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气候的变化的综述

气候的变化的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级专业班学号:姓名:全球气候变化的综述摘要:当今世界范围频繁发生的各类气候灾害已经直接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能源等基本条件的维持。

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冬暖、暑酷、多雨及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引起气象和农业等学科的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国内外已重视全球气候的变化,这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气温升高前言:气候的变化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的灾难,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了当前和今后全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最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出现,给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和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各国的发展和未来,如何减缓气候的变化成为全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

过去的气候:在数亿年中,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的数亿年中,比现在更炎热和更寒冷的时期交替出现。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大气层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还有地球板块的漂移等等。

在大约7.5亿~5.8亿年前,地球表面曾4次几乎全部被冰雪覆盖,称为雪球时期。

那时,太阳的辐射能大约比现在少6%,而陆地也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促使地球变冷。

此外,由于冰雪覆盖的地球反射了大部分阳光,加速了地球变冷的速度。

后来,由于大雨停止和火山不断喷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高(比现在高350倍),产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才使冰雪逐渐融化。

在最近一个世纪,地球开始迅速变热。

在1850年~1980年,温度平均升高了0.6℃,其中大约0.26℃与太阳活动剧烈程度增加有关,其余则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影响。

现在的气候: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

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一、气候变化的特征在过去的30年中,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平衡正在受到破坏,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和长期的重大影响。

很多研究者利用一些相互独立的数据观测到外力导致的气候变化,发现过量燃烧化石燃料①破坏了大气平衡,并且导致了全球变暖。

这些研究证实了IPCC②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的结论,即“50年来的全球变暖很可能应该归因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否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以至于必须采取控制和减排措施,曾经在很长时间都有争议,这种争论甚至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

Schelling(1992)就认为,越是放眼长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就越不确定。

他还就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对长期影响做出准确预测,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依赖气候的产业越来越少,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将有限。

但是目前Schelling等提出的这类争议已经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会对全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破坏这一点被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在学界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据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0.3-0.6℃。

Hansen 和Lebedeff(1987-1988)每5年取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从1880年的-0.5℃上升到1980年的0.2℃。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4-5.8℃。

就像Dickinson(1986)指出的那样,实际的均衡气温上升幅度将远远大于自上一个冰川期以来10000年间的气温上升幅度③。

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海平面的上升。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2007)指出,全球海平面在1961至2003年间每年上升了1.8毫米,上升速度在1993至2003年间加快,约每年3.1毫米,并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海平面会上升0.18至0.59米。

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文献综述_王军

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文献综述_王军

① Cline和 Nordhaus被称为模型化气候变 化经 济效应 的两位 先驱 , Weitzman(2007a)对二 者分 析思 路与 研究方 法做 过比 较 。 Nordhaus极力主张放弃目前的污染排放许可制度, 转而支持征收碳排放税 。 Nordhaus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研究全 球变暖的经济学 方法 , 设计 出气候和经济的动态统一模型 (DynamicIntegratedModelofClimateandtheEconomy, 简称 “ DICE”模型 )等 , 为制 订应对气候变化 的有关政 策提供了基础 。
① 不确定性是环境政策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 详见 Pindyck(2007)对此问题的权威阐述 。 ② 例如 , 2006 年 5月出版的 《美国经济评论 》开篇即围绕 《京都议定书 》和气候变 暖问题刊登了 4篇 文章 , 并将这 组文章置 于 “国家 安全的经济学 ”之前 , 表明了经济学界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切 , 4 篇文章谈论的 均是如何 构建有效 的国际环 境协议 , 它 反映出国 际协议 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所在 。 ③ 可参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杂志 20012页的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 》即 “斯特恩报告 ”一书共分 6大 部分 , 其中第 6部分 即为 “国际集 体行动 ” 。 可 见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集体行动 , 更离不开国际环境合作 。 详见 Stern(2007), 此书的初稿可在线 阅读 :/independentreviews/sternreview economicsclimatechange/sternreview report.cfm。 世界经济 * 2008年第 8期 · 86·
本文试图对当前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 , 尤其是通过对贴现率概念和国际 环境协议等领域重要文献的评述 , 反映出当前气候变化经济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及研究的主要方面 , 并大 致勾勒出目前气候谈判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④ 本文剩余部分的安排 :第二部分以斯特恩报告为例 , 引出 了气候变化问题的经济学涵义及当前围绕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所展开的争论 ;第二部分在强调气候问题 全球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上 , 详细描述了气候问题的难点 , 对解决气候问题的正式途径即通过签署国际 环境协议如 《京都议定书 》来体现 , 通过开展国际环境合作来进行 , 签署国际协议和开展有效的国际环境 合作进行了说明 , 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 , 并简要概述了当前气候谈判所遇到的障碍 ;第三部分讨 论了国际环境合作的经济学机制 , 我们以旁支付和议题关联为例 , 阐述了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推动气候谈 判 、解决气候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在第四部分的结论中我们归纳了全文的主要论点 , 并对若干值得关注的

