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内容C. 传播效果D. 传播者2. 传播学中的“双重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歇尔·麦克卢汉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威尔伯·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传播媒介的演变B. 传播内容的分析C. 传播效果的测量D. 个人心理状态的评估答案:1. C2. B3. D二、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2. 描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某些事件,而非其他事件,能够影响公众认为哪些问题是重要的。
它强调媒体在塑造公众议程方面的作用,即媒体通过其报道内容的优先级,间接地引导公众关注某些议题。
2. “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受众是主动的媒体使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体内容。
该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体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个人需求,如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娱乐消遣等。
三、论述题: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适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有效,因为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的算法依然能够影响用户关注的话题。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复杂,用户也更有可能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源,从而影响议程设置的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个性化地定制自己的媒体消费,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但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过载和内容碎片化也给用户带来了选择困难,使得满足需求变得更加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需要适应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也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传播过程和效果。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
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
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
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参见13。
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
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
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
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正确答案:(参见13。
5恐怖诉求)答: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
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
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界影响的重要性,他用了“柏拉图"关于“洞穴”的比喻,说明媒介所提供给我们的现实不是真实的现实,但却构成了我们头脑中图画的基础。
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简言之,大众传媒即使不能决定人们应该怎么想,但至少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
传播学参考答案

传播学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题)1、四位传播学的奠基人都是谁:哈罗德·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霍夫兰。
2、拉斯维尔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书中提到了影响后世的五W模式,五W指: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他认为宣传无处不在。
3、勒温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小群体及其功能上。
4、传播的七个语境:自我、人际、小群体、组织、公众、大众、跨文化。
5、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20世纪70年代(1979)首次提出适应结构化理论。
6、为了理解组织生活,包括组织的价值观、故事、目标、实践和哲学,特鲁基罗和帕卡诺夫斯基提出了组织文化理论。
7、大众媒体包括:报纸、影像、光碟、电脑、广播。
8、培养理论反映了媒体理论逐渐从传递论向仪式论的转变。
9、传递论:把媒体看做讯息---离散的信息比特---在一定空间内的传递者。
10、仪式论:媒体不是讯息在一定空间内的传播方式,而是让社会保持一致的中心。
大众传播不是在传递信息,而是代表着共享信仰。
11、施拉姆提出选择或然率公式。
12、《理解媒介》是加拿大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著。
13、《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拉斯维尔所著。
14、1938年10月3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空中水银剧场》播出了恐怖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由于广播剧采取新闻播报方式,使600万听众中的170万人确信一群火星怪物入侵美国,引起100万人的恐慌。
15、多级传播是1971年,罗杰斯等人将两级传播扩展为N级传播,认为媒介信息传至受众的过程中有多种传播渠道,可能由多级中介环节组成信息传播链。
16、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强调了媒介的巨大作用。
议程设置在民主制的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7、诺顿·朗:在某种意义上,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原动力。
18、科恩:在多数时间,报纸或者评论不能让读者怎么想,但是在让读者想什么上,却是惊人的成功。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物理学B. 社会学C. 经济学D. 传播学答案:D2. 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哪项?A. 信息源B. 传播媒介C. 接收者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传播的类型?A. 人际传播B. 大众传播C. 组织传播D. 个人传播答案:D4. 传播效果理论中,哪一种理论强调了传播者的影响力?A. 两步传播理论B. 创新扩散理论C. 沉默的螺旋理论D. 议程设置理论答案:A5.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指的是什么?A. 五个传播的要素B. 五种传播媒介C. 五个传播的阶段D. 五种传播的效果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之父是________。
答案:威尔伯·施拉姆2. 传播媒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________来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
答案:突出报道某些事件4.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诺尔·诺依曼5. 人际传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双向性、互动性、个性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诺尔·诺依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可能会选择沉默,以避免被孤立。
这种现象会导致少数意见逐渐消失,而主流意见则越来越强大。
2. 描述一下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事件或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事件或议题的关注程度。
媒体的报道重点往往会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从而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态度。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
A. 信息B. 媒介C. 传播效果D. 受众答案:C2. 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扎斯菲尔德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答案:A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答案:A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霍夫兰C. 科恩D. 施拉姆答案:C5. 在传播学中,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
