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TCPIP网络环境的搭建

合集下载

实验1 TCP-IP属性设置与测试

实验1 TCP-IP属性设置与测试

实验1 TCP/IP属性设置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TCP/IP属性的设置;2.掌握ping、ipconfig等命令的使用;3.熟悉使用相关命令测试和验证TCP/IP的配置以及网络的连通性。

二实验要求1.设备要求:计算机2台以上(装有Windows 2000/XP/2003操作系统、装有网卡已联网);2.每组2人,合作完成。

三实验预备知识1.Ping命令Ping命令是最常用的一种网络命令,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

根据返回的信息,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

Windows中的ping命令形式如下。

表1.1给出了Ping命令各选项的具体含义。

ping[-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目的主机/IP地址表1.1 Ping命令选项正常情况下,使用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所在或检验网络运行情况时,需要使用许多次Ping命令,如果所有都运行正确,则可以相信基本的连通性和配置参数没有问题;如果某些Ping命令出现运行故障,它也可以指明问题所在。

下面就给出一个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

(1)ping 127.0.0.1这个Ping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的IP软件,如果运行出现故障,则表示TCP/IP软件安装或运行存在某些问题。

(2)ping 本机IP这个命令被送到计算机所配置的IP地址,计算机始终都应该对该Ping命令作出应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

出现此问题时,局域网用户请断开网络电缆,然后重新发送该命令。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3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查看网络参数的方法;2.认识IE 的功能与一般使用方法,理解IE 各项参数的意义并会合理设置;3.了解ping命令各项参数的含义,掌握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了解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

4.掌握Tracert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path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了解Tracert和path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

5.了解ARP命令的主要功能,掌握ARP命令的使用方法,了解ARP命令的工作原理。

6.掌握netstat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了解netstat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网卡2.交换机(或集线器)3.网线4.路由器5.网络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一)网络参数的查看(以windows XP为例)1.方法一(1)在桌面上右击“网上邻居”,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如图1.1 所示;图1.1 点击网上邻居查看网络属性(2)从打开的窗口中右击“本地连接”,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如图1.2 所示的对话框;图1.2 本地连接属性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有很多网络组件,可以选定某组件,然后点击“属性”或“删除”进行相应的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点击“安装”,安装新的网络组件。

“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 ---- 是Microsoft 公司在Windows 软件中内置的一个客户端程序,是Windows 环境下进行网络通讯的客户端基础,如果不安装“ 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大部分网络功能无法实现;“ Microsoft 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 安装本组件后,将允许用户将本机的软件(磁盘上的文件)和打印机作为共享资源,提供给网络中其它的计算机。

网络中拥有合适权限的其它计算机将可以使用本机提供的软件或打印机;“ Internet 协议(TCP/IP )” ---- 表示在本机上已经安装了TCP/IP 协议,点击“属性”按钮后,将进入TCP/IP 的属性设置对话框。

tcp实验报告

tcp实验报告

tcp实验报告TCP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在互联网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93. 实验工具:Wireshark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建立TCP连接通过Python的socket库,我们可以轻松地创建TCP连接。

在本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程序,通过本地主机进行通信。

2. 数据传输与流量控制在TCP连接建立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的传输实验。

首先,我们发送了一个较小的数据包,观察到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TCP协议会自动进行流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接着,我们发送了一个较大的数据包,发现TCP会将大数据包拆分成多个小数据包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重组。

3. 拥塞控制为了模拟网络拥塞的情况,我们在实验中人为地降低了网络带宽。

通过Wireshark抓包分析,我们观察到TCP协议在发现网络拥塞时,会自动减少发送速率,以避免网络的过载。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TCP协议会根据网络的状况动态调整拥塞窗口的大小,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4. 可靠性与重传机制为了测试TCP协议的可靠性,我们在实验中故意模拟了数据包丢失的情况。

通过Wireshark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发送端未收到确认消息时,会自动触发重传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TCP还会根据超时时间的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传输速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TCP作为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在互联网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重传机制等手段,确保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并适应了不同网络环境的变化。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TCP协议的细节,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优化网络通信的性能和可靠性。

