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说明书doc
采区地质说明书

045 采区1. 采区概况1.1. 位置及范围045 采区为K24、K25、K26、K27 煤层联合布置采区,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采区位于0水平主斜井南部,北以8 号勘探线向南170 米为界,紧靠043采区;南以5号勘探线向北300 米为界;上界分别以+310 米(一煤矿下界)、282米(二马门煤矿下界)标高为界;下以±0 米标高为界。
采区走向长1280米,倾向投影(平面图)长620 米,倾向为970〜125°, —般为110°,倾角20°〜35°, —般26°。
面积875640 米2。
本采区地表位于骡子正沟南部,属于华蓥山背斜东翼,为一单斜构造,构造简单。
可采煤层为K24、K25、K26、K27 四层,均属于特低硫、特低磷、低至中灰的1/3JM 优质炼焦煤。
1.2. 邻区情况°45 采区相邻的有正在形成的°43 采区,该采区只开采K24、K25 煤层。
从目前接露的情况结合位于°43 采区上部的一煤矿的情况看, K24 煤层在°43 采区上部呈分叉状态,中下分层夹矸在°.85 米〜 2.6 米之间,平均 1.91 米,其下分层煤厚为°.25〜°.52 米,平均°.42 米。
K24 煤层在°43 采区下部分叉不明显,上下分层夹矸在 2 米以上,平均2.19米。
其下分层煤厚°.5°米〜°.64米,平均°.57米,倾向1°2°, 倾角23°。
K25煤层煤厚°.38米〜°.59米,平均°..45米,倾向1°1°, 倾角24°。
从目前接露的情况看, K24、K25 煤层在°43采区内的顶底板岩性都较稳定。
只是在该采区中部存在古河流冲刷,形成一条薄化带。
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煤矿+936m水平集中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煤矿地测组提交时间:****年**月**日一、地形地貌矿区地势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属高原中代山丘浅切割地貌;矿井范围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东部黄鳝顶,海拔+1362.9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条塘河,海拔+800m,一般为1000~1200m,相对最大高差562m,煤系地层出露最高标高1176.8m,最低标高8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矿区中部条塘河河谷标高800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内山脉走向整体为北东~南西向,主要受区内岩性和构造控制,地势表现为中部低,两端高。
二、地表水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低中、高地貌,矿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1362.9m,最低海拔标高800m。
条塘河从矿区中部由北向南径流,河谷最低标高8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条塘河谷标高800m应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南西侧发育一条由北向南径流的河流,河谷标高为800m,区内南东侧发育数条溪沟,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三、水害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低中、高地貌,矿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1362.9m,最低海拔标高800m。
条塘河从矿区中部由北向南径流,河谷最低标高8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条塘河谷标高800m应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南西侧发育一条由北向南径流的河流,河谷标高为800m,区内南东侧发育数条溪沟,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根据已有资料,区内矿床的充水主要因素为茅口组灰岩、长兴灰岩及煤系三个含水层,均属条带状地下水,分布很不均一,开采过程中易造成矿井突出,威胁较大,应加以注意。
玉龙山灰岩含水层为矿井充水的次要因素。
此外小窑积水未来矿井的突出问题,需要注意冒落范围的小煤窑积水影响而造成浅部矿井的突然充水。
本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空水,断层水次之。
矿井必须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工作,详细调查老窑、历史采空区分布及积水情况,并将调查结果标于井上下对照图上,确定好探水警戒线,并制定针对性的探放水措施和设置相应的防水设施。
晋煤四盘区地质说明书

晋城煤业集团******四盘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2007年月日一、概况地面位置:东四盘区地表总体呈东北部高,中、西南部低,最高点在盘区的东北部,标高为:1105.5m;最低点在盘区的中南部,标高为:743.8m,相对高差为:361.7m。
地面北起矿界(王节岭—车街一线),南到小东山风井—半坡一线,西到王街岭—小东山风井一线,东到矿界(车街—郭庄一线)。
井下位置:井下3#煤层标高为:400—620米,井下北起矿界,南至3306工作面33064巷(正掘),西为矿界,东为矿界,与马平头煤矿和祥西煤矿相邻。
二、煤层情况东四盘区可采煤层主要为3#、15#煤,9#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中3#煤层为主采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K8砂岩平均30.35米,距K7砂岩平均6.05米,煤层厚度在6.02—6.98米之间,平均6.50米。
黑色,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半亮型,以亮煤为主。
