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分类与总结

合集下载

急性肝肾衰竭

急性肝肾衰竭
临床病程分为少尿(或无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一)少尿(或无尿)期。 • 典型为7~14天,也可短至几天,长至4~6周 • 出现少尿(尿量在400ml/d以下)。 •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尿量在400ml/d以上,病情轻、预后较
好。
精品课件
9
1.尿量减少。
2.进行性氮质血症。
• ARF,尿少,蛋白质代谢产物排出↓ • 原始病因(创伤、烧伤) 组织分解↑ • 血中非蛋白氮增高。 • 呕吐、腹泻、昏迷。
导致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 重障碍或失代偿,从而表现为及进行性神志改变和凝血功 能障碍的综合症。
AHF病死率高,关键在于早起诊断和治疗。
精品课件
34
一.病 因
1 病毒性肝炎:甲、乙、丙 2 化学物中毒:
药物: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吸入麻醉剂:氟烷 非类固醇消炎药:阿司匹林、水杨酸 毒物:四氯化碳、黄磷 3 严重创伤、休克、感染 4 其他:妊娠急性脂肪肝
精品课件
41
3 抗肝昏迷治疗: (1)减少肠道毒物生成和吸收:乳果糖;新霉素、甲硝唑
; (2)促进毒物代谢:降氨药:谷氨酸钠(钾),精氨酸。 (3)纠正氨基酸失衡:支链氨基酸。 (4)BZ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4 防治MODS: (1)纠正酸硷失衡:硷中毒 :稀盐酸,Vc
精品课件
42
(2)脑功能:脱水、降温(32~33度) (3)ARDS (4)ARF
精品课件
7
4.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
• 缺血性(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流下降如:严重创伤、挤压 伤、感染性休克、大手术后等)
• 肾毒素 外源性-生物毒素、化学毒素、抗菌药、环孢素A、造影剂 内源性-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

呼吸道,尿道,皮肤及口腔黏膜等。
6.健康教育 1)警惕ARF的高危因素。 2)合理饮食,维持营养和出入液量平衡。 3)严格掌握用药指针,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避免使 用引起肾血管收缩的升压药。
4)强调监测肾功能,尿量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测量和记
录尿量的方法,定期复查。

谢 ﹗

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 水中毒
水分控制不好,补液过多时,出现浮肿、
体重
增加、高血压,急性左心衰、脑水肿 而 出现相 应症状。
2、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1) 酸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 (2) 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肾小管损 伤,泌H 和保碱能力下降,阴离子间隙增大。 表现:失代偿后,乏力、头晕、呼吸快,病情 加重可有 恶心、呕吐﹑头痛、心律失常、嗜睡、 昏迷。 3 、高钾血症 原因:肾脏不能排钾 细胞破坏
100---200ml静脉滴注。
4、葡萄糖加胰岛素缓慢静脉滴注。
5、血液(或腹膜)透析疗法。
(三) 感染的预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预防感染是减缓APF发展 的重要措施。 2、严格无菌操作。
3、选用抗生素,应避免使 用有肾毒性及含钾的药物。
(四)营养治疗 保证足够热量:30---45 kcal / kg / d 。 疍白质:0.6 g / kg / d (高分解 代谢 1.0—1.2 ) 脂肪:适量
葡萄糖:> 100 g / d
维生素:高
(五) 透析治疗:
现主张“早期透析”, 减少并发症。血
透、 腹透、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均可选 用。 透析指征:
1、高血钾
2、血尿素氮 血肌酐 7.25
> 6.5 mmol / L 。
≥ 21.4 mmol / L ≥ 442 μ mom / L。

