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卷二文综第42题

2020年高考全国卷二文综第42题

2020年高考全国卷二文综第42题
2020年全国卷二文综第42题是历史题,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论题和阐述:
论题: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阐述: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主要体现在君主专制的强化上,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军机处等措施,实现了高度集权的统治。

这种制度变革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君主专制的强化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以上只是一个可能的论题和阐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储备自行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常考点、热点强化训练——42题专练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常考点、热点强化训练——42题专练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常考点、热点强化训练——42题专练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二者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存在重大的差异:前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后者则相反,它以人为中心,透过人的视角,从人的经验出发了解自身、认识自然。

但这并不是说科学与人文没有相通之处,更不是说科学家都是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主义者,或者说人文学者都反科学。

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充满了人文精神,许多人文学者则热心科学,虚心研究和运用科学方法。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主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论证题,首先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看待问题的角度的差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通的,再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通的。

(2分)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潮或文化倾向,其传播、发展从科学技术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动力。

(从“哥白尼、伽利略等的科技成就与人文主义的关系”阐述亦可得分)(5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到科学革命影响,如牛顿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仅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奠定了怀疑主义、理性主义的基调;许多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如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其思想的人文主义光辉、对封建专制的批判锋芒,都直接来源于对科学本身的充分信心和乐观态度。

(5分)【另如:19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5分)20世纪的科学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严厉批评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告诫人们关心人的本身,保证科学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高考历史世界史专题练习题

高考历史世界史专题练习题

高考历史世界史专题练习题1. 印度教和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什么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3.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4.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5. 东亚古代文明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分别有哪些特点?6.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7. 欧洲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特点?8.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9. 殖民主义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影响有哪些?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12. 冷战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13.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有哪些特点?14.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15.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16. 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有哪些?17. 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18.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19. 韩国、日本和越南的历史文化有哪些特点?20. 亚洲和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非洲国家的发展有哪些特点?21.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22. 美国的宪政制度和政治文化有哪些特点?23. 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24. 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25. 英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26.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影响有哪些?27. 法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28. 法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29.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0. 俄罗斯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1. 意大利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2. 意大利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3. 西班牙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4. 西班牙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5. 德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36. 德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特点?37. 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进程和民主制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38.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有哪些特点?39.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有哪些特点?40.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有哪些特点?41.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2. 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3.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4.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5.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6.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哪些特点?47. 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和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有哪些?48. 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有哪些特点?49. 世界各地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50. 世界各地的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有哪些特点?51. 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有哪些特点?52. 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有哪些特点?53. 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哪些特点?54. 世界各地的旅游业和旅游文化有哪些特点?55. 世界各地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有哪些特点?56. 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和艺术产业有哪些特点?57. 世界各地的传媒产业和传媒文化有哪些特点?58. 世界各地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产业有哪些特点?59. 世界各地的服装文化和时尚产业有哪些特点?60. 世界各地的美容文化和美容产业有哪些特点?61. 世界各地的婚姻家庭和性别关系有哪些特点?62. 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有哪些特点?63. 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有哪些特点?64. 世界各地的语言文化和语言交流有哪些特点?65. 世界各地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有哪些特点?66. 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有哪些特点?67. 世界各地的人权保护和民主发展有哪些特点?68. 世界各地的战争和和平建设有哪些特点?69. 世界各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有哪些特点?70. 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有哪些特点?71. 世界各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有哪些特点?72. 世界各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有哪些特点?73. 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哪些特点?74. 世界各地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应用有哪些特点?75. 世界各地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制度有哪些特点?76. 世界各地的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有哪些特点?77. 世界各地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有哪些特点?78. 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和艺术产业有哪些特点?79. 世界各地的传媒产业和传媒文化有哪些特点?80. 世界各地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产业有哪些特点?。

江苏专卷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42 Word版含答案

江苏专卷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42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四十二)一、选择题1.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

“那个时代”的苏联(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答案:D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让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故选D项。

“1957年”苏联处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A项错误;此时美苏争霸处在第一阶段,苏联处于守势,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才允许工业企业租借、租让,不符合时间限制,C项错误。

2.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

这些措施(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借鉴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扩大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

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农业措施,A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C项错误;中国农村的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D项错误。

3.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D.基本放弃旧有经济体制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苏联政府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选B项。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 题专项训练11。

(2019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2019 ·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2 分)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 题专项训练1 答案1。

(2019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高考历史】 全国卷第42题开放题的解法(共46张PPT)

【2020高考历史】 全国卷第42题开放题的解法(共46张PPT)

17世纪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 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 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
收复台湾。
月花号”到达北美。
相关论题:
1、新航路开辟给明代的影响 2、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 3、文明在碰撞、交融中发展
关键的信息点 第二组 中外对比角度
时间
中国
外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
阐述: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 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 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 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条鞭法改 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统一的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 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 的增值;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 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总之,新航路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
注意: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1、含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 题是论文要讨论的题目,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前者如学业 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后者如《说勤奋》。 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 实际,符合科学真理;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 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 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 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 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
答题范围: 世界近代史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2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2
4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述三图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广告。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 从中提取两项历史信息,然后根据这两项信息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所拟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12 分)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三个图片展示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 一些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阐述,第一个角度,从图一中的“中国化学工业社” 和图三中的电影院强调“电光”“电风扇”等观影条件,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观点: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成果深刻影响着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对于此种观点,我们要结合图 片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第二个角度,通过第二个 图片中的“英美烟草公司”以及其印章“中国制造”,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观点:近代中国的 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此种观点,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其一,外资企 业对中国烟草业的垄断;其二,“中国制造”可以看出中国烟草业经历了实业救国、抵制洋 货等过程。
6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 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 理。)(12 分)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述三图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广告。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 从中提取两项历史信息,然后根据这两项信息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所拟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12 分)
[总结] 体制创新就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体制创新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工业 现代化的关键。(2 分)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2.全国卷论述题(原卷版)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2.全国卷论述题(原卷版)

