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最经典的“十六法”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36计

中医养生36计
《三十六计与中医养生》
TCMLIXIYUAN
3 .3、借刀杀人
养生2: • • • • • • • 《黄帝内经》-情志疗法” 是依据五行生克之理。 怒伤肝(肝主怒),悲胜怒; 喜伤心(心主喜),恐胜喜; 思伤脾(脾主思),怒胜思; 忧伤肺(肺主忧、悲),喜胜忧; 恐伤肾(肾主恐、惊),恩胜恐”。 比如林黛玉小姐,她要是懂得“忧伤肺,喜胜忧”的道理, 或许就不会整天愁容满面,甚至以泪洗面,最后英年早逝 了。 • 还有那些得“相思病”的人,失恋的人,爱发脾气的人, 整天提心吊胆充满恐惧的人,因为各种情绪吃不下饭的人,
养生:1,不能盲目地见咳止咳、见呕止呕、见泻止泻,闭门留寇之嫌 2,有痰是好事,痰不乱吐痰,不损害别人的健康。 3,流泪是最好的情绪疏导、宣泄方式 提示: 时机成熟,及时出手,夺取“战果”,不能为观火而观火,不然就白看了,最 后可能自己还会被火烧。
《三十六计与中医养生》
TCMLIXIYUAN
10、笑里藏刀 –最阴险,中医反治是高招
《三十六计与中医养生》
TCMLIXIYUAN
9、“隔岸观火”瞅时机,该出手时才出 手
释义: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出手的时候袖手膀胱,保存实力, 等待时机成熟时再果断出击,争取收益。
典故:1,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把袁绍和袁熙两兄弟给杀掉,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2,明代李长沙学士 ,(妻子和弟弟去世,悲伤过度),饮食衰败,气机 紊乱,虚弱不堪 ,春季木旺,那么脾病必然重。 孙景祥大夫分析:心火生脾土,心气太虚,脾的功能就不会好,所以会出现 脾病。而木生火,春天属木,木旺了心气就足,心气足了脾的功能就强了, 则脾病不治自愈。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孙大夫并没有让李学士整天吃药,基 本上都是在“隔岸观火”,等待春天到来疾病康复。

中医养生十法十条

中医养生十法十条

中医养生十法十条
中医养生的十法十条:
1. 饮食养生:一定要有规律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肠胃健康。

2. 起居有度: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益身心健康。

3. 运动养生: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等。

4. 按摩养生:常常按摩头部、颈部、手脚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身体疲劳。

5. 睡前养生:睡前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过饱过饥,可以适当做些放松活动,如泡脚、听音乐等。

6. 水疗养生:水温适中的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疲劳和压力。

7.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可以试着深呼吸、打坐等方式。

8. 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不要让压力影响身体健康。

9. 中药养生: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与养生。

10. 康复养生:在生病期间,需要进行调整和养护,尽量避免吃药、注射等过度干预,让身体自我调解。

中医养生十六法

中医养生十六法

中医养生十六法
1.按摩:中医认为按摩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阳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健康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需要遵循“食物有药用”理念。

3. 草药汤剂:中药汤剂可调理身体,治疗疾病,同时对身体没有副作用,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

4. 动静结合:中医认为只有动静结合,才能提高身体素质,调节身体机能。

5. 精神调节:中医认为心情愉悦、精神舒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需要注重精神调节。

6. 水疗:中医认为水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7. 合理作息:中医认为合理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8. 推拿:中医推拿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

9. 针灸:中医认为针灸可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增强体质。

10. 气功:中医气功可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11. 瑜伽:中医认为瑜伽可调节身心平衡,提高身体素质。

12. 太极拳:中医认为太极拳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调节身体机能。

13. 足浴:中医足浴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助于保持身
体健康。

14. 拔罐:中医认为拔罐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有助于治疗疾病。

15. 刮痧:中医认为刮痧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有助于治疗疾病。

16. 艾灸:中医认为艾灸可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十种方法

中医养生十种方法

中医养生十种方法养生是中医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强调通过调理身体、调节生活方式等方法,维护健康、延缓衰老。

下面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十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一、合理饮食中医养生强调合理调配饮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食物,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和色香味俱佳。

例如,常吃谷类、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适量摄入海鲜、禽肉、豆腐等蛋白质来源,避免嗜食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二、良好的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交流、参加户外活动、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避免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的状态。

三、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推荐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能够活络筋骨、调整气血循环、增强体质,同时还能舒缓身心,提高免疫力。

四、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对于身体的恢复与养生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每天早睡早起,尽量避免熬夜。

此外,午休也是调节身体的好方法,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五、中草药调理中医养生中,中草药的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调理方法。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如黄芪、枸杞、当归等常用的养生草药。

六、经络保健中医强调人体经络的调理,经络通畅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常使用推拿、穴位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保健的目的。

七、草木养生人们常常忽视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中有“草木养生”的说法,即利用植物的气息对身体进行保健。