含夹矸一般为2层,煤层结构简单,变异指数为0.09,属于稳定可采煤层。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灰、深灰色细—中粒砂岩,时见粗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云母,具大型枚状交错层理,呈正粒序夹泥质条带,常变相为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
厚度在0—20.75米之间,平均7.82米。
直接顶:一般为砂质泥岩,常含有薄层粉砂岩及细砂岩条带,含植物化石,厚度在0—15.35米之间,平均2.79米。
伪顶:一般为炭质泥岩,呈灰黑色,平均厚度为0.21米。
伪顶与直接顶较松软,开采时呈片状或层状冒落,老顶较稳定,一般不易冒落,在开采后3—5天自然冒落。
直接底:多为灰黑色泥岩,均匀层理,含大量植物化石,局部为砂质泥岩。
厚度在0—4.9米之间,平均0.88米。
老底:为泥质砂岩,时为西粒砂岩,含菱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常见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厚度在0—6.13米,平均4.18米。
四、地质构造情况1、褶皱:盘区内主要构造是一组轴向NS的宽缓褶皱构造(由西向东依次为向阳岩背斜、老母掌向斜、岳城山西背斜、岳城山向斜),岩层波状起伏,倾角不超过13度。
地质说明书

邢台煤矿地质说明书1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河北冀中能源集团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位于邢台市西南部,行政区除南部及东西两侧分别隶属沙河市管辖外,其余均归邢台市管辖。
地理坐标为:114°24´15"~114°30´34",北纬36°58´31"~37°03´53"。
邢台矿矿区东侧有京广铁路通过,东北距邢台火车站7km,东距小康庄站4km,并有煤矿专用铁路线与矿区沟通,此外,矿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1.1.2 自然环境邢台矿区位于华北平原西缘,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介于+100—+70m。
井田及附近分布着李村、悟思、西北留、洛阳等十个村庄,人口14500余人。
该区属海河流域,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有七里河、沙河。
七里河位于矿区北部,河内常年干涸,雨季偶有流水;历年最大洪水流经量1452m3。
据1963年河北省南部特大洪水过后的观察,最高洪水位为+79.5米。
工业广场及工人村均为受害。
沙河位于矿区南部,在矿区内属季节性河流。
上游分为南北二支流,流至井田附近变为暗流,雨季时水量增大,其他时间水量很小,且上游已筑起水库,水流很少流至下游。
在流经井田沙河的流量未进行测定,现已分别在七里河、沙河上游修建了东川水库、朱庄水库和东石岭水库,用于防洪和灌溉,库容量分别为0.09、4.16、0.68×108 m3。
1.1.3 矿区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最低气温-22.4℃,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气温13.2℃左右。
最大年降水量为1269mm,最小年降水量222.9mm,年平均降水量532.7mm,蒸发量年平均为1887.0mm,大于降水量。
春末夏初多风,南风为主,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为2.0m/s,最大风速≥17米/秒。
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采区位于井田东南部,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介绍,本采区地貌属于中低山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
二、水文采区内地面无常年流水的河流通过,仅在雨季沟谷有水流出,并很快排干,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三、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
第二节地质勘查工作(参照矿井地质报告)1、1975年,山西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写了1:20万平遥幅区调报告,对本工作区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对比。
2、1976年10月—1980年1月,山西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与山西省平遥县水利局合作,对平遥县全县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储量进行普查,调查水井4305眼,水文地质调查点1120个,调查泉水l93处,县井队和地区井队共打钻孔21个,总计进尺4022.55m,第一水文地质队施工钻孔7个,总计进尺2163.3m。
填制有1:5万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图。
于1980年l月编制了《山西省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
第二章采区地质第一节采区地质简况一、采区地质1、本采区位于矿井井田东南部,地层发育情况与矿井井田其它地区相似。
采区地层从老到新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上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等。
采区地层总体走向趋势是:北西一南东向,倾向北东。
