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磁铁》单元实验例谈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神奇的磁铁(3篇)

实验报告神奇的磁铁(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磁铁,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不仅能够吸引铁、镍等金属,还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探究磁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包括磁性、磁极、磁力线等。

2. 探究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电机、磁悬浮等。

3.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条形磁铁2. 环形磁铁3. 铁屑4. 磁悬浮装置5. 电机6. 指南针7. 铁块8. 细线9. 双面胶10. 沙子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磁性实验将条形磁铁的一端靠近铁块,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铁块。

实验结果显示,磁铁能吸引铁块。

2. 磁极实验将条形磁铁两端分别靠近环形磁铁的两端,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环形磁铁。

实验结果显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力线实验在条形磁铁的两端撒上铁屑,观察铁屑排列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铁屑排列成螺旋状,即磁力线。

4. 磁悬浮实验将磁悬浮装置中的磁铁放置在空中,观察磁铁是否能悬浮。

实验结果显示,磁铁能悬浮在空中。

5. 电机实验将电机中的磁铁旋转,观察电机是否能产生电流。

实验结果显示,电机旋转时能产生电流。

6. 指南针实验将指南针放置在地球磁场中,观察指南针是否能指向南北方向。

实验结果显示,指南针能指向南北方向。

7. 磁化实验将磁铁放置在沙子上,观察沙子是否被磁化。

实验结果显示,沙子被磁化,能被磁铁吸引。

8. 消磁实验将磁铁放置在铁块上,观察磁铁是否能失去磁性。

实验结果显示,磁铁失去磁性。

五、实验结论1. 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镍等金属。

2. 磁铁具有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铁具有磁力线,铁屑排列成螺旋状。

4. 磁铁能应用于磁悬浮、电机、指南针等领域。

5. 磁铁能被磁化,也能被消磁。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磁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磁铁实验报告

磁铁实验报告

磁铁实验报告磁铁实验报告引言:磁铁作为一种常见的物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对于磁铁的原理和性质了解有限。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基本原理。

实验一:磁铁的吸引力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简单的实验,用来观察磁铁的吸引力。

将一块磁铁悬挂在桌子的边缘,然后将另一块磁铁靠近悬挂的磁铁。

我们观察到,当两块磁铁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股吸引力,导致悬挂的磁铁被吸引过去。

这说明磁铁具有吸引物体的能力。

实验二:磁铁的磁场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用来观察磁铁的磁场。

我们将一块磁铁放在桌子上,然后将铁屑撒在磁铁周围。

我们观察到,铁屑会聚集在磁铁的两端,形成一个明显的磁场图案。

这表明磁铁周围存在着一个磁场,磁场的方向由磁铁的南极指向北极。

实验三:磁铁的磁极在继续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磁铁的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南极和北极之间存在着磁场力线,磁场力线从南极出发,经过磁铁内部,最终到达北极。

这些磁场力线是磁铁吸引物体的原因。

实验四:磁铁的磁性我们进一步探究了磁铁的磁性。

首先,我们将一块磁铁悬挂在桌子上,并将另一块磁铁靠近悬挂的磁铁。

然后,我们轻轻敲击悬挂的磁铁,观察到它会摆动一段时间后逐渐停止。

接着,我们用一个小锤子敲击悬挂的磁铁,发现磁铁会失去磁性,不再具有吸引物体的能力。

这说明磁铁的磁性是可以被外力干扰和破坏的。

实验五:磁铁的磁力大小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用来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

我们使用了一个磁力计,将其放在磁铁的不同位置,然后记录下磁力计的读数。

通过多次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出了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大小。

我们发现,磁力大小与磁铁与磁力计的距离成反比,与磁铁的磁场强度成正比。

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磁铁的磁性和磁场的存在。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对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磁铁具有吸引物体的能力,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场,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磁铁的磁性可以被外力干扰和破坏,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距离和磁场强度相关。

