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而且是当下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语言变迁规律和语言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语言本体的研究;第二,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归纳整理了最近几年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口和问题,以期对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在文献方面,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文献,不限年限,共检索到1334条。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特征来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前期研究成果比较少,在2008年以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不超过10篇,在2008~20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之后速度放缓但仍处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顶峰,有233篇,2016年降到188篇。

这些科研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截止到2016年,知网上收录的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资料有1228条,由此可见,语言学是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主力军。赵乐平(2015)指出:“语言学的探索已经深入到网络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语义、语用、语境、语体等多个层面。”面对1994~2010年间中文CSSCI来源期刊中关于网络语言的大量研究成果,陈敏哲、白解红(2012)指出:“在近二十年来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逐步将研究的范围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领域,学者们对网络语

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两年,从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文献来看,以生态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居多,这也体现了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但也不乏从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语言本体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分析的科研文献。

三、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生态语言学视角,是将网络流行语看作语言生态系统的新成员,或探究其在语言环境中是如何促生和变化的,或探究其是如何反过来影响语言生态系统的环境的:邹春燕(2015)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研究》中,利用生态性的全息论和生态位理论对网络流行语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动态变化作了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量化研究,并首次构建了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词汇研究模式,既观察了语言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又重视了语言和环境的关系;或运用生态语言学中的语言的多样性与动态性探究网络流行语:石杰(2016)在《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一文中从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带来的多样文化及其发展情况等方面出发,论证网络流行语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进一步证实了其符合语言发展的生态原则,应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积极促进其成为汉语体系的一部分;或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趋势以及应持有的态度:毕会英(2013)在《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谈网络流行语》中指出,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发音和结构上的变异,而网络流行语幽默、诙谐的生动表达往往通过此变异实现其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语言规律,反而增强了网络流行语的幽默效果,因此人们应该乐观、宽容地对待网络流行语。从保护弱势语言的角度出发,人们应该公正地对待新兴语言,容许新兴语言在语言生态环境中存在,进而保持语言生态的多样性。

也有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直面探究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和治理问题的学者,如杨勇、张泉(2015)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和治理探究》中指出:“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已经构成大面积污染,需要多方合作,加强网络跟踪、评估和监管,才能提升网络语言的规范度,捍卫母语的纯洁性,保障现代汉语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四、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有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機制、概念隐喻、转喻以及概念整合等相关理论,探究当今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建构,如王婷(2016)在《流行语的认知机制分析》一文中,以《咬文嚼字》2012~2015年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语料,按照汉语构词法对其进行分类,并探究各类流行语意义建构的机制。王婷的研究结果为:旧形新义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重新分析,如“任性”一词本义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而现在的意思则是敢作敢为、天真率性,这种从贬义到褒义的词义色彩的变化中涉及重新分析;缩合式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概念转喻,如“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缩略语,两者存在于同一

认知域中,在具体的语境中,源域(前者)为目标域(后者)提供心理可及性,“网红”形式简洁,作为认知参照点,为“网络红人”这个整体提供心理可及性,用部分代整体,进而引导识解者获得整体意义。有的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出发进行研究。王寅在《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一文中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李燕芳(2016)在《象似性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认知探析》中,从影像、图示和隐喻三种象似性视角出发研究网络语言的象似性,认为象似性现象也有一定的认知理据,并从省力原则、情感交流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形成的认知理据。

五、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有的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认为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的语言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语言特点,还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状况,并将网络流行语看作是特定网络群体使用的一种方言。如徐先梅、马东(2013)指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依据地域范围的分布界定的,它在这一地域内具有全民性的特征。社会方言是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阶层、原居住地等)在某些场合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网络这个交际平台上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问题,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资料中几乎都有涉及。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给语言带来了活力,如徐先梅、马冬(2013)在《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研究》一文中指出:“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变异的一个体现,在时代的发展中是一种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的发展,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语言学家陈原指出:“语言因为有了变异,才能够把不适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成分淘汰掉,才能够使自己丰富起来,换句话说,语言的变异使语言本身经常有活力,不至于僵化。”在2015年1月召开的第十届青年语言学者沙龙上,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2015)指出:“新媒体时代曾有一种观念很盛行,就是‘语言纯洁论’。”李宇明认为,“纯洁论”是五十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看法,语言是不可能纯洁的,语言一旦纯洁,那么这个语言就死亡了,语言一定是在每个人心上想的、键盘上跳动的,绝对纯洁的语言并不存在。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这种语言形式是对现代汉语规范性的挑战,一些不问出处和真正内涵只为追求娱乐的流行语所折射出的大众文化趋势和社会心理,正在冲击着网络流行语文化的积极意义。网络流行语简单地“复制”和“粘贴”,正在让汉语变得干瘪、乏味,这种思考不无道理。

