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高可用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SAN解决方案

SAN解决方案

SAN解决方案SAN(存储区域网络)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高效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技术。

它提供了一个共享存储资源的网络,使多台服务器能够同时访问和共享存储设备。

SAN解决方案在企业级应用中广泛应用,可以提供高可用性、高性能和灵便的存储解决方案。

一、SAN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SAN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储设备、存储网络和主机。

存储设备是指提供存储空间的硬件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

存储网络是指连接存储设备和主机的网络,通常使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或者以太网(iSCSI)作为传输介质。

主机是指连接到存储网络的服务器,它们通过存储网络访问和管理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SAN解决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设备连接到存储网络上,并为主机提供访问存储设备的权限。

主机通过存储网络发送读写请求到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将数据传输回主机。

SAN解决方案通过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存储网络,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共享存储资源的能力。

二、SAN解决方案的优势和应用场景1. 高可用性:SAN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冗余和故障切换,提供高可用性的存储服务。

当一个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高性能:SAN解决方案通过使用高速存储网络和专用存储设备,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数据传输和访问。

它可以满足对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3. 灵便性:SAN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和动态分配,提供灵便的存储管理。

它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对存储空间进行扩展和调整,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SAN解决方案在以下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1. 数据中心:SAN解决方案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存储服务。

它可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2. 数据备份和恢复:SAN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的高效率和可靠性。

它可以通过快照、镜像和复制等功能,提供数据的实时备份和快速恢复。

MySQL中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MySQL中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MySQL中的高可用解决方案MySQL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对于很多企业和组织来说,保证MySQL数据库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据库宕机或者数据丢失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业务中断。

因此,开发高可用解决方案成为MySQL数据库管理者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MySQL复制MySQL复制是MySQL中最常用的高可用解决方案之一。

通过使用MySQL的复制功能,可以将一个主数据库的数据实时复制到一个或多个备份数据库。

当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备份数据库可以顶替其角色,从而实现无缝切换。

MySQL复制是基于日志的机制,主数据库将产生的数据更改事件写入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备份数据库则通过读取主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来实时复制数据。

主数据库将所有更改记录下来,备份数据库则按照相同的顺序应用这些更改,从而实现数据的同步。

虽然MySQL复制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高可用解决方案,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MySQL复制是异步的,主数据库和备份数据库之间有一定的延迟,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其次,MySQL复制只能实现单主节点的高可用,即只有一个主数据库,其他都是备份数据库。

这对于一些高并发的应用来说,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二、MySQL集群为了解决MySQL复制的限制,MySQL提供了集群(Cluster)解决方案。

MySQL集群是一种基于共享存储器(Shared Storage)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在MySQL集群中,多个MySQL节点共享相同的数据存储,数据的一致性由底层共享存储器保证。

MySQL集群采用了多个MySQL节点协同工作的方式,每个节点都可以处理客户端请求。

当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自动接管服务,保证了系统的连续性。

同时,MySQL集群也提供了负载均衡的功能,可以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节点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然而,MySQL集群也有一些限制。

存储高可用解决方案

存储高可用解决方案

目录第1章存储高可用性给业务连续运营提供保障 (1)1.1为什么要构建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1)1.2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简述 (2)1.3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价值 (2)第2章IBM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介绍 (3)2.1存储高可用性的内容 (3)2.2存储高可用性方案的主要实现方式 (4)第3章IBM高可用性存储产品介绍 (11)3.1 IBM SYSTEM STORGE DS8000 TURBO系列存储产品 (11)3.2 IBM SYSTEM STORAGE DS5000系列存储产品 (17)3.3 IBM SYSTEM STORAGE DS4000系列存储产品 (20)第4章为什么选择IBM (22)第5章IBM中国公司简介 (23)第1章存储高可用性给业务连续运营提供保障1.1 为什么要构建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业务运营,对IT 系统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加。

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有可能造成整个组织在运营上的重大不便和经济损失,企业的信誉也将受到影响。

