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合集下载

痤疮诊断与治疗

痤疮诊断与治疗



氯痤疮与长期接触卤代烃类化合物有关。好发于面部及耳廓前后,也可累及躯干、四 肢及阴囊等部位。皮损以黑头粉刺为主,炎性丘疹较少见,部分患者耳廓周围及阴囊 等处可有草黄色囊肿。轻度器官损害被认为是氯痤疮的特征之一。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好发于成年人,皮损主要为半球形丘疹或小结节,呈暗红色, 玻片按压时可显出果酱色小点,玻片压诊可见苹果酱色改变,损害与毛囊并不一致, 对称分布,皮损在下眼睑往往融合成堤状。 治疗是个难点,大家要仔细研读以下的内容,务必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适应症, 作用机制和禁忌症: 治疗 治疗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临床一般按照痤疮的严重度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 轻度痤疮可单选用外用药物; 中度痤疮在外用的同时选用抗生素口服; 重度痤疮可选用抗生素或维 A酸类口服治疗。 1.一般处理:采用内服外用联合疗法,注重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去 除诱发因素,避免焦虑紧张

பைடு நூலகம்

氯洁霉素:适用于炎症重或对四环素耐药者。开始剂量为 0.15g,每日两次, 病情控制后减为每日一次,平均疗程为 3个月左右。其不良反应是引起严重 腹泻和假膜性结肠炎,故仅用于皮损炎症严重且无肠道疾病患者。 ◆硝咪唑类: 甲硝唑 0.2g,每日 3 次, 替硝唑 0.5g,每日 2 次,对痤疮的丘疹、脓疱也有较好的疗效。 2)内分泌药物 主要为雌激素和抗雄激素类药,此类药对雄激素水平过高的女性痤疮患者效 果好,主要是抑制皮脂腺活性。 乙烯雌酚:每日 1mg,10-14 天为一疗程,女性已在月经期后第五天开始服用, 本法引起女性月经紊乱,不宜作常规使用或用于男性患者。 醋酸环丙孕酮:为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体内双氢睾酮的水平,有明显 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可改善痤疮症状,与炔雌醇合用于成年女性患者,主 治女性雄激素过多引起的寻常型痤疮、特别是伴有皮脂溢出、炎症、结节或 囊肿症状。常用药物为达英-35,每片含 2mg 醋酸环丙孕酮和 0.035mg乙炔雌 二醇,在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服药,每日 1 片,连续 21 天、停药 7 天为一疗 程。不良反应主要为月经紊乱、乳房胀痛。

针灸如何治疗面部痤疮

针灸如何治疗面部痤疮

针灸如何治疗面部痤疮面部痤疮中医称之为“粉刺”,是由性激素、皮脂腺分泌、痤疮丙酸杆菌等多因素引发的皮肤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面部,其次在颈部及背部等位置。

临床表现为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结节、囊肿等症状,其具有自愈性,但是在自愈过程中如果护理或治疗不当,极易引发细菌感染而留下瘢痕,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影响。

针灸在治疗面部痤疮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具有极佳的治愈效果,值得在面部痤疮治疗中广泛推广。

一、面部痤疮的发病机制面部痤疮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感染、毛囊角化、皮质分泌、免疫力及激素分泌等方向,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饮食习惯、情绪波动等也对面部痤疮的发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传统中医认为面部痤疮多由体内积热过剩,引发气血凝滞、经络不畅所导致的,治疗常采用单一针灸或综合针灸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二、针灸如何治疗面部痤疮(一)辨证选穴治疗针灸治疗面部痤疮基于中医经络学进行针刺穴位选择,以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散热除湿的针灸效果。

针灸治疗面部痤疮的穴位选择以科学合理、保证疗效为宗旨,常分为局部选穴、辩证选穴、依经选穴三种方式。

首先局部选穴为针灸治疗面部痤疮的主要治疗方法,多选择发生痤疮病变局部的相关穴位为主,并根据患者痤疮发生的部位,选择相关联的经络远端穴位辅以治疗。

其次辩证选穴可将面部痤疮分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滞等类型,根据痤疮类型而选取相应的穴位,其中肺经风热型,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