在语言学界,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的新成员、新的语言形式,充满朝气和活力,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知网上检索到的文献为资料源,归纳整理了有关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看到,相关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且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深化。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不统一、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治理看法不一以及研究語料单一等。希望本文可以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为2016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研究”[项目编号:2016XJJS2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毕会英.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谈网络流行语[J].学术交流,2013,

(12).

[2]王婷.流行语的认知机制分析——以《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6,(9).

[3]石杰.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6,(2).

[4]赵乐平.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J].新媒体研

究,2015,(1).

[5]杨勇,张泉.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及治理探

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3).

[6]徐先梅,马冬.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

化,2013,(8).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出现在互联网之后。起初,语言学家对研究网络语言并不热衷。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讨论和研究。在语言学范围内,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可以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性术语,比如,硬件,软件,聊天室,LAN(局域网的缩写),浏览器等等;第二类是随着网络出现而出现的相关的专业术语,像网民,网吧,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等;随后最后一类就是在网络上交流时的日常表达用语和情感。前两类的网络语言使用比较广泛,而第三类网络语言虽然与前两类相比使用较少,但是它的应用平台更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交流用语中。语言学家克里斯托在2001年对网络语言做出了如下定义:网路语言是一种展现网络独特性的语言,会在网络邮件,聊天群体,虚拟世界以及万维网中遇到,表现出它作为一种媒介的电子型,全球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在中国,很多研究者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如于根元、吕明臣、汤玫英都认为网络语言是被广泛使用的的新的语言变体。起初,它泛指计算机语言,但是现在更多是指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上的自然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 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在使用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它特殊的语言载体,并且展现了独特的语言特点。 1.创新性 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新性。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联想和创造的平台,在网络里,网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例如,“恐龙”这个词语最初指的是一种独特的史前动物,而在网络语言中,“恐龙”这个词指的是长的不漂亮的女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经常出现、被用户广泛使用并传播的一种语言现象。从社 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能否被社交网络和媒体采用和传播密切相关。社交网 络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都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重要渠道,该语言现象作为现代社交文化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当网络流行语能够被媒体采用并被广泛报道时,它的生命力会更加强大。例如,网民提出的“996”(工作时间: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6天工作)这一概念,其传播范围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使得其生命 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内涵和意义是否贴切当下社会需要紧密相关。网络流 行语大多数起源于网民的真实生活经验和现象,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性。例如,最近 几年流行的网络词汇“佛系”(指一种轻松、无所谓的生活态度),正是基于当下人们对 竞争压力、焦虑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反思和解决方法的一种表达。网络流行语能够成为流行,一方面是因为它与当下人们的生活经验和需要紧密契合;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 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的需要。 第三,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创新性和新颖性密切相关。在高度竞争的网络世界中,新颖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吸引力。那些有创造性的网络流行语,如“蔡徐坤”(指一个成功的、勇于尝试的形象)、“双黄蛋”(指一对TA的状态,即恋人或者好朋友)等,具有比较长的生命力。而那些缺乏创新和创造力的网络流行语, 往往会很快被遗忘。 总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既受到社交网络和媒体的推广和宣传,也受到其内涵和意义,以及创新性和新颖性的影响。只有在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网络流行语才能在互 联网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变化的。Hudson 认为,“社会语言学是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社会语言学主要对社会和语言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它开始发展至今,提出了语言接触、语言变异、语码转换、会话分析以及言语交际等术语和理论,为语言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语言与社会是紧密相关的,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聊天日渐趋向大众化,通过网络交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网络社会所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有些网络流行语就是由社会热点发展而来的,它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 1. 被方言异化从语言地域变体的角度来看,有的网络流行语受方言的影响,被方言异化了。地域变体,简单说就是不同地区的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交流是通过口头交际来完成的,尽管书面语文字相同,但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却有不同的读音,如

