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的建筑
沈阳城市建筑景观风格特征

沈阳城市建筑景观风格特征摘要:城市建筑景观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
本文介绍了沈阳这座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文化和经济影响下形成的建筑景观以不同的方式留存至今,体现在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
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同时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关键字:城市建筑景观文化地域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的《雅典宪章》里提出“居住、工作、游息、交通”为城市的四大功能,无一不与建筑、街道、广场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建筑造型和景观环境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在21世纪的城市建设中,造型现代,外观优美的建筑和景观应运而生。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创造过程,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在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更具特色,特点突出。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建筑除了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法则,即形式美法则。
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造型的美可以对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素质,每一个建筑都会影响其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
建筑景观是一个城市整体面貌的代表,体现了该城市自身的技术经济条件,浓缩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环境质量。
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建筑景观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1.文化影响下的建筑景观风格城市的建筑景观是城市的信息源,它贮存了城市的风格。
而风格的形成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文化积淀是形成沈阳建筑景观特征的重要原因。
沈阳市的建筑景观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和受不同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
在明王朝灭亡、清政府迁都北京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沈阳一直是清朝的都城。
沈阳居民楼建筑设计方案

沈阳居民楼建筑设计方案沈阳居民楼建筑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沈阳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居民楼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一个优秀的居民楼建筑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住户的基本居住需求,还要考虑到环保、节能、安全、舒适等方面的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一些关于沈阳居民楼建筑设计方案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对于建筑的外观设计,我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到沈阳的气候和环境特点。
沈阳位于北方,冬季寒冷而夏季炎热,因此建筑立面应该考虑保温和隔热的功能。
同时,沈阳气候干燥,风沙较多,建筑外墙的材料应该具有防风沙的特性。
此外,沈阳的冬季阳光短缺,建筑立面设计应尽量考虑利用自然光,增加采光面积,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
其次,对于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我认为应该注重空间布局合理和灵活。
居民楼的户型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
在公共空间方面,应该充分考虑邻里互动和社交交流,设计合适的休闲区和公共活动区域。
此外,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和隔音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第三,对于建筑的节能设计,我认为应该考虑到沈阳的冬季供暖需求和夏季空调需求。
在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保温材料和双层玻璃等措施,减少能耗。
在系统设计上,可以采用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新兴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对于公共区域的灯光设计,可以使用LED灯具,减少能耗。
最后,对于建筑的安全设计,我认为应该注重火灾逃生通道的设置和消防设备的配备。
沈阳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楼的安全设施必须要能够及时响应和应对紧急情况。
在建筑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多个消防通道和避难层,确保居民的安全。
此外,应该配备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及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施,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综上所述,沈阳居民楼建筑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外观设计、内部结构设计、节能设计和安全设计等因素。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能达到优秀的标准,才能满足沈阳居民的居住需求,提供舒适、安全和环保的居住环境。
沈阳故宫分析范文

沈阳故宫分析范文沈阳故宫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宫殿建筑之一,被誉为“北方的故宫”。
沈阳故宫自从建成以来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明朝建立后,辽东的地理交通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因此沈阳故宫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明朝和清朝拓展东北地区的军事政治基地,对于全国和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阳故宫占地6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其布局按照“五进”、“九重”格局建造,整个建筑群共有114处建筑,包括皇宫、后宫、内廷、内金山以及一些辅助建筑。
由于其建筑面积庞大,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方宫殿和北方宫殿的特点,既兼具北方宫殿的严谨和厚重,又拥有南方宫殿的精细和唯美。
沈阳故宫的建筑设计十分精细,从整体布局到细节构造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美感。
故宫的布局均以中轴线为主,建筑物严格按照地理坐标进行摆放,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同时,故宫内外的建筑装饰也是精美绝伦,雕梁画栋、琉璃瓦、彩绘、砖雕等装饰技法应用自如,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独特之处。
沈阳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是明朝和清朝统治东北地区的军事与政治中心,是明朝初期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的治理和政策推行的重要象征,同时也是清朝统治者对满洲地区殖民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凭据。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明清两代帝王将相争霸天下的强大力量和智慧,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骨干和皇家的生活方式。
沈阳故宫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十分重要,不仅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后代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宝贵资源。
沈阳故宫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对于建筑的结构、木构件、彩绘以及内外装饰等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修复。
这些修复工作不仅仅还原了故宫的原貌,更进一步提升了故宫在建筑文化领域的地位和价值。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沈阳南关教堂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沈阳天主教堂教堂代表着一个宗教的对天堂的渴望,是信徒虔诚祈祷,向上帝受罪,与寻求恩赐的地方。
西方的教堂在世界建筑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沈阳天主教堂也在沈阳的甚至于辽宁省的独特景致中扮演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沈阳天主教堂亦称沈阳南关教堂,俗称洋楼,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一段光华里二号,是一座具有浓重欧洲传统风格的哥特式的天主教堂,现为辽宁省天主教会总部、沈阳市天主教爱国会、沈阳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的办公地。
1988年被公布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最初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初由法国传教士方若望在沈阳南关建造,以此进行传教活动。
22年之后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教堂毁于义和团掀起的“保国灭洋”运动。
其后清廷对外妥协,镇压了义和团,被烧毁的教堂也用清廷的赔款重建起来,重建后使用至今。
文革期间,宗教活动停止,所有教堂、主教府被政府接收。
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重新获得自由,教堂、教区恢复传教活动。
1983年辽宁省天主教“两会”换届时将沈阳、营口、抚顺、热河四教区合并,组建天主教辽宁教区,南关教堂成为辽宁天主教会总部。
1985年,沈阳市发生地震,教堂东南角塔发生明显倾斜,后经维修纠偏。
同年,被列为沈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教会自筹资金对院内破损严重的建筑进行了维修。
教堂自建成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均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管理,中国神甫处于附属地位。
后于1949年9月20日罗马教廷才第一次正式任命中国人为沈阳教区主教、东北三省总主教,结束了外国人统治中国教会的历史,这座教堂见证了这一段不太光荣的历史,而它也永远地留在沈阳,信仰就这样不因为时间,不因为人物,不因为国家地继续着他的传承。
谈完它的来历,继续谈谈它带来的建筑灵感。
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三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式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11世纪前后建造的教堂受意大利影响,几乎全为罗马风格(Romanic)。
沈阳故宫建筑分析