A. 单向的B. 双向的C. 多向的D. 无影响的答案:B6.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
A. 信息需求B. 社交需求C. 娱乐需求D. 以上都是答案:D7.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信息量C. 报道速度D. 报道角度答案:A8.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休眠效果”是指()。
A. 信息在受众中立即产生影响B. 信息在受众中长期产生影响C. 信息在受众中短期内无影响,但长期产生影响D. 信息在受众中长期无影响答案:C9.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高估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A. 第三人效应B. 第二人效应C. 第一人效应D. 无影响效应答案:A10.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螺旋沉默”是指()。
A. 受众在面对不同意见时选择沉默B. 受众在面对相同意见时选择沉默C. 受众在面对权威意见时选择沉默D. 受众在面对非权威意见时选择沉默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传播效果研究D. 传播技术研究答案:ABCD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包括()。
2004年4月“传播学概论”试题(1)

2004年4月“传播学概论”试题(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a.卢卡奇b.葛兰西c.哈贝马斯d.马尔库塞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控制革命的观点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面访记录法b.心理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a.李普曼b.卢因c.盖洛普d.拉斯韦尔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d.娱乐功能失调7.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a.《米老鼠与唐老鸭》b.《猫和老鼠》c.《芝麻街》d.《汤姆历险记》8.互联网是( )a.单一型媒介b.复合型媒介c.第三媒介d.传统媒介9.传播活动是一种( )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a.地区b.门户c.门区d.枢纽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内容的说服力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增插静态图像b.注意扩版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d.模仿报纸的做法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a.社会政治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教育结构d.社会文化结构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a.耶鲁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c.传统学派d.批判学派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a.微观效果b.宏观效果c.长期效果d.潜在效果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a.新闻性信息b.娱乐性信息c.消息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1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a.内容分析b.议题设置c.媒介研究d.控制研究19.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a.区别很大b.完全相同c.各不相同d.有重合之处20.“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 )a.霍尔b.萨尔瓦焦c.贝尔d.罗杰斯21.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 )a.社会分类论b.个人差异论c.社会分化论d.社会关系论2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者D. 传播内容答案:B2. 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5W模式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B.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目的C.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反馈D.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结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答案:D4. 传播学中,意见领袖是指()。
A. 信息的接收者B. 信息的传播者C. 信息的加工者D. 信息的反馈者5.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施拉姆C. 诺尔-诺依曼D. 霍夫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 两步传播理论B. 议程设置理论C. 传播效果理论D. 信息加工理论E. 媒介依赖理论答案:ABC2. 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政治传播B. 广告传播C. 健康传播D. 组织传播E. 国际传播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是传播媒介的类型?()A. 报纸B. 电视C. 网络D. 广播答案:ABCDE4.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
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个人效果D. 社会效果E. 心理效果答案:ABCD5.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传播过程B. 传播模式C. 传播效果D. 传播策略E. 传播政策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答: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新闻事件,影响公众认为哪些事件是重要的,从而影响公众的议程。
2. 解释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
答:框架理论是指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通过特定的框架来组织和解释信息,从而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上)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
C.“意见领袖”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
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
C.德福勒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普遍性
B.抽象性
C.有效性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有限效果论B.议程设置论
C.“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霍夫兰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
A.卢因B.霍克海默
C.施拉姆D.拉斯韦尔
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 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
A.怀特的把关研究 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
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译码
B.编码
C.编码和译码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B.媒介即讯息
C.冷、热媒介之分D.全球一村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
A.认识连贯论
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康德
B.施拉姆
C.申农D.维纳
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信息系统 B.社会系统
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直接性B.一次性
C.延迟性 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17.“魔弹论”出现于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C.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D.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
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