“飞机”在某些南方方言中会被读成“灰机”,但在书面语中,无 论南方还是北方,汉字写出来的都是“飞机”。 在网络交际中,交流以文字互动为主,网民又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操有不同的方言,于是基于不同的方言发音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把“感觉”写成“赶脚”,把“我爱你”写成“我耐你” 等。这些新词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是普通话中的词汇受到方言的异化而来。其他地域的网民由于这些词汇的新鲜幽默也开始纷纷效仿,于是这些词便成了网络流行语。 2. 受外语影响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直接受外语的影响。Sapir 说过:“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互联网联系着整个世界,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也能产生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中外交际的不断深入必然造成更多的语言接触。拿近两年比较流行的词“土豪”和“大妈”来说,有消息称 “Tuhao 土豪”和“ Dama大妈”有望以单词的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是一个英语受到汉语影响的例子。受日本动漫的影响,许多网民已经习惯了用“卡哇伊”代替“可爱”来称赞对方;用“纳尼”代替汉语“什么”来表达惊讶之情,这些受到外语的影响 而形成的新词在网络社会迅速传播开来就形成了网络 流行语。 3. 出自社会热点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实用的表达方式,其语言特征及其理论研究也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各个角度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网络流行语中实用性语言的理论解析,从多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包括简洁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视觉效果等。它是一种简短而富有含义的表达方式,通常不带有任何贬义,有利于交流的迅速深入。同时,它的表达形式也更加开放,由于其视觉效果,它也可以传达更多的情感,而且这种语言也可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群体的表达需求。 网络流行语的结构特征 由于其有效的简洁性,网络流行语的结构特征更加灵活多样。它使用的结构包括:单词搭配、语义转换、音韵搭配、组合拼写、拼音表示和文字表情等。例如,“加油”可以用双词单词表示,“GG”可以表示“灌篮高手”,“爱你”可以用文字表情表示,“88”可以表示“发发发”等。 语义特征 网络流行语主要是一种实用性语言,因此它的语义表达也更加直接而可靠,可以快速传达信息。这种实用性语言会使用文字和语义的转换,以及灵活的语句搭配,以最简短的词语达成最大的语义效果。例如,“YOYO”就可以表达“You only you only”的意思,“太棒了”

可以用“TB”表达,“编程”也可以表达为“码神”等。 社群文化特征 网络流行语不仅可以用于传达简单的信息,它还可以反映某个社群的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惯。例如,“小伙伴”这个词的出现,可以反 映出人们的友谊观念;“WTF”可以表达人们对某种行为的惊讶,而“TMD”则可以表达人们的不耐烦之情等。 语用特征 网络流行语的语用特征更加灵活,它可以应用在不同的语用场合中,例如,青少年可以使用“ABB”来表达自己的兴奋,而老年人则 可以使用“会会”来表达他们的感受。使用网络流行语能够让深度的语言表达得以更快更高效的实现。 回顾性结论 本文对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语言特征、结构特征、语义特征、社群文化特征和语用特征五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实用性语言理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集简洁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视觉效果于一身,它不仅具有高效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反映出一定社群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惯,在实际交流中非常实用,受到众多人群的喜爱。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重要 的文化交流平台。在网络上,信息瞬间传播,其中就包括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网络流行 语指的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特定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在一定 时间内风靡网络,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问题。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都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源于生活,即网络上的流行语有时是别处已经存在的口头语,社群 中的成员传递、使用并发展其具体含义,丰富其语言体系,并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二是来源于网络文化元素,即网络语言本身的特点,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常常来源于网络署名、表情符号、谐音反转等多种文化元素;三是源于娱乐性,即大量的综艺、短视频、网 络神乎其神的动态图以及音乐等可以通过创意翻译、二次剪辑形成一些趣味横生的短语或 口号,从而成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通常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一是语言的新鲜与独特性,即网络流 行语需要具有新鲜感和独特性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持久的表达需求,因此网络流行语通 常会脱离传统语言规范,打破传统的语法、修辞和词汇选择定式;二是适应社交网络的特性,即网络流行语通常需要符合社交网络的短小精干、简洁明了、易于表达和记忆的特点,具有容易传播、传递和产生共鸣的优势;三是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和价值素养,即流行语在 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与某些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时事政治背景、诙谐幽默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不仅能够产生表情意义上的共鸣,还可以刺激社交网络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网络流行语也有生命力消退的问题。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周期通常与其所代表的 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因此,一种流行语出现和消失的原因既可以是时代的 变化、文化的转变、流行文化的替代,也可以是某些社交网络行为的厌倦、过度使用引起 的审美疲劳等因素所致。此外,因为网络流行语通常迅速脱胎于原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共鸣,他们的聚散离合难以预料,也往往带有无形质量的不稳定性,从而很难持续的维持社 交网络社群的共鸣和感情认同。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往往与其所代表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在网络上广泛 传播并长存的网络流行语往往有吸引人们注意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符合社交网络的短小生动、易于表达和记忆、以及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广泛认同。另外,流行语的生命力消退 的原因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是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过度使用和感情的审美 疲劳。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 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共3篇

