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培训机构如何看待大学生考证热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针对“考证热”愈演愈烈的形式,学者们对于“考证热”现象的分析和评论也很多,可谓是褒贬不一。
那么,“考证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社会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欢迎阅览。
摘要: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在高校中不断蔓延,最近几年,“考证热”更是急剧升温。
大学生考证是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获胜的筹码,但“考证热”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成因、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考证热” 成因影响建议1993年,我国开始推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目前我国已对90多个职业实施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随之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一股“考证狂潮”,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加入了考证大军。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显示,全院学生考证率高达87%,剩下的暂时没考证的同学,有近94%的同学有考证的打算。
不仅如此,其中有95%的同学打算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书,82%的大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能拿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证书。
作为高等教育者,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既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的这种进取心,又要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认清考证的利弊,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大学生“考证热”的现状分析(一)大学生热衷的几类证书当今受大学生青睐的证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必考型或通用型证书一般来说,这类证书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共同组织的,是大学生必考的,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证书,因此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
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等。
2.职业资格证书此类证书种类最多,是从事某种职业必备的“敲门砖”,也是公司企业在招聘时比较看重的证书。
包括教师资格证、外贸跟单员证书、会计资格证、司法考试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等等。
3.各种能力型证书主要是英语能力型和IT软件能力类证书,如托福(TOEFL)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微软系统管理员(MCSA)证书、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等等。
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

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近年来,我国大学掀起了一股“考证热”。
考证,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各行各业社会人士的热门名词,在校大学生考证每年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路学子不甘落后,频频考证。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走进高校校园,各种证书培训广告信息比比皆是。
不少学生为"证"消得人憔悴;还有的学生盲目跟风,为考一些不相关的证书而荒废了学业。
前些日子,河北师范大学的小张早出晚归,经常逃课泡在计算机房里。
舍友都以为小张染上了网瘾,一打听才知道他参加了今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整天忙着上机练习呢。
像小张这样在课余时间考证的学生,如今在高校已很常见。
如果你从高校校园内走过,各种证书培训班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计算机等级、物流师资格、驾驶证、导游证考试,甚至有些校园出现了更为高级的CPA(注册会计师)、CFA(注册金融分析师)、CCIE(互联网专家)等资格认证考试,一些培训班的招生异常火爆,报名现场甚至排起了长龙。
“只有学到更多的东西,具备了更多的证书,将来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河北经贸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竞相考证的初衷。
不少大学生表示,在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双重发展趋势下,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准入证。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考证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尤其是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大,不给自己充充电,增加更多的筹码,怎么在以后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呢?不少学生为“证”消得人憔悴。
河北师大的小张告诉笔者,今年6月份,她参加了某计算机辅导班,报名费、培训费,再加上购买的各种辅导书籍、光盘,平时上机操作的花费,一场考试下来怎么着也得五六百元。
更让她难以承受的是,由于自己是学历史的,对于编程等偏重理科的学习内容学起来很是吃力,因此平时没有课就得去练习,快考试了还得逃课去上机。
对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现象的思考和研究

对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现象的思考和研究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热衷于考证体现了他们对知识和能力的追求。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研究。
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反映了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知识是大学生立身之本。
大学生通过考证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考证不仅仅是一种证明身份和能力的工具,更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大学生热衷于考证也与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
考证成为了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通过考证可以表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从而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考证成为了大学生求职的“敲门砖”。
大学生热衷于考证还与大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关。
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和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通过考证可以弥补在校期间的学习不足,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和实践经验。
考证不仅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和完善,更是一种对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大学生热衷于考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考证,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在追求考证的过程中,他们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发展,而过分追求证书和成绩。
一些大学生考取证书的目的变得功利化,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薪资待遇,而缺乏对知识和能力的真正追求和兴趣。
一些考证机构和机构存在着虚假宣传和不规范的问题,给大学生的考证之路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针对大学生热衷于考证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和支持。
高校可以积极推广并开设与考证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证机会和资源。
高校和社会单位可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考证机构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打击虚假宣传和不规范行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考证环境和保障。
理性看待大学生考证热

