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 第4章 照明环境

合集下载

人因工程学 第4章思考题

人因工程学 第4章思考题
i 1 n
• 问2:机器型号相同,单独一台运行时测得的声压 级为65dB,几台同时运行时测得的声压级为 72dB。试问开动运行的机器共有几台 ?(书P104) n • 解: 0.1L 0.1L 0.1L
LP总 10lg(10
i 1
Pi
) 10lg(n10
Pi
) 10lg n 10lg 10
第六章 噪声及振动环境
• 问1. 在车间某处分别测量4个噪声源的声压 级为80dB、85dB、91dB和84dB,问总的声 压级是多少 ?(书P104) • 解:
LP总 10lg(100.1LPi ) 10lg(100.180 100.185 100.191 100.184 ) 92.85(dB)
2
3
查得
M1 30mg / m3
M 2 15mg / m3
M 3 30mg / m3
c1 c2 c3 20 7 16 1.67 1 M1 M 2 M 3 30 15 30
超过卫生标准。
• 问5:某煤气发生炉车间,工人在8h内与CO接触的情况是:4.5h在
炉前工作,帄均浓度为16ppm分析化验0.5h。帄均浓度为12ppm; 0.5h做其它工作,帄均浓度为8ppm;O.5h为休息时间,帄均浓度为 3ppm。C0分子量为28。试问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
其中最大照度值为 4001x, 所以照度均匀度为
400 239 1 Au 0.674 239 3
问: 图中所示照明是什么照明方式?哪个灯具安装的较好? 为什么 ? 图 a) 、 b )均为一般照明方式,即没有考虑特殊局部的 需要,而照亮整个工作面所设置的照明。图 a) 比图 b) 的 灯具布置为好。以每个图中最左边的灯具为例,光源至人 眼的夹角图 a) 比图 b)(保护角)大,图 a) 基本上属于微 弱眩光区,而图 b) 则可能属于中等眩光区,即图 a) 布置 比图 b) 布置有利于避免眩光,减少视觉疲劳。

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照明设计

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照明设计

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照明设计小组成员:余琳张舒悦陈钧剑翟瑞胡旺指导老师:石欣学院:自动化专业班级:09物流工程01班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照明设计1、问题研究的背景科学合理的光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眼睛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学生近视处于居高不下的现状,教室照明存在的问题也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关注,于是我们通过对人因工程的学习,对中国计量学院教室日光灯照明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意在挖掘教室照明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需求分析现今社会,我们大部分人都要经历从幼儿园到大学近二十年的校园生活阶段,而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度过的。

因此,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

不合理的光照设计,不仅对学生的视力有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能会给学生及教师造成不必要心理上的负担。

研究表明,视觉功效是用来反应人借助视觉器官完成视觉工作的能力和效率的,它以完成视觉作业的速度和精确度来评价视觉能力,照明环境的好坏与人的视觉功效息息相关,而视觉功效是伴随人的心理、生理等生物效应指标来反应的。

学生在教室的课业学习主要是视知觉活动和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

这期间,不论阅读或是参看教师展示的板书等内容,都受到光照环境的影响。

研究教室的光照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使学生有良好的视觉感受,保护学生视力在不合理的光照条件下,人眼会受到伤害,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给眼睛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保证必要、适宜的照明质量,给学生提供舒适、准确的视觉条件,可以减少眼部疲劳,预防近视。

在学生近视率不断攀升的今天,研究光照条件对人眼视力的影响,其重要度不言自明。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照明环境不当,视知觉活动时人体的瞳孔和血压脉搏心率等生理指数就会发生不性变化,产生视觉疲劳,并引起脑力工作能力下降,导致视觉作业绩效的降低( 如作业错误率增加、完成速度减慢、质量降低等)。