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共 3篇 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1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社交环境中产生、流行的语言现象,它既包括特定行业、群体内部的专业术语,也涉及到广泛普及的民间口头禅和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形态,网络流行语在用语方式、语音、拼写、语义等方面呈现出了与传统语言不同的特征。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和探讨当代社会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意义。 在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使用和演化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探讨网络语言如何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产生和流行。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受到年龄、性别、地域等群体特征的制约,但在具体的社交环境中,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性。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路径,可以深入研究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和规律。 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方面,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模式,可以了解网络语言的功能和表现形式。网络流行语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产生和流行的,其使用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特定的社交群体或社交环境中,才会被使用。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和使用习惯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特性。

在网络流行语的演化方面,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规律和演化路径,可以为语言演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网络流行语的演化往往呈现出“曲折、多样、随意、充分”的特点,它既受到语言本身的特点的影响,也受到社交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路径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发展和演变机制,探讨语言的发展趋势和演变方向。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当今社会中,社交媒体和智能移动设备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语言成为我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当代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教育水平,为语言教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和意义的语言学研究课题,它涵盖了语言的产生、传播、使用和演化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语言现象,并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网络流行语是当今社交媒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其产生、传播、使用和演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语言现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教育水平,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可以为我们应对信息时代的语言交流提供有力的支持 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2

