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合集下载

纺织抗静电剂在染整加工中的机理作用如何呢

纺织抗静电剂在染整加工中的机理作用如何呢

纺织抗静电剂在染整加工中的机理作用如何呢纺织抗静电剂是一类能改变纤维的静、动摩擦系数的化学物质。

当改变静摩
擦系数时,手感触摸有平滑感,易于在纤维或织物上移动;当改变动摩擦系数时,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微细结构易于相互移动,也就是纤维或者织物易于变形。

在染整加工中,为了使织物具有滑爽、柔软的手感,提高成品质量就需添加这种物质。

那么抗静电剂整理的机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可以降低纤维的表面张力
纺织纤维是由线形高分子构成的比表面很大的物质,形状十分细长,分子链的柔顺性也较好。

当整理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纺织抗静电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纺织纤维与整理液)上易发生定向吸附,从而降低了纤维的界面张力,扩大表面积所需的功减少,使纤维变得容易扩展表面,伸展其长度。

结果是织物变得蓬松、丰满,产生了柔软手感。

2、减少纤维的摩擦系数
表面活性剂(或纺织抗静电剂)在纤维表面吸附有薄薄的一层,而且疏水基向外整齐地排列着。

这样,摩擦就发生在互相滑动的疏水基之间,疏水基越长越易于滑动。

减少了纤维的摩擦系数。

降低纤维之间或纤维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获得柔软的手感。

适当的降低摩擦系数还能使织物在受到外力时纱线便于滑动,从而使应力分散,撕裂强度得到提高,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张力的纤维容易回复到松弛状态,织物变得蓬松。

国内外抗静电纺织品和抗静电剂开发和应用

国内外抗静电纺织品和抗静电剂开发和应用

国内外抗静电纺织品与抗静电剂的开发应用一、抗静电纺织品介绍电子及半导体制造业者对静电释放与微粒污染损害所需付出的费用相当惊人,从统计资料中知悉,全球每年因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所酿成之损坏成本负担估计高达9亿美元,有些专家认为实际上的损失还会更高。

因此对于环境控制室(无尘室)的要求与品质与日俱僧。

由于无尘室内的空气通常须保持在相对湿度45%的干燥状态,因此容易产生静电;静电在半导体制程上诱发不良的作用主要有两大类,一为引发微粒污染,在各种无尘室的微粒污染源中占第五位,约5%另一为静电释放(ESD),其所引发的失效率,在产品早期各种失效发生源中占首位,超过50%;为了克服静电释放的问题,许多制造商已着手研究各种静电控制计画,内容包括制程机仪及人体所产生的静电危害。

无尘室用静电释放防护衣着必须具有:(1)静电/静电逸散、(2)微尘粒子产生机会低(低发尘量)、(3)织造强度够、(4)耐用性好、(5)抗特定化学药剂及(6)穿著性舒适等特性。

目前抗静电无尘衣大都由人造长纤维织造。

这些织物可以是针织、梭织或纺黏合方式织造。

聚酯长纤是目前无尘室织物最主要之原料。

为了使织物赋予持久性抗静电/静电逸散的效果,一般是于织造过程中嵌入(大概占织物重之0.1-0.5%)导电纱。

这些导电纱通常在成品布上显现条或格子状样式(3-10mm,视最终用途而定)。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抗静电纤维可供选择,这些纤维的织造通常是在纤维制造过程中加入些许导电物质,分别由以下两种生产方式而得:1.有机高分子纤维(主要是聚醯胺或聚酯)(a)熔融纺丝时加入导电物质添加物(例如碳黑)。