实验一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 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一、实验目的服务器等网络协议配置,打印和打印和地址、网络掩码、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IP地址、网络掩码、DNS服务器等网络协议配置,共享的配置。

本实验在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Windows的网络配置、Windows TCP/IP 协议配置、Windows打印和共享的设置三、实验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四、实验步骤Windows的网络配置1、进入网络配置网上邻居—单击右键—属性—本地连接—右键—属性2、添加客户组件并设定属性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网络属性设置3、配置文件及打印共享打印和共享的配置共享配置:新建共享;配置共享;删除共享;访问共享,共享的两种形式:显式共享和隐式共享。

文件和打印服务的配置共享:共享只能针对文件夹有能力共享文件夹的组包括ADMINISTRA TORS, POWER USERS,SERVER OPERA TORS 共享名:可以与文件夹名不一样备注:说明,用来识别共享文件夹的内容用户数限制:可以并发连接到该共享文件夹的用户数目权限:通过网络访问时才使用,默认情况下EVERYONE 完全控制,权限累积,拒绝权限优先限优先访问共享: 网上邻居:要生成浏览列表,较慢。

有可能不能显示较慢。

有可能不能显示在运行里输入UNC (统一名称惯例):\\(IP 地址)\共享文件夹名(较快)共享文件夹名(较快)映射驱动器:只能映射共享文件夹。

相当于本机的磁盘映射驱动器:只能映射共享文件夹。

相当于本机的磁盘 查看共享:查看共享:计算机管理:显式和隐式共享都可查看计算机管理:显式和隐式共享都可查看使用DOS 命令:命令:NET SHARE 查看本机共享查看本机共享网上邻居:不可以访问隐式共享网上邻居:不可以访问隐式共享打印机配置:控制面板—打印机—本地打印机和网络打印机配置4、配置计算机名称 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计算机名。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与TCPIP协议配置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如ping、ipconfig、netstat等。

2.掌握TCP/IP协议的配置方法和参数设置。

二、实验原理:1.常用网络命令1.1 ping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连接和查看网络延迟。

1.2 ipconfig命令:用于查看和配置本地网络接口信息。

1.3 netstat命令:用于查看网络连接和端口状态。

1.4 tracert命令:用于跟踪网络数据包的路径。

2.1IP地址配置:用于配置本机的IP地址。

2.2子网掩码配置:用于划分网络的范围。

2.3默认网关配置:用于指定发送非本网段数据包的下一跳路由器。

2.4DNS服务器配置:用于解析域名到IP地址。

三、实验步骤:1.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1.1 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win+R,输入cmd,回车)。

1.2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进行测试,观察返回结果。

1.3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网络接口信息:输入“ipconfig”,查看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

1.4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络连接和端口状态:输入“netstat -a”,查看当前所有的连接和端口状态。

2.1 配置IP地址:输入“netsh interface ip set address name=本地连接 static 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其中“本地连接”为网卡名称,可通过ipconfig命令查看。

2.2 配置子网掩码:输入“netsh interface ip set address name=本地连接 source=static addr=IP地址 mask=子网掩码”,其中“本地连接”为网卡名称,“IP地址”为设定的IP地址,“子网掩码”为设定的子网掩码。

2.3 配置默认网关:输入“netsh interface ip set address name=本地连接 gateway=默认网关”,其中“本地连接”为网卡名称,“默认网关”为设定的默认网关。

基本网络组建实验报告(3篇)

基本网络组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网络组建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配置、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以及网络测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网络环境中,提高网络组建和故障排查的能力。

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路由器2台,交换机2台,PC机5台,网络线缆若干。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内容一、网络拓扑设计1. 拓扑结构:设计一个简单的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和5个边缘PC 机。

2. 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所有边缘PC机,边缘PC机通过交换机接入核心交换机。

二、设备配置1. 配置核心交换机:- 配置VLAN,为不同部门划分虚拟局域网。

- 配置端口,为每个端口分配VLAN。

- 配置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2. 配置边缘交换机:- 配置端口,将端口连接到对应的PC机。

- 配置VLAN,与核心交换机保持一致。

3. 配置PC机:- 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 配置DNS服务器地址。

三、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1. IP地址规划:采用192.168.1.0/24网段进行IP地址规划。