3.急性肾衰竭

3.急性肾衰竭

尿液低渗,尿钠含量增高,肾衰指数和滤过钠
分数常大于1
(三)影像学检查
对排除尿路梗阻很有帮助
(四)肾活检(重要的诊断手段,病因诊断)
排除了肾前肾后原因后,没有明确致病原因的肾 性ARF都有肾活检指征
诊断
一般基于血肌酐的绝对或相对值的变化诊断。
鉴别诊断:
首先排除CKD基础上的ARF(双侧的肾缩小、贫血、尿 毒症病容、肾性骨病等) 排除肾前性、肾后性原因(尿路梗阻) ATN与肾前性ARF的鉴别:
发病机制
(一)小管因素
(二)血管因素
(三)炎性介质的参与
临床表现
典型型可分为三期 (一)起始期:遭受ATN的病因,尚无发生明显的 肾实质损伤,此时的ARF是可预防的。 继续发展则进入维持期
(二)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典型的为7~14天,肾小球滤过率保 持低水平。 患者可出现少尿(小于400ml/d) 或表现非少尿型ARF(病情轻,预后好)。 然而,伴随病情演变,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出现尿 毒症的一系列表现: 1.ARF的全身并发症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 统及感染、全身多器官衰竭等 2.水电酸碱紊乱: 代酸、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高磷(远不如慢性 者明显)
(三)恢复期
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 肾小球滤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少尿患者开始出现利尿,可有多尿的表现。 与肾小球滤过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恢
复相对延迟。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轻度贫血、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血清钾 升高,PH值常低于7.35,HCO3-常低于20mmol/L 血清钠正常或稍低,低钙高磷。
狭义的ARF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1.肾前性ARF的常见原因包括:血容量减少、有 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迅速出现氮质血症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早期常有少尿或无尿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二、分类:⑴、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⑵、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⑴肾前性急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1、血容量不足:妊娠剧吐、各种原因产科大出血2、末梢血管过度扩张:过量使用降压药、感染性休克3、心搏出量减少: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循环血容量不足可引起: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管对水、钠和尿素重吸收增加。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⑵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1、巨大子宫压迫输尿管引起的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2、尿路结石;3、肿瘤压迫尿路急性梗阻后引起:⊕肾小球囊内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尿量减少,体内代谢废物排不出。

⊕梗阻引起肾盂积水,肾间质压力升高,肾实质因受挤压而损害。

⊕梗阻引起反射性肾血管收缩,发生缺血性肾损害。

⊕尿路梗阻,尿液引流不畅,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加重肾损害⑶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1、妊娠剧吐、产科出血及休克:初期表现为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不及时便出现肾血管缺血、变性和坏死。

•2、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肾血管痉挛致肾小管毛细血管壁和内皮细胞损伤,肾小球缺血,纤维素血栓形成。

•3、产后特发性急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产褥期发生的微血管病变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及肾功能衰竭。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炎和血管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实质坏死及肾血管病变等三、病理生理•⑴、肾功能衰竭的初起阶段•⑵、肾实质损伤阶段•⑶、肾实质损伤恢复期•⑷、肾实质痊愈期⑴、肾功能衰竭的初起阶段(功能性肾功能不全)由于血容量不足,机体代偿性地进行血液重新分配,首先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肾血流相应缩减;其他原因引起肾血管痉挛时,也会产生同样结果。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概要】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简称急性肾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急剧进行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征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氮质血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障碍所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临床上根据尿量减少与否分为:少尿(无尿)型和非少尿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急性肾衰的病因很多,按传统分为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性三大类。

(1)肾前性:是指肾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肾脏血液灌注量减少,而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实质性:是指肾脏器质性损害引起的急性肾衰。

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最常见,占75%~80%。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缺血性病变,其他还有某些药物,中毒、血管内溶血等。

引起肾实质性损害的疾病还有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多发性小血管炎等。

(3)肾后性:是指肾以下尿路梗阻所致,及时解除梗阻常可使肾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常见的原因有尿路结石和肿瘤、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2.发病机制急性肾衰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议,当前有下列几种学说:(1)肾小管阻塞学说:肾小管堵塞(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及脱落的微绒毛碎片或血红蛋白等所致),使堵塞以上肾小管内压增高,继而使肾小囊内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停止。

(2)反漏学说: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肾小管壁失去完整性,造成肾小管内液反漏至肾间质,引起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球和肾小管,加重肾缺血,使肾小球滤过率更低。

(3)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实验表明,在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血流量会重新分布,几乎没有血流至肾小球,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由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休克、产后出血、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原因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引起急性肾衰。

(二)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原发疾病、急性肾衰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一、引言急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肾脏疾病,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

二、急性肾衰竭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急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突然下降,造成氮质废物积聚和水电解质紊乱的一种疾病。

2. 分类根据病理生理特点,急性肾衰竭分为前肾性、后肾性和中间型。

其中前肾性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肾灌注不足引起;后肾性是由于尿路梗阻或排尿障碍等而引发;中间型则是前两者的混合形式。

三、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依据1. 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无明显原因持续或进行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

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伴有明显的尿量减少或无尿现象。

2. 实验室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指标。

诊断时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液体状态,如测量中心静脉压力和肺动脉楔压,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及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3. 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或CT扫描可帮助确定可能的梗阻性原因。

四、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1. 根据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对前肾性急性肾衰竭,应首先纠正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并给予积极液体复苏。

对于后肾性急性肾衰竭,则需要解除尿路梗阻。

中间型急性肾衰竭则需综合考虑治疗策略。

2. 引流措施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若存在尿液潴留、排尿困难等情况,应进行引流措施。

常用的引流方式包括导尿管置入和经皮穿刺引流。

3.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感染性急性肾衰竭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药物过敏所致者需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等。