(b)熔融纺丝后以导电物质当作纤维后处理。

2.无机纤维(例如不锈钢纤维):导电性纤维需经过纺纱后再织成布,纤维导电性之优劣必须视导电物质之种类、添加量和位置来加以调整,碳纤维是最常用之导电材料,硫化铜、碘化铜和其它氧化金属也常使用。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摘要基于消费者对纺织面料保健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抗静电纺织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本文着重阐述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基本结构及性质,分析了抗静电剂对纺织面料各方面的影响,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为纺织面料的抗静电整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静电剂;种类;织物;抗静电整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舒适保健意识的增强,纺织面料正由经济实用化向结构轻薄化、风格潮流化、使用功能化、原料多元化,健康环保化发展[1],于是为了适应社会化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市场上掀起了发展各种多功能面料的浪潮。

静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工业和微电子业造成一定的生产损失,而且对人体造成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损害,尤其对老弱病孕人群危害最大。

因此,抗静电织物的开发非常有必要。

目前制造抗静电的纺织品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1 抗静电剂的简介1.1 抗静电剂的起源、概念随着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不断开辟和生产应用,静电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在许多行业,静电甚至成了阻碍进一步提高生产的主要矛盾。

起初人们想到的是消除静电,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在静电产生之后再去消除它,由于带电体固有的高电阻性质没有改变,在大规模生产工艺中,往往一条生产链需安装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静电消除器,给生产带来诸多不变。

那么对那些连续的非分散的体系来说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设法降低物料的绝缘性质,即降低它们的体电阻和表面电阻,于是在五六十年代,各种各样的化学防静电剂运用而生。

所谓抗静电剂就是指涂敷于材料表面或掺和在材料内部,以减少静电积累的化学助剂。

1.2 抗静电剂的种类、基本结构及性质按照抗静电的耐久性,抗静电剂分为暂时性抗静电剂和耐久性抗静电剂;按照抗静电剂的结构特征其可分为: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无机半导体、电解质高分子成膜物类和有机半导体高聚物等。

下面重点介绍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

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按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以及离子化特征又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特殊材料。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干燥的季节里,穿上一件毛衣后被静电“电”到,或者在整理床铺时听到噼里啪啦的静电声响?这些都是纺织品静电问题的常见表现。

静电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不适和困扰,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以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品产生静电的原因要理解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明白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接触和分离时,电子会在它们之间转移,导致一种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种带有负电荷。

纺织品通常由纤维组成,而纤维与其他物体(如人体皮肤、塑料、金属等)的摩擦是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纤维的种类和特性也对静电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例如,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比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更容易产生静电。

这是因为合成纤维的导电性较差,电荷难以迅速消散。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湿度低、温度低等也会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和强度。

二、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科学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表面电阻率、半衰期和摩擦带电电压。

表面电阻率是衡量材料表面导电能力的指标。

电阻率越低,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抗静电性能也就越强。

一般来说,当表面电阻率小于 10^11 欧姆时,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

半衰期是指纺织品上的静电电压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说明静电消散得越快,抗静电性能越好。

摩擦带电电压则是通过模拟纺织品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来评价其抗静电性能。

电压越低,抗静电性能越佳。

三、提高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为了减少纺织品静电带来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提高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纤维改性、后整理处理和混纺三种。

纤维改性是从源头上解决静电问题的方法之一。

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运用

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运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及面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纺织领域中,静电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大家。

人们在穿、脱衣服及行走时会产生静电对人体造成危害、合成纤维、纱线或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对加工工序的造成影响。

为了防止和解决静电产生,纺织助剂抗静电剂应运而生。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有关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领域的应用知识。

★应用要求:抗静电剂不可影响织物原有的风格,不存在再沾污等问题。

对其他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影响树脂整理的效果。

并且在与其他助剂拼用时相互不影响。

不降低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有较好的手感。

无泡沫或低泡性,并且不会腐蚀加工机械。

无臭味、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伤害。

1、抗静电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抗静电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吸湿性聚氧乙烯基团和反应性基团,它的抗静电性能由聚醚的亲水性产生,耐洗性则由它的相对高分子质量与反应性基团产生。

聚酯链段与涤纶分子结构同,热处理后形成共晶,结成长链,也使耐洗性大大提高,且分子链段越长,分子质量越大,耐洗性越好。

用非离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的最佳工艺:浸扎法。

抗静电剂用量大概50 g/L左右,180-190 C焙烘30s。

整理织物在相对湿度大于40%时的抗静电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耐洗性能,对织物的白度及色变影响较小。