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趋势,对于指导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解释及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某个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领域的研究发现:这个领域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要的领域还是全球环境变化,气候模拟和综合评价,文献综述表明,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并涉及到更加细致的研究领域。

一些关键词包括气候变化、干旱、土地退化、能源管理、大气污染、生态系统管理、重金属污染、生态水文学、全球变化等等。

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针对环境变化越来越紧迫的现状,未来的研究需要注重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环境的演化过程。

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整合人类和自然的影响,以更好地理解环境演变的进程。

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发展新的跨学科方法和模型,结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以提供更好的模拟、评估和规划工具,帮助实现环境可持续性。

此外,也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特定问题,如生态地图、微观生态学等学问。

最终的目标是提高人类对环境演变过程的认识,为制定政策和法律提供更为科学的支持。

并应该不断改进和加强环保手段和措施的效果。

总结: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问题,需要一个对环境研究的综合方法,需要高效地整合资源,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解决这个难题。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现有的研究体系,加强合作与交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期到达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至今一直以无穷的魔力吸引众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乃至文学艺术家。

无论是古代“天人合一”观还是现代“回归自然“论,无不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协合统一、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的鱼水之情。

但是,本世纪以来,伴随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爆炸性增长、资源过度开发、能源需求量大增,不仅导致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而且使大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猛增,引发了诸如气候变暖等环境效应,使气候变化问题不得不从学术论坛搬进地球首脑会议的“大雅之堂”。

而从“李崇银院士谈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中有新的较为充足的证据表明:过去50年的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这让我对灾害频发生由天更怨人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也更表明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都存在并日益严重。

最初,主要表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的面貌,改变了下垫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方面,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日益重要。

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减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科学家利用气候模式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时,首先模拟了过去100年仅受“自然”影响的气候变化,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和大规模火山爆发,然后再将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增加因素加进去,对气候进行模拟运算。

这些试验结果让人震惊:只包括自然作用的模式无法解释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现象,只有加入了人为因素,才可以很好地解释观测事实。

至于温度的长期变化模式,也只有考虑了所有的效应之后,模拟结果才与观测事实最为一致。

有两种气候变化类型提供了人类影响的证据。

第一个是陆地比海洋升温明显,海洋表层比深层升温明显。

这与温室气体弥漫在大气中引起的升温形式一致:因为海洋的热惯量(thermal inertia)大、增温慢。

环境科学文献综述:2023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总结

环境科学文献综述:2023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总结

环境科学文献综述:2023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总结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对环境科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2023年,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和环保专家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此篇文章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总结。

一、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已经对一些环境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018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了约1°C,城市化和工业活动还导致了空气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紧缺等环境问题。

在2023年的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比以往更细致地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地球不同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发现,全球变暖正在对冰川、海洋、草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极地地区,海冰数量和面积显著下降。

粗粮产量骤降,造成了全球口粮短缺。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频率增加,气象灾害、海啸、火灾等已成为严峻的挑战。

二、气候变化的系统评价在2023年的气候变化研究中,科学家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进行了系统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这方面,他们开发了模拟、预测和观察技术,以评估碳和氮、水循环、海洋和陆地植被等因素的变化。

最终,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的趋势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在2023年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碳排放量: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要采取行动,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能源和清洁技术。

2.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能源效率,通过改进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在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结束乱伐滥砍:加强森林保护,防止盲目砍伐和森林砍伐,实施造林工程和植树造林。

4.推广科技创新:投资科技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围绕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全球变暖现象日益显著。

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等。

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环境污染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影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水体净化技术、土壤修复方法等都是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等过程中,如何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许多生态系统正面临威胁。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文献综述

环境文献综述

环境文献综述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各种环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环境文献研究。

本文将对环境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现状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升高。

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资源管理不当等原因,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农业和工业生产,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等,导致大量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环境问题的原因3.1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多。

这促使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的产生。

3.2 经济发展模式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自然资源的耗竭,加剧了环境问题的发展。

3.3 政策和管理不力环境问题的产生还与政策和管理不力有关。

一些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导致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四、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4.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改进工业生产工艺等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4.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是重要的措施。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推广水循环利用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文献综述
国土资源学院学科教学(地理)谢丽萍314045110006摘要: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

笔者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期刊文献的阅读,重要从研究的尺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三个方面来对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目的进行归纳。

关键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成为自1880 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同年,全球各地旱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空前关注。

实际上,各国学者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些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暖上,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
1、研究的尺度
对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从研究尺度上来说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类:第一,从全球尺度范围出发,论述整体气候发生的变化;第二,从区域尺度范围出发,具体论述某一区域较长一段时间内气候所发生的变化。

如上海市近数十年的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一文中,主要论述了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加速进行,城市的人口密度、能源消耗及城市建筑物密度的增长,使得上海市的城市气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为热岛效应显著,并从城区风速和湿度、雾日数和晴天日数、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等方面的变化对它进行了论述。

2、研究的对象
2.1以全球变暖的原因为研究对象
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研究,该类文章主要从地球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即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情况出发,认为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等;人为因素指人类通过对地球生物量、地面状况、大气成分所施加的影响造成下垫面的变化等。