2021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全国卷论述题【高考真题】1.(2020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2020全国Ⅱ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12所示:——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

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

(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3.(2020全国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表1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高考模拟】1.(2021·福建漳州一模·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表4 中国近现代人物事迹摘录——摘编自郑春奎《试论李鸿章的求富思想》、刘建中《张謇利用外资的思想》、钟瑛《论邓小平关于利用外资的思想》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自拟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不得照抄材料)(12分)2.(2021·辽宁大连一模·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选编张书林1。

(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大事记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分)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答案选编张书林1。

(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本题是信息提取类阐释题,首先要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适合的说明角度,再回归教材,联系所学,提出合理的观点,最后亮明观点,组织论据,条理作答。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分别阅读自然或者人文两条数轴的信息,不难发现,自然数轴明显体现了在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经济发展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感慨。

而人文数轴上,却充满了奴役、战争和危机,结合时代热点我们可以形成全球治理不平衡的见解。

同时考查人文进程不难发现,缺少不少深刻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比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演变等。

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分析材料,既要考虑到纵向,又要考虑到横向,要全面看问题。

比较差异,可以得出论题: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比较相同点则可以得出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但都共同推动了全球化。

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试题设问虽然明确要求,可以对材料进行赞同、质疑和修订,但很多考生可能囿于惯性思维,把主要集中用于对材料获取信息的分析上,却很少能想到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的评判上。

因此,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以肯定或者否定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答题——如何组织史实论证]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示例1]见解:自然进程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以无节制的开发煤炭为能源,促使全球人口剧增,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1870~1900年间世界范围的饥荒和干旱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生物、原子时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大肆毁林,恶化了生态环境,致使全球变暖威胁人类健康。

总之,人与自然的互动,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

[示例2]见解:人文进程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合理性。

理由:19世纪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与原料,列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法、德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引发普法战争;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但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了货币大战、关税大战、贸易大战,进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近现代西方主宰下的世界,缺乏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正义性,不利于世界的整体发展。

[示例3]见解:把人文进程中的“自20世纪50年代初电视”修改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理由:在美苏冷战背景下,20世纪50~70年代世界发展出现了新的经济政治不平衡性。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黄金时期,欧共体建立,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美国经济相对衰退,资本主义世界演变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实力崛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出现,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总之,增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更能体现20世纪的人文进程。

[示例4]见解:在人文进程中应添加1917年十月革命。

理由: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战之后,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两极格局形成,对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在人文进程中增加“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更能体现20世纪的人文进程。

[点评]把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分别解读得出结论,符合材料阅读的习惯,也能够比较容易得出命题者契合“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命题设计的命题立意。

而在试题设计允许对材料进行修改的说明下,对人文历史进程中的节点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储备进行修改增补,也是比较容易的。

由上述视角形成见解,进行阐释说明,不仅符合主流认识,而且论据充分,较容易贴近参考答案,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

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示例1]见解: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加速了全球化发展。

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如英国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等,导致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如1885年柏林会议召开瓜分非洲,导致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促使全球化深入发展。

总之,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的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示例2]见解: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理由: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并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这是自然进程的快速发展。

但在自然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进程上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原子弹等新式武器,正是以自然进程的发展为前提。

新式武器的运用使战争规模扩大升级,死伤惨重,经济严重衰退,还给世界人民带来不可愈合的心灵伤口。

从人文进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退步。

总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进程和文明进程的发展并不同步,但我们应该努力使两者协调发展。

[点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性。

因此把自然进程和人文历史发展的进程综合考查,不仅可以体现考生的唯物主义核心素养,也可体现考生深厚的学科素养,使阐释内容丰富全面,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欣赏。

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示例]见解:与传统史书相比,作者在认识历史中增加了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角度。

我赞成这一角度。

理由:作者在传统人文进程基础上,增加了自然进程这一认识历史的新角度。

这一做法是有深厚历史背景与史学渊源的。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古希腊山多地少、临近大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就对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史学家书写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也有悠久历史。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当中就阐明了政体选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颇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

总之,作者在书中增加了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角度,丰富了历史认识的视角,有助于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分析与书写历史。

[点评]跳出仅仅对材料反映的观点和问题的分析评判,站在作者审视历史的立场上提出见解,不仅建立在考生对作者历史发展立场的认同基础上,而且也体现了考生的发散思维,体现考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大事记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分)解析: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得出趋势是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8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不适应时代发展,经过多轮乌拉圭回合谈判,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瓦解,1995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答案:示例:趋势: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论述:二战后,在吸取贸易保护主义教训的基础上,1947年10月,美国、中国等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总之,二战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其他答案,如战后欧洲向一体化发展;各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或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等。

只要围绕材料中的事件,叙述史实正确皆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