2、抗静电剂在腈纶上的应用因为聚丙烯睛纤维所固有的疏水性和绝缘性,所以静电现象严重,大大限制了腈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腈纶纤维的整理工艺浸渍法:室温浸渍15~20min (浴比1: 10) - +脱水- +烘干(100C)→定形( 180~190C X 30sec)。

浸轧法:抗静电剂10-40 g/L。

二浸二轧工作液(轧余率70~80%)- +烘干(100"C)- +定形(180~190C X 30sec)。

3、抗静电剂在羊毛纤维上的应用在后整理柔软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抗静电剂,即可获得具有一定抗静电性能的毛精纺面料。

抗静电剂用途

抗静电剂用途

抗静电剂用途1. 什么是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或消除静电现象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被添加到各种产品中,以防止静电积聚和相关的问题。

抗静电剂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或抑制静电的特性,可以改善物体表面的导电性能,从而降低或消除静电现象。

2. 抗静电剂的主要用途2.1 防止静电积聚在许多行业中,静电积聚可能会对产品和生产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在制造和加工塑料、纺织品、化学品和印刷品等物品时,由于摩擦、分离或接触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静电。

这些积聚的静电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产品损坏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通过使用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2.2 提高材料导电性能某些材料本身具有较差的导电性能,容易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

通过添加抗静电剂,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降低静电积聚的风险。

这在一些需要材料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应用中尤为重要,如电子器件、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涂层等。

2.3 保护产品和设备静电对某些产品和设备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静电可能引起微小的放电,导致芯片损坏或数据丢失。

通过使用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些敏感的产品和设备免受静电的影响。

2.4 提高工作环境安全性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易燃气体或粉尘密集的场所,静电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通过使用抗静电剂,可以降低这些灾害发生的风险,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2.5 改善人体舒适度在一些纺织品和家具等产品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减少人体与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这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舒适度,还可以避免静电对人体的刺激和不适。

3. 抗静电剂的应用领域3.1 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中,抗静电剂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电子器件生产和组装等领域。

它们可以保护敏感的电子元件免受静电损害,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3.2 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中,抗静电剂被用于处理易燃和易爆物质,以防止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

它们也可以用于防止粉尘积聚和爆炸。

3.3 纺织行业在纺织行业中,抗静电剂常被添加到纤维、织物和服装等产品中,以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

外用抗静电剂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外用抗静电剂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电性能的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形成大分子,整理后在纤
水 甘 油 三 甲 基 氯 化 铵(GTA)、烯 丙 基 缩 水 甘 油 醚
维表面成膜,
耐洗性良好。
(AGE)为原料,聚合制备一种超支化阳离子高分子抗
US3717689 中使用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
静电剂,应用于涤纶织物后,水洗 10 次后半衰期小于
酯(PEGM)、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丙
果一致。李永杰等[26]使用易去污整理剂 DP-998B(张
盐。王浩等 [20] 用五氧化二磷对正丁醇、正己醇、正辛
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抗静电剂 S-010(青岛先
醇、十二醇、十六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进行
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柔软剂 SRS(诺威信和新材料
加入五氧化二磷进行磷酸化,制备出磷酸酯两性表面
硫酸二乙酯对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进行阳离
活性剂,使用于涤纶织物,水洗 50 次后半衰期低于
子化,然后与丙烯腈等单体聚合得到大分子,可赋予
0.75 s,
具有很好的耐洗性。
疏水织物耐久抗静电效果。李效玉等 先用甲基丙烯
2
[7]
[8]
[9]
酸二甲胺基乙酯和正丁基溴合成阳离子聚合单体,以
抗静电剂 TN、三乙胺制备出的耐久抗静电剂交联性
修金等[14]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聚乙二醇、自
好、黄变小、耐磨、安全无毒。US8017685B2[6] 中使用
制季铵盐聚合体为原料,通过酯交换、缩聚等反应制
己二酸改性聚酯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 3 000)、1,4-丁
得聚酯聚醚季铵盐三元共聚多功能耐洗抗静电剂
of fluorine cationic surfactant i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羊毛抗静电剂的特性与用途