4. 支持性治疗重视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监测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产前干预。

五、急性肾衰竭的并发症与预后1. 并发症急性肾衰竭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此外,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并最终进展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肾衰DR.W小讲

急性肾衰DR.W小讲

(6)低氯血症: 低钠常伴低氯血症,因钠和氯同比例丢失,如有频繁呕 吐、大量胃液丢失时,氯化钠丢失更多。 (7) *酸中毒: 代酸是ARF少尿期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酸性代谢产物 如硫酸盐、磷酸盐等不能排出,再加肾小管功能损害丢失硷基 和钠盐,H+不能与NH3结合而排出;缺氧使无氧代谢增加,造 成代酸加重高钾血症。 表现:呼吸深快,呼气带酮味,面潮红,可出现胸闷、气急、 软弱、嗜睡及昏迷,并可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心跳停搏。 三高三低两中毒
4。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器官的损害。氧自由基使肾
小管上皮细胞内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 死亡。
5。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由于肾单位损伤的量和程度以
及液体动力学变化的不一致所致。
循环血流量减少 再灌注损伤
肾血流量减少 肾缺血
入球小动脉阻力增高
肾小球滤过滤 降低
肾中毒
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堵塞 ARF ARF发病机理示意图
(一)少尿或无尿期:
(2)*高钾血症: ARF是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正常90%钾从肾排出, ARF排出受限。若同时有挤压伤、烧伤、感染可使钾迅速增 高。 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注意血钾及心电图改变。 初Q-T间期缩短、T波高尖;钾升至6.5mmol/L, QRS间期延 长,PR间期增宽,P波降低。心肌纤颤、心跳骤停。 (3)高镁血症: 正常镁60%粪排,40%尿排。在ARF血钾与镁平行, 高钾必然伴高镁。镁升至 3mmol/L,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可 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麻木、肌力减弱、昏迷甚心跳骤停。 心电图表现P-R间期延长,QRS增宽, T波增高。
剂过敏,蛇毒、蕈毒等生物素;四氯化碳、苯酚等。
不能截然分开:广泛烧伤、挤压伤、感染性休克等。
发病机制:不清。肾血管收缩缺血和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是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20
TOXIC 0
1959–1972(n=2300) 1967–1978(n=638) 1979–1991(n=1295)
年龄与ARF病因的关系
Very elderly
Elderly
Young
39%
30% 20% 11% n=103
48%
29% 11% 12% n=256
56%
21% 7% 17% n=389
EPIDEMIOLOGY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ncidence Investigator,year
(Pmp/y)
county(city)
study Period
study Population
(study Length)
(millions)
Eliahou et al.,1973[4] 52
少尿型ARF与非少尿型ARF的区别
少尿型

