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体验诗人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难点词语的理解。

2. 体会诗人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具。

3. 诗歌朗读录音(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让学生跟读古诗,注意发音准确,语气自然。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3. 理解古诗(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

4. 体会意境(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5. 背诵古诗(1)让学生跟读、自主朗读,加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地背诵,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强调古诗中的优美语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诗,培养阅读习惯。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古诗中描绘的场景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古诗中的画面进行创新性描绘。

七、评价反馈:1. 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思考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年级下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下古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诗歌朗诵视频或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一(1)引导学生听读古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的意象,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3)让学生跟读、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4)学生背诵古诗。

3. 学习古诗二(1)重复上述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

(2)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背诵第二首古诗。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选取一首古诗,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诗中的情景。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布置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词,背诵两首古诗。

注意: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两首古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互动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古诗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 课堂练习:(1)练习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仿写或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交流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1.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3掌握两首古诗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2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2.3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3.2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1.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1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

1.2古诗的意境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吗?”1.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习《静夜思》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停顿和节奏。

2.2学生自读《静夜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3教师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大意。

2.4学生讨论诗人为何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5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春晓》3.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注意停顿和节奏。

3.2学生自读《春晓》,体会诗人的情感。

3.3教师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大意。

3.4学生讨论诗人为何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5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小结4.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5.课后作业5.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5.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课后作业的布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docx

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枯、荣、宿、徐”等门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授新课1. 《草》(白居易)(一)导入新课春天多么美丽啊,春天里有很多美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比如我们脚下的小草,那么大家平时有留意脚下的小草吗?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来通过一首古诗看看吧!(二)初读课文(1)找人逐句读诗。

(2)纠正字音。

(三)课文讲解二下《2•古诗两首》教案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写作背景《赋得£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吋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FI前必须加“赋得”二字, 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3. 作品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旷野,或平原旷野。

指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

草:青草。

岁:年,每年。

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燃烧地里野草的火。

烧:燃烧。

尽:完。

吹:吹打。

牛:牛长,牛机勃勃。

4•翻译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5 •思想感情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 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乂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2.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导入新课春天多么美丽啊,春天里有很多美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比如我们脚下的小草,那么大家平时有留意脚下的小草吗?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来通过一首古诗看看吧!(-)初读课文(1)找人逐句读诗。

二年级下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

3.学会生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的图片、生字卡片。

2.黑板:用于板书生字和古诗。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一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的大意。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6.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的大意。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6.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巩固与拓展1.学生互相背诵两首古诗。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3.学生尝试用学到的生字造句。

4.教师出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1.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的收获。

3.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古诗。

2.用学到的生字造句。

3.家长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了两首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和支持。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有了较深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营造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学课件:包括两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图片、音频等资源。

2. 教学道具:古诗相关图片、卡片等。

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播放古诗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古诗一(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古诗二(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古诗相关手工作品或画作。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韵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二年级下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下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下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两首古诗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入新课,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学习古诗一:(1)让学生先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分析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4)让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学习古诗二:(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分析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4)让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4.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认3个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批注: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自由读古诗,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3、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互相交流。
4、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学生自由读诗,汇报。
课 时 教 案
课题:5.古诗两首第 1课时
课型:讲读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写“散、居、烟”3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批注: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并至少各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教学反思: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2.(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3、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教学反思:
课题:5.古诗两首第 2 课时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过故人庄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宋·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指名读、齐读。
5、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理解“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