2. 子网划分:将192.16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别为192.168.1.0/25和192.168.1.128/25。

四、网络测试1. 测试设备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与核心交换机、边缘交换机以及其他PC机的连通性。

2. 测试路由功能: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数据包从PC机到目标PC机的路由路径。

3. 测试VLAN功能: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实验步骤1. 搭建网络拓扑: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实验拓扑,连接网络设备。

2. 配置设备:按照实验内容,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3. 规划IP地址与子网划分:规划IP地址,划分子网。

4. 测试网络:进行网络连通性、路由功能和VLAN功能的测试。

03实训项目报告-Windows环境下TCPIP协议的配置

03实训项目报告-Windows环境下TCPIP协议的配置
五(验)项目报告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日期
成绩
学生姓名
赵文秀
学号
1133101455951
班级
11秋计专
分组
项目编号
03
项目名称
Windows环境下TCP/IP协议的配置
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掌握IP地址的基础知识。
2、掌握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
3、掌握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
二、实训内容与步骤
(要求:针对实训案例的每项工作,完成实验,并分别撰写实训步骤)
1.安装TCP/IP协议的主要步骤。
打开本地连接,在“常规”选项栏里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协议”,前面的勾不能去啊,然后点击“安装”,在弹出的“选择网络组件”的对话框里,选择“协议”,然后点击“添加”,然后选择添加Microsoft TCP/IP 6,以上这是安装TCP/IP协议!
2、配置TCP/IP通信协议,修改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的主要步骤。
网上邻居---右键属性---本地链接属性--tcp/ip协议属性,就可以修改
三、实训成果提交
1.将安装TCP/IP通信协议的过程图复制下来,粘贴到此处。
2.将修改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后的图复制下来,粘贴到此处。
四、实训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TCPIP协议及配置

TCPIP协议及配置

TCPIP协议及配置⼀,配置计算机名及⼯作组1.1 问题本例要求为修改计算机名并加⼊⼯作组:1)设置计算机名:姓名拼⾳2)设置⼯作组名:TARENA-NETWORK1.2 ⽅案修改Windows 2008服务器的计算机名(可设为⾃⼰的姓名拼⾳),将所属⼯作组名设为:Tarena-Network:1.3 步骤实现此案例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

步骤⼀:修改Windows 2008服务器的计算机名(可设为⾃⼰的姓名拼⾳)。

1)打开系统属性控制⾯板通过“开始”-->“控制⾯板”-->“系统和安全”-->“系统”,可查看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信息(版本、计算机名、⼯作组等),如图-1所⽰。

图-1单击左侧的“⾼级系统设置”,可以打开“系统属性”设置,如图-2所⽰,切换到“计算机名”对话框。

图-22)修改计算机名及所属⼯作组名。

通过系统属性修改计算机名、⼯作组在“系统属性”的“计算机名”标签页中,单击“更改”按钮,弹出的对话框中会显⽰了当前设置的计算机名、⼯作组名信息,如图-3所⽰。

图-3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修改计算机名(⽐如Teacher),将⼯作组名设为TARENA-NETWORK,如图-4所⽰,单击“确定”执⾏修改。

图-4成功加⼊后会看到加⼊⼯作组欢迎信息(⼯作组由第⼀台加⼊的计算机⾃动创建),如图-5所⽰。

图-5确定后,会提⽰需要重启以完成计算机名、域名的更改,如图-6所⽰。

图-6关闭“系统属性”设置,根据提⽰“⽴即重新启动”计算机,再次以Administrator登⼊系统,确认计算机名、⼯作组信息等已经修改,如图-7所⽰。

2 案例2:TCP/IP地址配置2.1 问题为主机配置以下⽹络参数:1)IP地址 192.168.1.102)⼦⽹掩码 255.255.255.03)⽹关 192.168.1.2544)DNS 202.106.0.205)查看配置参数2.2 ⽅案使⽤1台Windows 2008虚拟机,给其配置ip地址确保其可以正常的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TCP/IP网络环境的搭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协议分析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网络协议软件Sniffer Pro和思科官
方模拟器PacketTracer5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掌握基本网络协议软件Sniffer Pro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思科官方模拟器PacketTracer5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实验要求:
1.局域网连通
2.安装有Sniffer Pro和PacketTracer5的主机
四、实验学时:
2学时
五、实验步骤
步骤一:使用网络协议软件Sniffer Pro
参考“Sniffer中文使用教程.pdf”
在默认情况下,sniffer将捕获其接入局域网中流经的所有数据包,但在某些场景下,有些数据包可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有必要对所要捕获的数据包作过滤。