例如,在室内摆放一些具有清新气息的盆景、花草植物,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舒缓身心。

八、足浴养生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通过足浴可以改善身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每周适当进行足浴,有助于祛除疲劳,增强体质。

九、穴位保健知道一些常用的穴位,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我们常听说的“太阳穴”、“涌泉穴”等穴位,按摩这些穴位能够舒缓头疼、失眠等身体不适。

中医保健十六要诀

中医保健十六要诀

1.发要常梳:梳发能明目祛风,使落发重生。

2.面要常擦:擦面能去除外感风邪,诸阳上升,血气不衰,皱纹能减少。

3.目要常运:运目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视力。

4.耳要常弹:增强听觉神经功能,放耳聋、耳鸣。

5.口要常漱:唾液是消化液的一部分,有抗癌作用,要随时咽下,以提神养气,开胃健脾。

6.齿要常叩:“清晨叩齿三十多,到老牙齿不会脱”
7.浊要常呵:排除浊气,吸收清气,加大肺活量。

8.胸要常扩:经常扩气能保护心肺,使气机通畅。

9.腹要常揉:揉脐腹能增加胃肠的蠕动、消积顺气。

10.腰要常活:活腰能强腰固肾。

11.谷道常提:提肛能提升阳气,排除浊气。

12.肢节常摇:常摇肢节百骸,关节日趋灵活。

13.腿膝常压:经常压腿按揉膝盖,常点足三里,是中医防老延寿之法。

14.肌肤常摩:按摩,使气血流畅,肌肤光滑、荣润。

15.足心常搓常搓涌泉,能固肾暖腰,诸阳上升,浊气下降,提神健脑
16.二便常禁言:古人认为便中应闭目禁言,守神入舍,气不能散。

【转载】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转载】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转载】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

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

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

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

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

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

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十六锭金修法具体操作步骤(供参考):①凝神息虑,口中先漱津3~5次,舌搅上下腭后,待满口津生,便把津液吞咽下去,吞时要有响声。

②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③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④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

中医养生十六诀

中医养生十六诀

中医养生十六诀
1.调节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因素,要注意荤素搭配、清淡少油、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 定时定量:饮食三餐要定时定量,不可过度饱食或过度饥饿,避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3. 补充水分:人体70%以上都是水分,每天要适量补充清水或茶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4. 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保证八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5. 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或运动受伤。

6. 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精神紧张等问题,要尽量避免熬夜。

7. 调节情绪: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身体健康,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8. 避免烟酒:烟酒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要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9. 空气流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呆在封闭的环境里。

10.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损伤身体,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操劳。

11. 调节饮食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油腻、辛辣等
对身体不良的食物摄入。

12. 保持心态平衡:保持心态平衡可以缓解压力和疲劳,增加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13. 少熬夜:不要经常熬夜,因为熬夜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人体易受感染。

14. 合理运动:要进行合理的运动,如走路、慢跑、瑜伽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

15. 坚持瑜伽:瑜伽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缓解压力和疲劳。

16. 处理感情: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不要过度纠结和消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冷谦养生十六字诀

冷谦养生十六字诀

龙源期刊网 冷谦养生十六字诀作者:黄根柱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08期冷谦,字名敬,别号龙阳子。

明末元初著名养生学家,著有《修龄要旨》,善作气功导引,逾百岁身犹健。

他倡导的养生健身法简单而实用,其中“长生十六字诀”,简明易学,至今被养生学家所重视。

“长生十六字诀”,即“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作者称其为“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此十六字诀是水火相济养生法。

其养生理论是中医学上的肾命水火说。

肾命水火说认为,命门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赖,保持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一吸便提(即提肛门),气气归脐”,就是用提肛导引之法来补肾命火;“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滋肾水,这样,肾命“水火相见”,如此导引补水配火,调补肾之阴阳,水火相济,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虚弱和阴精不足,是发生疾病和早衰的根本原因。

如果一个人阳气不足,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减弱;如果阴精不足,五脏六腑就会枯竭,从而导致各种虚损病的发生。

人到中年,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减弱,容易发生阳气和阴精不足,注意温补阳气,滋补阴精尤为重要。

冷谦“长生十六字诀”,通过提肛导引,温补阳气,并以“一吸便咽”,补火配水,两者相互配合,补阳滋阴,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长生十六字诀”是一种“提肛”和“咽津液”相结合的健身法。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治肛肠和泌尿系统生理性老化,另一方面唾液中含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可延缓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

“提肛”和“咽津液”巧妙配合,有利于强身长寿。

“长生十六字诀”具体做法较为简单,略得空闲,行坐卧姿势做均可。

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意一到处,便可行之。

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

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到腹部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即提肛)以意力提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起,直至后顶至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即脑海),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久久行之,祛病延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十六法”
*养生之道: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述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该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方法
*养生十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如下
*1.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

早晚各梳一次。

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
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

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

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

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