理性看待大学生考证热在日益紧张的就业环境中,学生们都想通过考证来增加自己就业的筹码。
特别是在当下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从主流上说,“考证热”是一种进步,可是如果盲目跟风,没有目标,就会适得其反。
理性的看待这一现象,正确认识其积极性和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合理考证、端正就业观念。
一、“考证热”现象出现的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据劳动和保障部颁布的《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职业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这些制度无形中成为了大学生的考证动力。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历文凭在找工作时越来越缺少竞争力,而同时具有文凭和各种职业资格证的同学则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目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通过考取各种证书来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是大学生“考证热”的重要原因。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看大学生的文凭简历外,越来越关注大学生是否具有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他们认为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意味着相应的职业素质,单位倾向于录用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以降低录用风险,节约培训成本。
所以用人单位的青睐可以看做是大学生“考证热”的直接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在毕业后马上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而随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需要大学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往往通过培训考证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
据调查,大学生的考证有四种类型如下所示类型证书不得不考型大学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托付、等日后就业需要型公关员证书、物流管理员证书、秘书资格证书等拓宽就业面型口译证、师证、会计师证、证等日后必备实用性驾照执照等各类培训机构出于利益考虑,往往在吸引学生考证时夸大宣传。
对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现象的思考和研究

对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现象的思考和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热衷于考取各种证书。
无论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还是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们似乎越来越关注证书的积累和获取。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开始思考大学生为何热衷于考取证书,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和问题。
本文将就这一现象展开思考和研究。
一、大学生热衷于考取证书的原因1. 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传统的学历证书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很多岗位都要求申请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们通过考取各种证书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2. 提升自身能力除了满足就业需求外,考取证书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的一种途径。
通过参加各种考试,大学生们可以系统地学习一门技能或者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在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
3. 塑造个人形象一些证书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通过考取这些证书可以提升个人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一些特定的证书甚至是进入该领域的敲门砖,大学生通过考取相应的证书将更容易地获得社会认可和肯定。
以上种种原因,都会促使大学生热衷于考取各种证书。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1. 考证过于功利化大学生考取证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增强竞争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考证现象也逐渐功利化。
有的大学生只是为了拿到一纸证书,而不是真正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考证行为把本该是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走流程的形式。
2. 考证焦虑情绪随着考证的火热,一些大学生开始陷入考试焦虑中。
他们为了通过考试而焦头烂额,导致身心俱疲。
在这种情况下,考证成了一种负担,而不再是一种提升自身的途径。
3. 忽视综合素质大学生热衷于考取证书也引发了对综合素质的忽视。
过分追求证书,有时会让大学生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大学生“考证热”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近年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剑桥、全国证书、等级证书、双学位证书、资格证、管理师、证、驾驶证......各种证书也顺应潮流层出不穷。
“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出路”成为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奋斗目标,然而,在考取这些证书的过程中,学生究竟能收获多少?在走向社会以后,这些证书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又有几个呢?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方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参加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
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
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开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抚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认为需做冷静的思考。
很多大学生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除交付报名费的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有的甚至放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浪费了金钱和珍贵的时间,更影响了专业学习,这种盲目考证的做法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同时,拥有大量的证书就足以证明你能够胜任这方面的工作吗?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强化记忆,并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和具体应用而取得的一些证书,在笔者看来只能证明你拥有了在这方面考试的能力,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何还只能是个数。
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职员进入单位时证书的数量,还是日后为其创造的效益,答案不言而喻。
也许,手捧多种证书会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但在试用期阶段,当用人单位因为发现应聘者只不过是一个考证机器没有真本领,而将其解雇的时候,岂不是更加难堪?再者,如果大家都凭着众多证书中的一张而找到了工作,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就这样白费了,上大学还有什么意义?大家不如都在家里自学考证,然后再凭着这些证书去求职好了。
浅谈大学生考证热

浅谈大学生考证热大学生就业难倍受国家关注,是全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考证热"已经成为不可无视的社会现象。
有人认为,就业难促生了考证热。
如今,大学生对于"考证"已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考证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必修课"。
大学生想凭借考取证书来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时机,这本来也无可厚非。
但是,人们对于考证的评论,可谓是褒贬不一。
之前,笔者在《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及影响》一文中,总结说明了形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需要;辩证分析了此现象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及一些对策。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考证热"愈演愈烈的现实情况下,证书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面对和选择?作为政府部门、用人单位、教育部门等各方面应如何标准和引导?诸多问题都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本文针对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和影响,进一步从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等四个不同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国家应逐步健全证书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判机制,在政策制定方面要严格标准和监管。
首先、标准认证。
包括标准认证部门,证书种类与功能。
不同的部门或行业认证的证书名称相同或近似,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不知道哪个权威,该考哪个。
最好明确证书效能。
其次,标准考证。
针对不同证书制定全国统一的权威认证标准和流程,以便于操作;并加强监视监管检查,确保认证质量,维护证书的公信力。
再次,标准培训。
加强培训机构资质审查,培训过程监视,确保培训教学质量,取缔非法的、不合格的培训机构,杜绝办证和假证市场,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
首先,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以及就业指导部门应主动出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证观"。
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

