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审题思维训练(选择题版)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训练59题(附答案解析)

2021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训练59题(附答案解析)

2021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训练59题(附答案解析)一、2021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1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A.论安全B.守规彰显孝心,责任铸就大爱C.法律需要多点人文关怀D.大义灭亲,为你点赞E.遵规守范,呵护生命2.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B风采非我愿,但愿贡献高C大国工匠,风采无限D激扬时代浪花,你们就是最美E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

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

2021高三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21高三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21高三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进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

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

黄河中游有一段,瞧上往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瞧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

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

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

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瞧其表,而应当瞧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

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

(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作文题选:静穆中爆发出力量/智者无言/静水流深/静中求动/生命的深度/心如深山/平静成就不平凡/学会不显不露/人不可貌相/深出生命的出色/人心难测/隐躲的爱/静/沉默是金/静之力/深沉/静中求动/静8226;流8226;深/人生需要流动的静水/内敛/静如止水/亦动亦静/谦虚,进步之道/表与里/静中有动/静中风云/守住静穆/多一点低调,少一点张扬/静也是力量/让生命博大精深/低调/宁静致远/内在的力量/含而不露/一只不喊的狗/诗歌的静美/深沉,是一种美/静静生命,滔滔历史/稳重人生/韬光养晦/静中的爆发/静,方显英雄本色/增加生命的深度/流动的人生/美来自内心/静,精深/让生命充实深厚/轻狂与内敛/博大的人生/止水/学会隐躲/在内敛中诠释力量/流动的生命/潜力/宁静致远/韬光养晦,一喊惊人/静,动之源/深沉是一种美/喊与不喊/静的伟大/卧虎躲龙/透过现象瞧本质/挖掘静中深厚的力量/读懂我的父亲/外表并不真实/做个有内涵的人/静的哲学/释放自己的潜能/静以修身/平淡也是一种深度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附答案解析精品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附答案解析精品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附答案解析精品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3个多月前,成都街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换乘提供了方便。

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

特别是近日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养,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中国人的素质》B.《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C.《“共享”是趋势,配套需“走起”》D.《请为新生事物创造优良土壤》E.《提高素养,实现共享》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大学三名学生不满期末试题太简单,写公开信向校领导反映问题。

建议信直言,当前大学校园中,学生声称,学校部分考试试题与往年试题重复率高达80%以上,其他的试题也极为简单,“只要考前翻过书,都能答得上”。

写信学生说,考试试题简单,让原本能够拉开差距的考试,出现“人人都是90多分”的结果,“比别人多学的50%知识好像白学了。

”他们要求,学校应提高考试试题的难度,真实反映学生水平,让不知努力的同学“疼一疼”对于这三名学生的做法,你有怎么样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考核不应奉行“中庸”主义》B.《为真实的表达点赞》C.《付出辛苦应得到回报》D.《成绩不能代表知识》E.《请让优秀“脱颖而出”》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100题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100题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100题导言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交叉路口,红灯亮起。

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私家车挡住。

由于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驾驶员不断鸣笛,私家车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行,果断闯红灯左拐,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急救车顺利通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按照新交规,私家车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监控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

交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在这支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私家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谁最值得你崇敬?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A.《共奏“爱”的协奏曲》B.《灵活处事,值得崇敬》——向私家车主致敬C.《大爱无疆,救人第一》D.《为见义勇为“开绿灯”点赞》E.《坚守职责才是善》1. 【答案】BD【解析】A没有按照任务来写,问的是“谁最值得你崇敬”,必须有所选择,选出“最”。

C不够明确,看不出写的谁。

E偏离任务,任务中说“崇敬”,这里偏向了“善”,属于跑题。

B点出了“灵活”,并用副标题表明了对象,非常好。

D明显指向交警,也表明了观点,符合题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和当下奋斗的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实干创新乃大势所趋》B.《背景诚可贵,创新实干价更高》C.《轻学历而奋斗,携创新以遨游》D.《今日之奋斗与昨日之奋斗》E.《奋斗的三大关键》2. 【答案】DE【解析】A明确地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奋斗方式变的看法,即与过去重“背景”不同,如今“创新”和“实干”是奋斗的代言人。

2021高考作文复习考前冲刺:作文审题及思路训练 附答案

2021高考作文复习考前冲刺:作文审题及思路训练  附答案

2021高考作文复习考前冲刺:作文审题及思路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浙江卷的一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这篇文章运用了“嚆矢”“孜孜矻矻”等相对生僻的词汇,提到伊塔洛·卡尔维诺、麦金太尔、切斯瓦夫·米沃什等文学家或哲学家,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该文章初评为39分,后来二评、三评皆为55分,最终审查组定为满分60分。

对此,有人认为该考生阅读面广,能积累这么多知识并恰当地用在文章中,难能可贵。

其思想境界也超出了一般考生,所以得满分无可厚非。

也有人认为该文章晦涩难懂,“不好好说话”,文章应深入浅出而不是故弄玄虚。

况且,满分作文应对莘莘学子有导向意义,这样的文风实在不值得提倡,所以这篇文章不应得满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8月29日,郑州七中的开学典礼上,高二一名学生家长代表发言并向班主任老师赠送一把戒尺,把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老师,请老师放心大胆管理。