配穴为四白、下关、颊车等;湿热蕴结型,主穴为百会、大椎、曲池、合谷、肺俞、阴陵泉。

配穴为内庭、足三里、脾俞;痰湿凝滞型,主穴为百会、曲池、合谷、丰隆、肺俞。

配穴为血海、三阴交、脾俞、膈俞;如兼有便秘者均可配天枢、支沟。

再者依经选穴是根据患者痤疮的位置判别其所属的经脉,进而选取经络中的相关穴位实施针灸治疗。

(二)单一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面部痤疮有多种方式,如艾灸、针刺、火针、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等。

知识科普:痤疮的临床指南

知识科普:痤疮的临床指南

知识科普:痤疮的临床指南01、痤疮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的诱因有很多种和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02、痤疮的分级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IV级):结节、囊肿。

03、日常维护保养饮食:辛辣甜腻等食物少吃,多食蔬菜、水果;作息: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良好心态。

04、痤疮的局部治疗外用维A酸类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

外用抗生素、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夫西地酸乳膏等。

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微针导入皆可改善痤疮。

其他治疗:粉刺清除术。

05、痤疮的分级和联合治疗Ⅰ级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

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等以提高疗效。

Ⅱ级治疗:通常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

Ⅲ级治疗:这类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其中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

推荐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

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

Ⅳ级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

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

痤疮指南(欧版2011)

痤疮指南(欧版2011)

痤疮指南(欧版,2011)1.7 临床特征及变异痤疮是一个有着多种形态的炎症型皮肤病,99%的病例发生在脸上,有较低的可能性会出现在背部(60%)及胸(15%),脂溢性皮炎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特征。

痤疮的临床表现涵盖了从轻微的黑头粉刺,有或没有轻微炎症反应,到伴随长久炎症反应、结节的严重痤疮的谱系特征,在一些病例中甚至伴随全身症状。

1.7.1 黑头粉刺1.7.2 丘疹脓疱型痤疮1.7.3 结节痤疮1.7.4 其他痤疮2. 评估,比较及治疗效果2.1 痤疮分级2.1.1 痤疮分级系统2.1.1.1 基于病症2.1.1.2 整体评价技术2.1.1.3 生活质量2.2 会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预后因素2.2.1 疾病严重程度2.2.2 对于疤痕/潜在疤痕的评估4. 流行病学及病理学4.1 流行病学4.2 病理学5. 治疗选择6. 黑头粉刺治疗6.1 治疗建议9.3 异维A酸的使用及剂量最佳剂量(包括累计剂量)的证据依然稀少并有部分存在争议。

在多数的临床试验中,更高的剂量会有更好的响应速率但是不那么安全及耐受。

异维A酸的必需累计剂量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以下的剂量推荐更多的是在专家共识的基础而非循证医学。

轻中度丘疹脓包型痤疮:0.3~0.5mg/kg;(累积量按照6个月计算60~90mg/kg)重度丘疹脓包型痤疮/中度结节性痤疮:>=0.5mg/kg;(累积量>=90mg/kg)治疗时间最少需要6个月。

为了避免药物不足量,疗程可以延长。

9.4 EMEA专家对口服异维A酸的考量EMEA推荐包含以下几点:1.从每天0.5mg/kg的摄入量开始;2.不推荐12岁以下患者服用;3.在进行异维A酸治疗前、治疗开始1个月后及以后的每3个月需要考察肝酶、肝脂指标;4.为了避免使用激光疗法,peeling and wax epilation for at least 6 months after stoppingtherapy.EMEA专家认为对于12岁以下的患者,异维A酸并不是禁用的,而在异维A酸治疗结束后的至少6周内避免使用wax epilation及peeling也并没有证据。

2024版痤疮的治疗ppt课件

2024版痤疮的治疗ppt课件

痤疮的治疗ppt课件•痤疮概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目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展望痤疮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痤疮好发于面颊、额部、下颌和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皮损初起多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如白头粉刺及黑头粉刺。

皮损加重后可形成炎症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甚至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