二年级《磁铁》单元解读

二年级《磁铁》单元解读

二年级《磁铁》单元解读作者:徐春建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年第01期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许多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是他们进行本单元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本单元学习目标,源自课程标准中与1—2年级相关的下列学习内容: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6.5 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2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17.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以上学习内容指向了5个不同的主要概念,包括物质科学领域中的“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作产品的活动”。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这5个主要概念的学习,关键在于体验。

他们需要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为建构这些主要概念获得丰富的经验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为:1.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2.生活中有不同外形的磁铁;3.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某些物体产生吸引作用;4.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5.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6.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如果学生理解了上述内容,他们将能够做到:1.知道推力或拉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2.说出不同外形磁铁的名称;3.描述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4.使用磁铁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一类的物体;5.使用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一类的物体;6.描述磁铁有南北两极,且两极的磁力最大;7.说出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并能使用指南针指示南北;8.自制一个简易的指南针;9.描述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10.能辨认出日常用品中含有的磁铁。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实验示范(全)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实验示范(全)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实验示范(全)本文档旨在提供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实验示范,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研究科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

一年级实验示范1. 水的存在- 目的:观察水的存在形态- 材料:水、、冰块- 步骤:将水倒入,观察水的状态。

接着,将冰块放入中,观察冰块融化后的变化。

2. 空气的存在- 目的:观察空气的存在和压力- 材料:气球、吸管、瓶子- 步骤:将气球套在瓶口上方,并用吸管吹气入瓶。

观察气球的变化和气压对气球的影响。

二年级实验示范1. 测试磁铁的吸引力- 目的:观察磁铁对不同物体的吸引力- 材料:磁铁、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钉子、纸夹、铁砂)- 步骤:将磁铁靠近不同的物体,观察是否有吸引力产生。

2. 测试水的成分- 目的:观察水的组成成分- 材料:蒸馏水、火源、玻璃瓶、塑料薄膜- 步骤:将蒸馏水倒入玻璃瓶中,盖上塑料薄膜,并用火源加热。

观察是否有水蒸气生成并凝结在塑料薄膜上。

三年级实验示范1. 隔热材料的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对热的隔离效果- 材料:保鲜膜、泡沫板、金属片、热水- 步骤:将不同材料覆盖在热水杯的外壁,观察其隔热效果。

2. 植物光合作用- 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材料:绿色植物、太阳光- 步骤:将绿色植物放置在阳光下,观察植物叶子的变化,并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四年级实验示范1. 溶解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溶解物质对水的影响- 材料:糖、盐、沙子、杯子、水- 步骤:将糖、盐、沙子分别加入不同的杯中,加水搅拌,观察溶解情况和溶液的差异。

2. 电流的传导- 目的:观察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过程- 材料:电池、导线、灯泡、铜线- 步骤:将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用铜线替换不同部分的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了解电流的传导特性。

五年级实验示范1. 静电的产生和消失- 目的:观察静电的产生和消失过程- 材料:橡皮球、塑料梳子、天然头发- 步骤: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后,将橡皮球靠近头发,观察是否会产生静电现象。

《磁铁对于哪些物品具有吸引力》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磁铁对于哪些物品具有吸引力》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磁铁对于哪些物品具有吸引力》二年级
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磁铁对于哪些物品具有吸引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磁铁对于哪些物品具有吸引力,以了解磁力的基本特性和对不同物质的作用。

实验材料
- 磁铁
- 各种不同物品,如钢针、铁钉、铜片、木棒、塑料球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张实验台,并确保它是平整的。

2. 拿起一个磁铁并观察它的属性,如形状和大小。

3. 将磁铁靠近各种不同的物品,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任何吸引力。

4. 记录下哪些物品被磁铁吸引,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实验结果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记录,以下物品被磁铁吸引:
- 钢针
- 铁钉
这些物品具有铁质成分,因此能够与磁铁发生吸引作用。