网络流行语研究

网络流行语研究 一、本文概述 1、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广泛流传,具有独特形式、语义和文化内涵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们通常以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成为网络交流的重要工具。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并非偶然,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也促使人们追求简洁、高效的语言交流方式。因此,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缩写、谐音、错别字、表情符号等。它们往往具有独特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审美取向和生活态度。网络流行语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流行性,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更新。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变迁和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语言文化现象,以及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和影响 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产物,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和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创新,更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直观反映。 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塑造:网络流行语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们通过简短、易记、富有创意的形式,迅速传播并反映出社会热点、公众情绪和价值观。例如,某些网络流行语可能反映了年轻人对于社会公正、环境保护或科技进步的关注和呼声。同时,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文化,引领着公众的思考方向和表达方式。 沟通效率的提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流行语以其高效、直观的表达方式,提高了人们的沟通效率。在网络环境中,人们追求的是快速、准确、有趣的信息传递方式,而网络流行语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们能够简洁明了地传达某种情感或态度,使得沟通更加高效和有趣。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变得越来越普遍。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流行的、短暂的、易传播的、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新词、新语、新词义,其生命周期很短, 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生命力。社会语言学角度可以从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变异和传播、语 用理论、语境因素等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首先,从社会语言学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形式,是反映语言使 用者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往往是视觉或听觉刺激所引发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使用者会根据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流行语,可见,网络流 行语和社会文化因素紧密相关,这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更广泛的社会生命力。比如,在中 国互联网环境中,“沙发”就是一个具有强烈地域性和国籍色彩的网络流行语,而在其他 国家可能不会产生类似的现象。 其次,从语言变异和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 密切相关。因其传播速度快,形式新颖,语言使用者年龄跨度广、传播渠道多元化,这些 特点也使得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非常快。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和各种社交媒体 已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渠道,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和快手也在推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流行语往往变得陈旧、缺乏新鲜感,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需 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前沿性和时代感也是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再次,从语用理论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使用场景和语用功能有关。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在特定场景下使用的,如聊天、社群、游戏等等。这些使用场景赋予了 网络流行语不同的社会功能,如表达情感、表达群体认同、社交调侃、表达社会现象、娱 乐等等。准确把握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景和语用功能,适时提供满足语言需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为语言使用者服务。 最后,从语境因素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生命力也与其语言形式、语言结构有关。网 络流行语往往是由简单的单词、短语组成的,结构简单易懂,这也使得它更容易被语言使 用者掌握和使用。另外,网络流行语语境的变化也能够衍生新的语言形式。比如,“搞事”这个网络流行语,通过在语境中变换其词组成,在“搞事情、搞事实、搞事业”等形式中 得以延续和发展,保持了新颖度和生命力。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和原则。网络社交语言作为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网络日益普及和社交平台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方式和语言使用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将从语用学视角探讨网 络社交语言的特点、规律以及其对语用学的意义。 一、网络社交语言的特点 1. 多样性:网络社交语言是由多种语言和方言相互融合而成的,同时受到网络文化、地域文化、群体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2. 短小精悍:由于网络交流的快速性和碎片化特点,网络社交语言往往以简短、精 炼的表达形式为特点,如表情符号、缩写、网络流行语等。 3. 