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地理七下《巴西》教案_11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巴西的地理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资源的情感,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巴西》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
2.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异国风情、文化特色等具有较强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其对巴西地理学习的热情;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说出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特点;
3.了解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及其对巴西社会的影响;
4.认识巴西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5.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人口与文化:分析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如狂欢节、桑巴舞等,展示巴西的独特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巴西的气候类型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巴西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发展农业经济?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认识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运用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巴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 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 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 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巴西的人种构成和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

1. 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巴西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3)学生分析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2)讲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亚马逊雨林对巴西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巴西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了解巴西在环保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如亚马逊雨林的破坏、水资源管理等。

2. 巴西的体育事业:介绍巴西在足球等体育项目上的优势和成就,如巴西世界杯、奥运会等。

七年级下册巴西地理教案

七年级下册巴西地理教案

七年级下册巴西地理教案巴西即巴西联邦共和国,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

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的教案该怎么设计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巴西地理教案篇1《巴西》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

2.理解巴西多元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

3.掌握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分布特点。

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雨林被破坏后产生的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指图、绘图、填图、析图等过程,分析、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图等资源,综合分析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巴西人口分布、人种构成以及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特点。

(二)教学难点结合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2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2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发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小结巩固]学生小结[作业布置]见基训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识记巴西主要城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章节主要介绍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巴西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巴西这样一个遥远且与我们国家有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巴西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巴西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引导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法,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3.搜集关于巴西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体现巴西的特色。
4.结合课堂所学,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巴西的知识分享,记录分享过程和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巴西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观看一部关于巴西的纪录片,了解巴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巴西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准备分享。
3.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巴西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城市化问题等方面知识。
2.强调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合作、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巴西世界杯、狂欢节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入巴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增强学生对巴西的直观感受。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注重课后延伸,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设计巴西旅游攻略、分析巴西城市化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国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巴西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巴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教学设计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城市化的问题,认识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
方法
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一)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本84至86页,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如下:
1.读图9.20,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一)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本P82图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和P85图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然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如下:
1.阅读课本P82、P85图“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巴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之间,_________带面积广大。
二、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展示课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巴西人种复杂的资料,教师评价并进一步解释巴西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混血种人。
展示课件“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认识巴西白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
承转:巴西的这种人种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交流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教师展示课件“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大洲。(南美洲或拉丁美洲)
2.点击巴西并闪动,让学生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南美洲的东部,大西洋西岸)观察距离亚欧大陆的距离(很远),教师提出“新大陆”的概念,为介绍殖民侵略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巴西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地理位置巴西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南美主要国家和地区图①纬度位置: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的南部,绝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地区。

②海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主要有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

③半球位置: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2)面积和人口巴西国土面积854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人口1.76亿(2003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3)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与气候:巴西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北部占国土面积的1/3为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部占国土面积的2/3为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②河流: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巴西北部,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从气候上说,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所以其流量大;从地形上说,亚马孙河西部是安第斯山脉,北、南两侧都是高原,亚马孙河支流众多,自北、西、南三面向亚马孙河干流汇集水量多,所以流量大。

(4)居民①土著居民: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

②人种构成巴西的人种构成比例巴西的人种构成比较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多,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

③语言:通用葡萄牙语。

④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⑤多元文化:古代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和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巴西这个民族的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热情的桑巴舞、盛大的狂欢节以及世界一流的足球运动,无不透射着这个民族的活力与激情。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和桑巴足球例1-1读“巴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巴西东临A________洋。

(2)巴西大部分位于________(温度带)。

(3)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________半球。

(4)巴西境内的两大主要地形区是图中①________平原和②________高原。

①处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巴西东临大西洋,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西半球。

巴西境内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其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部为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答案:(1)大西(2)热(3)西(4)亚马孙巴西全年高温多雨例1-2有关巴西语言和艺术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巴西通用西班牙语B.巴西居民多信奉佛教C.巴西的桑巴舞、狂欢节以及足球运动透射着民族的活力与激情D.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巴西通用葡萄牙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选项A、B、D错误。

答案:C2.发展中的工农业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具有种植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二战以前,由于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巴西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

①16世纪初期,巴西主要出口木材。

②16世纪中期开始,开辟甘蔗种植园,制糖业兴起。

③17世纪,先后发现黄金和金刚石,掀起了“采金热”。

④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成为“咖啡王国”。

巴西盛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一些农矿产品的出口,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资金。

(2)二战以后,巴西工业化步伐加快,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

①矿产与工业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轮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巴西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是巴西的工业中心,这里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资源,交通便利,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农业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

