现代中医眼科多认为眼疲劳发生的基本病机为: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以至目中经络涩滞,发为本病。
因而,当眼周经络阻塞不通时,常引起眼干、眼涩、眼痛等各种眼疲劳。
眼疲劳牵连全身病发眼疲劳中医名曰肝劳,肝劳一词最早见于唐朝孙思邈之《千金要方》,书载:"读书、搏弈过度而伤目者,谓肝劳"。
患者通常表现为眼部的疼痛、酸胀、烧灼感、异物感、流泪、畏光、视物模糊、复视、眼睛干涩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干扰了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增快,从事文字及其他近距离用眼工作人群的增多,尤其是电脑等视频终端的广泛普及,临床上视疲劳的发病率逐年增多。
美国医学研究:缓解眼疲劳要放松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消除疲劳最有效的方法是放松,而最有效的放松部位则是眼部肌肉,因为眼睛消耗的能量占全身神经消耗能量的1/4左右。
当其放松了眼部肌肉,你将会有一种轻松感,并会逐渐忘掉其它紧张与烦恼。
中医贴穴通经根源消除眼部深层疲劳中医认为眼睛为五官之首,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
专家指出,若出现眼睛疲劳症状,可采取穴位按摩法。
分别按摩晴明穴、攒竹穴、太阳穴、承泣穴及鱼尾穴等主要6大穴位,根本改善眼部营养的供给及经络运行不畅等问题。
用于排除阻塞血液的毒素及垃圾,消除眼部深层疲劳。
太阳穴主治: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几乎能治所有的眼部疾病,如目赤肿痛、角膜炎、屈光不正、青光眼等;鱼尾穴主治:一切目疾,配合太阳穴、攒竹穴治电光性眼炎;四白穴主治:经常按摩此处穴位,这可以有效治疗目赤痛、目翳、眼睑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等;攒竹穴主治:?此穴对急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寒颤,眼睛疼痛等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晴明穴主治:?此穴是主治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对眼睛具有去眼翳,镇痛、承泣穴主治:夜盲,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四白穴治口眼歪斜。
眼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眼病泪液分泌不足型的患者。
一、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涩症(TCD编码:BYI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疾病分型泪液蒸发过快型泪液分泌不足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肺阴不足证气阴两虚证肝经郁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涩症(干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涩症(TCD编码:BYI080)和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的患者。
2.疾病分型属于泪液分泌不足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沙眼、天疱疮、眼外伤等致疤痕引起的干眼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合并结膜、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泪河(4)泪膜破裂时间(5)泪液分泌试验(6)角膜荧光素钠染色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沉、性激素水平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阴不足证:滋阴润肺。
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 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 年)。
1.症状: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 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 )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 )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_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 _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3•手术中用材料: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黏弹剂、显微缝线。
眼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1.玻璃体积血090823

玻璃体积血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玻璃体积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症状:急性视力下降2-3个月;2.体征: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或不入,2-3月不吸收;3.辅助检查:B超示玻璃体混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混浊致使眼底模糊或不入,无法进行相关眼底治疗;经治疗2~3月混浊不吸收。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玻璃体积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心电图;6.眼部B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二代头孢或喹诺酮类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时间为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7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利多卡因。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1.术后用药:通常抗生素二代头孢或喹诺酮类,用药时间为1-3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眼压正常范围;2.前房正常,无明显炎症反应;3.伤口愈合好;4.玻璃体腔无明显混浊,可见视网膜在位。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积血患者不进入路径。
2.术中需剥膜或进行眼内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不进入路径。
视疲劳(肝劳)

视疲劳(肝劳)
本病是指久视之后,出现眼胀、头痛、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的眼病。
因肝开窍于目,故名肝劳。
相当于西医学的视疲劳。
由久视劳心伤神,耗气伤血,目中经络涩滞所致。
劳瞻竭视,筋经张而不弛,肝肾精血亏耗,精血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发为本病。
临床可见在长期近距离的学习、工作后,视物模糊或昏花,眼干涩不适,眼珠胀痛,睑重欲闭,头额闷痛,眼眶、眉棱骨痛,查视眼部无明显异常,或有近视、远视、老花眼或隐斜视等,全身可兼见心烦欲呕,休息之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眼压不高,视野正常。
内治:气血亏虚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八珍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肝肾不足者,可用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或驻景丸加减方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针灸疗法:以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穴位为主,选用攒竹、肝俞、肾俞、膏肓俞、心俞、照海、神门、风池、阳白、行间、太阳穴、丝竹空、瞳子醪,每次用4—6穴,以针刺为主,10天为一疗程,可行2—3个疗程。
按摩疗法:选用眼周围的穴位如攒竹、睛明、承泣、瞳子体、丝竹空、阳白、鱼腰,用手指按压穴位,轻揉、指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视疲劳的门诊患者。
一、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劳。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疲劳(ICD-10编码:H5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肝劳(视疲劳)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肝郁气滞证
脾虚气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劳(视疲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劳(视疲劳)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吸墨实验、干眼仪、综合验光仪检查、视野、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2)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3)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4)脾虚气弱证: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2.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2)推拿按摩
(3)耳穴压豆
(4)梅花针
(5)雷火灸
(6)中药眼部贴敷
(7)中药滴眼液
3.其他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病情稳定,视疲劳等主要症状无恶化或有所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劳(视疲劳)(ICD-10编码:H53.1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________ 发病时间:年月日就诊日期:年月日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21天实际治疗时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