如果核心数据丢失,严重时完全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的瘫痪。

所以保证企业的业务连续运营及数据处理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就成为所有IT 人员在建设IT 基础架构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显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来自多方面:•无法预知的IT 硬件设备的损坏、断电、火灾、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造成数据丢失或业务的突然中断;•系统人员误操作造成意外宕机或关键数据丢失,无法避免;•手段频多的黑客攻击、病毒入侵、垃圾邮件、网络与系统的漏洞,造成网络瘫痪、系统崩溃;•用户需要实时应用与访问机密、关键数据,向企业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与政府的标准与法规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压力与成本。

信息是企业的最宝贵的资产之一;集中的数据备份、恢复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数据存储管理的重要任务。

企业需要的是:•数据与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保证数据7X24 小时的连续访问;•将现有的存储技术集成,创造出一种更有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实现高效、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数据管理;•需要一套成熟度高,业内应用广泛的企业级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需要对企业现有的数据库、邮件系统、文件服务器以及各种应用系统进行集中化、自动化的基于策略的保护;•易于IT部门日常的管理维护,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能够符合企业日后发展需求,对异构平台有很好的支持,可以满足将来远程数据灾备的需求;•一旦发生灾难(洪水、地震、火灾等),或者人为灾难(用户失误、磁盘失效等)导致数据丢失或者业务中断时,能够快速及时地恢复数据,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

HDS存储高可用技术介绍

HDS存储高可用技术介绍
生产数据中心san数据库应用tcpip网络存储阵列tcpip网络容灾数据中心san数据库应用tcpip网络存储阵列客户端用户客户端用户客户端用户应用数据同步wan广域网双活数据中心双活的定义技术复杂度应用b应用a应用b应用arto30120分钟资源共享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应用b应用a应用b应用arto510分钟资源共享技术复杂度高确保日常运行性能rto30120秒应用b应用a应用b应用a资源共享技术复杂度很高跨中心访问性能下降应用b应用a应用b应用a资源共享技术复杂度最高目前没有成熟技术hds存储高可用技术方案highavailabilitymanager介绍双活数据中心技术条件生产数据中心san数据库应用tcpip网络存储阵列容灾数据中心san数据库应用tcpip网络存储阵列客户端用户客户端用户客户端用户wan广域网应用数据库activeactive存储数据同步与镜像oracleracoracleextendedrac基于主机磁盘卷镜像技术
High Availability Manager(HAM)
X
AutoSwap with SRDF Sync
Open HyperSwap
Mainframe support
IBM HyperSwap with TrueCopy HyperSwap with PPRC
14
HAM总体功能概述
0 RTO – 以同步数据为基础的存储高可以用解决方案
22
存储高可用技术分析-对比
V-VOL
VOL1
VOL2
VOL1
VOL2
VOL1
VOL2
存储高可用的问题最好用存储来解决
23
存储高可用方案失效点分析
生产中心 容灾中心
1 2 3
PVOL

IBM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介绍

IBM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介绍

IBM存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介绍1.1 存储高可用性的内容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高可用性所覆盖的内容。

首先,业务连续性由三级支撑构成。

高可用性,扮演着其中最为基本的一级: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要求容错的硬件、自动诊断以及故障隔离、预分析、冗余等。

其中,冗余是其最核心的特征。

数据复制(Data Replication)在同城、异地,或者同城及异地进行数据的有效复制数据恢复(Data Recovery)非计划停机时,进行保护和恢复,满足恢复点目标和恢复时间目标高可用性,是体现在系统的各个细节中。

从一个典型的IT系统拓扑来看,它的主要实现层次如下图所示:本地存储设备层次的高可用性,如图中蓝色虚线方框所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冗余SAN网络SAN交换机冗余配置,主机光纤通道卡、存储光纤接口双配置,冗余连接等。

这部分设计用于防范通道、接口和网络的单点故障。

存储设备个体高可靠除普遍支持RAID保护技术外,目前的部分高端企业级存储,还采用全冗余设计、镜像缓存等技术来进行自身保护。

这部分设计和使用,侧重在于保证存储设备单个个体内的数据安全。

当存储设备出现全面故障,不能运转时,最多只能保证“数据不丢失”,不能支持“数据持续访问”。

双存储设备如上图中红色虚线部分所示,配置双磁盘设备,存放双数据拷贝。

保证在单个存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首先实现数据不丢失,其次实现业务的连续运行。