羊毛抗静电剂的特性与用途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羊毛衫和羊绒衫在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影响穿着体验。

为了改善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织物在后整理过程中一般会加入一些抗静电剂来减少电荷的产生。

抗静电的基本方式有三种:1、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降低其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

2、赋予材料表面一定的润滑剂,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3、构建出一条传到路径,使带电粒子能够发生接触。

羊毛由于天然的疏水特性,容易产生静电。

而羊毛抗静电剂能提高羊毛织物的亲水性,从而降低电阻,减少静电的产生。

羊毛抗静电剂AS-108特别适用于羊毛、羊绒及其混纺织物的抗静电处理,经本品处理后电阻可降低1000欧姆左右,并可以改善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

组成:特殊高分子化合物。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P H 值(1%水溶液) :6~7。

溶解性:易溶于水,具吸湿性。

离子性:非离子。

特性:1、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织物经处理后可获得优良的吸湿导电性和防污防尘性。

2、可提高羊毛、羊绒及其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0.5级以上。

3、能与大部分柔软剂同时使用,不影响织物手感和风格。

4、能与防水剂同时使用,对防水性能基本不影响。

5、与季铵盐类抗静电剂相比,不会引起织物的剥色、色变和黄变。

且抗静电效能的衰变较小。

杭州一洲纺织助剂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是由始创于2002年的杭州一洲纺织助剂厂改制成立的。

公司为纺织和皮革工业提供性能卓越的化学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公司在湖州拥有20余亩现代化厂房和化工生产设备,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整理的分类
抗静电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抗静电剂的应用
2014/2/11 | Our new brand.
Page | 3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是施加到纤维或织物表面,增加其表面的亲水吸湿性,以防止静电在纤维上 积聚的化学助剂。采用亲水性物质处理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可以提高纤维表面的吸湿性, 在纤维表面形成具有电导性的离子层使纤维表面比电阻大大降低,从而达到防静电效果。

聚酯链段与涤纶分子的结构相同,经热处理后形成共晶、结成长链,从而使耐洗性大大提
高;分子链段愈长、分子量愈大、耐洗性愈好,这种抗静电剂的离子在树脂内部的分布是不 均匀的,表面浓度高、内部浓度低抗静电作用主要依靠分布在树脂表面的单分子层。

当树脂和抗静电剂一起固化时,抗静电剂的亲水基都向着空气一侧排列,空气中的水分被
Page | 7
耐久性抗静电剂
聚胺类 以聚氧乙烯链为主链的聚胺型化合物,是最早应用的耐久性抗静电剂。
聚酯聚醚类 它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基本结构和涤纶相似。具有优 良耐久抗静电性及柔软效果。
聚丙烯酸酯类 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与亲水性单体的共聚物能在纤维表面形成阴离子型 亲水性薄膜。由于分子中有亲水性很强的羧基,所以抗静电效果很好,耐洗性也不 错,特别适用于涤纶。
利用嵌入有机导电纤维长丝改善抗静电织物,有机导电纤维由于其中含有的导电 成分可聚集周围的静电电荷并有利于电荷的逸散,从而可达到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目前毛精纺面料开发中较常采用的是碳黑复合有机导电长丝,在织造过程中以嵌入 的方式织入面料中。利用该方法生产的毛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持久,可用于开发工作 服等对抗静电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
Page | 11
耐洗性抗静电剂的合成工艺流程图
TEXT 1
2 TEXT
3 TEXT
4 TEXT
聚脂、聚醚原料反 应釜内高温搅拌。
加入适量催化剂 进行酯交换。
在高温条件下 长时间抽真空 联聚合。
停止聚合反应, 提样检查抗静电 效果。
Page | 12
耐洗性抗静电剂的使用工艺流程图

