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2、通过学文,感受并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船长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看了这个片段之后,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知道这艘漂亮的船的名字吗?(板书:泰坦尼克号)了解关于它的故事吗?2、《泰坦尼克号》主要描述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全过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所描述的事故就与泰坦尼克号的事故相近,是什么文章啊?齐读课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拿泰坦尼克号遭遇与诺曼底号的遭遇比较看看。
二、对比学文1、出示幻灯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大小等一些基本资料)请同学们与课文对照一下,看这两艘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学生自由读出了第一、二两段的相关语句,并做出比较。
2、很好,我们继续看录像(泰坦尼克撞冰山片段)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照刚看的录像比较一下电影中与课文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说。
相同在:周围一片漆黑,都撞到了侧舷……不同在:一个是撞冰山,一个是撞“玛莉”号……许多都能引读文中语句。
(板书:两船相撞、冰山相撞、遇难)3、我们再来看,播放影片(撞船后混乱的场面)这是泰坦尼克号上的场面,那么不知道“诺曼底”号上的情况怎样呢?指名学生读相关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4、继续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船长及其手下的指挥调度)(板书:船长指挥)这时候,哈尔威船长和他的手下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三人的对话中)。
这三个人当时是怎么说话的呢?你能表现出来吗?四人小组表演读对话后班上表演读(男女生读、自愿读)说说他们的对话能让所有人安静下来吗?(评读、相机指导朗读)5、从对话当中你感受到一些什么?你看出船长什么呢?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吧!(出示课件)游戏规则:每个学生拿出自制的带线小球分四人小组放进一矿泉水瓶内,把小球当作自己,当老师叫预备开始时学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小组成员全部逃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23.“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掌握生字词“诺曼底号”、“大水浸”等的读音和含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内容理解其中的感情和故事主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和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
2.激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细节,抓住故事主旨。
2.运用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材。
2.课堂教学板书、多媒体设备。
3.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故事背景。
2.学习(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理解生字词含义,教师适时解释。
3.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故事主旨。
4.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教师与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附加拓展题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分享(10分钟)–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答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或练习作业,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23.“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主线,通过故事教学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生字词方面还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危急时刻”这个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只会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船长临危不惧、沉着果敢、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
二学情分析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小说体裁还不太熟悉,但对小说的课文很感兴趣,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个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能力目标:在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悟大作家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高大形象,从而感动于哈尔威船长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难点:1、学生不了解海上航船规则及船长的职责,导致对课文理解有困难。
2、学生没有沉船危急时分的体验与感受,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五教法学法教法:依据本教材编排本单元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同时还能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教这篇小说要淡化小说的体裁教学,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英雄主义情结,让它进入学生的大脑,渗透到学生生命的深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1852年,诺曼底号邮轮在大西洋上遭遇撞船事故后,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逃生,自己最后被海浪吞没的感人故事。
本文以事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于文中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船长的品质和行为,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和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和行为。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
2.对话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
3.学生自主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诺曼底号遇难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了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船遇险时,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因不肯违背命令而牺牲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坚定的信念和威严、镇定的性格。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语言优美,人物刻画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船遇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对船遇险的情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中所描述的船长哈尔威的英勇事迹和感人精神,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秩序井然”、“惊慌失措”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和感人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坚定的信念和威严、镇定的性格,学习他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秩序井然”、“惊慌失措”等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和感人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和感人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重点句子等。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3.纸张:准备练习纸,用于抄写生字词和造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夜雾中“诺曼底号”邮船被“马丽号”货轮撞破。
混乱中,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地指挥,救下了六十人,而他自己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尚在构建,可能对哈尔威船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旅客的伟大人格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受到“先人后己”伟大人格的熏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3.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责任的精神4.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着果断的优秀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能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欣赏。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1.播放“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的一个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从南安普敦开往根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