其他的物品,如铜片、木棒和塑料球,并没有被磁铁吸引。

这是因为它们不具有铁质成分,所以与磁铁没有吸引力的作用。

实验结论
从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磁铁对于具有铁质成分的物品具有吸引力。

2. 磁铁不对于没有铁质成分的物品产生吸引力。

实验延伸
-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磁铁对吸引物品的强度是否有所不同。

- 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磁铁,如强磁铁和弱磁铁,进行比较实验。

注意:本实验只是简单研究磁铁对物品的吸引力,并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吸铁石实验报告

吸铁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吸铁石的基本性质,探究其吸铁能力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1. 磁铁(吸铁石)若干2. 铁钉、铁片、钢珠等铁磁性材料3. 非铁磁性材料(如纸片、木片、塑料片等)4. 电池、铜线、导线等实验器材5. 记录本、笔实验步骤:一、吸铁石基本性质观察1. 观察磁铁的外观,记录其颜色、形状等特征。

2. 将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铁片、钢珠等铁磁性材料,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这些材料。

3. 将磁铁分别靠近纸片、木片、塑料片等非铁磁性材料,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这些材料。

二、吸铁能力与材料厚度的关系1. 准备不同厚度的铁片,如0.1mm、0.5mm、1mm、2mm等。

2. 将磁铁分别靠近不同厚度的铁片,观察磁铁的吸铁能力。

3. 记录磁铁能吸引的最小厚度,分析吸铁能力与材料厚度的关系。

三、吸铁能力与磁铁大小的关系1. 准备不同大小的磁铁,如小号、中号、大号。

2. 将磁铁分别靠近相同大小的铁片,观察磁铁的吸铁能力。

3. 记录磁铁能吸引的最大铁片大小,分析吸铁能力与磁铁大小的关系。

四、吸铁能力与距离的关系1. 将磁铁放置在桌面上,分别记录磁铁与铁钉、铁片等铁磁性材料之间的距离。

2. 改变磁铁与铁磁性材料之间的距离,观察磁铁的吸铁能力。

3. 记录磁铁能吸引的最大距离,分析吸铁能力与距离的关系。

五、电磁铁吸铁能力探究1. 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使用电池、铁钉、铜线等材料。

2. 观察电磁铁的吸铁能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改变电流大小、缠绕匝数等因素,观察电磁铁吸铁能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吸铁石基本性质观察1. 磁铁为黑色,呈圆柱形。

2. 磁铁能吸引铁钉、铁片、钢珠等铁磁性材料,但不能吸引纸片、木片、塑料片等非铁磁性材料。

二、吸铁能力与材料厚度的关系1. 随着铁片厚度的增加,磁铁的吸铁能力逐渐减弱。

2. 磁铁能吸引的最小厚度为0.1mm。

三、吸铁能力与磁铁大小的关系1. 随着磁铁大小的增加,磁铁的吸铁能力逐渐增强。

二年级上册自然:磁铁教案-磁铁与磁铁相遇

二年级上册自然:磁铁教案-磁铁与磁铁相遇

二年级上册自然:磁铁教案-磁铁与磁铁相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如吸引铁、镍、钴等物质,以及磁极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与磁铁相遇时的相互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能够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极的概念。

磁铁与磁铁相遇时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磁铁的磁性和磁极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钴金属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磁铁、铁钉、钴金属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起学生对磁铁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探究磁铁的性质(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铁钉、钴金属等。

三、认识磁极(10分钟)1. 教师展示磁铁,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两端,指出磁铁有两个磁极:N极和S 极。

2. 学生分组实验,用磁铁相互吸引,观察磁铁相遇时的相互作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极的概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磁铁的兴趣。

二、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磁铁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三、磁铁与磁铁相遇的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用磁铁相互吸引,观察磁铁相遇时的相互作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磁铁相遇时的相互作用。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极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与磁铁相遇时的相互作用。