2、本采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总体上呈向北东东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1)断裂构造采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特点是延伸长,断层倾角较陡,一般大于50°,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其方向主要以北东东和北北东两组为主,其中以北北东向形成较早,北东东向形成较晚,但分布较多,呈地堑、地垒、阶梯状排列。
(2)褶曲区域褶曲构造不太发育,仅局部地段出现小的波状起伏,形成小的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的背、向斜,但规模不大。
区域地层简表地层单位代号厚度(m) 岩性特征界系统组段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0~30 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石。
矿井地质说明书

桃花潭矿业公司矿井地质说明书一、矿井概况泾县桃花潭矿业公司煤矿地处皖南山区北缘,地势低缓、开阔, 以低山丘陵为主。
最低海拔约64米,最高海拔约110米;矿井位于泾县桃花潭镇桃东村和龙潭村交界处,距泾县县城约4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径118˚09΄28˝,北纬30˚30΄34˝,有矿区公路与322省道相连,交通便利。
本矿井属泾县大山勘探区,井田范围北至F6斜切正断层,南至F9斜切正断层,东至煤层露头+50m水平底板等高线,西至深部-300m水煤层底板等高线,井田南北走向近1400米,东西倾向近500米,井田面积0.7217km2。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截止2005年末,矿井保有地质储量为38万吨,可采储量30.4万吨。
二○○五年经安全现状评价为B类矿井。
二、矿井地质及水文情况本矿区内无煤矿开采历史,也无相邻矿井。
矿区为南北走向单斜构造,矿区范围上至露头,下至-300m,南至F9断层,北至F6断层,井田范围由普5、普6和普8三孔控制,省煤田地质二队提供勘探资料。
(一)矿井地质特征及构造1.矿区地层矿区内分布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三叠系青龙群和第四系沉积物组成,均属浅海相沉积,含煤岩系为二叠上统龙潭组上段,即所谓龙潭煤系;岩性主要为炭质页岩,砂质页岩,细砂岩及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2.构造井田内构造较为简单,地层走向近于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近40度左右。
井田内共5条断层,分别为F6、F9、F10、F11、F8。
F6:为井田北端边界斜切正断层,走向NW30度,倾向南西,倾角70度左右,断层落差大于120m。
F9:为井田南端边界斜切正断层,走向NW37度,倾向NE,倾角约65度,断层落差大于30m左右。
F10:位于井田Ⅲ线以南正断层,走向NW50度,倾向NE,倾角约65度,断层落差10-15m。
F11:井下-40m北运输巷见到为正断层,落差大于10m左右。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概况8#、350 水平翼东采区二采区系(组) 三叠系煤层位 14# 置东至东河及西至首采区边界石门范南至 18#煤地板围北至 8#煤地板上限标高 470 下限标高 350 地面标高 535走向长 2000 倾向长 200 面积 398100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矿井井口内地表构造简单,本采邻区位于大两会背斜西南翼,褶皱微缓,一般在北西和北东区之间,倾角30?一35?之间,自地表至深部岩层倾角逐情渐减小的趋势。
但减小幅度不大,且无规律可寻。
矿区水况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
在2012年雨季期间实采区的最大涌水置为58m?/n、一般为32.8 m?/n左右。
2、老窑情况:采区范围内无老窑积水。
采掘情况:该采区西翼14#煤层500米(32141采面、32143采面)已经回采完毕,8#煤层(32081采面、32083采面)正在进行回采。
东翼14#煤层1350米(32142运输巷、32142回风巷。
32144运输巷掘进)正在进行布置作业,8#煤层除在+350水平32084运输巷布置掘进了150米外,其余均未布置作业。
自然灾害及其它:该采区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火、瓦斯,顶板等等。
该采区瓦斯涌出量不大,通过平常的检查,该处的瓦斯浓度一般0.08-0.12%,二氧化碳一般 0.05-0.16%。
本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无爆炸危险性。
地面建筑、设施等:该采区位于地面彭家坡下,表面为深丘地段,地表植被平实,灌木丛森无农田和构造物,无小溪、沟、河等水系地层。
地面情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况家河(t3xj),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
及受生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属于东部盆地东岭谷岩溶水。
裂隙水亚区,特征产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因为大气降雨的影响,影全球气温变暖,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采区内地下水、地表水严格响受降雨补给,故流量随之变化。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一、引言工作面掘进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于工作面的进展和生产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说明书旨在对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以便矿务人员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地质特征和隐患,做好掘进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地质条件概述1.矿层情况工作面所在矿层为X煤井的**层,地质年代为**。