分型根据皮损性质,痤疮可分为粉刺型、丘疹型、脓疱型、结节型、囊肿型、聚合型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及分型VS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特点等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鉴别诊断需要与玫瑰痤疮、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玫瑰痤疮多发生于中年人,皮损多位于鼻部及周围;毛囊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皮损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头面部及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表现为红斑性皮疹,表面附着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药物治疗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壬二酸类药物抗生素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并使面部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下降。

异维A酸可减少皮脂分泌,控制异常角化和黑头粉刺的形成,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

抗雄激素药物如螺内酯、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可抑制雄激素分泌,减少皮脂分泌。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根据病情选择药物轻度痤疮可单用外用药物治疗,中、重度痤疮需联合系统药物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如维A酸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症状,过氧化苯甲酰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等。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特别是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会与痤疮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非药物治疗光疗及激光治疗红蓝光照射01强脉冲光(IPL)02激光治疗03化学剥脱术果酸换肤水杨酸换肤粉刺挤压术微针治疗射频治疗030201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常见并发症介绍炎症性痤疮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预防措施建议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我科采用药物联合红蓝光一起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1 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1.1 临床表现: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青年男女多见,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初起多为细小的粉刺或红色小丘疹,继而发展为小脓疱或小结节,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囊肿或蜂窝织炎并伴有疼痛,继发凹凸不平的疤痕和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美观,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

1.2 治疗方法:轻型患者维甲酸类药物软膏每晚外涂+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中度患者维甲酸类软膏外涂+维甲酸类药物口服+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重度患者外用5-氨基酮戊酸散外敷1小时+led红光10档照射20分钟。

1.2.1 材料:光敏剂: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散,商品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18mg/瓶保存要求:20度以下避光保存。

光源:奇致激光(中国)有限公司led光波治疗仪,眼罩。

1.2.2led光波治疗仪的作用原理: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波长为415nm的蓝光具有快速杀菌的功效。

丙酸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粪卟啉被蓝光激活产生光毒环境,转换成的毒性单态氧迅速杀死痤疮丙酸杆菌,这样蓝光可以在对皮肤组织毫无损伤的情况下,选择性的高效的破坏这种细菌,最大限度减少痤疮的形成,并且在很短时间内使炎症期的痤疮明显减少至愈合,蓝光对炎性痤疮有肯定的疗效,蓝光治疗一个月相当于口服抗生素三个月的疗效,而且停止治疗后,效果还会持续,不易反复。

红光光动力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作用过程,光敏物质(痤疮丙酸杆菌可产生内源性卟啉,其主要成分为粪卟啉iii和原卟啉ix )原卟啉pplx在633nm 红光的照射下生成具有毒性的单态氧,直达靶组织,引起局部细胞发生光氧化作用,抑制增生活跃的细胞,清除病灶;波长为633nm的红光被细胞中线粒体吸收,可以刺激atp产生,增加皮肤自然细胞活性,使光活化的细胞中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真皮中纤维细胞和角蛋白的合成增加,加速皮肤新生组织再生,缩短康复期,减少痤疮疤痕的形成。

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在临床上,痤疮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等。

其病因也较为复杂,主要与雄激素水平、皮脂腺分泌、遗传等因素有关。

诊断痤疮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皮肤检查,同时也可以辅以一些实验室检查,如皮脂腺分泌测试和皮肤活检等。

针对痤疮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化学剥脱和激光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外用药和口服药。

在实验研究中,痤疮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和基因组学方法。

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痤疮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而基因组学方法则用于研究痤疮的遗传因素。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与痤疮相关的基因和微生物,如座疮丙酸杆菌和卵形秕糠孢菌。

这些发现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尽管研究者们在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例如,不同种类的痤疮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比较和研究,以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痤疮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因素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来证实。

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痤疮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特色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特色疗法,又称中医药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手段,调节机体内部功能,改善疾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特色疗法具有整体观念强、副作用小、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尤其在痤疮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痤疮治疗中,中医特色疗法通过调节机体内在环境,以消除痤疮病因为主,标本兼治。

根据中医理论,痤疮的主要病机为肺胃湿热、肝气郁结、瘀血阻滞等,因此,中医特色疗法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如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熏蒸,以及针灸、推拿等手段,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医特色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痤疮

