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税收制度的演进和我国税制改革 (2)

合集下载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1. 引言1.1 税制的定义税制是一种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公民、法人或组织征收的财政收入制度。

它是国家用来维持政府运转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税制可以调节资源分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税制不仅是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之一。

在现代社会,税制已经成为国家管理经济、调节市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税制演变过程中,税制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从古代的赋税制度到现代的税收体系,中国税制的定义已经经历了多次转变和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税制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

税制的定义不仅仅是对于纳税人征税的方式和标准,更是国家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税制的定义将继续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和政策支持。

1.2 税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税制是国家的财政制度,是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税款以融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制度。

税制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收入来源:税制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通过征收税款,国家可以筹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税收收入的增加可以帮助国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2. 调节经济发展:税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税收政策的灵活调整,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

3. 促进社会公平:税制可以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来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减轻贫困人口的税负,增加富裕人群的税负,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4. 维护国家安全:税制的健康运行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入的组织方式和规定,包括税种、税率、税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是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税收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税种是田赋,后来逐渐出现了其他税种如商税、工匠税、关税等。

清朝时期,实行了一种税制叫做“吏赋制”,这种制度规定了各种税金的征收标准和方式,但是由于其不公平性和效率低下,导致清朝末年财政危机。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开始改革税制。

1914年,制定了《农业税条例》,实行了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税制。

接着又出台了《商业税条例》、《印花税条例》等税法条例,推进了税收制度的完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全面实行社会主义税制,实行了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原则,对资本家实行“工人阶级专政”,实行“高征低退”的税收政策。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放开了经济,税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正式颁布,税收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6年,实行了“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制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历程,不断变化和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中国税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许多变迁,其中包括了税种的多元化、税率的调整、税收征管的改革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税制的发展轨迹和其中的变革与进步。

古代的中国税制主要以赋税和商业税为主,这些税收多用于国家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建设。

在商业税方面,主要有关市、商、关、税等税种,对商业活动进行收税,以满足国家财政需求。

而赋税则是向农民征收的土地税和捐税,用于满足国家的军事需求。

这些税收制度在古代中国长期存在,对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征收不公、负担过重等问题。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税制经历了一些变革和调整。

在乾隆年间,实行了以田赋为主的赋税制度,对农民进行一定比例的税收征收。

清朝也建立起了一些新的税种,如盐铁税、酒税、烟草税等,以丰富国家的税收来源。

这些税种的建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在征收和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如官吏私渡盐铁,滋生了贪污和腐败等。

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中国税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改革。

在清朝末期,光绪年间实行了两税合并制度,将田赋和其他杂税合并为一体,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农业生产。

随后,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颁布了《清政府民物支领章程》,实行了一些新的税种和税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税等,以适应新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这些改革使得中国的税制变得更加完善多元化,为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了更多的来源。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税制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对土地和农业税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逐步取消了对农民的赋税。

新中国也实行了一系列的财税制度改革,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建立了现代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税收征收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为国家财政建立起了更为健全的税收体系。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变革。

在中国,税收制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税收制度
在古代,中国实行了徭役和赋税制度,徭役是一种强制劳动,赋税是一种强制缴纳物品和货币的制度。

徭役和赋税主要用于维护贵族阶级的生活和维护国家安全。

二、清朝税收制度
清朝实行了地租、房产税、商业税等税种,其中地租是主要税种。

地租税是按照土地的收益来计算的,税率为百分之三,税收主要用于军费支出和官员薪水。

三、民国税收制度
民国时期,实行了印花税、商品税、关税等税种,其中商品税是主要税种。

商品税的税率根据商品类型而定,税收主要用于政府支出和军费开支。

四、新中国税收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税种。

其中企业所得税是主要税种。

税收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保障。

五、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实行了增值税、资源税、房产税等新税种,同时取消了营业税、增设了环保税等新税
种。

税收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

税收政策演变历史

税收政策演变历史

税收政策演变历史
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建立了新中国的税收制度,并不断简化税制。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3年,为适应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开始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及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4年到2003年,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对税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第四个阶段是从2003年到2012年,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税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完善,税制不断趋向规范化。

第五个阶段从2013年至今,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下,我国税制改革力度加大,税制结构日益完善和统一,税收立法级次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实现了所得税制、货物劳务税制和财产税制的全面统一。

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屠宰税,城乡税制实现统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阅读税收政策相关书籍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来源:杭州湾新区国家税务局发布时间:2012-09-17税收制度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根据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制度的变化大体上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78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第三阶段是1994年至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