人因工程学第4章照明环境课件

人因工程学第4章照明环境课件

示:
I d
d
I
光源不均匀
光源均匀
意义:描述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
4.1.2 光的度量
立体角的大小为: s / r 2
Ω为立体角的大小; S为球面上的面积; r为球体的半径;
11/59
4.1.2 光的度量
(3)亮度(B) 指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发射或反射的光强
,用B表示,单位为尼特(nt—坎[德拉]每平方 米(cd/m2)。
意义:描述发光表面发光能力的强弱。
公式: L I S
12/59
4.1.2 光的度量
(4)照度(E) 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单位为勒克司(lx)。
E
S 意义:描述受照物体被照明的程度。
例:用一只发光为1750流明的灯泡照明一个 3×3=9平方米的 房间,其平均照度为 1750 / 9=194.4勒克斯
4.2 照明的影响
照明与视觉疲劳
不同照度下,看书后眼睛疲劳程度可以通过眨眼次数的变化来说明
照度/lx
最初及最后5min阅读眨眼次 数
最后5min眨眼增多百分数
10 35~60
71.5
100 35~46
31.4
1000 36~39
8.3
4.2 照明的影响
生产率、视疲劳与照度的关系
图中为一精密加工车间, 随着照度值由370lx逐渐增加, 劳动生产率随之增长,视觉 疲劳逐渐下降,这种趋势在 1200lx以下很明显。
们长期在自然光下生活,人眼对自然光适应性强,视觉效 果好。
4.3.2 光源的选择
(4)灯光为无频闪光。 频闪光是发光时出现一定频率的亮暗交替变化。普通
日光灯的供电频率为50赫兹,发光时每秒亮暗100次,属 于低频率的频闪光,会使人眼的调节器官,如睫状肌、瞳 孔括约肌等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导致视觉疲劳,从而加 速青少年近视。如果发光时的供电频率提高到数百赫兹以 上,或成直流供电,人眼即不会有频闪感觉,也不会造成 视力伤害,这种光称为无频闪光。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图书馆照明环境的分析与改善--课程设计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图书馆照明环境的分析与改善--课程设计

重庆理工大学《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图书馆照明环境的分析与改善专业:人因工程班级_ 112040802 _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时间: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姓名课程设计的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图书馆照明环境的分析与改善一、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1)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2)颜声远,王敏伟等.《人因工程与设计》.(3)鲍家声.《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4)张晓冬,王福林,周康渠.《系统工程》.二、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1)对图书馆自然采光的分析与改善(2)对图书馆灯具选择的分析与改善(3)对图书馆灯具布置的分析与改善四、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表格、图纸、软件等):(1)应用软件:auto CAD2007 WPS Visio美图秀秀五、任务发出日期: 2015.6.16 完成日期: 2015.6.21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1选题背景 (1)2现状调研 (1)2.1调查问卷 (2)2.2现状分析与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因工程学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光的物理性 (4)3.2光的度量 (4)3.3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6)4图书馆现状分析及改善.................................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自然采光不足 (7)4.2灯具选择不合理 (9)4.3灯具布置不合理 (12)5图书馆照明环境改进设计价 (15)5.1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单因素评判法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因工程第4章 照明环境

人因工程第4章 照明环境
人因工程 第四章 照明环境 11/59
双眼静视野
(a) 垂直面内视野
(b) 水平面内视野
人因工程 第四章 照明环境
12/59
双眼静视野
正常人双眼的综合视野在垂直方向约为130°(视水平 线上方60°,下方70°), 在水平方向约为180°(两眼内侧视野重合约60°,外 侧各90°),
在垂直方向6°和水平方向8°范围内的物体,映像将 落在视网膜的最敏感部分—黄斑上,而在垂直和水平方 向均为1.5°范围内的物体,映像将落在黄斑中央— 中央凹部分,映像落在黄斑上的物体,看得最为清晰, 因此,该区域称为最优视野。
从中心向上方(垂 直方向)
50
40
25
15
人因工程 第四章 照明环境
15/59
4.2.5 视 度
(1)适当的亮度 (2)物体的尺寸 (3)物体和背景的亮度对比
人因工程 第四章 照明环境
16/59
4.3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4.3.1 照明与疲劳
看书疲劳和照度 :不同照 度下,看书后眼睛疲劳程 度可以通过眨眼次数的变 化来说明
500
300 750 500 200 100 200 300 500
80
80 80 80 60 20 60 80 80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检验
计量室、测量室 变、配 电站 配电装置室 变压器室
电源设备室,发电机室 控制室 一般控制室 主控制室
人因工程 第四章 照明环境
0.75m水平面 0.75m水平面 0.75m水平面 0.75m水平面 0.75m水平面 0.75m水平面
200
300 500 200 300 500 750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卧室的应用卧室是个让人摆脱劳累、休整身心、养精蓄锐的空间。

