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1(一)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合集下载

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稳定程度
稳定
17.11(9#)
18.84(10#)
煤层
Mt
( % )
Ad
( % )
Daft
( % )
Net,AR
( MJ/Kg )
密度
工业
牌号
9+10#
0.52
17.93
18.15
26.95
1.44
SM
工作面煤层为9+10#,9#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5上号煤层平均52.81m,煤层厚度0.96—1.9m,平均1.55m,结构简单,偶含一层夹矸,该煤层在本工作面与10号煤合并,属稳定可采煤层。10号煤位于太原组中部,平均厚度4.95m,结构复杂,含夹矸1-3层。


1、井上下对照图;
2、10101综采工作面底板等高线图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3、10101综采工作面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4、10101胶带顺槽实测剖面图;
5、10101回风顺槽实测剖面图;
6、煤层等厚线图。
2、加强浮煤清理,提高资源回收率。__bV~z}V&
3、1010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地质构造、顶板的分析无重大隐患,但遇导水裂隙、断层时要采取专项处理。
4、加强对4#号采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5、回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在实际中要严格按照“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探放水综合程序,保证井下安全生产。煤 Nhomakorabea层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L1石灰岩
1.65-5.25
深灰色、局部裂隙发育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一、概述工作面掘进地质是矿山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将对工作面掘进地质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析,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二、工作面掘进地质类型工作面掘进地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岩层类型:工作面所在地区的岩层类型和性质对工作面掘进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岩层类型包括煤、矿石、岩盐等,需要根据不同岩层类型采取相应的工作面掘进方法和工艺流程。

2. 地层构造:地质中的断层、褶皱等地层构造对工作面的掘进和支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对地层构造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案和支护措施。

3.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对工作面的掘进和支护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地下水的含量、流动方向等进行调查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三、工作面掘进地质分析1. 地质调查:在工作面掘进前,对工作面所在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岩层类型、地下水等情况,为后续的掘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工作面掘进方案选择: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工作面掘进方案。

考虑工作面的布置、掘进方法、支护措施等因素,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

3. 地质灾害预测: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工程经验,对工作面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如煤层赋存、煤与顶板间的结构、断层活动性等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冒顶、片帮、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灾害,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四、工作面掘进地质安全措施1. 工作面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掘进方案,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

常见的支护方式有钢支架、木支架、锚杆、锚网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瓦斯抽放:对于存在瓦斯的煤矿工作面,需要采取瓦斯抽放措施,减少瓦斯积聚,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3. 通风管理:合理的通风管理可以降低煤矿工作面的煤尘浓度和瓦斯浓度,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五、结论工作面掘进地质是矿山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煤矿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煤矿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天健矿业集团公司()矿(公司)()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可打印)编制(必须手签)审核(必须手签)部长(必须手签)总工程师(必须手签)接到通知书时间提交时间(要求工作面贯通后5天内提交)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编制说明:一、煤层稳定性的评价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 )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详见下表。

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煤层稳定性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1、煤层的可采性指数 nn Km '=式中,n —工作面内参与煤厚评价的的见煤点总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性);n ´—其中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2、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100%MSγ⨯=1n )M (M S n1i 2i--=∑=式中,i M —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M —工作面的平均煤厚; n —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S —均方差值。

三、附图编制要求和注意事项:1、回采地质所明书附图包括有: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综合柱状图、上下付巷实测地质剖面图、切巷实测地质剖面图以及其他中联巷实测地质剖面图等。

附图可将上述图种绘制到同一张图上,但要做到布局合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幅。

责任栏尺寸为:长×宽=14cm ×7.5cm ,其中图名一栏宽3.5cm 。

主要内容包括:图名、编制(或制图)、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比例尺、资料来源、日期等。

图纸不分副时,图名应为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回采地质图;图纸分副时,图名应为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天健矿业集团××矿(公司)××工作面实测地质剖面图。

责任栏中的签名必须为手写签名,严禁打印。

日期应与说明书相对照。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xxx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 xxx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四采区xxx工作面位于四采区-129〜-116m标高段,东部为F9 断层,西部为断层,南部为-126集中运输巷,北部为待采区。