在这三方面中,冗余SAN网络、存储设备个体高可靠相对为人所熟悉,不再赘述。

下面所谈的存储高可用性方案重点,将集中在“双存储设备”的环节上。

1.2 存储高可用性方案的主要实现方式存储高可用性方案的主要实现方式:磁盘设备间数据镜像和磁盘设备间数据复制。

图:存储高可用性方案实现方式1.2.1 磁盘设备间数据镜像通过Power服务器的LVM(逻辑卷管理)技术,在两套IBM System Storage磁盘设备间(DS8000/DS5000/DS4000),建立数据镜像关系。

高可用解决方案

高可用解决方案

高可用解决方案在当前数字化时代,数据的持续可用性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线交易、数据存储还是在线服务,高可用性都是确保业务连续运行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系统和策略,可以在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时继续保持服务的可用性。

本文将介绍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1. 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原理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在单点故障的情况下保持系统的持续可用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可用性解决方案通常采用以下原理:冗余:通过使用多个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来创建冗余,确保一个组件的故障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用性。

例如,可以使用多台服务器来运行相同的应用程序,一台服务器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应用程序不可用。

负载均衡:将流量均匀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上,避免某一台服务器过载而导致系统的不可用性。

负载均衡技术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和负载情况智能地分配请求。

监控和自动恢复:定期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自动恢复机制可以自动重新启动失败的组件,并将流量转移到可用的组件上。

2. 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应用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和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Web应用程序:对于基于Web的应用程序,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可以确保用户能够随时访问应用程序,不受服务器故障或网络问题的影响。

通过配置多台服务器和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实现用户请求的快速响应和高吞吐量。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是许多企业关键业务的核心组件。

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可以确保数据库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并提供数据的持续可用性。

通过数据库复制和故障转移技术,可以在主数据库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数据库,实现最小的服务中断时间。

云计算平台:对于云计算平台来说,高可用性是一个关键要素。

云计算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计算任务和数据存储,并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服务。

通过使用负载均衡、动态伸缩和自动备份等技术,可以确保云计算平台的高可用性和弹性。

高可用解决方案

高可用解决方案

高可用解决方案介绍在现代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中,高可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高可用性指的是系统在面对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时,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对外提供服务。

在高可用解决方案中,通过使用冗余、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可用解决方案,包括集群、备份和故障转移等技术。

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们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和选择合适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集群技术集群是一种常见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它通过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使得系统能够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集群技术:1. 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一种常见的集群技术。

在主-从复制中,主服务器负责处理所有的写操作,而从服务器只负责接收主服务器的复制数据。

这样可以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读写性能和可扩展性。

主-从复制的工作原理是:当主服务器接收到写操作时,它会将修改记录到日志中,并将修改的数据发送给从服务器进行复制。

从服务器会按照主服务器的操作顺序,逐步将数据同步到本地。

主-从复制的优点是简单易用,适用于大部分场景。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主服务器宕机后,需要手动进行故障转移。

2. 主-备份主-备份是另一种常见的集群技术。

在主-备份中,主服务器负责处理所有的写操作,而备份服务器则完全复制主服务器的数据。

备份服务器会持续监听主服务器的状态,一旦主服务器宕机,备份服务器会自动接管服务。

主-备份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快速故障转移,并且容易部署和管理。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备份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较低。

虚拟IP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集群技术。

在虚拟IP中,多台服务器通过共享一个虚拟IP地址,来提供对外的服务。

虚拟IP可以根据特定的策略,动态地分配给集群中的一台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虚拟IP的优点是简单易用,并且可以快速实现故障转移。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无法解决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问题。

备份和恢复备份和恢复是另一个重要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PostgreSQL中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PostgreSQL中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PostgreSQL中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在现代的数据应用中,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数据库领域,PostgreSQL提供了一些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数据的持续可用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PostgreSQL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1. 数据复制(Replication)数据复制是一种常见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它通过将数据从主服务器复制到一个或多个备用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冗余存储和故障恢复能力。