痤疮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局部治疗(抗生素)
• 1~2%红霉素、1~2%氯霉素、氯洁霉素 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适用于皮肤干燥 和敏感的痤疮患者(水溶性,不含酒精)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局部治疗(维A酸类)
• 0.025%~0.1%维A酸霜或凝胶(避免光照, 可能会局部潮红、紧绷或烧灼感) • 0.1%阿达帕林凝胶(达芙文)第三代维A 酸抗炎作用强,局部不良反应少。是轻、 中度痤疮粉刺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的首选 治疗药物。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发病机制总结
• 青春期后,雄性激素增高,刺激皮脂腺分 泌增加,毛囊口上皮发生异常角化,使毛 囊口堵塞,皮脂及角质碎片形成微粉刺, 进一步扩大成粉刺,皮脂增多,使PA易生 长,产生脂酶分解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 酸,同时PA分泌趋化因子,共同使毛囊上 皮破损引起炎性损害,进一步发展成结节 及囊肿。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强力霉素
• 剂量200mg/d,起效后改为100mg/d。 • 另有甲烯土霉素400mg/d,明显起效后改为 200mg/d。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氨苯砜
• 剂量与疗程:50~100mg/d,严重者150mg/d ,不超过200mg/d。和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 联用可减少用量,多用于炎症明显的结节 囊肿性患者 • 机制:①抗PA ②抗炎 • 副作用较多:①溶贫②胃肠道反应③骨髓 抑制④肝肾功能受损⑤药疹包括DDS综合 症。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泰尔丝ຫໍສະໝຸດ • 异维A酸作用: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 化,使粉刺溶解和排出。 • 常用剂量0.25-0.5mg/kg/d,建议使用4-6周 ,注意副作用。 • 主要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聚合性痤疮、 瘢痕性痤疮。 • 不和四环素类药物同用,也不与激素同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田蓉
写在课前的话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在面部和胸背,常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瘢痕。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纷纷研制出治疗痤疮的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已取得一些进展。

在此就痤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痤疮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一、痤疮概述
(一)概念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好发于青春期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痤疮的流行病学特点
各年龄段男女均可发病,青少年发病率高,高发年龄12~25岁。

近年,25岁以上成年人痤疮增多。

(三)痤疮的病因机制
痤疮发生的主要因素:①雄激素;②皮脂分泌增加;③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
④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另外,与遗传、饮食、情绪、药物、化妆品、卫生习惯等因素也有关系。

二、临床表现
痤疮多发于15~30岁青年男女,皮损好发皮脂分泌旺盛区域,常见面颊、额部、下颌,其次是胸背及肩部,对称分布,常伴皮脂溢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

一般无自觉症状,炎性明显时可有疼痛。

病程慢性、时轻时重,部分患者可留有色素沉着、瘢痕。

三、Pillsbury分类法
四、特殊类型痤疮
除了寻常痤疮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痤疮,如聚合性痤疮、暴发性痤疮、婴儿痤疮、药物性痤疮、月经前痤疮、化妆品痤疮、职业性痤疮。

(一)聚合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是重症痤疮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体壮,代谢旺盛男性。

皮损特点是密集聚合的结节、囊肿、破溃、溢脓、 窦道、疤痕,好发颜面、前胸、后背、臀部。

(二)婴儿痤疮
婴儿痤疮比较罕见,多发2岁内,尤其3月内男孩多见,病因不明,常有明显家族史。

多发生于颜面、下颌、额,临床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

一年左右消退,青春期可复发。

(三)化妆品痤疮
由化妆品致粉刺作用引起,导致皮脂分泌导管内径狭窄,开口处机械性堵塞或毛囊口炎症。

皮损在面颊、下颌部,表现为密集粉刺,炎性损害。

停用、避免使用含有痤疮致病因子的化妆品,皮损消除。

痤疮的病因有哪些?有哪几种疾病需要与痤疮鉴别?
五、痤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典型临床特点进行诊断,痤疮多发青年男女,皮损好发颜面、前胸、背部皮脂溢出部位,表现为散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呈对称分布。

但是,痤疮经常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玫瑰痤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脂溢性皮炎、革兰阴性菌毛囊炎。

(一)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好发于中年人,皮损分布面中部区鼻尖、两颊,患部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晚期形成鼻赘。