井82)xxx采煤工作面的范围回风顺槽开口位置在-135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80米。

运输顺槽开口位置在-126集中运输巷,向北东延伸250米。

拉开切眼与回风顺槽贯通,长度为85米。

3)xxx采煤工作面的面积xxx采煤工作面的可采面积为19808E。

工作面开切眼标高为-115m,最低标高为-141m,伏采。

4)与地表的关系该工作面下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280米,上顺槽位于主井筒门口东368米,地表是丘陵地型,地面标高在+303.5〜320m之间,为旱田耕地。

由《四采区设计》工作面回采情况计算,回采该工作面不会造成地表出现裂隙、沉陷情况。

地面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

二、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2/3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情况1、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运输顺槽掘送时在开口位置往北117米、132米,见两条错下正断层,第一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85°,落差1.8 米。

第二条断层走向60°,倾向330°,倾角57°,落差1.6米。

开切眼在运输顺槽开口前3米见一条正断层,错上,走向46°,倾向316°,倾角44°,落差2.1米。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该条断层由于在运输顺槽没有见到,且断层落差在2.1米左右,预计回采60〜90米,此断层就会歼灭。

三、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1、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运输顺槽见煤点顶板岩性是灰色砂质页岩,厚度在13米左右。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采区呈单斜构造,北低南高。实践1条大断层 构性质 正断层 落差 m 18 位置
水 文 地 质
本工作面水文情况主要是本矿开采的2138工作面和原龙凤矿早期开采旧巷道 、旧采迹积水。随着矿井的采动和采空区沉降作用,会产生大量地表裂隙。地面 的大气降水和海新河的地表水,经表层裂隙和采动裂隙渗入地下,使采空区和旧 巷道内积水。但经多年的采动沉降压缩作用,分析已无大的积水空间。但是旧巷 旧采迹内的积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由于是斜巷积水水量还是很大的。于工作 面回采还是有较大威胁,施工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瓦 斯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11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9m3/min,属于 低瓦斯煤层。(取至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煤尘爆炸指数为46.23%
其 他 地 质 情 况


煤的自燃
自燃发火期为1~3个月。 Q=s×sec×m×d Q1=s×sec×m×d=3465×10×1.3=45045万吨 地质储量约为:45045万吨
地 质 储 量
总工 程师 审批
附图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永煤集团公司永华能源一矿2201综采工作面设计编号:综2201-1号设计人员:年月日生产科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第一章工作面简介2201工作面原为炮采工作面,根据生产形势需要,现变更为综采综放工作面。

本工作面开采二1煤层,工作面内煤层平均厚度为4.2m,综采切眼以东剩余可采储量为96万吨,本工作面服务年限为21个月;本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070m,倾斜长度为150m,采用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回采。

在二1煤层底板约10m的L7灰岩中下部掘进2201轨道集中巷及2201皮带集中巷,集中巷每隔150m掘石门(联巷)揭煤。

工作面支架型号为ZF2200/16/24,采高为2.2m;采煤机为MG132/320-WD双滚筒采煤机,前后刮板输送机长度均为150m;2201轨道集中巷为进风巷及材料运输巷道,2201皮带集中巷为回风巷及煤炭运输巷。

截止2010年5月底,2201轨道集中巷已掘进1450m,剩余390m;2201皮带集中巷已掘进1310m,剩余510m;2201工作面已回采420m。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采区内煤层赋存情况2201综采工作面地面标高为+328.2m~+448.7m,地面为雷坡农田。

本工作面内有7209号钻孔,见煤标高为-68.19m,煤厚为5.2m。

工作面地面南部为雷坡村,北部为尚未开采的2203工作面,东部为井田边界,西部为双塔农田。

根据工作面及其附近钻孔资料可知,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大占砂岩之下,煤层底板下距L7灰岩顶10m左右,煤层顶板上距田家沟砂岩底71.21m,二1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矸1~2层,夹矸多为泥岩、炭质泥岩。