因此,卧室里的光环境应该以温馨、惬意为追求目的。

要阳光充足。

明暗视觉与色彩视觉:眼睛具有明暗视觉和色彩视觉。

色彩视觉是明视觉过程,它产生于锥状细胞的红敏细胞、绿敏细胞和蓝敏细胞,大脑根据三种光敏细胞的光通量的比例决定人眼的色彩视觉。

适应是视觉适应周围环境光线条件的能力。

当外界光线亮度发生变化时,人眼的感受性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感受性对刺激发生顺应性的变化叫做适应。

一般卧室的灯光照明,可分为普通照明、局部照明和装饰照明三种。

普通照明供起居室休息;而局部照明则包括供梳妆、阅读、更衣收藏、看电视等;装饰照明主要在于创造卧室的空间气氛,如浪漫、温馨等氛。

因此,卧室照明中最基本的任务是:1. 进行卧室清扫等日常活动时,灯光的亮度要足够,并且要照亮全部空间,以便清扫时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个区域,不留死角。

2. 在卧室阅读时,床头灯要柔和,亮度适中,满足阅读的需求,使眼睛舒适,保护视力。

3. 在卧室看电视时光线的亮度要低,电视机后方的壁灯可以减弱看电视时视觉的明暗反差,使眼睛舒适,保护视力。

4. 挑选衣物时要求光线明亮而集中地照射到衣物上,灯光的显色性要好,让衣物呈现真实色彩。

5. 梳妆照明要求将光线集中在镜子正前方,以便使光线均匀地照亮脸部的每个部位,避免形成任何阴影。

光线要柔和,无眩光,令你化妆时不出差错并舒适愉悦。

光的显色性要好,呈现化妆的真实色彩。

除此之外,卧室照明还应做到安全﹑可靠,方便维护与检修,并营造温馨的氛围。

灯具安排的基本原则:(1)灯具不应出现在执行任务中,工作人员的视场内。

(2)所有的灯具应安置阴影或眩光屏遮装置,以避免光源亮度超过200cd/m2。

(3)光源至眼睛与平面所产生的角度应大于30°,如果无法改善时,灯光必须适当遮蔽。

(4)荧光灯光管的排列方向宜与视线成直角。

(5)尽可能使用较多低功率的灯具,取代较少个高功率的灯具。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小组成员:陈建华(0507102214)苏海山(0507102211)胡向荣(0507102217)何锞(0507102224)赖雄(0507102229)实验一照明环境测定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照度计、亮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通过环境照明实验使学生掌握工作场所的照明环境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价;(3)通过设置不同照明环境,分析照明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

二、实验说明照明对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人们通过视觉对象获得必要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的生产活动,而照明则是提供良好视觉条件的手段。

照明条件不良,作业者长时间反复辨认对象物,使明视觉持续下降,引起眼睛疲劳,严重时会导致作业者的全身性疲劳,不仅影响效率,也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工作过程中的照度过高、过低、照度值急剧变化,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良、设备损伤及人为失误等直接事故。