一、1949-1978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1.1950年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并行着两种不同的税收制度,在老解放区适应革命根据地在农村的情况设立的各个税种形成的一种税收制度;新解放区仍在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税法。

而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建立统一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这客观上要求统一全国税制,建立新税制,以保证巩固新政权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为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1-12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议》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并于1950年1月颁布施行。

其中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明确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统一开征14种工商税,包括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金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遗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行为消费税、印花税、交易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等。

自此,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制度,为中国税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新中国税收制度的确立是在1950年。

2.1953年工商税制的修订经过3年的努力,中国财政经济状况得以好转,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

从1953年起,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同时,新中国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原有的税收制度与新形势也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工业和商业之间税负不平衡等。

为了使税收制度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国家在1952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税务会议上,提出了“保证税收、简化手续”的税制改革原则。

税务管理制度历程

税务管理制度历程

税务管理制度历程一、税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税收制度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经过多次改革和完善,逐渐走向成熟。

1.1 古代税收制度的形成古代社会的税收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地方官员和地方百姓的丝毫不客气;而是征收的一个副产品,把食粮、布匹之类征来,然后以公共开支的名义“扶贫搞垫,毛遂自荐”,过去各地出售贬物,多少是指直接卖掉,归罪于不为省路费、战争开支、大观奢华等。

1.2 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完善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税收制度逐渐完善。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土地政产、海土农业税,地役赋等集体税收的形式。

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税收的种类包括地租、人口、工商税、商城税等。

另外,还设立了科举考试制度用于选拔文武人才,财政收入逐渐增加,开支也逐渐增加。

1.3 现代国家财政体系的形成现代国家的税收体系逐渐形成。

其中,对税收制度的完善是当前社会探索和发展的重点。

在现代国家税收制度中,为人民利益办税,促进就业和可以生产的科技前沿,普遍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形式,旨在完善税收体现综合国力和社会保障。

同时,还国家财政上边缘等税收政策与政策,提高对社会的保障。

二、税务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税务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税务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充裕财政收入的需要。

2.1 古代税务管理制度的演变古代税务管理制度主要是对民营企业和商业的税收管理。

税收主要来源是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等。

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农村农民和城市商人。

税收的方式包括征收、交易税、关税等。

通过税收制度的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税收管理系统。

2.2 封建社会税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封建社会的税务管理制度逐渐完善。

国家在财政管理的发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税务管理主要与财政收支有关。

简述税收的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简述税收的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简述税收的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税收法制程度的发展变化税收法制程度的发展变化,体现在行使征税权力的程序演变方面,以此为标准,税收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自由纳贡时期。

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

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和纳贡者自由纳贡相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税收,只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自愿捐赠,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税收,只是税收的雏形阶段。

2.承诺时期。

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新税。

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封建君主更需要开征临时税以应急需。

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也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3.专制课征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

君权扩张和政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

一方面笼络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收。

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4.立宪课税时期。

取消专制君主的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民主制和选举制。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一般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

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人人都有纳税义务,税收的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公众有了必须依照法定标准评定课征的观念。

(二)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变化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各社会主体税种的演变方面。