煤层产状:走向近东西,向北倾斜,倾角12-20°,平均倾角15°。

煤层沿走向和倾向方向,具有短距离增厚变薄,具有典型的“鸡窝”状特征。

局部不可采,煤层赋存基本稳定。

二、煤质1、煤质的物理性质二1煤层为黑色、条痕灰黑色,粉状及鳞片状产出,属半亮型煤。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正文
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2.工作面实见地质构造的概况,实见或预测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
3.实见点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
4.实见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裂隙发育情况;
5.预测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的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的影响;
6.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7.预测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8.工作面煤炭资源/储量;
9.地热、冲击地压和煤自燃危险程度等;
10.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事项及建议。

二、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3.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4.主要地质预想剖面图;
5.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6.其他相关图件。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一、概况1.工作面范围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下顺槽开口连接-470m胶带机石门,上顺槽连接-400m 机轨合一石门,东部临近辅3线,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无采动。

对应地表为农田及水系。

该面回采走向长285m,倾斜宽180m,面积51300m2,可采储量21.2万吨。

2.煤层情况本面8煤层赋存稳定,8煤,粉末状为主,少量粒状;煤厚1.5~4.0m,平均3.0m,8煤层结构复杂,8煤层的硬度系数在0.5左右。

3.煤层顶底板情况5.水文地质情况本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断层水,预计最大涌水量:20(m3/h),正常涌水量:0~5(m3/h)。

6.其它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具有自然发火性,自燃等级为不自燃~有可能,自然发火期3~6个月。

地温: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16.8℃,地温梯度2.3℃/100m。

工作面实际温度在26~30℃。

地压:本工作面上、下煤层无采动,估计压力不大。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1.巷道布置根据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开采程序,该工作面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均无采动影响。

计划于2009年2月1日回采。

由于东一采区1111(3)工作面已经回采,目前东一采区三条石门均已通过八煤,1XXX工作面生产系统已基本形成。

1111(3)工作面距离该面法距150米左右。

按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采面接替情况,1XXX工作面设计巷道布置如下:上风巷1XXX工作面上风巷在-400m东一机轨合一石门拨门,长823米,方位128°,拨门处标高-397.76m。

下顺槽在-470m东一皮带机石门拨门,长811米,拨门处标高-474.9m。

由于前期施工至拨门处110米时,遇到冲刷带影响,巷道调整方位为88°,施工38米,重新见8煤后继续沿方位角128°施工。

工作面切眼1XXX工作面倾斜长度180米,巷道坡度38°,方位35°06′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725水平1#运输机石门以南,六层煤底板有一层劣质煤,最厚达1.56m,给工作面正常回采造成一定的影响。
3、工作面开采时,上覆3261(一)采空区积水将通过裂隙及断层进入工作面,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做好防排水工作。
4、预防上覆3261(一)采空区的瓦斯及有害气体进入本工作面,应加强工作面的瓦斯通风管理工作。




Mt(%)
Agad(%)
Vr(%)
Qad(MJ/kg)
St(%)
P
工业牌号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 M )
岩性特征
老顶
细砂岩
1.85~11.2
5.9
灰白色,中厚层状,层理明显,坚硬
f=5.56。
直接顶
页岩
1.19~1.73
1.47
灰色,薄层状,节理发育,破碎,f=2.5。
伪顶
直接底
回采对地

设施影响
受采动影响地面将继续塌陷,地面无重要建筑设施。
走向长
(M)
1315
倾斜长
(M)
220~191
面积
(M2)
266945
1315
203




煤层总厚(M)
9.99~13.54
10.97
煤层结构(M)
煤层倾角(度)
20º~27º
22º48′
(1.46K1)2.80(0.12K3)
0.70(0.36K4)1.50(0.19K7)1.58(0.28K9)0.69⊥
5、工作面回采时将透125#勘探钻孔,应提前排放钻孔中的水及有害气体。
6、储量计算的范围:1南以3261(一)切眼南帮为界,北至32区采区隔离煤柱线,下至3261(一)运顺下帮,上以2268(底)、2267(底)运顺下帮线及工广煤柱线为界。