夸张幽默:在网络社交语言中,夸张和幽默的表达形式常常被运用,以吸引他人 注意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引文化特征:网络社交语言常常引用网络文化、流行元素、名人名言等,增强交 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 语境依存性:网络社交语言的意义常常依赖于所在的语境和背景,需要特定的语 境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2. 言外之意:网络社交语言往往含蓄、暗示,言外之意十分常见,需要读者根据上 下文和语言风格来推测对方的真实意图。 3. 礼貌性原则:虽然网络社交语言常常简短、直接,但礼貌性原则仍然是其语用学 规律之一,包括称呼敬语的使用、礼貌的语气和措辞等。 4. 互动性原则:网络社交语言的交流往往是基于互动性原则,即通过言语来建立和 维系社交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情感交流。 1. 增加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网络社交语言的出现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内 容和范式,拓展了语用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丰富了语用学的理论体系。 2. 反映社会文化变迁:网络社交语言的使用不仅反映了语言随社会文化变迁而发展 的规律,也推动了社会文化变革,对语言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分 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社区、社交媒体、论坛等场合,从而引发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网络流行语的概况,包括它的特点、背景、形成机制及使用范围;然后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框架,分别对它的语法特征、语义特征、认知特征和语篇特征进行阐述;最后就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及影响进行一定的评价与讨论。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大量流行的、自发出现的、特殊构词和表述形式,旨在减少文字数量、简化思维表达方式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即使将它们归为一定的语言系统,也需要识别它们的形式特征和义性特征,因此网络流行语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口语、文化特色显现的语言体系。 从宏观上看,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特征是其核心特点之一,它诞生于网络空间的信息特性所决定的特殊文化环境中,具有极强的快捷性和简洁性,以及突出的网络社区氛围的表达特点。以中文网络流行语为例,它的语法特征可以从虚词、缩略语、缩写词等多个方面结构解析,具有现代汉语典型变异现象,从而使语料简洁明了,可以更加有效快捷地进行网络表达。 从中观上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是丰富多样的,它涉及到互联网文化中的神话图像、未来技术感、科技文化、技术智能、跨文化传播和跨语言交流等等,表达出特定的社会观念、价值取向。例如,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词义中包含“互联网新技术与信息共享”的理念,从而构建起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而另一些词义中包含“互联网文化艺术”的理念,从而构筑起网络文化的审美观念。 从微观上看,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特征也是丰富多样的,它涉及到网络信息传递的心理过程,其特征是能够触及传达者的多种认知模式,形成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心理跨越,进而唤起听者对这种跨越的认知反应。在语义的表达方面,网络流行语的词义运用、重组、转换和拓展等手段,极具包容性,可以以三个层次结构:即本体层、抽象层及应用层来解释它的认知特点。 最后,网络流行语的语篇特征也是其独特性之一,由于其表现形式的特殊性,对语篇的组织与表现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表现的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的篇章可以以图文并茂、叙事性游离等形式表现出来,它们由多个独立的文本组成,形成层次丰富的语篇表现,使信息表达更加灵活便捷,传播更加有效快捷。 从社会功能和影响来看,网络流行语有利于提高人们网络沟通的便利性,极大地改善了传统语言表达时的水平性和效率性;而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滥用会破坏语言的纯洁度和准确性,从而对社会精神文化产生不利影响。 从上述分析中可见,网络流行语是现实中互联网文化现象的反映,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群体交流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框架,体现出许多独特的语法、语义、认知及语篇特征。只有将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与社会功能及影响结合起来,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爆炸,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语言,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当中。针对这种特殊语言,语言学家们纷纷展开研究,力求总结相关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揭示网络流行语始终如一的语义本质。 网络流行语主要通过创新性的拼写或发音形式来表达,这些创新性的形式突出网络流行语的特殊性,并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方向。在语言的形式层面,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形式以及表达准确性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语言形式。在语言的意义层面,利用拼音、英文等形式的表达,使语言更加富有弹性,可以较好地表达所有的网络流行语。 此外,语言还是一种文化的反映,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给古老的汉语文化增添了新的灵活性。科学家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大多是沿袭古老文化词汇规范,而这也是网络流行语在传播速度上能够超越传统文化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重要的语言学理论是关于地域性的解析,许多网络流行语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根据这种地域特征,语言学家们得以更加深入地探讨语言特征。根据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地域性思维特征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分布是以地域性为基础的。所以,媒体上最流行的网络语言可能在一个国家或地域流行,却不一定在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域流行。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形式与内涵的发展都会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从形式层面上看,网络流行语的拼