改善照明条件不仅可以减轻视觉疲劳,而且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达到增加产量、减少差错、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因此,照明的好坏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及劳动卫生都有直接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测定并计算照明均匀度2.绘制不同照明条件下穿针成功次数的关系曲线四、实验仪器光电池照度计,卷尺、直尺各一把,秒表,缝衣针1枚,白色棉线一卷,工作台一组,五、测定原理及使用方法1.仪器原理光电池照度计是一种利用光敏元件的物理光电现象制成的测光仪器。

仪器由受光元件和电流表两部分组成。

当外来光照到光敏元件硒光电池上以后,硒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以勒克司(lux )为分度的电流表指示出光照度值。

2.使用方法(1) 先检查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在零位,否则应进行调零。

再将量程开关打到“电源”,查电流表指针是否超过“红线”,否则应进行充电,然后将受光器接线插头插入插孔。

(2)大致估计光源的强弱程度,将量程开关指到合适位置,若大于最大量程读数,必须将减光罩装入受光器,以免引起硒光电池疲劳和打坏指针。

照明环境

照明环境

自然采光
人工照明
光源
自然光明亮柔和, 人眼感到舒适, 人们习惯于太阳 光谱,而且光谱 中的紫外线对人 体生理机能有良 好影响。
人工光源作补充照明
人工照明应选择接近 自然光的人工光源
在人工照明中荧光灯 优于白炽灯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工作场所照明
各种光源的显色指数 光源的显色性是指由光源所表现的物体色的性质。各种光源平均显色指数如表
国家标准以及推荐照明资料。









人因工程学
第四节照明标准
一、国家照度标准
我国的照度标准是采用间接法制定的,即从保证一定的视觉功能来选择 最低照度值,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实测,并且考虑了我国当前的电力 生产和消费水平。
直接法则是主要根据劳动生产率及单位产品成本选择照度标准。 照度标准值应按0.5、1、3、5、10、15、20、30、50、75、100、150、200 、 300、500、750、1000、1500、2000、3000、5000lx分级。 标准规定的照度值均为作业面或参考平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
300
80
500
80
300
80
750
80
500
80
200
60
100
20
200
60
300
80
500
80
备注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人因工程学
第四节照明标准--3.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
电话站、网络中心
0.75m水平面
500
计算机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
,其总光通量为其组成的各
780
( )
380
P( ) V ( )d
(3)光通量单位 国际单位是流明(lumen,简写lm)。 定义:绝对黑体在铂的凝固温度下,从5.305×10-3 cm2 面积上辐射的光通量为1 lm。 光瓦与流明的换算关系: 由于波长为555 nm的单色光1 w辐射功率所产生的光 通量恰为680 lm,即 1光瓦=680 lm 或 1 lm =1/680光瓦
亮度的意义: 表示发光面的明亮程度。