1、3261(底)工作面设计地质平面图1:1000 1张
劣质煤
页岩
0~2.51
1.52
劣质煤(f=1.4),页岩(f=2.5)。
老底
细砂岩
2.44~4.47
3.19
灰白色,薄~中厚层状,坚硬,f=5.6。
裂隙
组数
二组
各组方向
NNE、NNW
发育情况
较发育






本工作面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走向平均36º,倾向北西,倾角平均22º48′,煤岩层沿走向及倾向均有次一级波状起伏。
该范围内揭露的断层有f1、f2、f3三条,其中f1断层位于22区+725水平南翼1#运输机石门处,f2断层位于运顺5#设备通路南140米处,根据3261(一)工作面的回采,f1、f2实际是一条断层。f3断层位于运顺5#设备通路南470米处,这几条断层均向本工作面内延伸,对正常回采有一定的影响。
构造名称
六层煤
水平名称
三水平
采区名称
32采区
工作面名称
3261(底)
地面标高(M)
+1100
工作面标高(M)
+725~+660
地面位置
该工作面位于矿区铁路专用线以西350~500m,主立井以南680m,以北640m。
井下位置
及四邻
采掘情况
该工作面位于32区第一亚阶段南翼,回风水平+725m,运输水平+660m,南起一、二矿井界煤柱线,北至32区+660中央保护煤柱线,上段为2267、2268工作面采空区,上覆3261(一)工作面正在回采。
可采指数
1
变异系数
稳定程度
稳定
六层煤为结构复杂的厚煤层,含夹矸9层,其中K1夹矸厚度最大1.65m,最小0.10m,平均0.46m,由北向南有变薄的趋势。厚度大时为细砂岩,薄时为砂质页岩。其它8层夹矸较稳定,厚度在0.05~0.36m,位于六层煤中~下部。在22区+725水平1#运输机石门以南,六层煤底板有一层劣质煤,最厚可达1.56m。
容重
(t/m3)
工业
储量
( t )
设计
回采率
( % )
可采
储量
( t )
1315
203
266945
7.27
1.44
2794594
75
2095945







1、根据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煤层倾角、K1夹矸厚度及五~六层煤层间距变化较大。其中,倾角为20º~27º;K1夹矸厚度为0.10~1.65m,由南向北有变厚的趋势;五~六层煤层间距为3.38~13.6m,由南向北有变薄的趋势。
2、3261(底)工作面倾向地质剖面图1:500 1张
3、综合柱状图1:100 1张
宁煤集团金能公司
3261(底)工作面设计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
编制贺斌
审核
主管
总工程师
接到通知书时间
提交时间
构造名称对回采的影响程度f1sw50正断层060影响较小f2sw67正断层110有一定影响f3ne45正断层045影响较小在工作面范围内由于北段五六层煤层间距较小57m五层煤老顶是矿编第砂岩含水层预计本工作面回采时上覆3261一采空区残存积水将通过裂隙断层面进入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煤层名称
最大涌水量
0.03M3/min
正常涌水量
0.01M3/min
影响
回采
的其
它地
质情

瓦斯
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煤尘
煤尘爆炸指数
煤的自燃倾向
地温
地压
普氏硬度
( f )
煤 层
夹矸
直接顶
直接底
1.6
4.5~3.0
2.5
1.4~2.5







走向长
( M )
倾斜长
( M )
斜面积
( M2)
煤厚
( M )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f1
SW
50º
正断层
0.60
影响较小
f2
SW
67º
正断层
1.10
有一定影响
f3
NE
45º
正断层
0.45
影响较小




情况Βιβλιοθήκη 及防治水


在工作面范围内,由于北段五~六层煤层间距较小(5~7m),五层煤老顶是矿编第Ⅲ砂岩含水层,预计本工作面回采时,上覆3261(一)采空区残存积水将通过裂隙、断层面进入工作面。回采中,工作面顶板可能会出现滴淋水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