PostgreSQL提供了多种数据复制方法,包括基于日志的物理复制(Physical Replication)和基于逻辑复制(Logical Replication)。

1.1 基于日志的物理复制基于日志的物理复制是PostgreSQL内置的一种数据复制方法,它通过复制主服务器上的事务日志(WAL),将变更的数据块物理复制到备用服务器。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复制和故障切换,但对备用服务器的版本和配置要求较高。

1.2 基于逻辑复制基于逻辑复制是PostgreSQL 9.4及以上版本中引入的一种数据复制方法。

它通过解析和应用主服务器上的逻辑变更(例如INSERT、UPDATE、DELETE语句),将变更的数据逻辑复制到备用服务器。

这种方法相对灵活,可以实现不同版本和配置的备用服务器。

2. 流复制(Streaming Replication)流复制是PostgreSQL中一种基于日志的物理复制方法,它通过流式传输事务日志(WAL)来实现数据的持续复制和故障切换。

流复制要求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之间有稳定的网络连接,并且备用服务器必须实时接收并应用主服务器上的更改。

2.1 同步流复制同步流复制是一种高可用性的方法,它确保主服务器上的事务在提交后,备用服务器立即应用并确认。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零数据丢失和最小的故障恢复时间,但对网络延迟和性能要求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建议书(XXX容灾方案建议)目录第1章XXXX容灾方案参考 (1)1.1 系统现状 (1)1.2 容灾需求分析 (1)1.3 容灾参考方案 (2)1.3.1 总体架构规划 (2)1.3.2 V7000 外部存储虚拟化功能说明 (2)1.3.3 V7000 VDM(虚拟磁盘镜像)功能说明 (3)1.3.4 后期存储扩展建议 (4)1.4 系统配置参考 (4)第2章V7000存储设备介绍 (6)2.1 IBM V7000存储系统概述 (6)2.2 通过IBM S YSTEM S TORAGE E ASY T IER增强访问能力 (6)2.3 通过精简调配来优化效率 (7)2.4 动态迁移避免系统中断运行 (7)2.5 通过复制服务来保护数据 (8)2.6 管理工具与IBM S YSTEMS D IRECTOR相集成 (9)2.7 高性能SSD支持 (10)2.8 外部存储系统虚拟化 (10)第3章存储高可用技术建议 (11)3.1 存储高可用性的内容 (11)3.2 存储高可用性方案的主要实现方式 (13)3.2.1 方式一:磁盘设备间数据镜像( 如LVM Mirror ) (14)3.2.2 方式二:磁盘设备间数据复制(如PPRC或ERM) (18)3.2.3 方式三:采用SVC或V7000或V7000实现逻辑卷镜像 (20)3.2.4 三种HA方式的比较 (21)第1章XXXX容灾方案参考1.1系统现状XXXX现有IT系统的现状大致如下图所示。

采用IBM P550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DS3400存储设备作为主存储系统。

1.2容灾需求分析当前,XXXX计划在同一园区内建设容灾系统,在容灾中心和主生产中心之间采用2km长的裸光纤进行直连。

并且,希望对现有的存储设备进行充分利旧。

IBM将针对当前所了解的情况,做出初步的方案,供XXXX容灾建设参考。

由于DS3400设备没有自身的基于磁盘的远程复制功能,因此无法采用基于存储底层的磁盘复制技术。

此外,由于DS3400的性能有限,且缓存较低,因此采用基于AIX操作系统的LVM镜像方式性能会有影响。

(各种高可用技术,详见第3章的说明)而目前IBM最新的虚拟化存储设备V7000,即可以支持外部存储的接入,也可以支持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之间的镜像,因此可以通过V7000存储设备来实现存储的高可用,并达到同园区内容灾的目的。

1.3容灾参考方案1.3.1总体架构规划总体同园区容灾的架构如上图所示,建议新增一套IBM V7000存储设备,并配置外部存储接入功能。

通过两对SAN交换机之间的2km裸光纤直连,可以将现有的DS3400作为V7000存储设备的外接存储,DS3400上的卷以image模式接入到V7000中,并和V7000上的卷组成镜像的卷(采用了V7000的VDM功能)。