X煤井属于自然形成的**煤层,发育程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稳定性。
煤层倾角约**,层间角度平均为**,层间无明显断裂和滑移。
2.煤层岩性描述煤层主要岩性组成为煤、泥岩和砂岩。
煤的岩性特征为块状,质软,燃烧性能良好。
泥岩层岩性为黏土质,黏性较大;砂岩层岩性为细粒砂质,具有一定的硬度。
3.地质结构工作面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为斜坡和褶皱构造。
局部地区存在少量断层,断层面倾向为**,倾角为**,存在一定的断层活动性。
三、地质隐患分析1.顶板隐患顶板岩层较为稳定,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松散岩体和节理带。
在掘进过程中,顶板可能存在局部坍塌和冒顶的风险。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需要加强顶板支护和巷道支护以确保安全生产。
2.底板隐患底板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整体相对坚硬。
然而,由于地质活动和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底板可能存在局部断裂和滑动的隐患。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需要加强底板支护,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3.煤层隐患煤层倾角和层间角度适中,但在掘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煤与顶板、底板之间的错动和滑移。
煤层的块状特性也可能导致掘进过程中的坍塌和落石风险。
因此,需要对煤层进行定时检测,采取及时的支护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四、应对措施1.顶板支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顶板支护措施是防止顶板坍塌和冒顶的关键。
可以采用锚杆、喷浆、支撑架等支护技术,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
2.底板支护对于底板的支护,可以选用钢架、木材支撑或者矸石填充等措施,提高底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底板断裂和滑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三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采区开采情况
我矿为新建矿井,首先开采一采区,首采工作面12703位于井筒东部,布置在27#煤层中,西是接替工作面12706采区南面有老系统的采空区。
二、煤层赋存情况
首采煤层27号煤层为全区可采,厚度在 1.8m-2.2m 间,平均厚度2.0m,顶板为泥质细砂岩,底板为泥岩。
三、地面建筑物和地形
一采区地面为山坡耕地,无任何建筑物,地形比较平缓,无大的冲沟及河流。
四、采区内断层情况
井筒东面有一条走向断层斜穿采区,落差在2米左右,周边小裂隙发育,但对勾面采煤影响不大,采区无大断层影响。
采区掘进及回采过断层时需加强顶板及瓦斯管理。
五、水文地质
采区主要以裂隙充水为主兼有含煤岩系岩溶底板直接充水,其与煤层直接接触,采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直接充水的裂隙充水及底板岩溶冲水矿床。
采区内地表水通过裂隙、断层破碎带等渠道渗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12703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一、周围开采情况:
我矿首采工作面12703位于采区东面,采面西部为回风斜井,南部有老窑采空期,回采过程中需加强顶板管理工作,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留设隔水煤柱和井筒保护煤柱。
二、地面建筑物和地形
该工作面地面为山坡耕地,地形比较平缓,无大的冲沟及河流。
三、煤层赋存情况
该工作面煤层为27号煤层,厚度在2m-2.50m间,平均厚度2m,煤层比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灰岩,底板为泥岩,回采过程中需加强顶底板管理,做好防柱子穿底工作。
四、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煤层稳定,无大断层影响。
五、水文地质
该工作面主要以小型裂隙水为主兼有含煤岩系岩溶底
板直接充水,其与煤层直接接触,受水害威胁较小。
12708回风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一、周围开采情况
该巷最低点标高为1406.6米(顶板)、最高点标高为1411.8米(顶板),对应地表标高为1460米-1500米。
东部无任何巷道,南部为采区所有巷道,与最近巷道高差为2米(顶对底),西部为副斜井、总回风井,最近点高差为5米(顶对底)。
东部为副斜井、采区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井底车场,与最近点的高差为米(顶对底)。
2、地面建筑物和地形
该工作面地面为山坡耕地无任何建筑房物,地形比较平缓,无大型冲沟及河流。
3、巷道顶底板或穿层情况:
该巷为沿煤层顶板掘进,无穿层情况,顶板为:
微顶:含有丰富黄铁矿泥质粉砂岩,遇水易膨胀,易跨落,厚0.2-0.5米。
直接顶:泥质细砂岩,厚3.5米。
老顶:灰色细砂岩,层理清晰,性硬,钙质胶结。
底板:灰褐色粘土岩,含黄铁矿物质,遇水易膨胀。
4、地质构造:
该巷地质构造较简单,以小构造为主,无大断层影响。
5、水文地质:
该巷主要以裂隙充水为主兼有含煤岩系岩溶底板直接
充水,水文地质类型为直接充水的裂隙充水及底板岩溶冲水矿床。
地表水通过裂隙、断层破碎带等渠道渗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织金县以那镇
水井湾煤矿地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