dI
眼睛
发光面是指面光源、反射面、 透射面等。
dS图6Βιβλιοθήκη 5 发光面的亮度漫射光源的亮度:
dI n cos L In ds cos
上式说明:理想漫散射面虽然在各个方向上的光强和 光通量不同,但在不同角度的亮度感觉相同。 例如:电视显象管的荧光屏就是一个近似余弦分布的 散射面,即使人从不同角度去看电视图象,其亮度感觉也 是相同的。 亮度单位: 国际单位为:坎德拉/平方米(cd/m2), 公制单位为:熙提(Stilb,sb),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sb=1cd/cm2=104cd/m2
(3)照明对视觉的影响 人的眼睛能够适应10-3~105 lx的照度范围。 实验表明:照度自10 lx增加到1000 lx时,视力可提高70%。 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 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等,或周围稍暗时,视力最好; 若周围比中心亮,则视力会显著下降。 在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作业者长时间反复辨认对象 物,使明视觉持续下降,引起眼睛疲劳(眼球干涩、怕光、 眼痛、 视力模糊、眼球充血、产生眼屎和流泪等。 ),严 重时会导致作业者的全身性疲劳(疲倦、食欲不振、神经 失调)。
(1)视力: 从广义上说,表示人的眼睛识别物体形状的能力。 通常的视力是注视力,包括中心视力、周边视力。
中心视力:指视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 周边视力:视网膜中心窝周围的视力。
注意:
(1)明视觉好是指中心视力好,暗视觉好是周边视力好。 (2)暗视觉好:周边视力观察力非常敏锐,易发现运动物体。 (3)明视觉好:中心视力比周边视力好,便于物体仔细观察。 (4)物体的亮度愈大,视力愈好(瞳孔缩小,视网膜上成像清 楚)。 (2) 眼球活动机能 眼球通过六根眼肌(内、外、上、下直肌,上、下斜肌)的 收缩完成运动(瞳孔转向内上方、内下方、内侧、外侧、外下方 和外上方)。 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使晶状体变厚,增加眼睛的折光能 力,或使晶状体变薄,减弱折光能力,来调节眼睛看近物和远物 的能力。 括约肌使瞳孔收缩和开大。瞳孔缩小,减少强光进人眼内, 或使瞳孔开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弱光。 可以看出: 外界光线变化,眼睛会产生相应的运动,易造成视觉疲劳。
Ee de / dA
单位:W/m2
6.2.4 辐射强度 Ie
辐射源在给定方向的辐射强度指入射在包含这个点的微小 立体角元上的辐射通量,除以这个微小立体角元。
I e de / d 单位:W/球面度
6.2.5 辐射亮度 Le 辐射源表面上的某点在给定方向的辐射亮度指包含着这个 点的微小面积在给定方向的辐射强度,除以在这个方向的 垂直平面上直角投影所得出的微小面积元的面积。
4 I
lm
光强测量:用“光度计”可以直接测 量某个方向上的发光强度。 例如:计算漫射面(余弦射面)的光 通量特性。
9. 照度 定义:光通量与被照射表面面积之比。
d E ds
单位:勒克斯(Lux,缩写为lx)。 lx定义:1m2的面积上均匀照射1 lm的光通量,其照度为1 lx。照度测量:用照度计直接测量。 如果点光源A发出的光线与被 照表面的法线间成夹角 ,则照 度为 d I cos cos E 2 2 ds r 4 r ds cos d Id I 2 r 上式表明,被照射表面的照度E与光 源的光强I成正比,与夹角的余弦成正比, 而与光源至表面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
2. 照明与工作效率 通过改善照明条件,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视觉效果, 从而可以降低视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提高产 品质量。
案例1
如图为一个精密加工车间的劳动生产率随照度值的 增加而提高及视觉疲劳逐渐降低的情况,这种趋势在 1200 lx以下时尤为明显。
相 对 视 觉 疲 劳 生产率 生 产 率 增 长
调查分析得出:不同年龄组的人从事性质不同的工作,对照 度值的要求是不同的。 从事一般性工作,改善照明条件后,各年龄组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的幅度均相同。 从事要求视觉条件比较高的紧张作业时,年龄大的人的工作 效率比年轻人更依赖于照明条件。
结论: (1)当照度值增加到临界水平时,工作效率迅速提高。 (2)在临界水平,工作效率平稳,超过这个水平,增加照度 值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时会起到消极作用(可能引起眩 光)。
紫 1 .0 0.8 0.6