沈阳故宫建筑分析沈阳故宫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一座庞大而宏伟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建筑,沈阳故宫的建筑结构和布局遵循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传统规制,以正式的集中式布局为主,严谨而庄严。
故宫总占地面积达到了约60万平方米,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
内城包括三大殿(即午门、三大殿和皇后殿)和九大宫(即黄宫、景阳、美华、叶赫那拉·氏宅殿、爱新觉罗·佟郁的钦安宫、爱新觉罗·固山川的益丰宫、爱新觉罗·熙瑞的享洲宫、爱新觉罗·恭熙的怀恩堂和爱新觉罗·恭亲王的顺天府),外城则包括建福宫和花园。
沈阳故宫的建筑群中,最为著名和重要的建筑是三大殿。
三大殿分别为午门、三大殿和皇后殿,是清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午门作为入口,是连接内城和外城的重要通道,兼具防御和礼节功能。
三大殿位于午门之后,包括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
乾清宫是皇帝的办公和居住地,也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坤宁宫则是皇后的住所;交泰殿是重要议事的场所。
三大殿的建筑结构严谨,富丽堂皇,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除了三大殿,沈阳故宫还有九大宫,也是宫廷重要的建筑群。
九大宫分别是居住宫殿和附属建筑,包括供皇帝妃嫔居住的黄宫,以及供皇帝子嗣居住的景阳,美华等宫殿。
九大宫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与三大殿相似,多样而精致。
每座宫殿都有严格的规格和用途,细节之处充满了细致入微的装饰。
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建筑结构严谨规整,宫殿群布局严谨而庄严,整体为红色木结构,屋瓦为黄色琉璃瓦,十分精美。
故宫的装饰工艺也十分精湛,从建筑物的木制构件到彩绘、雕刻和镶嵌等都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沈阳故宫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宫殿建筑群之一,其建筑风格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沈阳故宫建筑分析

第二次修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 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 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 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 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 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 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 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第二次修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 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清宁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建筑。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 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 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 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 “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 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 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建筑特色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更添有 满、蒙、藏的特色。 ——在布局上,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 照八旗行军帐殿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 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 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 ——在建筑风格上,以汉族建筑风格为主,兼备了 蒙、藏艺术。
第二次修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 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凤凰楼
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山式围 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 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 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沈阳彩电塔景色描写

沈阳彩电塔景色描写沈阳彩电塔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是一座融合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独特建筑。
它以其炫目的彩灯和壮观的夜景而闻名,每天夜晚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沈阳彩电塔高耸入云,其外观设计独特别致。
塔身由一根根细长的灯柱组成,每根灯柱都镶嵌着上千颗灯珠,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白天,彩电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晚上,塔身的灯光亮起,像一颗巨大的流星划过夜空,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从彩电塔的顶层可以俯瞰整个沈阳市区的美景。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灯火辉煌的夜景都尽收眼底。
尤其是在晴朗的夜晚,远处的星星点点与近处的霓虹灯光交相辉映,仿佛整个城市都沐浴在柔和的光芒中。
这样的美景令人陶醉,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智慧。
彩电塔的底层设有观光平台,游客可以乘坐电梯直达。
站在平台上,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彩电塔的精美细节。
塔身上的灯珠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犹如星星点点,闪烁不定。
光芒在夜空中交错辉映,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图案,让人赏心悦目。
沈阳彩电塔的灯光表演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每天晚上,塔身上的灯光会进行不同的变化和演出,如流光溢彩、变幻莫测。
灯光的颜色和形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而变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时候灯光会像烟花一样绽放,有时候会像流水一样飘逸,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中。
沈阳彩电塔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更是沈阳的一张名片。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沈阳彩电塔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留影。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到城市的美景,感受到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之美。
沈阳彩电塔景色如诗如画,每一次的造访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沈阳彩电塔的景色描写,让我们更加熟悉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美好。
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我们都能感受到沈阳彩电塔所带来的美妙与魅力。
“晶耀浑河”——沈阳盛京大剧院建筑设计