学生能够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磁铁的性质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磁铁的性质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磁铁的性质磁铁是我们常见的物品之一,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科学实验,并对磁铁的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探索小学生科学实验中磁铁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实验一:磁铁的吸引力实验材料:一根棒状磁铁、几片纸片、几个不同材质的金属和非金属物品,如钉子、塑料、绳子等。

步骤:1. 将磁铁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并向一个方向摆放。

2. 将各种物品分别靠近磁铁的一端,观察是否发生吸引或排斥现象。

3. 记录下每个物品与磁铁的互动情况,可以使用图表或文字进行整理。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对于铁钉等铁质物品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对于塑料、绳子等非金属物品则没有吸引力。

这表明磁铁只对特定物质产生作用。

实验二:磁铁的磁场实验材料:一根棒状磁铁、一张白纸、一些细铁粉。

步骤:1. 在白纸上放置磁铁。

2. 将细铁粉均匀撒在磁铁附近的纸上。

3. 轻轻轻拍纸,观察细铁粉的排列情况。

4. 可以尝试把细铁粉从不同方向撒在磁铁附近,再次观察排列情况的差别。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铁粉会在磁铁附近形成特定的图案。

这表明磁铁周围存在一个磁场,磁场会影响附近的物质。

实验三:磁铁的两极实验材料:一根棒状磁铁、一些细铁粉。

步骤:1. 撒一些细铁粉在桌面上。

2. 将磁铁的一端放到粉末上,观察粉末的排列情况。

3. 再将磁铁的另一端放到粉末上,再次观察排列情况。

4. 分析两种排列情况是否相同或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磁铁的两个端部,即南极和北极,对细铁粉的排列作用是不同的。

南极和北极各自形成不同的图案,这表明磁铁有两个不同的极性。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了磁铁的吸引力、磁场以及两极性的性质。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磁铁的用途和应用,例如磁铁的工业应用、磁铁的作用原理等。

结语: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小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理解磁铁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质的真磁铁是保证本单元实验效果的基石。

“拼接”磁铁
“贴片”磁铁
2、在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的实验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前概念,可以增加一些金属类的物品。

本班学生的前概念,可以增加一些金属类的物品。

3、在第2课“蝴蝶飞”游戏中,做蝴蝶的纸张尽可能轻薄些。

本游戏需要学生手部的精细控制能力。

3、在第2课“蝴蝶飞”游戏中,做蝴蝶的纸张尽可能轻薄些。

本游戏需要学生手部的精细控制能力。

简单、操作最简便、效果较明显的,但要注意方法。

例如“铁粉”实验的关键是:铁粉少、手轻敲。

铁粉
简单、操作最简便、效果较明显的。

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材料较为丰富,也可以选做下列实验。

钢珠轨道
(5颗)
钢珠轨道
(7颗)
简单、操作最简便、效果较明显的。

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材料较为丰富,也可以选做下列实验。

5、与三年级教材相比,第4课《磁极与方向》的实验操作更简便,器材更小巧。

三下老教材
二下新教材
5、与三年级教材相比,第4课《磁极与方向》的实验操作更简便,学生更容易理解。

6、与三年级教材相比,第5课《做一个指南针》中制作磁针的方法略有差异,更符合二年级学生操作水平。

三下老教材
二下新教材
7、与三年级教材相比,第6课《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是在已知南北两极的情况下开展的,大大
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荷。

三下老教材
二下新教材
——位于“磁极
与方向”之前
——位于“磁极
与方向”之后
还包括了“异极相吸”,第8课的“环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实验就指明了这一点。

还包括了“异极相吸”,第8课的“环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实验就指明了这一点。

物体,U盘不是;磁条卡是含磁物体,IC卡不是。

磁条卡、磁带的磁性可以用实验来检验。

物体,U盘不是;磁条卡是含磁物体,IC卡不是。

磁条卡、磁带的磁性可以用实验来检验。

10、《磁铁》单元实验教学建议:
◆选用合格的实验器材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认真地体悟教材、研读教参,领会实验要领。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全国性
教材的个性化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