聚醚类含量越高,成品的亲水抗静电性越好,但耐洗性越差; 聚脂类含量越高,成品的耐洗性越好,但亲水抗静电性越差。
Page | 15
亲水性非离子抗静电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
涤纶纤维的特点
优点: 纤维弹性好、强度高、 耐磨损、耐腐蚀、无 虫蛀,市场需求一直 保持稳定。
缺点: 回潮率低、吸湿性差、 易带静电、易吸污、 污渍难洗除、手感差 等则影响了它的服用 性能,降低了织物的 品质,从而使其消费 水平和消费量受到限 制。
Page | 19
抗静电剂在羊毛纤维上的应用
羊毛纤维是吸湿 能力 羊毛纤维特点 很强的纤维,回 潮率 达到15-17%, 所以与 合成纤维对比, 其静电 现象并不严重, 但当环 境的相对湿度低 于45% 时,尤其是在冬 季有暖 气室内,羊毛会 相对湿 度过低而易带上 静电。
Page | 20
抗静电方法
Page | 16
亲水性非离子抗静电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
亲水性非离子抗静电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吸湿性聚氧乙烯基团和反应性基团,它的 抗静电性能由聚醚的亲水性产生,耐洗性则由它的相对高分子质量与反应性基团产生。 聚酯链段与涤纶分子结构同,热处理后形成共晶,结成长链,也使耐洗性大大提高, 且分子链段越长,分子质量越大,耐洗性越好。
用非离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的最佳工艺:浸扎法,抗静电剂用量大概 50 g/L左右,180-190 ℃焙烘30 s。整理织物在相对湿度大于40%时的抗静电效果 显著,具有较好的耐洗性能,对织物的白度及色变影响较小。
Page | 17
抗静电剂在腈纶上的应用
腈纶纤维的特点 因为聚丙烯腈纤维所固有的疏水性和绝缘性,所以静电现象严重,大大限制了腈纶 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抗静电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及面料的品 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穿、脱衣服及行走时产生的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合成纤维、纱线或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对加工工序的影响。
防止静电产生的途径。
Page | 2
主要介绍

1
将抗静电剂、柔软剂有 机溶剂混合成抗静慢慢 工作液。
2
将上述抗静电工作液注 入水槽、加水化纤面料 二浸二轧、烘干、高温 固化。
3
抽样、检测抗静电效果
Page | 13
抗静电剂的耐洗性机理
耐洗性抗静电剂的分子结构是由亲油部分和亲水部分组成的。当用于处理含涤面料时,亲

