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理解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概念。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物理概念。机构自由度计算。

本章难点: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掌握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讲授)

本章重点:三心定理及应用

本章难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加速度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压

力角和传动角、急回特性、机构的死点等主要特性。

掌握用图解法对刚体导引机构、函数机构(包括按急回特性)的设计方法,了解函数机构的解析法设计、轨迹机构和用连杆图谱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本章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本章难点:按巳知运动规律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了解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

本章重点: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本章难点:求作凸轮压力角

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掌握直齿圆柱渐开线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无侧隙啮合条件和齿廓工作段。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根切现象、无根切现象的最少齿数。

掌握齿轮变位的原理、最小变位系数、无侧隙啮合方程和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端面、法面及轴面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基本尺寸计算,当量齿数,重合度、主要特点。

了解蜗轮蜗杆机构:形成、分类、正确啮合条件、主要参数和特点。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背锥、当量齿数和基本尺寸计算。

本章重点:平面直齿传动原理及尺寸计算

本章难点:变位齿轮传动

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了解轮系及其分类。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掌握周转轮系、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应用。

*了解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

本章重点: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本章难点: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第七章其他常用机构

了解万向联轴节螺旋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设计。

本章重点:万向联轴节

本章难点:万向联轴节

第八章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本章在机原课设中讲授并应用)

了解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在机器设计中的地位和内容。

了解机构的组合方式和有关的设计方法。

了解机构的选型和执行机构的协调及运动循环图。

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本章自学)

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了解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掌握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

了解动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了解平面机构在机架上的平衡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动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本章自学)

第十二章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了解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

掌握等效力学模型的建立,等效力和等效力矩、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了解机器运动方程的建立。

*了解机器运动方程的解法。

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重点:机器运动方程建立

本章难点:机器等效力学模型的建立

第十三章计算机在机构分析和综合中的应用(本章自学,在机原课设时应用)说明:*表示课程选修内容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

1、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2、齿轮的范成原理

3、回转质量的平衡

1、实验教学:详见《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教学大纲

2、课程设计:详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四、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自学内容

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外作业、课程设计等环节中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于教学重点内容应安排习题课。习题作业应加强参数设计及结构和工艺方面的训练。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与规范等的作用。

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激励创新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和发挥设计作业在培养设计技能方面的作用。设计题目要灵活、多样,允许学生自定题目。课程设计可以单独进行,亦可以小组形式进行工作。老师要加强指导和考核,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精神。