科学家也把这类因素称作影响气候变化的第四类因子,认为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是由第四类因子影响造成的,其中,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其活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温室效应”持续增强、人口激增,森林锐减使得其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功能下降,增强了“温室效应”。

2.2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森林砍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等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它痕量气体浓度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极端天气增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第一,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敏感,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对农业影响是多方面的,使得一些农作物减产,进而引起农作物产品价格的波动;第二,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会引起洪灾、干旱等灾害;第三,对海产渔业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鱼种对气候的反映不同;第四,对地球动植物的影响。

如森林和热带生物,它主要受制于气候中的两
个因子——温度和水汽。

北温带以北地区生物生长受低温的限制,在赤道附近地水汽则是生物生长受限制的关键因子。

一些生物无法适应变化的气候,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和威胁,最终消失灭绝。

最终的结果就是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第四,对人类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很多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扩散与气候的变化不能说没有任何关系。

2.3以全球变暖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对象
该类文章主要以针对全球变暖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争议为研究对象。

目前,在对全球变暖的认识上存在这七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各有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别是:气候确实在变暖,但又为何出现停滞;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未来朝那个趋势发展又具有不确定性;温室气体的排放确实是全球气温上升了,但其在更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敏感度是不确定的;气候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近百年的气候变暖趋势且能够证明人类活动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但模式只能表征地球系统的部分特征;预估本世纪其后将继续变暖,但不确定能变暖多少;设定2℃阀值,但何时达到该阀值并不确定;地球对气候变暖以发出一些信号,但对其临界点何时到达并不确定。

通过对以上七个问题争议的分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后果提供一定的依据,在确定性的基础上制定应对政策,以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2.4以当代气候变化趋势为研究对象
主要通过对历史气候资料的分析,来理清近百年来世界气候的变化趋势,认为近百年来全球地面平均温度是在波动的过程中趋于上升的,其中,1920年是一个明显的界限,进而依据此趋势结合当时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发展分析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认为短期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当代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原因,并提出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看法。

2.5以下垫面状况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下垫面状况是影响气候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可以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来人为地影响气候,使其发生变化。

如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与区域内降水量的多少成正比,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该地的降水量减少;人类大面积的灌溉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

总之,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3、研究方法
3.1气候资料法
它是以过去的仪器记录为其资料来源的。

依据以往所记录下的气候资料,可以分析长期和短期两个不同的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情况,看其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幅度多大?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

3.2 GCM模式法
利用GCM模式评估气候系统中物理因子对气候的影响,它是估计温室气体增加对气候可能影响的最复杂的工具,它根据物理学几条基本规律模拟了影响气候的主要机制,对布满全球网格的气候变量做出估计。

3.3文献法
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其研究达到的水平及不足之处,对其作出评价,并提出其不足之处,补充和完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对气候变化的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全球气候变暖。

其中,大部分着重于对其原因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研究上。

目前对全球气候变
暖的研究比较综合化,从其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综合研究,致力通过相关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效机制,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以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宋显荣.人为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J].气象科技,1985,04:42-47.
[2]叶笃正.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
能影响[J].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6,02:112-120.
[3]章基嘉,殷显曦. 当代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分析[J]. 气象科技,1987,01:25-31.
[4]葛全胜,张丕远,纽春燕. 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1989,03:41-46.
[5]王绍武,龚道溢.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J]. 地理研究,2001,02:153-160.
[6]葛全胜,王芳,王绍武,程邦波. 对全球变暖认识的七个问题的确定与不确定性[J]. 中国
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1-6.
[7]石广玉,王喜红,张立盛,黄兴友,赵宗慈,高学杰,徐影.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Ⅱ.
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02:255-266.
[8]G.D.Robinson,李丽. 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无意识影响[J]. 气象科技,1982,05:62-65.
[9]梅雪. 二氧化碳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一个全球性的问题[J]. 地理译
报,1984,01:28-31.
[10]费维扬,赵兴雷,周文戟. 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面临的世纪挑战[J]. 生态经
济,2009,04:24-29.
[11]李培月,刘璐,高晓花.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J]. 环境科学与管
理,2009,11:49-52+67.
[12]李国琛.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5,05:42-46.
[13]王绍武,葛全胜,王芳,闻新宇,黄建斌. 全球气候变暖争议中的核心问题[J]. 地球科学
进展,2010,06:656-665.
[14]周淑贞. 上海近数十年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0,04:64-73.
[15]罗哲贤. 下垫面状况变化对气候的影响[J]. 新疆气象,1991,07:2-9.
[16]王菱,王勤学,张如一.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现代气候变化的影响[J]. 自然
资源学报,1992,03:273-281.
[17]冯裕华.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互助响应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1999,01:68-74.
[18]张丕远. 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展望[J]. 地理学报,1994,S1:719-722.
[19]梁旖轩,王全权. 全球气候变暖 2014年史上最热[J]. 生态经济,2015,0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