病因 中毒
多为肾缺血
BUN最高值(mg/dl) 4.75
110 4.75
Scr最高值
8.6 0.5
尿钠(mMol/L)
>40
20-30
肾小球滤过率(ml/min) 1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29%
感染
42%
代谢性酸中毒
45%
非少尿
多为肾 64.5 4 0.8
4 19% 20% 20%
肾实质性疾病
肾性ARF
35-40%
泌尿系统急性梗阻 肾后性ARF
5%
肾前性ARF(病因)
低血容量、出血、胃肠道、皮肤及肾 脏丢失液体过多。
心输出量下降、心力衰竭、心包填塞 、 血管床开放。
肾后性ARF(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Pathogenesy-3
缺血再灌注损伤-髓质缺氧、肾小管细胞的作 用
缺氧,细胞ATP迅速降介 ,ATP依赖转运泵受抑,造成正常跨 膜离子梯度及上皮极化丧失,有害的酶系统如磷脂酶和蛋白酶 激活及细胞骨架改变,导致细胞肿胀,细胞内游离钙增加和细胞 酸中毒,最终引起细胞功能不全和死亡
问题:
诊断? 紧急处理原则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Case-3
XXX,男性,65岁。因浮肿1周伴全身皮疹就 诊。体检:双下肢轻度浮肿,全身散在皮疹。 BP165/95mmHg.。化验:尿常规:蛋白3+, RBC3+, WBC2+, 尿蛋白定量1.8克/天, Scr345umol/L, BUN10.6mol/L, UA453mol/L, Hb 9.8g/dL, WBC10.5 x109。 病前2周有感冒发热史,用过菌必治。
活性氧簇(ROS)是缺血和中毒性ATN细胞损伤主要效应物,对 细胞有许多害处, 包括细胞脂质过氧化,细胞蛋白氧化和DNA 损伤
肾前性ARF 肾后性ARF 肾性ARF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Etiopathogenisis-prerenal ARF
液体丢失和出血导致血 容量减少
出血,烧伤、脱水;
胃肠道液体丢失:呕吐、外 科引流、腹泻;
肾脏液体丢失:利尿剂、渗 透性利尿(如尿崩症)、盐 皮质激素缺乏
血管外间隙变小: 胰腺炎、 腹膜炎、创伤、烧伤、重 度低白蛋白血症。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发病率(incidence)
所有病人中占1-5% ICU中占7-23% 老年住院患者中ARF发生率为20%--
35% 60岁以上的ARF患者占同期ARF患者的
57%-64%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Category
狭义: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广义: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NO及内皮素产生的不平衡
肾缺血
内皮素 受体阻滞剂
(-)
内皮细胞 损伤
内皮素
EDNO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肾血管收缩
Pathogenesy-2
肾小管功能不全 肾小管内阻塞 小管上皮急性严重损伤时,变性坏死的上皮脱落 管腔内,与近端小管刷状缘脱落的微绒毛形成囊 泡状物,并与管腔液中的蛋白质共同形成管型,阻 塞肾小管。 肾小球滤液反漏 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使小球滤液通过断裂的肾小 管基底膜反漏入间质造成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单 位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Etiopathogenisis-Renal ARF1
肾血管阻塞(双侧或单侧 性发生在仅有的一个功 能肾)
肾动脉阻塞粥样硬化斑块、 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炎。
肾静脉阻塞血栓形成、压 迫
肾小球或肾微血管疾 病
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妊娠毒血症、 恶性高血压、放射性 肾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硬皮病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Etiopathogenisis-Renal ARF2
急性肾小管坏死
缺血:
肾前性ARF(血容量减少、低 心排出量、肾血管收缩、系 统性血管扩张), 产科并发症 (胎盘早剥,产后出血)。
毒素:
外源性:造影剂、环孢素、抗 生素(如氨基甙类),化疗(如顺 铂)、有机溶剂(如乙烯乙二 醇)、非法堕胎。
问题:
诊断?需进一步做什么检查予以确诊 治疗措施?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Case-2
XXX, 女性,69岁。7天前行两尖瓣换瓣术, 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出现少尿3天,无尿两天。 术前Scr149umol/L。目前Scr 686umol/L, 全身浮肿、球结膜水肿、血压125/50mmHg., 心率126次/分,房颤,两肺底湿罗音。血 K5.9mmol/L, 血PH7.26, HCO3 12.5mmol/L.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增多症。-postrenal ARF
输尿管梗阻
结石 血块 脱落肾乳头 癌肿 肾外压迫(如腹膜后纤维
化)
尿道梗阻
狭窄 先天性瓣膜 包茎
膀胱颈部梗阻
神经源性膀胱 前列腺肥大 结石 癌肿 血凝块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Case-1
XXX,男性,78岁。因尿少2天、无尿1天受住 入院。发病前5天起腹泻史5天,在急诊室用过 一次丁卡0.4静脉滴注。体检。神志清、皮肤 较干燥、血压100/60mmHg, 心率88次/分,律 齐,两肺清。双下肢无浮肿。Scr198umol/L, BUN12.5mol/L, UA456mol/L。
问题:
诊断? 治疗?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突然衰退(几小时至 几天)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 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常伴有少尿 (<400ml/d)或无尿(<100ml/d),但在非少尿 型者,则可无少尿表现
内源性:横纹肌溶解、溶血、 尿酸、草酸盐、浆细胞病(如 骨髓瘤)。
间质性肾炎 过敏性:
抗生素(如ß内酰胺、磺胺、TMP、 利福平NSAID,利尿剂,卡托普利。
感染:
细菌(如急性肾孟肾炎、钩端螺 旋体病)、病毒(如巨细胞病毒)、 真菌(如念珠菌病)。
浸润:
淋巴瘤、白血病、肉样瘤病。
特发性 肾小管内沉积和阻塞
骨髓瘤蛋白、尿酸、草酸盐、无 环鸟苷、氨甲蝶岭、磺胺。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急性肾衰竭分类和总结
Pathogenesy-1
肾血流的自主调节:肾内血管收缩 肾缺血肾总血流 外髓低灌注、 O2 近端肾小管直部和髓质髓袢 厚升支缺血损伤 管-球反馈机制激活入球小动脉收缩 近端肾小管水钠重吸收异常
肾/系统性血管阻力比率改变
系统性血管扩张:脓毒症、降压 药、降低后负荷药物、麻醉剂、 过敏反应;
肾血管收缩:高钙血症、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环孢素、他 克莫司(FK506)、二性霉素B; ③
硬化伴腹水(肝肾综合征)。
肾低灌注伴肾自主调节反应受损
环氧化酶抑制剂、ACEI。
高粘滞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