5.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过程应能使学生观察到机构工作时的物理现象。

本课程教学环节较多,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2007年9月1日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SZX030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时】 72(理论)+28(实验) 【学分】 3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课程介绍如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即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诸如问题求解、规划推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只有人类才具备的"智能",使得计算机更好得为人类服务. 作为本科生一个学期的课程,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人工智能的一般应用.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国际人工智能的主要流派和路线,了解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2)较详细地论述知识表示的各种主要方法。重点掌握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和谓词逻辑法,熟悉语义网络法,了解知识表示的其他方法,如框架法、剧本法、过程法等。 (3)掌握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特别是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代价搜索、启发式搜索、有序搜索、A*算法等.了解博弈树搜索、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方法. (4) 掌握消解原理、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的技术、了解不确定性推理、非单调推理的概念. (5)概括性地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规划系统、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控制等. (6)简介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语言和工具. (7) 掌握Visual Prolog编程环境,会使用Prolog语言编写简单的智能程序。 要求学生已修过《数据结构》、《离散数据》和《编译原理》。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 3 学分,理论课时72 ,实验课时28。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2012年《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2年《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其考核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自由度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包括构件、运动副概念,平面运动副的各种分类,各种平面运动副引入约束的情况)。读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包括构件与各种运动副的表示,机构的组成和动作原理)。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包括机构自由度概念、自由度计算公式及其各代号的含义、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机构的确定运动条件)、计算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三类问题: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与虚约束的识别与处理)。掌握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主要目的和常用方法,理解速度瞬心的含义、类型及两构件瞬心位置的确定,掌握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如四杆机构、凸轮机构)。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常用解析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设计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型式(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掌握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主要是根据机构的几何参数判断其具体类型)。掌握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传力特性和死点位置分析(包括机构极限位置的作图,图上标注极位夹角、摇杆摆角,计算行程速比系数,机构压力角、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能对曲柄摇杆机构和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进行急回运动特性分析,用压力角或传动角表达机构的传力性能,并找到机构的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的位置;了解机构死点位置的特点)。掌握图解法进行刚体导引机构设计(按照给定连杆的位置进行设计)以及急回机构的设计(主要是曲柄摇杆机构或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及分类;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点(包括凸轮机构的运动学设计参数(如基圆,升距,推、回程运动角,远、近休止角等,常用运动规律的线图和冲击特性)。掌握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主要是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附件1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简介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I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辅导答疑、上机实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理例结合,多媒体并用,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要求编写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人工智能的概念与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4.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Prolog语言的语句特点、程序结构和运行机理; 2.能编写简单的Prolog程序,能读懂一般的Prolog程序。 教学重点: Prolog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 表与递归,回溯控制 第三章基于图搜索的问题求解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状态图的基本概念、状态图搜索基本技术和状态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包括穷举式搜索、启发式搜索、加权状态图搜索和A算法、A*算法等; 2.掌握与或图的基本概念、与或图搜索基本技术和或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 3.理解一些经典规划调度问题(如迷宫、八数码、梵塔、旅行商、八皇后等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大纲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数小于或者多与机构的自由度机构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条件?什么是欠驱机构和冗去机构?他们在机械工程中什么意义? 条件: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读时候则运动不会完全确定。原动件数目大于机构的自由读的时候机构中最薄弱的环节会损坏。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称为欠驱机构。欠驱机构如前驱机械手指,前驱制动器等,以简化机构,增加机构的灵巧性和自适应性。原动件数目多余机构的自由度时称为荣区机构。各个院动件可以同心协力来工作。从而增大了运动的可靠性,减小传动的尺寸和重量并且有利于客服机构处于某些奇异微型时收到的阻碍。 2何谓最小阻力定律?举例工程实例 当原动件的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并不是毫无规律的随意乱动这时机构的运动将会遵循最小阻力定律,优先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如送料机构。 3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为基本组干?他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干租的级别以及机构的级别? 任何机构都可以看做若干个基本干租依次连接原动件和机架上构成的称为机构的组成原理。将机构的机架以及与机架相连的原动件从机构中拆分开来则有其余构件构成的组件必然是一个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而这个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还可以拆成更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到最后不能再拆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称为基本干租。它的特性自由度为零。 4 为何要对平面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为了对含有高富的平面机构便于分析研究,将机构中的高富按照一定的条件虚拟的以低副来代替,称为高副低代。条件1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必须相同2代替前后机构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必须相同 5何谓质量代换发?进行质量代换的目的何在?东代换和敬代欢的条件、?优缺点?敬代欢两个代换店与构建的质心不在一条直线可以吗? 为了简化构建惯性力的确定,可以设想吧构件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集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的店的家乡集中质量来代替这样只需要求出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句,从而使软件惯性力的确定简化,称为质量代换发。目的是简化构建惯性力的确定。 东代换条件:1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2 代换前后构建的质心位置不变 3 代换前后构建对于质心周的转动惯量不变优点是代换前后构建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都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其代换店的位置不能随便选择,会给工程计算带来不便。 敬代欢只需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可。有点两个代换店的位置可以随意选择,但是带环后惯性力偶会发生误差。 6构建组的静定条件?基本干租都是静定干租吗? 7转动副中总反力始终与摩擦元相切的论断是否正确?正确 8什么是静平衡?什么是动平衡?个至少需要几个平衡平面?静平衡动平衡的力学条件各是什么? 刚性转子一般只需求其惯性力平衡,则成为转子的静平衡。如果同时要求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平衡,则成为转子的动平衡。静平衡需要一个平面,动平衡需要两个平面。 9动平衡的构建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亦然对吗?为什么 不对根据两者的力学条件 10既然动平衡的构建一定是静平衡的,那么为什么一些制造精度不高的构建在动平衡之前要先做静平衡?为了避免其初始不平衡量大,旋转时发生过大震动,从而引发大事故或者是动平衡设备受到损害长在动平衡前先进性静平衡。 11为什么做往复运动的构建和做平面复合运动的构建不能再构建本身获得平衡而必须在基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 《人工智能》(双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理论以及应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开发智能系统的基本方法。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该课程可以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 二、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 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1、绪论 ⑴内容 ①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 ②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机械原理学科的的发展趋势 ⑵基本要求 ①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②明确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⑶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零件、构件、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和概念要弄得很清楚,对机器与机构的特征和区别要清楚。比如:零件与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零件是机器有制造单元而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这些都应熟练掌握。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②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③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⑵基本要求 ①能计算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并判断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②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③能进行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⑶重点、难点 何谓约束?约束数与自由度数的关系如何?平面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和高副各具有几个约束,其自由度为多少? 平面机构自由度F=。要注意式中n为活动构件数而不是所有构件数,为平面低副数,为平面高副数。为使F计算正确,必须正确判断n、、的数目,因此要注意该机构中有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对于复合铰链,只要注意到,