共享空间及水晶形体的玻璃壳体维护结构等
五层 +24.500
音乐厅化妆间、音乐厅辅助用房、乐队排练休息厅、综合 剧场后舞台上空、共享空间及水晶形体的玻璃壳体维护
结构等
六层 音乐厅、办公及辅助用房、综合剧场后舞台上空、大排练
+28.900
厅、共享空间及水晶形体的玻璃壳体维护结构等
七层 排练厅、管风琴房、共享空间及水晶形体的玻璃壳体维护
+36.900
结构等
7.5m 平 台底下
设备机房、职工餐厅、厨房、停车位
部分
盛京大剧院可以举办各类舞剧、话剧、歌剧、芭蕾、音乐会 和综合晚会等众多演出活动,建筑的多功能组成能够使它紧 密而敏感地融入城市肌理中,成为一种高度表达性的焦点建 筑。三大空间均经过精密的声学计算,力求各个种类的演出 效果都能达到完美与极致。
2018.01
111
Doors & Windows
网格组成的单层折面,是国内最大、最复杂的空间网壳结构。 仰仗如此恢宏的结构骨架,清透的玻璃幕墙由此展开,为我们 呈现出如此棱角分明、形态自由的灵魂之作。
如此硕大的“钻石”,拥有上万吨重的钢骨架,共耗费 89 根 钢结构主构件、576 根次构件、26 个铸钢节点和 36 组预埋钢 件。其中最重的铸钢节点达到 103t,如此特殊超大超重节点, 应用在国内建筑钢结构工程中也是极为罕见。
造型与突破 在非常严苛的场地条件下,盛京大剧院实现了许多突破。 局促的用地,众多的复杂功能,必须融入其中,正是这种 挑战,激励了设计师们创造的勇气,大胆地突破了常规演艺中 心的平面布局,由二维平行布局改为竖向叠加,在国内是史无 前例的。将一个 1200 座的音乐厅垒叠至一个 1800 座的大剧 场之上,两个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竖向垒叠,形成 “盒上叠盒”的复杂空间结构体系。为此设计师们付出了无数 的辛劳,不仅确保其安全稳固,更是为“钻石”增添了光辉。 实现了“盒上叠盒”之后,设计师们又寻求了另一个突破, “壳中有壳”。整个“巨钻”的外壳是通过名为“大跨度非常无 序空间网壳结构”来实现的,与上下叠合的钢筋混凝土是完全 脱开的。其平面跨度为 190mx160m,由无数个有序的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建筑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
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
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
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后由皇太极更名为盛京。
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
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沈阳故宫和昭陵了。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
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
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
从康熙十年(1671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
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沈阳故宫博物院虽然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但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仍然有他独特的特色,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色吧。
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沈阳故宫(6张)中路、西路3个部分。
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
前面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
大政殿于清崇德元年(1636)定名为笃功殿,康熙时改今名。
殿为八角重檐攒尖顶木结构。
在须弥座的台基上,绕以青石栏杆,殿宇八面全由木隔扇门组成。
正门前金龙蟠柱,殿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
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
中路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分前后3个院落。
南端为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后院是以清宁宫为主的五宫建筑。
中院和后院两侧各有一跨院,称东宫、西宫。
东宫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宫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
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垂脊及两山的“墀头”均以五彩琉璃镶造。
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建于后金天聪时,是清初朝会之所,为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
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内彻上明造,梁架全部为和玺彩绘。
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
殿后是凤凰楼,同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宫五宫建在近4米的高台之上,四周绕以高墙,独成一座宫院。
凤凰楼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是休息和宴会之所,入关之后,曾存放玉玺、帝王像及行乐图。
楼为三层歇山式,深广各3间,四周有围廊,顶盖黄琉璃瓦绿剪边。
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1783)增建。
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最前面为校马场。
文溯阁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为三重□硬山前后出廊式建筑,黑琉璃瓦绿剪边。
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案。
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
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
沈阳故宫在清朝灭亡后,被辟为博物馆,是中国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先后称为沈阳古物陈列所,奉天故宫博物馆,国立沈阳故宫博物院,故宫陈列所等。
1949年以来,对故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1955年命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1986年改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博物院承载着一段古代帝王的历史,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是人们缅怀历史的好出去。
北陵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另外有同名福建永安北陵。
昭陵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
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
方城四角有角楼。
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
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
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
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
昭陵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
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游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这是游中部的开始。
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更引人注目。
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
既整饬又肃穆。
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
这两匹石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据说是以墓主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
欣赏罢石马,即可至碑亭。
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门。
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
方城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
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
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
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故又显得异常华丽。
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
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
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
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规模:民国十六年五月(1927年),以陵寝为中心辟为“北陵公园”,如今占地面积332万平方米。
其总体规划是以陵寝为中心,分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
园内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
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
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此参观。
北陵公园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现在北陵公园已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
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参观罢隆恩殿,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
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
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
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现在昭陵已辟为北陵公园。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
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
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亦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沈阳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