绿

白天
相 对 视 敏 函 数
黄昏 0.4 0.2
由于当主观感觉亮 度相同时,波长为555nm 的黄绿光的辐射功率Pr (555)最小。因此,荧 光屏绿色背景对眼睛具 有保护作用。
380
460
540
620
700
760
图6.12 相对视敏函数曲线
7. 光通量 光通量就是按照人眼光感觉来度量光的辐射功率。 (1)单色光光通量: 为辐射功率 Pw ( ) 与相对视敏函数V () 的乘积
三. 照明条件对作业的影响
在正常条件下,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与照明及其布局是 否合理密切相关,集中反映在照明的数量和质量上。 照明的数量可用照度值表示. 照明的质量则要通过眩光、光色、光谱分布、阴影、 明暗变化等因素来评价。 1. 照明与疲劳 照明对工作的影响,表现为能否使视觉系统功能得到 充分发挥。
Le dIe / dAcos
单位:W/(m2· 球面度)
6.2.6 相对视敏函数 由来:视敏特性—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 对于辐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觉。在相同 的辐射功率条件下,人眼感到最亮的光是黄绿光,而感觉 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视敏特征用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 函数来描述。 衡量方法:在相同亮度感觉条件下测量各个波长的光的辐 射功率 Pr ( ) , Pr ( ) 越大,人眼对该波长的光越不敏感,
四. 工作场地的照明设计
1. 照明方式 (1)工业生产中的三种照明方式: 自然照明、人工照明和混合照明(自然+人工)。 (2)人工照明按灯光照射范围和效果分为四种方式: a. 一般照明:也称全面照明。 根据充分满足夜间照明要求进行设计。 适用:工作地较密集,或者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优点:照度较均匀,一次性投资较少,照明设备型式统 一,便于维护修理. 缺点:耗电量大。
视疲劳
(102 lx)
案例2
日本一家纺织公司,原来用白炽灯照明只有60 lx, 改为荧光灯照明后,在耗电量相同的情况下,可获得 150 lx,结果产量增加了10%。
案例3
徐联仓、凌文栓1981年对北京清河毛纺厂质量检验员 的工作质量与照明条件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人眼长期进化 的结果,对日光产生了最佳的适应,日光的显色性最好 (日光显色指数为100,荧光灯显色指数为60~80),因此 在日光下最容易发现产品的斑疵。 检验工作场所的照度值应达到500~800 lx,且要求光 线的显色性好。照度值过高或过低、不均匀、显色性差均 会使检验人员的视觉功能下降,使眼睛产生不适感觉,降 低工作效率,增加漏检率。改用金属卤化物灯(250W,显 色指数为90~95,漫散射光,工作台面的照度值为720~ 1080 lx)代替荧光灯(显色指数为60~80,工作台面照度 值为230~1040 lx)后,检验工自我感觉良好,工作效率大 幅度提高,漏检率由51%降到20%。
Pr ( )
越小,人眼对它越敏感。
视敏函数: 相对视敏函数:
K ( ) 1 / Pr ( )
V ( ) K ( ) / Kmax K( )/K(555) Pr (555)/Pr ( )


标准相对视敏函数曲 线(图6.1)。黄昏时与 白天相比,相对视敏函数 V(λ)将向短波光方向 移动,人眼对绿光感觉最 敏感。
第四章 环境照明
电磁辐射 (电磁波)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激光、射频辐射
电离辐射:x射线, 射线
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缩短)。 单色光:只含单一波长成分的光。 复合光: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 p101, 图6-2 白光经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眼睛对物体的色彩感觉是主观(视觉功能)和客观 (物体属性与照明条件)的综合效果。
例如: 一个40w的钨丝灯泡的光通量为468 lm,发光效率11.7 lm/w 一个40w的日光灯的光通量为2100 1m,发光效率为52.5 lm/w。 有的人工光源发光效率可达100 lm/w。
3. 发光强度 指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简称光强,用I表示, 单位为坎德拉(cd)。 d 光强与光通量的关系为: I 坎德拉(cd) d 立体角:球面积与球半径平方之比。 例如:点光源,球心对球面的立体角为4π立体弧度 cd, I 4
法线 α A
r
ds
结论: 当使用点光源时,为了增加工作面的照度值, 通常将灯放低,并尽可能放在工作面的正上方。 另外,也可通过提高光强或光通量来增加照度。
10. 亮度 (1)定义: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 于所取方向的平面投影面积之比。 由图6.5可以得到亮度的表达式为
dI L ds cos
( ) Pw ( ) V ( )
单位:光瓦
当λ=555 nm时光感觉最强,V(555)=1,此时,Pw(555) (555) 1 =1 w, 光瓦。
其它波长的光由于相对视敏函数下降,辐射功率为1w 所产生的光通量均小于1光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