计算运动副数目时不弄错就行了;局部自由度常出现在有滚子的部分;而虚约束的出现较难掌握,应认真领会课堂讲解中所列可能出现虚约束的几种情况。 能正确分析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的高副低代,杆组级别判断。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③用解析法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⑵基本要求 ①能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②能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⑶重点、难点 相对运动图解法(又称向量多边形法)为本章的重点内容。所讨论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在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一类是组成移动副两构件的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这两类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矢量方程式,作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来解题。要注意一个矢量方程只能解两个未知数,若超过两个则要通过与其它点之间新的矢量方程式来联立求解。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速度、加速度影像原理,以期达到简捷、准确的目的。 关于后一类问题,是否存在哥氏加速度是其中的关键,判断方法如下: 1)两构件组成移动副,但只有相对移动,而无共同转动时,重合点间加速度关系中无哥氏加速度。 2)若两构件组成移动副,即有相对移动又有共同转动时,重合点间加速度关系中必存在哥氏加速度。 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器的机械效率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③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doc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语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 ………………………………………………………………装……订……线…………………………………………………………………………………………………………… …………………………

DX300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X3004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总学时: 6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科学的范畴。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决策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形式语言理论的句法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课程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算法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去,避免引用过多的、繁琐的数学推导。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有关信息领域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 《模式识别导论》,齐敏,李大健,郝重阳编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人工智能基础》,蔡自兴,蒙祖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模式识别》,汪增福编著[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掌握特征提取和选择的准则和算法,掌握监督学习的原理以及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了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和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有效地运用,同时为开发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非线性胖别函数;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来源:机电学院新闻中心审核发布: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30 17:32:01 点击:2729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目名称: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目编号:839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入学考试是为招收机械工程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机械原理部分: 1.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3.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4.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2)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5.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2)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6.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3)渐开线变位齿轮概述 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5) 蜗杆传动 6) 圆锥齿轮传动 7. 齿轮系及其设计 8. 其它常用机构 机械设计部分: 1.机械设计基础 (1)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 载荷和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极限应力图,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2)机械设计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 2.齿轮传动设计 (1)齿轮传动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直齿及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3.蜗杆传动设计 (1)蜗杆传动失效形式、材料选择与结构;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 (3)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4.带传动设计 (1)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及打滑。