即当服务器写数据到VDM镜像后的卷的时候,V7000会自动在V7000的卷和DS3400的卷中各写一份,保障了在本地和远端同时都有一份相同的数据。

在光纤交换机上,需要在每台SAN交换机上都配置一个单模长波模块用于2km裸光纤的直连。

1.3.2V7000 外部存储虚拟化功能说明V7000具有外部存储虚拟化功能,该功能沿袭了目前业界最成熟的存储虚拟化产品IBM SVC的几乎所有功能,具有当前最广泛的存储兼容性能,可以连接大部分的光纤存储设备。

外部存储系统虚拟化允许您将外部光纤通道控制器的磁盘容量添加到IBM Storwize V7000存储容量池中,从而提高软件价值和性能优势。

对于不再用作主存储系统,但可通过重新部署而用作备用存储系统的现有存储产品来说—例如,用作闪速拷贝目标或者用于保存归档数据的存储系统—这将能够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但不影响IBM Storwize V7000的管理及存储功能发挥高效率的优势。

1.3.3V7000 VDM(虚拟磁盘镜像)功能说明通过IBM SVC或V7000(SAN Volume Controller)来实现两台存储系统上的磁盘进行镜像后为服务器提供存储。

上图是通过SVC或V7000实现两台阵列之间存储镜像的示意图。

对于底层的磁盘阵列来说,其使用方式与现在相同,对其内部的磁盘先进行RAID,然后在RAID组上进行逻辑磁盘(LUN)的划分。

如上图的例子中,首先对两个阵列的磁盘做RAID5,然后在左边阵列中再作成LUNa和LUNb两个逻辑磁盘,同样在右边阵列中可以作成LUN1和LUN2两个逻辑磁盘。

在没有SVC或V7000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LUN map给对应的服务器,然后在服务器上就可以找到这些硬盘。

但是这样并没有实现磁盘阵列之间的Mirror。

现在,我们有了SVC或V7000设备,这个时候不再把这些LUN map给服务器,而是map 给SVC或V7000。

SVC或V7000把这些map过来的磁盘当做是可使用的原始磁盘,称之为Managed Disk。

SVC或V7000再对Managed Disk进行处理,可以在不同的Managed Disk之间进行镜像作成供服务器使用的Virtual Disk。

如上图,SVC或V7000将从左边磁盘阵列获得的Ma和从右边阵列获得的M1进行Mirror后,形成了Virtual Disk为Vdisk1。

然后再将Vdisk1 map给服务器。

服务器就像使用本地磁盘一样的使用Vdisk1。

这个时候我们回头看一下Vdisk1的组成,它是由两个阵列中的LUN通过Mirror方式组成的。

使用SVC或V7000进行跨阵列Mirror后,对于服务器获得的Vdisk来说,不会因为任何一个磁盘存储系统的故障而出现问题。

这样大大提高了存储系统的可用性,为前端应用系统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1.3.4后期存储扩展建议由于V7000具有外部存储扩展功能,同时也支持自身的扩展柜,因此在后期的扩展中,可以同时增加自身的扩展柜和外部存储,来实现本地存储的高可用性,即本期所建设的同园区容灾功能。

同样,V7000存储设备还具有远程复制功能,通过V7000的远程复制功能,今后还可以帮助XXXX建设异地的容灾系统。

1.4系统配置参考●IBM V7000存储系统⏹双控制器节点,16GB缓存⏹8个8Gb FC接口,4个1Gb iSCSI接口⏹24块300GB 10K转 SAS磁盘⏹外部存储虚拟化功能许可(1个扩展设备)●SAN交换机四台:⏹每台配置15个8Gb FC接口和1个单模长波接口。

●项目实施服务服务器设备需根据实际需求来配置。

第2章V7000存储设备介绍2.1IBM V7000存储系统概述IBM Storwize V7000是功能强大的存储系统,结合了适当的软硬件组件,提供单一控制点来帮助提高存储效率。