巴西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巴西农业并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因为亚马孙平原是原始的热带雨林。

③能源巴西水能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能发电。

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界河巴拉那河上,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由巴西与巴拉圭共建。

歌诀记忆巴西经济发展:咖啡王国是巴西,蔗糖、香蕉和剑麻,产量世界数第一;巴西高原铁矿丰,合作水电伊泰普,工业体系较完整,南美实力数第一。

例2-1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已成为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B.巴西的铁矿资源并不十分丰富C.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巴西利亚D.为加快经济的发展,巴西的热带雨林还要大力开发解析:巴西的铁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靠近矿产产地,重工业发达。

巴西境内热带雨林的开发,已引起了世界气候的变化,现在要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开发方式,注重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巴西现在成为拥有合理的、完整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工农业大国。

答案:A例2-2读“巴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城市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序号④代表的水电站是________水电站,该水电站位于________河上,是巴西和________(国家)合资建设的。

(3)巴西的铁矿石主要分布在________高原上。

解析: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②是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③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圣保罗。

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④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两国交界处的巴拉那河上。

巴西铁矿丰富,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

答案:(1)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2)伊泰普巴拉那巴拉圭(3)巴西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1)热带雨林的作用①经济价值: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②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热带雨林的开发①原来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印第安人,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在热带雨林中修建公路,开辟大型农场,采矿,办,建城镇等。

(3)热带雨林产生的问题由于开发热带雨林,不仅使其遭受破坏,还对巴西本土的环境造成影响,如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而且影响全球的气候。

(4)热带雨林的保护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目前,巴西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雨林的保护。

如设立“印第安人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种形式的雨林保护区;采取新手段控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行为等。

歌诀记忆巴西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之最,巴西当之无愧,生态意义重大,称为“地球之肺”;砍伐破坏严重,治理势在必行;政府采取行动,开发保护并重。

例3阅读下列材料及示意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但是目前这块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的广阔的森林正在遭受人们的严重破坏。

因此,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1)图中为你提供了一幅合理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图和一幅乱砍毁林后的生态环境图,请运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将下列字母填到图中适当的框中。

A.树木的根系落叶保护土层,枯枝、落叶腐烂为肥料B.土层失去保护C.森林面积缩小,动植物资源减少D.全球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保持平衡E.森林面积扩大、生长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F.土壤保持肥沃G.水土流失严重,肥料减少,土壤贫瘠H.全球生态环境受到威胁(2)人类为什么要保护森林?解析: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面积广阔,目前正被人类疯狂的开发,森林被砍伐的后果直接导致土层失去保护,水土流失严重,肥料减少,土壤贫瘠。

随着森林面积的缩小,动植物资源所在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数量减少。

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还会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合理地开发热带雨林资源能够使雨林中树木的根系落叶保护土层,枯枝、落叶腐烂为肥料,雨林因土壤中肥料充足,生长茂盛,森林生态系统将持续发展。

答案:(1)(2)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如木材、水果、药材等,有经济效益,而且森林能够保护与改善环境,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例如: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

因此,人类必须保护森林资源,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4.歌谣记忆巴西的地理知识南美热带巴西木,葡萄牙人拓疆土;踢足球,桑巴舞,民族混合大熔炉;迁移农业因贫苦,热带雨林要保护;咖啡甘蔗甜橘子,巴西高原种作物;铁矿石,做基础,钢铁之上空海陆;亚马孙,水量大,巴拉那河伊泰普;人口集中在东部,圣保罗里热内卢;噪音大,交通堵,巴西利亚做首都。

例4巴西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地带B.巴西高原C.亚马孙平原D.热带雨林地区解析: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们居住。

巴西东部沿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经济条件好,人口和城市密集。

答案:A5.数字记忆巴西的相关知识(1)两种气候类型:巴西国土的1/3是热带雨林气候,2/3是热带草原气候。

(2)两种地形类型:巴西约1/3的区域为亚马孙平原,约2/3的区域为巴西高原。

(3)两条重要河流:主要流经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而巴拉那河则因伊泰普水电站名扬天下。

(4)两种丰富的资源:巴西拥有60%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热带雨林最多的国家;巴西的铁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是世界上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5)两件令巴西人着迷的事:足球比赛和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例5有关亚马孙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马孙河属于巴西B.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C.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D.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亚马孙河流域解析:亚马孙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主体位于巴西;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并且北、西、南三面地势高,向亚马孙河干流汇集水量多,所以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目前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