机械原理

2-1 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如何分类的? (1)构件:机械中每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 (2)运动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连接。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表面。 (3)分类方法:1、根据约束的数目分类为Ⅰ级副、Ⅱ级副、Ⅲ级副、Ⅳ级副、Ⅴ级副。 2、根据两构件的接触形式:分为低副、高副。 3、根据两构件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 副等。 4、也可分为:平面运动副和空间运动副。 2-2 机构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他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 答:1、机构运动简图可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情况,可进行运动分析,而且也可用来进行动力分析。 2、运动简图:可以正确的表达出机构的组成构件和构件间的连接运动副,即机构的组成形式。 2-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答:1、自由度与原动杆的数目相等。 2、当少时:机构的运动将不确定。当多时:将导致机构中最薄弱的环节损坏。 3、少的我们称之为欠驱机构:它遵循最小阻力定律,所以人们制造了很多欠驱机构或装置,并增加机构的灵活性和自适性。多的称之为冗驱机构:若各部分原动件的运动彼此协调,则各原动件将同心协力来驱动从动件,从而增大了传动的可靠性,减小尺寸和重量,并利用克服机构处于某可异位形时受到的障碍。 2-6 在图2-20所示的机构中,在铰链C、B、D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都是重合的,那么能说该机构有三个虚约束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在铰链C、B、D中任何一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重合是由于其他两处的作用,所以只能算一处。 2-8 为何要对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1、为使平面低副机构结构分析和运动分析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平面机构,便于对含有高副的平面机构进行研究,要进行“高副低代”。 2、“高副低代”的条件:(1)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不变。 (2)代替前后机构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不变。 3-1 何谓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 答:1、在用矢量方程法分析机构的运动时,首先根据合成原理列出机构的速度(加速度)矢量方程,然后按方程选定比例尺作图。所做的图即称为:速度(加速度)多边形。 2、在它们的多边形中,由极点P向外放射的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点的绝对速度(加速度),而连接两绝对速度(加速度)末端的矢量,则代表构件上相应两点的相对速度(加速度)。而相对加速度又可分为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3-2 何谓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构件上某点的速度(加速度)图解时,应具备哪些条件?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将同一构件各点间的相对速度(加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称为该构件图形的速度(加速度)影像。 2、条件是要知道构件上两点的速度或加速度。才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影像原理来求出该构件上其他点的速度或加速度。 3、还应注意:这一原理只适用于构件,而不是整个机构。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的表示、推理机制和智能问题求解技术。启发学生开发软件的思路,培养学生对相关的智能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3 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2.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3.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 4.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5.了解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教学难点:三大学派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工智能 2.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3.脑智能和群智能 4.符号智能和计算智能 第二节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1.人工智能学科的产生

2.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3.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第三节人工智能研究途径与方法 1.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3.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1.推理技术 2.搜索技术 3.知识库技术 4.归纳技术 5.联想技术第五节人工智能的应用 1.难题求解 2.机器定理证明 3.自动程序设计 4.模式识别 5.机器翻译 6.智能管控 7.智能决策 8.智能人机接口 第六节人工智能的影响 1.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2.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本章习题要点:对基本概念、技术、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智能程序设计语言(5 学时)(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常见的几种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2017年武汉工程大学 《机械原理》考研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根据武汉工程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是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的题目一般不超过20%。考生自备必要的计算和做图工具,如计算器、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 二、试题类型及百分比 试题的类型为:(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2)分析说明图解题;(3)设计计算题;其中第(1)类题目的份量约占30%,(2)类题占20%~40%,其余为设计计算题。 三、参考教材 郑文纬等主编(东南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孙桓等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四、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1.绪论 (1)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2.机构的结构分析 (1)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3)掌握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掌握用解析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掌握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能用瞬心法对简单的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 (2)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 (3)掌握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运动连续性等概念;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235042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 C 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 学中涉及研究、 科学与技术, 以及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程之一。 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 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 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 识表示和推理机制、 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 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 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 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 机器学习技术, 语音和语言理解方 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 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其中的重要工具解决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大纲的使用说明: 通过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减少有关章节学时和增加专家系统这一章的学时, 本大纲亦可作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学时: 2 学时(讲课 2学时) 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 本章讲授要点 :在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涉知识的重要意义, 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是计算机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 使学 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 Agent 系统、 语音识别、自动语