历史上的税制结构的发展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在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国家统治者只采取直接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赋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国古老的直接税
田赋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 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 土地税,被列为国家正供,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基本、 最主要来源。
田赋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国古老的直接税
车马税牌
土地税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一)工商税制的改革 ■1958年,改革的原则是“基本上在原有税负基础上 简化税制” ■1973年,在“十年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对工商税制 进行的一次改革,实际上是对经过20多年努力建设起 来的较为完善的税制的破坏和摧残。 ■1979-1993年期间的工商税制改革 ■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税制改革
社会保险税一部分来自企业雇主,一部分来自职工个人,也是 所得课税类的一个税种。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税在税收总收入 中已达相当高的比重。如1991-1995年社会保险税占中央政府经常收 入的比重,美国为34.5%,法国为44.1%。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国家的税制 1、适时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老年法定退休保险具有强制性、贡献性和福利性, 退休和医疗保险基金有正常来源渠道,能自我调整。 3、发展保险公司经营的自愿投保退休金保险,吸 收闲散资金增强经济实力,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 4、严格控制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间,以利 于失业者积极再就业 。 5、采取措施,增收节支,迎接老龄化的严重挑战。
理论有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70年代的最适课税论(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和90年代复兴的财政交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这三大理论对税制改革的设计和实施 方案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一)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一体化 在个人(股东)层次上,可以采用三种方法
归属制 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 一种方法,大多数 OECD成员国都正在实 行。 股息免税制 分配时的股息全部 (部分)课征和全部 (部分)免征个人所 得税,而个人所得税 对股息所得按比较优 惠的低税率课征。 税收抵免制 基本方法和税收支出 中的抵免法相同,实 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 加拿大、西班牙等 。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二)一般消费税
1.普遍开征增值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值税受到OECD成员国的普遍欢迎,除美 国和加拿大没有实行增值税外,几乎所有OECD国家都实行了增值 税。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二)一般消费税
2.提高税率 OECD各国在实行增值税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高税率,这些 国家开始引人增值税时的平均税率为12.5%,到1997年平均税率 达到17%。奥地利初始标准税率为16%,现行标准税率已经提高 至30%。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三、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
人均收入水平与所得税在税制中的地位之间的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
1985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三、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
税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推行增值税
二逐步扩大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的征收范围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国古老的直接税
口赋,又称口钱,即人头 税,是按人纳税,只要到 法定年龄,不分男女都要 缴纳。 口赋始于战国,战国时期, 秦国从商鞅变法起,正式 征人头税,用于充当军费 来源。 汉代的口赋是课于未成年 人的人头税,规定七岁至 十四岁的儿童,每人出口 钱20钱,以供天子。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三、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明显特点是 以间接税为主,一般在税收总额中占60%-80%。这种特点 是由发展中国家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1)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低,如果勉强推行 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必然使税源大量流失,难以保 证国家财政的需要;(2)流转税在征收管理上简便易行, 且不受企业盈亏状况的影响,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管 理水平;(3)流转税是从价计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所 得和个人所得,对私人投资和个人储蓄的影响较小。
基本方法——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一体化。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一)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一体化 在企业层次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股息扣除制 这种方法允许企业从其 应税所得中扣除全部或 部分已支付的股息,仅 对剩下的所得征收企业 所得税。如:希腊、冰 岛、瑞典等国 分税率制 这种方法对作为股息分 配的利润以低税率课征, 而对保留收益或未分配 利润课以高税率。奥地 利、日本、葡萄牙过去 就曾实行这种制度,德 国目前仍采用这种方法
第12章
税收制度的演进和我国税制改革


一、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三、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四、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概念
1.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 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 搭配问题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概念
单一税制论 ①
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 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 数几个税种构成。
2.组成
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 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 组成,通过多种税的相互配 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 的税收体系。
复合税制论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 和主体税种的交替的历史过程。从古至今,各国征税 可以将其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而两大类税 种本身以及主体税种的更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 程。
(三)开征“绿色税收”
“绿色税收”(Green Taxation)是环境税收(Environmental Taxation) 的一种形象比喻,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 各项税收措施。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三)开征“绿色税收”
“绿色税收”
征收噪音税!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三)开征“绿色税收”
噪音税
这类税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噪音的排放量来征收,如日本、荷兰的机场 噪音税就是按飞机着陆次数对航空公司征收。
二是通过征税来筹集治理噪音所需的资金,如美国规 定,对使用洛杉机等机场周围的每位旅客和每吨货物 征收1美元的治理噪音税,税款用于支付机场周围居 住区的隔音费用。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 这样说过:“人生只有两件事情 是注定不变的,那就是纳税与死 亡。” 而如今,这句话或许应该重新 措辞:“人生只有两件事是注定 不变的,那就是死亡和税制改 革。”
斯蒂格利茨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近几十年来,对于什么是良好税制的构成要素,
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税制改革
(一)所得税: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档次;
(二)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 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三)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 的作用。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一)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降低,主要表现为最高边际税率的降低 。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现代的直接税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间接税的演进
最早的间接税很简单。由于当时商品经济不发达, 间接税的课征范围很窄,一般只在市场活动的地点或对 参与交换的产品课征,如我国古代的“关市之赋”、盐 税、茶税、渔税和西方国家的市场税、入市税等即属此 类。以后,在商品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间接税才逐 渐演化为包括销售税、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的现 代税收体系。
(一)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基的拓宽
一是外延拓宽,即扩大征税范围;
二是内涵拓宽,即减少优惠措施。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一)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
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平均削减近10个百分点。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一)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一体化
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双重征收容易导致重复征税的问题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三)财政交换论
1、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
2、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 想的水平范围内; 3、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 4、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 5、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一)工商税制改革
(二)农村税费改革
(三)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环境税问题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一)工商税制的改革
■194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制定 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并于1950年1月公布施行。 ■1953年,我国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改革的核心 内容有三个方面:1、开征商品流通税;2、修订货物 税和营业税;3、取消特种消费行为税,取消或停征 除牲畜交易税以外的其他交易税。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