2.融情想象: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3.揭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相机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4.交流维克多·雨果资料。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设计意图]由“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和“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的融情想象,触动学生的心弦,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根据阅读要求,合作自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险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讲述了诺曼底号在航行过程中遭遇了冰山并濒临沉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呼吁人们要认真对待自然灾害,保护环境,珍爱生命。
2. 教学目标•理解诺曼底号遇险的故事情节。
•了解冰山对船只造成的危险。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
•分析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诺曼底号遇险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故事的热情。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
4.学生模仿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朗读训练。
第三步:深入讨论1.小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见解。
3.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保护环境,珍爱生命。
第四步:激发情感1.学生进行感想写作,表达对环境保护和生命珍惜的态度。
2.学生进行朗诵或表演课文选段,展示情感。
3.班级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故事和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环保和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意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情感表达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2.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可以初步评估他们对环保和生命教育的态度和理解程度。
结合课后练习和作业,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四、教学延伸为了深化学生对环保和生命教育的认识,可以组织实地参观、社区服务活动或环保意识教育讲座,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3、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进行质疑1、(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剪辑视频)大家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1912年这艘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载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而沉没,这次海难最后只有500多人侥幸逃生。
海难的恐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
1870年,有两艘英国轮船相撞,但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都安全获救,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出事时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快到“诺曼底号”上去寻找答案吧。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维克多·雨果。
我们先来拜访他,谁认识他?投影雨果画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1、(出示本课“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读,组词,正音,齐读。
2、开火车读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师相机指导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
三、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4、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海难的结局如何?四、整体感悟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配《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初步受到震撼,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2、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导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
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
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介绍】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从青少年时起就十分热爱文学与诗歌,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十五岁就因长诗《读书之益》受到法兰西文学院的褒奖。
正是由于他经历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中一系列的政治变革,所以他的作品也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对法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历代传说》。
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诺曼底号(S.S. Normandie)游船是划时代的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巨型邮船,至今仍然给人一种怀疑其是否确实存在过的如同梦幻一般的感觉。
吨位83423吨,流线型球鼻艏,电力推进,全船空调,从巴黎克里荣饭店聘请的顶级厨师,温水循环的室内游泳馆,现代化音响设备的歌剧院,大理石墙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艺术装饰……被誉为“震惊世界的最豪华最漂亮的游船”“在世界客船史上享有不灭的名望”。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人物评价
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评)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
“雨果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
“雨果是力量的化身,只需探讨一下在他周围出现的那些诗人,为了能在他身边站稳脚跟,不得不另辟蹊径,便足以估量出他的价值来了。
”(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评)“雨果的创作技巧不同凡响,对他的天才并无妨碍。
”(法国作家于勒·勒纳尔评)雨果是这样一个罕见的人,他永远以自由为本,犹如自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
(法国
作家阿兰评)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pōu kāi kū lonɡ hùn luàn wéi hù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剖(pāo pōu)开遇难(nàn nán)
葬(zàng zhàng)身湍(chuǎn tuān)急
薄(báo bó)雾调(diào tiáo)遣
三、辨一辨,再组词。
例( )抗( ) 秒( )哗( ) 淹( )奥( ) 列( )杭( ) 抄( )桦( ) 掩( )懊( )
四、句子加工厂。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快乐阅读轻松答。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 )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 )又特别大。
它笔直地朝( )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1.给红色字注音,写在文中括号内。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此句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理解一下“笔直”和“逼”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如果有人给哈尔威船长颁发奖状,颁奖词应该是怎样的?(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剖开窟窿混乱维护
二、剖( pōu√) 难(nàn√)
葬(zàng√) 湍(tuān√)
薄(báo√) 调(diào√)
三、例(例如)抗(反抗)秒(分秒)哗(哗哗)淹(淹没)奥(奥妙)
列(并列)杭(杭州)抄(抄写)桦(白桦)掩(掩护)懊(懊丧)
四、1.海浪把轮机火炉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2.人们凝视着雕像。
五、1.好似(sì)
2.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把“玛丽号”比作幽灵、山峰。
3.“笔直”“逼”说明“玛丽号”动作非常快,由于雾大看不清对方,“玛丽号”正好撞向了“诺曼底号”。
六、哈尔威船长是非常勇敢的,宁愿自己死也不愿别人死,用自己的生命挽回六十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沉入大海,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