机械原理

第二章 机构能够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其自由度必须大于零。(正确) 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两个约束。(正确) 移动副和转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相等。(正确) 一切自由度不为一的机构都不可能有确定的运动。(错误)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六个自由度。(错误) (1) 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 D )。 A.两构件以点线面相接触 B.两构件能作相对运动 C.两构件相连接 D.两构件既连接又能作一定的相对运动 (2)机构的运动简图与( D )无关。 A.构件数目B.运动副的类型C.运动副的相对位置D.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3) 有一构件的实际长度0.5mL20mm,则画此机构运动简图时所取的长度比例尺l D )。 A.25 B.25mm/m C.1:25 D.0.025m/mm (4)用一个平面低副连接两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B)个自由度。 A.3 B.4 C.5 D.6 (5)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A)。 A.虚约束B.局部自由度C.复合铰链D.真约束 (6)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D )。 A.机构的自由度0 F B.机构的构件数4N C.原动件数W>1 D.机构的自由度F>0, F原动件数W (7)如图2-34所示的三种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不确定是( C )。 A.(a)和(b)B.(b)和(c)C.(a)和(c)D.(a)、(b)和(c)

(8)Ⅲ级杆组应由( B )组成。 A.三个构件和六个低副B.四个构件和六个低副C.二个构件和三个低副 D.机架和原动件 (9)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这时自由度等于( B )。 A.0 B.1 C.2 D.3 (10)内燃机中的连杆属于( C )。 A.机器B.机构C.构件D.零件 第三章 瞬心即彼此作一般平面运动的两构件上的瞬时等速重合点或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 (正确)以转动副相连的两构件的瞬心在转动副的中心处。(正确)以平面高副相连接的两构件的瞬心,当高副两元素作纯滚动时位于接触点的切线上。 (错误) 矢量方程图解法依据的基本原理是运动合成原理。(正确)加速度影像原理适用于整个机构。(错误) (1)以移动副相连的两构件间的瞬心位于(B ) A.导路上B.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C.过构件中心的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D.构件中心 (2)速度影像原理适用于(C ) A.整个机构B.通过运动副相连的机构C.单个构件D.形状简单机构(3)确定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连的两构件的瞬心,除了运用概念法外,还需要借助(A )A.三心定理B.相对运动原理C.速度影像原理D.加速度影像原理 第四章 (1)摩擦力总是有害阻力。(错误)(2)惯性力是构件在作变速运动时产生的。(正确)(3)机械效率是用来衡量机械对能量有效利用程度的物理量。(正确)(4)V带传动利用了楔形面能产生更大摩擦力的原理。(正确)(5)自锁是机械的固有属性,所以机械都有自锁现象(错误) (1)重力在机械运转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C ) A.作正功B.作负功C.有时作正功,有时作负功D.不做功 (2)不能称为平面机构的基本运动形式的是( C ) A.直线移动B.定轴转动C.曲线运动D.平面运动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doc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H0404X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有关专业 课程性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学位课﹚ 主讲教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蔡自兴教授 总学时:40学时﹙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预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涉及自主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与软件系统、物理机器、传感器和驱动器有关,常以机器人或自主飞行器作为例子加以介绍。一个智能系统必须感知它的环境,与其它Agent和人类交互作用,并作用于环境,以完成指定的任务。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 此外,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课程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的主要讲授内容如下: 1.叙述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的概况,列举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2.研究传统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和搜索推理技术,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语义网络法、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规则演绎算法和产生式系统等。 3.讨论高级知识推理,涉及非单调推理、时序推理、和各种不确定推理方法。 4.探讨人工智能的新研究领域,初步阐述计算智能的基本知识,包含神经计算、模糊计算、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诸内容。 5.比较详细地讨论了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动规划、Agent、自然语言理解、机器视觉和智能控制等。对于应用内容,根据学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 6.评述近年来人工智能的争论,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 以上内容反映了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好的针对性。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机械原理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考试试卷 《机械原理》 学号姓名类型:成教□、网教□专业班号分数 一、判断题(其正、误在答题纸上用“√”、“×”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1. 机械中零件是加工的单元。() 2. 齿轮副和凸轮副均为高副。() 3. 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其自由度一定等于1。() 4. 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机构各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以及受力分析。