Sniffer提供了捕获数据包前的过滤规则的定义。

定义过滤规则的做法一般如下:
1、在主界面选择capture define filter选项。

2、Define filter—— address,这是最常用的定义。

其中包括MAC地址、ip地址和ipx
地址的定义,见图1。

图1
3、definefilter——advanced,定义希望捕获的相关协议的数据包。

如图2。

图2 4、definefilter——buffer,定义捕获数据包的缓冲区。

如图3。

图3 5、最后,需将定义的过滤规则应用于捕获中。

如图4。

图4
点选SelectFilter——Capture中选取定义的捕获规则。

例:用sniffer抓icmp
1.设置过滤器,在地址中设置捕获IP数据,(注意,位置1处必须填本机的IP地址),在高级中选择IP协议里面的ICMP协议,如图所示:
图 5
图 6
2.使用ping命令时进行捕获:
●点击捕获面板中的捕获开始按钮:
图7命令提示符中输入ping IP:
图 7

在捕获面板中点击“捕获停止并查看“按钮:
图9

选择“解码分析系统(Decode )”进行捕获报文的分析:
图10
观察捕获的数据包,截图如下:
解码分析系统
步骤二:使用思科官方模拟器PacketTracer5
一、设备的选择与连接
在界面的左下角一块区域,这里有许多种类的硬件设备,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为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无线设备、设备之间的连线(Connections)、终端设备、仿真广域网、Custom Made Devices(自定义设备)下面着重讲一下“Connections”,用鼠标点一下它之后,在右边你会看到各种类型的线,依次为Automatically Choose Connection Type(自动选线,万能的,一般不建议使用,除非你真的不知道设备之间该用什么线)、控制线、直通线、交叉线、光纤、电话线、同轴电缆、DCE、DTE。

其中DCE和DTE是用于路由器之间的连线,实际当中,你需要把DCE和一台路由器相连,DTE和另一台设备相连。

而在这里,你只需选一根就是了,若你选了DCE这一根线,则和这根线先连的路由器为DCE,配置该路由器时需配置时钟。

交叉线只在路由器和电脑直接相连,或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相连时才会用到。

二、对设备进行编辑在右边有一个区域,如图所示,从上到下依次为选定/取消、移动(总体移动,移动某一设备,直接拖动它就可以了)、Place Note(先选中)、删除、Inspect(选中后,在路由器、PC机上可看到各种表,如路由表等)、simple PPD、complex。

三、Realtime mode(实时模式)和Simulation mode(模拟模式)
软件界面的最右下角有两个切换模式,分别是Realtime mode(实时模式)和Simulation mode (模拟模式)实时模式顾名思意即时模式,也就是说是真实模式。

模拟模式:切换到模拟模式后主机A的CMD里将不会立即显示ICMP信息,而是软件正在模拟这个瞬间的过程
1)有趣的Flash动画点击Auto Capture(自动捕获),直观、生动的Flash动画即显示了
网络数据包的来龙去脉。

2)单击Simulate mode会出现Event List对话框,该对话框显示当前捕获到的数据包的详
细信息,包括持续时间、源设备、目的设备、协议类型和协议详细信息。

3)要了解协议的详细信息,单击显示不用颜色的协议类型信息Info,这个功能很详细
的描述了OSI模型信息和各层PDU。

例:利用Packet Tracer 5.0模拟ARP协议工作过程建立如图所示网络环境:
切换到simulation(模拟模式)下,编辑过滤器为ARP协议:
双击PC0,选择“Desktop”,单击“Command Prompt”:
运行ping命令:ping 192.168.1.2
单击Auto Capture / 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
观察数据包的传递过程,以及捕获的数据包,截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