水部分来源于聚醚链段,耐洗性部分来源于聚酯链段及整个聚合物的成膜。
Page | 8
耐久性抗静电剂
三嗪类
以三聚氰胺为骨架,接上聚酯、聚醚基团,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耐洗性。 聚氨酯型抗静电剂 基本结构为NHCOO-(EO)nCONHR,其中聚醚链段和酰胺链段都是很好的吸湿 抗静电基团。聚氨酯型抗静电剂常与其它类型的抗静电剂并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交联性抗静电体系 含有羟基或氨基的非耐久性抗静电剂与多官能度交联剂反应,生成线性或三维网状结构 的不溶性高聚物,覆盖在纤维表面,可以提高耐洗性。 壳聚糖 壳聚糖作为涤纶织物的抗静电剂,抗静电效果良好,在交联剂、催化剂存在下经焙烘可 获得较为耐久的抗静电效果。
两性表面活性剂 这是一类优良的抗静电剂,如氨基羧酸型、甜菜碱型、咪唑啉型等。在纤维表面形成定 向吸附,利用其自身的电离性及亲水基团,提高导电率。
Page | 6
暂时性抗静电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多元醇类和聚氧乙烯醚类2大类,它们可以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吸附 层,使纤维与摩擦物体的表面距离增加,减少了纤维表面的摩擦,使起电量降低。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目前有机硅抗静电剂常见的有聚醚型改性硅氧烷。 有机氟表面活性剂 具有表面张力低、耐热、耐化学品、憎油和润滑性好等特点,抗静电性能比烃类化合物大 得多,但价格昂贵。 高分子型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具有耐热性好的特点。低聚苯乙烯磺酸钠,聚乙烯磺酸钠,聚乙烯苄基 三甲基季铵盐等都可用作抗静电剂。
抗静电方法
在羊毛中混入或 使用抗静电剂 编\织入有良好导 电 能力的导电纤维 与其他纤维混纺
抗静电剂在羊毛纤维上的应用
在后整理柔软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抗静电剂,即可获得具有一定抗静电性能的毛精 纺面料。但此方法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静电剂会影响产品色光, 给色光控制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必须保证后整理工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尽可能 减少由于抗静电整理工艺的差异造成的色差。对整理出的产品,受环境影响或经多 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下降,不持久。
Page | 14
抗静电剂的应用要求
不影响织物原有风格,不存在再沾污等问题; 对其他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影响树脂整理的效果; 用量少,效果好,与其他助剂拼用不相互影响; 不降低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 有较好的手感; 无泡沫或低泡性; 不腐蚀加工机械; 无臭味、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伤害。
抗静电剂在消除静电方面,主要有两种机理 • 增加电荷的逸散速率。 • 抑制静电的产生。
Page | 4
抗静电整理的分类
暂时性抗静电整理 • 特点 一般利用它们的吸湿作用增加纤维表面水分,从而增加其导电率,迅速泄漏电荷。目前工业 上应用的主要是一些表面活性剂,由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的离子导电性消 除静电,所以目前应用最多。 • 应用 主要在纺丝、纺纱、织布等工序中应用,使用后通过清洗除去,以免影响后道印染加工。 耐久性抗静电整理 • 特点 主要是含有亲水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带反应性基团或能形成网状交联的高分子物等(阳离 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有一定的耐久性),能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或与纤维定向吸 附、发生交联反应等。 • 应用 主要作为织物成品后整理用,如防爆防尘工作服、高档服装、装饰面料及地毯等。
亲水基吸附,形成单分子导电层。当由于摩擦、洗涤等原因导致树脂表面抗静电单分子层缺 损,使抗静电性能降低时,由于树脂内部的抗静电剂分子不断向表面迁移,使表面缺损的单 分子层又从内部得到补充。

恢复抗静电性能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抗静电剂分子在树脂中的迁移速度和抗静电剂的
添加量,而抗静电剂的迁移速度又与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抗静电剂与树脂的相溶性、以及抗 静电剂分子量的大小有关。
腈纶纤维的整理工艺 • 浸渍法 抗静电剂 0.5~4 % (o.w.f)
室温浸渍15~20min(浴比1:10)→ 脱水→ 烘干(100℃)→定形 (180~190℃×30sec)。 • 浸轧法 抗静电剂 10~40 g/L
二浸二轧工作液(轧余率70~80%)→ 烘干(100℃)→定形(180~190℃×30sec)。
1010以下
防爆防尘工作服 (相对湿度30±2%) <1500 108以下 <1
<2
Page | 10
湿度对静电压的影响
空气的相对湿度影响非常大,因而所有的测试标准均规定待测织物必须在标准 温、湿度下回潮至少5小时以上。这是因为环境的相对湿度一方面影响电晕放电 的强弱(决定静电压的高低),另一方面会影响纤维、纱线、织物本身的回潮 率及表面导电性能(决定半衰期的长短)。
Page | 5
暂时性抗静电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烷基磷酸酯等。在纤维上定向吸附,亲油基团朝向纤维, 阴离子的亲水性基团朝向空气,且与水缔合,改善纤维表面导电率,迅速泄漏电荷,达 到抗静电的效果。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型代表性产品如抗静电剂SN、TM等。在低浓度时就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由于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都带有负电荷,因此阳离子抗静电剂是非常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