写或发音形式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意义层面上看,网络流行语突出古老文化词汇规范;从地域性角度上看,网络流行语也是基于地域性思维特征。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本质,为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而且是当下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语言变迁规律和语言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语言本体的研究;第二,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归纳整理了最近几年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口和问题,以期对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在文献方面,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文献,不限年限,共检索到1334条。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特征来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前期研究成果比较少,在2008年以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不超过10篇,在2008~20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之后速度放缓但仍处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顶峰,有233篇,2016年降到188篇。 这些科研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截止到2016年,知网上收录的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资料有1228条,由此可见,语言学是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主力军。赵乐平(2015)指出:“语言学的探索已经深入到网络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语义、语用、语境、语体等多个层面。”面对1994~2010年间中文CSSCI来源期刊中关于网络语言的大量研究成果,陈敏哲、白解红(2012)指出:“在近二十年来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逐步将研究的范围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领域,学者们对网络语

网络流行语“有被X到”构式的语义分析

网络流行语“有被X到”构式的语义分 析 摘要:近来微博和其他网站中的“有被恶心到”“有被冒犯到”(本文称 为“有被X到”),因其结构精炼,语义丰富,语用价值独特,迅速蹿红网络。 该结构符合张谊生(2020)提出判定流行构式的三个标准:具有定型的句式;可 替换部分具有类推性;产生于当代并广为流传。因此,可以判定“有被X到”为 网络流行构式。那么,该构式在语义上呈现哪些特点?其构式义是什么?以及构 式义与词汇义之间有何关系?基于这三个研究问题,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在Goldberg构式语法观的指导下对“有被 X 到”从语义角度 进行分析。 关键字:“有被X到”;语义分析;构式语法; 一.研究现状 1.1 “有被X到”构式中常项的相关研究 刘月华(1983)等指出“有”能表数量和比较。詹开第(1981)认为可以表 列举。丁声树等(1999)从意义的角度把“有”字句分为几类:领属、存在、列举、量度和比较,从而就确立了“有”字句的基本语义类型。关于“被”字句的 语义,学界的看法不一。王力(1957)指出“被”字句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者 不愉快的事情。刘进(2009)指出“被”字句的语义色彩和句中是否出现“不幸”或“如意”的字眼有关。学界对“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到”的词性和语法化 过程。吕叔湘(2016)认为“到”分为两种词性:动词和趋向动词。张莹(2003)从历时角度对“到”虚化过程进行了考察。仝国斌(2006)研究了“到”的语法化,文中将该用法定为介词。罗耀华(2015)认为“到”通过语法化演变为介词 或词内成分并入“V”,使“V到”类结构得以词汇化。 1.2“有被X到”的相关研究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 颜值作为网络流行语,仿佛一夜之间就流行起来,颜当指容颜、外貌,值那么是指数。颜值又名靓丽指数,这是描绘一个人容颜靓丽或英俊的指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都可以看见颜值的使用。福能集团董事长兼E刘佳勇说:正确合理使用颜值就是一种才能。确实,那么颜值为什么能流行?它的流行原因是什么?它的开展前景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对它们做一初步的讨论。 一、颜值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一〕产生及开展 颜值形容一个人外貌的好看程度,据说是源自于日语脸的汉字颜,据猜想是通过漫画或日剧/XV等团体带起使用的。日文解释就是:脸的视觉效果上下。搜索百度贴吧,颜值一词最早出如今2022年4月9日,当时应该还未普及使用。不过此后百度贴吧就不断出现颜值的说法,逐渐流行使用的应该是2022年下半年开场的。 后来,颜值一词在某期?奔跑吧兄弟?中被主持人们提及,就更加助长了它的流行趋势,在另外一个比拟火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颜值一词被孙红雷屡次使用,他自称是?极限挑战?节目中的颜值担当,被别人称为颜王。 近几年来,颜值一词越来越流行,颜值一词不仅在电视网络和媒体上盛行,在高校的校园中也普遍流行,比方:男生看到长得好看的女生就会说:这个妹子颜值好高呀!女生看到长得帅的男生也会说:哇!颜值好高的小鲜肉。 〔二〕形成原因 人们经常说当今这个社会是个看脸的社会,确实,颜值高的人自然会被别人多看一眼,出去找工作的时候长得好看自然会被老板多关注一点,但是如今的这个社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颜值高的,长得不是很好看的人占大多数,如今,有一个大家觉得比拟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所以大家都随着大流使用了。

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解析

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解析 摘要:“给力”一词作为2010年度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语,在结构、语义和语法功能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方面。本文试图探讨“给力”的语言学特征,并分析其得以广泛传播的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关键字:“给力”“给+N”结构“V+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Powful”is the most popular buzzword in 2010.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yntactical features and the semanticfeatures of this word and analyze the linguistic reasons which cause this word so popular. Words:powful,N-structure, V-structure “给力”是2010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为广泛的流行语之一。作为网络流行语,“给力”在构造上不同于以往流行语的音译(如“粉丝”)、谐音(如“稀饭”)、字形借用(如”囧”)、缩略(如“白骨精”)、词义引申(如“潜水”)、语法功能转移(如“雷”)、派生(如“蚁族”)或句法结构重组(如“被幸福”),“给力”具有双音节词的内部结构,同时在语法功能上、语义上又有其鲜明的特征,本文即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给力”的使用和构造特征,从而探寻其得以广泛传播的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基础。 一“给力”的语法特征 1.1“给力”的用法极为灵活,它可以兼作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它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语、述语、定语、状语。 1.2“给力”可以用作形容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修饰,充当谓语和定语,有“棒”、“带劲”的意思。如: 这套装备很给力。 强大的字幕组,你们实在太给力了。 优惠不给力成交温吞水(《文汇报》2011年4月28日) 2010年最给力的话题是什么。 1.3“给力”可以用作不及物动词,充当谓语,表示“加油”、“用力”。如: 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11月12日)