IBM Storwize V7000支持中型企业的存储资源虚拟化、整合与层级,旨在提高应用可用性和资源利用率。

在您的IT基础架构中,无论是全新还是现有存储资源,该系统都提供易用的、经济高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功能。

2.2通过IBM System Storage Easy Tier增强访问能力Easy Tier能够将常被访问的数据自动迁移到高性能的固态驱动器中,从而提高利用效率。

Easy Tier功能运行在细粒度的“子LUN”环境中,能够基于IO模式和驱动器特征将数据片段自动转移到适当级别的驱动器上,无需管理员的进一步互动。

Easy Tier还允许您在不中断系统运行的情况下手动调整整个逻辑卷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灵活性和控制力,允许企业根据应用需求来更加有效地调节系统性能。

Easy Tier允许您轻松省钱地部署SSD。

Easy Tier允许您创建混合型存储资源池并且在托管磁盘组群中将存储资源分割成两层,通常是SSD和HDD。

此外,Easy Tier也支持其他的分割方法和定义。

➢找出最繁忙的子LUN数据单元并且将它们自动转移到高性能SSD中。

➢剩下的数据单元可利用容量更大的低价位驱动器来创造最佳客户价值。

系统可自动监控和管理SSD或HDD托管磁盘组群中的卷,您也可以通过将热点数据块转移到SSD并且将冷点数据块转移到HDD来自动处理它们。

2.3通过精简调配来优化效率使用精简调配功能,应用可以动态增长,但只会占用它们实际使用的空间。

精简调配功能旨在将业务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能够基于每名用户在任何指定时间点的最低空间需求通过灵活的方式在多名用户之间分配磁盘存储空间,从而优化效率。

这不仅能够减少对存储硬件的使用,而且还能减少用电量、产热量和硬件的场地需求。

例如,在某个环境中,没有任何用户请求超过10 GB的数据,每名用户有效使用的数据平均不到 6 GB。

在这个环境中,存储管理员可以决定通过精简调配卷的方式给每名用户分配10 GB的虚拟容量,每名用户分配到的实容量仅为6 GB。

如果有100名用户,则虚拟容量总计1 TB,而存储子系统中的实容量仅为600 GB。

如果管理员根据以往经验知道并非所有的用户都在同一时间使用全部物理容量的话,则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有些用户只请求4 GB或更少的数据,有些用户则可能请求全部的10 GB数据。

但前提仍然是用户平均请求的实容量不能超过6 GB。

存储管理员仍有责任监控实容量的分配情况,以免出现存储容量不够用的问题,当容量到达门限值时,存储系统将会发出警报并且进行跟踪监控。

2.4动态迁移避免系统中断运行IBM Storwize V7000使用虚拟化技术来防止主机应用受到物理存储变化的影响,因此,您在更改存储基础架构时,您的应用仍可继续正常运行,进而您可以正常开展业务。

数据迁移是计划内停机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Storwize V7000提供动态数据迁移功能,当您在现有存储器与全新系统之间迁移数据或者在Storwize V7000系统的阵列之间迁移数据时,可保持用户继续访问数据。

例如,当您为了实现负载均衡而更换老式存储器时,或者当您在层级式存储基础架构中迁移数据时,都可使用这项数据迁移功能。

IBM Storwize V7000动态迁移功能可以创造商业价值并且提高效率。

动态迁移可将创收速度从几周甚至几个月缩短为几天、最大限度地缩短迁移造成的故障停机时间、消除添加迁移工具的成本、并且帮助您避免与延期租借相关的罚款和其他维护开销,从而真正实现成本节约。

2.5通过复制服务来保护数据IBM Storwize V7000提供极为丰富的闪速拷贝(FlashCopy)功能,旨在创建近即时的活动数据拷贝,以便顺利开展备份工作或者并行处理活动。

您最多可为每个卷创建256个拷贝。

IBM Storwize V7000支持增量闪速拷贝操作,只拷贝自闪速拷贝功能上次运行以来发生变化的部分源或目标卷,并且支持“拷贝的拷贝”功能—对副本进行拷贝—从而提高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