() 5. 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m1=m2,α1=α2。() 6. 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等于两齿轮基圆半径之和。() 7. 凸轮机构主要由凸轮、滚子、拨盘和机架组成。() 8. 回转件静平衡的条件是:该回转件的质心与其回转中心重合。() 9. 安装飞轮调节机械周期性速度波动时,不可能完全消除速度波动。() 10. 间歇运动机构的作用是可将连续的运动变为周期性停歇的运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一机构的各构件分别位于两个平行平面内,则该机构称为()机构。 A)平面B)空间C)平面连杆D)平行 2. 说明机构各构件间()的简化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A)相对运动关系B)受力关系C)组成关系D)位移关系 3. 铰链是()。 A)球面副B)高副C)移动副D)转动副 4. 为使四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应使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 A)=1 B)>1 C)<1 D)≥1 5. 凸轮机构中的凸轮,按其形状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不是凸轮的类型。 A)盘形凸轮B)移动凸轮C)圆柱凸轮D)尖顶从动件 6. 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比i=ω1/ω2 =()。 A)模数之比m2/m1B)压力角之比α2/α1 C)分度圆直径之比d2/d1D)齿距之比p2/p1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1、讲授内容: (1) 人工智能的概念 (2) 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235042 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C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其中的重要工具解决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大纲的使用说明: 通过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减少有关章节学时和增加专家系统这一章的学时,本大纲亦可作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 本章讲授要点:在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涉知识的重要意义,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初试《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科目《机械原理》的命题科学、完善、合理,根据国家教委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我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有关招生专业的实际情况,重点考核学生《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典型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综合方法,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作图和运用图解方法的能力,综合应用以上知识对较为复杂的问题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初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理论知识(40%)、综合与分析(40%)、创新能力(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作图题。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综合 1.机构的组成、运动简图绘制;2.自由度计算;3.机构组成原理和机构分析。 (二)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四杆机构的类型及演化、曲柄存在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几个基本概念;2.平面连杆的运动分析;3.运动副中的摩擦、考虑摩擦时的机构力分析;4.机械效率及自锁;5.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三)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2.从动件运动规律;3.凸轮轮廓设计;4.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

(四)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齿轮机构类型及应用;2.齿廓曲线、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计算;3.齿廓加工原理、齿厚、公法线、变位、渐开线齿轮传动、变位齿轮传动;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5.蜗杆传动;6.圆锥齿轮传动。 (五)轮系及其设计 1.轮系的应用;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3.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六)机械的运动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 1.机构创新设计;2.典型机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七)机器动力学 1.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2.机械的平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平面机构动平衡。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部分: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和机构组成原理;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做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特性及图解法设计;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及其传动;其它齿轮传动与直齿轮传动相比的特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机构组合的方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拟定。 2.熟悉部分:机构分析的解析法;高副低代;凸轮机构;运动副中的摩擦、机械的效率与自锁;机构的构型;机器动力学,包括速度波动和机构平衡。 3.了解部分:内容中的其余部分。 命题原则及宗旨 机械原理共150分 试卷中各教学内容所占比重 机构的结构分析(15±5) %;机构的运动分析(20±5)%;机器动力学(25±5)%;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30±5)%;机械传动系统运动方案设计(10±3)%。 试卷中各考核层次分数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