[流行语,给,力,其他论文文档]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阐释

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阐释 流行语“给力”的语言学阐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开发性的动态系统特别体现在词汇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查阅杂志、浏览网页,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现在较之前发生变化的词汇。“给力”这一词汇,作为2010年最火爆的流行语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影响,就连在《人民日报》这样权威的报纸上都会头版头条标题出现《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样让人意外的标题。流行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种种表现,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本文以“给力”为例,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就“给力”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流行语“给力” 语言学阐释 自从2003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开始,每年都会有权威语言机构联合媒体发布年度流行语排行榜,加上媒体的报道和切身应用,流行语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流行语是当前社会词汇发展和变化的直接动态体现。他的出现不仅仅涉及语言本身,同时也与社会学、文学,乃至经济学、伦理道德学综合作用。也正因如此,流行语可以比普通词汇更直接、更敏锐地体现当前社会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和更新的趋势。因此,对于流行语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2010年十大流行语榜单上,排名第一的就是“给力”。下面对“给力”的流行做出语言学阐释。 1.“给力”的现在 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该词的高使用率。就连跨年演唱会都“给力”,湖南卫视的跨年演 唱会取名叫做“给力2011跨年演唱会”。甚至在2011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主持人也不止一次地运用了“给力”这个流行语。 随着2010年“给力”一词迅速串红,“给力”被注册成服饰、体育用品、饮料、酒、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各种商品的商标。“给力”牌系列产品也随之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热卖。 2.“给力”的过去 随着“给力”的流行,人民对“给力”的由来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对于它的出身,人们众说风云。一种说法称,“给力”,原属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属东北方言与日语的混杂,意思接近于“厉害”、“很棒”、“酷”,常用作感叹。另外,在实际中也可加否定前缀,即“不给力”,表示某事或某人让人失望。另一种说法,“给力”一词由闽南语演变过来的,意为很精彩、很棒,现多用于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还有说法认为,“给力”是南北朝时期的徭役之一。“给恤于官吏”是俸禄的补充做法。“给力”即给役。

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一、本文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富有创意和活力的语言形式,既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征,也反映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取向。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深入探讨其产生背景、发展演变、传播机制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以期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及其产生背景进行概述,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接着,通过对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演变和传播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语料库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和接受过程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我们还将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其对语言规范、社会价值观、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网络流行语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本文旨在通过话语分析的视角,深入剖析网络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网络流行语概述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在数字化社会中快速兴起并广泛传播。它起源于网络社区,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如社交媒体、聊天室、论坛和博客等,迅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也揭示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模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然后又迅速被新的流行语所取代。网络流行语往往采用隐喻、反语、缩写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网络流行语还具有很强的跨文化和跨领域的传播能力,一些原本只在特定群体或领域中使用的词汇,一旦进入网络空间,就可能迅速传播开来,成为广泛使用的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如年轻人的个性、反叛、创新等精神,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事件等。 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丰富了语言资源,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网络流行语也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编号:10001121207 南阳师范学院20 12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完成人:黄叶文 班级:2010-12 学制:2年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03-30

目录 摘要 (1) 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1) (一)产生及发展 (1) (二)形成原因 (2) 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3) (一)语音特点 (3) (二)语义特点 (3) (三)语法特点 (4) (四)语用分析 (7) (五)“很X很XX”模式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8) 三、“很X很XX”的使用情况 (8) (一)广告中对于产品的宣传 (8) (二)评价社会热点 (9) (三)在标题中运用 (9) 四、“很X很XX”的流行原因 (10) (一)客观原因 (10) (二)主观原因 (11) 1.心理因素 (11) 2.社会共知基础 (12) 五、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Abstact (14)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作者:黄叶文 指导教师:张春雷 摘要: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很X很XX”这种新兴的语言组合格式从2007年出现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本文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其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很X很XX”’式流行语进行深入探讨。重点阐述了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析,并指出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很X很XX”;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阐释 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促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在“很+名词”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很好很强大”式流行语从一出现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并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在网络上迅速流行。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程度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这类流行语为什么能流行开来?其原因是什么?又具有怎样的结构类型?本文将对它们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一)产生及发展 “很X很XX”流行语最初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因网络流行事件传播开来。 原初版“很好很强大”来源于对某网络游戏代理商的一次采访,代理商就记者的某些问题解释道“很好很强大”,从此“很好很强大”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