(二)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好发于成年人,皮损主要为半球形或略高的丘疹或小结节,呈暗红或褐色,触之柔软,中心坏死,玻片按压皮疹可显出黄色或褐色小点,对称分布在眼睑、鼻唇沟及颊部,在下眼睑往往融合成堤状。

(三)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青壮年,好发面部前胸后背及腹股沟,皮损为红斑、脂溢性鳞屑,皮脂溢出甚多,自觉瘙痒,严重时出现渗出。

有哪几种疾病需要与痤疮鉴别:
A. 玫瑰痤疮
B.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C. 格兰阴性菌毛囊炎
D. 以上需要
药应
维A酸类抑制皮脂分化、抗角
化、抑制丙酸杆菌、
抗炎作用
轻、中度痤疮
0.025%维A酸(迪维霜)、
0.1%阿达帕林、0.1%他扎
罗汀、0.3%维胺脂(邦力
痤疮王)
光敏感
过氧苯甲酰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
苯甲酸,杀灭痤疮丙
酸杆菌、抗角化、抑
制皮脂腺功能
适用丘疹、脓
疱性痤疮
2.5%、5%、10%过氧化苯
甲酰凝胶(斑赛)、5%
过氧苯化酰+30%红霉素
(必麦森)
局部刺
激性
抗生素直接针对厌氧性痤疮
丙酸杆菌
适用丘疹、脓
疱性痤疮
1%克林霉素酸磷酯凝胶耐药
壬二酸进入细胞抑制蛋白合
成杀伤痤疮丙酸杆
菌、抗刺、抗炎作用
适用粉刺、炎
症性丘疹及
痤疮留有的
色素沉着
10%-15%浓度
轻度局
部刺激
硫化硒
降低皮脂中脂肪酸含
量,抑制痤疮丙酸杆
菌生长,杀灭浅部真
菌及寄生虫
适用炎性为
主痤疮
2.5%硫化硒洗剂(希生
尔)
局部刺
激、毒性
作用(三)内用药物治疗
治疗痤疮的内用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维甲酸类、抗雄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锌制
剂、维生素类等几类。

1. 抗生素
常用口服抗生素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咪唑衍生物等几大类,包括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

表:治疗痤疮常用口服抗生素
抗生素
优点不良反应用法
米诺环素临床症状改善快,炎症
消退持久,不易耐药,
首选
胃肠道反应、头
晕、色素沉着
50mg/次,每日
2次
阿奇霉
素安全、高效、不良反应
小,患者顺从性好
胃肠道反应、偶
发神经系统反

250mg/日,每周
连服3次
2. 异维A酸
异维A酸可以减少皮脂分泌、抗角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结节性、囊肿性重度,聚合性痤疮效果好。

用法:0.5mg/kg•d,疗程3~4月。

不良反应有皮肤口唇干,脱屑,血脂升高,致畸。

3.抗雄性激素
目前,常用的有达英-35、螺内酯、西米替丁、丹参酮。

4.糖皮质激素
小剂量的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严重结节性、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炎症期和暴发性痤疮。

用法:口服泼尼松15~30mg/d,疗程3~4月。

另外,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得混悬液,1次/2周,3~4次。

5.锌制剂
具有抑制毛囊过度角化和抗炎作用,常用硫酸锌片、甘草锌胶囊、甘草锌颗粒。

米诺环素治疗痤疮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四)物理治疗
痤疮的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光疗(蓝-红光照射)和激光。

(五)痤疮的外科疗法
痤疮的外科治疗主要有皮肤磨削术、皮肤化学剥脱术、钻孔抬高术、钻孔移植术、真
皮物质填充术、瘢痕切除术、瘢痕内药物注射、粉刺挤压术。

(六)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痤疮也有很好的疗效。

根据痤疮不同的表现分为肺胃瘟热型、肝淤血淤
型、湿毒凝聚型等。

肺胃瘟热型的皮损鲜红,表现为粉刺、丘疹,治宜为清泄肺胃瘟热;肝
淤血淤型皮损淡红,表现为丘疹、结节,治宜为舒肝解淤;湿毒凝聚型皮损暗红,表现为结
节、囊肿,治宜为除湿解毒。

总之,痤疮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种类很多,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