8月31日,这位家长的发言由学校公众号推出,9月6日上午11:37后台显示阅读量达20多万,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家长们在各自的班级群中竞相传播。

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材料及生活实际进行写作。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吃播是近两年火爆的网上直播形式,很多人认为既可以从中学到做饭小常识,又在观看主播享受美食时有“很下饭”的感觉。

/其中的“大胃王”式吃播秀因大量堆积食物的视觉冲击力和主播食量大如牛的表演,更是获得了百万点击量。

/近日,央视新闻连续两次批评了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一些社交平台针对吃播节目也纷纷采取各种严格管控措施。

对此,有人认为央视和平台控制得力,大胃王吃播以铺张浪费和暴饮暴食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甚至出现假吃和催吐,只是为了赚取流量牟取经济效益,这样的不良风气应该予以扭转。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附答案解析精品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附答案解析精品

2021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二附答案解析精品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3个多月前,成都街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换乘提供了方便。

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

特别是近日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养,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中国人的素质》B.《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C.《“共享”是趋势,配套需“走起”》D.《请为新生事物创造优良土壤》E.《提高素养,实现共享》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大学三名学生不满期末试题太简单,写公开信向校领导反映问题。

建议信直言,当前大学校园中,学生声称,学校部分考试试题与往年试题重复率高达80%以上,其他的试题也极为简单,“只要考前翻过书,都能答得上”。

写信学生说,考试试题简单,让原本能够拉开差距的考试,出现“人人都是90多分”的结果,“比别人多学的50%知识好像白学了。

”他们要求,学校应提高考试试题的难度,真实反映学生水平,让不知努力的同学“疼一疼”对于这三名学生的做法,你有怎么样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考核不应奉行“中庸”主义》B.《为真实的表达点赞》C.《付出辛苦应得到回报》D.《成绩不能代表知识》E.《请让优秀“脱颖而出”》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附答案)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附答案)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命题:杨朋潮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2021高三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精练附答案

2021高三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精练附答案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

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 可爱……”可是,有件事让汤姆感到有些遗憾一一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

汤 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冬天到了。

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

当暴风雪停息的时 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 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汤 姆兴奋地抱起了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了有你!”春天,汤姆的羊群里乂多了儿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瞭亮:“我的羊群啊, 多么可爱……”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 《识才当于未显之时》B. 《多看儿眼辨人才》C. 《缺点与优点》D. 《天生我“才”必有用》E. 《一视同仁》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哈佛凌晨4点半》最初在网上疯转,后乂出版成书,畅销一时。

该文描述 的是,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 满图书馆,静静看书、思考、做笔记……然而,耶鲁大学本科毕业、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MBA 的李柘远, 通过亲身经历和调查证明,‘'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想象,根 本不存在。

《哈佛凌晨4点半》显然已经不是鸡汤了,如果说是,也只是抹了点鸡油的 假鸡汤。

可是,这样的鸡汤为何迷倒了儿乎所有的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学子?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的看法和理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2021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善意的鸡汤无需辨真伪》B.《读书的力量是伟大的》C.《莫被“鸡汤”遮蔽双眼》D.《鸡汤虽好,明辨为妙》E.《不做盲从的“鸡汤族”》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审题思维训练(选择题版)附答案解析体会言论思辨哲理(一)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

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6.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了远方静静地欣赏蝴蝶蝴蝶落在你的肩上A.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

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

7.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一一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鬂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打目的地。

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

C.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

D.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8.“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是()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9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10.对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

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

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

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

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C.事物真正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

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11.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了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的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A.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历史的联系。

B.一个人应明白自身与自己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历史的联系。

C.一个人须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D.一个没有“身世感”的人无法在世上立足与生存。

12.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A.人相貌的美丑是相对的,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

B.创作贵在坚持自我,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C.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地效仿只能遭人耻笑。

D.作品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才有鉴别。

13.请简要概括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洛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

”列夫·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人生如蒸馍: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

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馍就生了。

(陈忠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当邦迪亚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这句诗蕴含的哲理,不超过20个字。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生活是一篇草稿。

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

(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的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一位刚步入教坛的年轻人向一位年长的资深班主任请教学生思想教育的诀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田里不种庄稼,是要长荒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25个字。

任何事物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在大海中消亡,也在大海中新生。

河流与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每小题不超过30个字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味故事领悟哲理(二)1.对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沙特阿拉伯国王访问印尼时,适逢大雨,随从赶紧为国王打伞,一共七个随从为国王撑了七把伞。

结果是,国王缩着脑袋,浑身被淋得湿漉漉的。

七把伞,都挡不住一场雨,可见这场雨蛮大。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淋湿国王的,不是从天上直接掉下来的雨水,而是从七把参差的伞上滑落、汇聚下来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