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2023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考证热,是在大学的过程当中会接触到的一个名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欢迎阅读!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 1一位IT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就表示类似所谓的“电子商务师证”、“网络编辑师证”等就属于“鸡肋证书”,仅仅一本证书本来就很难说明实力。
他说:“不要以为"鸡肋证书"聊胜于无,没有含金量企业根本不会买账。
”对此专家建议,在考证这件事上,要理性对待,不要跟风,不要看同学考什么就跟着考什么,而是看你要选择的岗位要什么证,有选择性去考。
含金量比数量要重要得多。
“考证热”的冷思考由于大学生考证动机与就业密切相关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大肆宣传,一些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种类繁多的证书考试,无所适从、盲目跟风,在考证中难免走弯路。
为了对大学生考证进行积极引导,使大学生对考证热有一个直观认识,抓住“证时代”的契机,合理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笔者特整理以下几条建议,与大家分享。
科学选择考证方向,切忌“遍地撒网”。
大学生应该树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提升专业能力为目的、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考证观念,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对所考证书认真筛选,仔细甄别。
明确了职业规划,学生才可以在了解证书相关信息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将要考取的证书进行判断和取舍。
同时,证书的选择也应立足自身所学专业。
据调查,有50%的学生反映在考取专业相关证书的过程中扩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调整了知识结构,对专业及其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考证重在过程,切勿急功近利。
证时代,单纯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考证”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弥补作用,然而很多学生单纯地以功利化的眼光对待考证,往往只求结果不问过程。
他们为了追求最终的成功,通过突击学习、死记硬背等方式学习,与为提升能力而考证的初衷背道而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证培训机构如何看待大学生考证热
暑假来临,司法考试、报关员、计算机、电子商务、网络工程师、秘书、国际导游、注册会计师、项目分析师、LOMA寿险管理师等等各类培训班火热登场,大学生们也到处撒网,报考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考证热再现高潮。
考证为就业增加砝码,这是当前大学生的共识。
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以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成了大学生们的“必修课”。
大学生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换来的证书真的能成为他们的“就业通行证”吗?高校的老师、各类证书的培训机构对大学生考证热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学生:有证总比没有好
“我毕业前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如果应聘当老师,就比较有优势。
”刚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丁潍现在就业于北京一家咨询公司。
“尽管找工作时候没有用上教师资格证,但有总比没有踏实。
”
就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们考证的直接原因。
xx年3月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行业必须要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
从那时起,持证上岗的观念就深深刻入了大学生的头脑之中。
“考证是必需的。
有证,竞争时能优先上岗,在校学习期间攻下资格证,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能轻松一些。
”已经报名参加暑假驾照培训班的山东滨州学院计算机系的张康康对记者说。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的邵丽副处长告诉记者,目前大学生考证的心理已经比较成熟了,热衷考证但是并不盲目。
姜慧也证实了这点:“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我毕业后不想从事这个行业,我考报关员证是为了提前热身自己喜欢的外贸行业。
”
用人单位:证件与能力不一定相等
“5月份,曾有三位考取了网络工程师资格证的大学生到我朋友的网络公司应聘。
公司的服务器出了点小毛病,三个大学生修理了一上午也没修好,下午他们只能走人了。
”北京市智慧之光公司事业部总监、著名培训师张琼文先生对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
张先生说:“由此看出,包括大学毕业证在内的各种‘证’,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证件与能力不一定相等。
现在各个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有自己鉴别和招聘人才的方法,证书只是进入某个职业过程中的敲门砖,大学生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所考取的证书上。
”
长期负责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工作的张建立先生表示:“我们公司每年招聘大量的,我们不太看重他们考取的各种证书。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其含金量值得怀疑。
我们招聘大学生注重的是组织和表达能力,有时候通过聊天就能知道大学生的真实水平。
”
高校: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考证
证件的作用一是标明身价,二是强调掌握一种技能,三是向社会传递一种信息——我是学这个的,将来要在这个行业发展,从而让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提前的接纳。
然而,证件并非越多越好。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处副主任刘建新老师认为,毕竟考证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大学生不要为了考证而考证。
踏入社会,大学里学的知识是不够用的,要不断学习充实,现在行业划分越来越细,公司企业注重的是学生适应自己企业的能力,而学习能力是各种能力中最被看重的。
邵丽副处长认为大学生在保证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应做好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可以考一些和自己未来就业相关的证书,因为某些招聘单位也有这方面的要求。
她建议,高职学生大多属于技能型人才,应当重视考证,有证才能立刻上岗。
本科生可以考一些和专业对口的证书。
张琼文先生给大学生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他说大学生首先要认清证的价值。
对于国内不是强制通行使用的证书,如果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已经能够涵盖,一般没有必要重复投资去报考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证”。
比如学营销的,就没必要再考“助理营销师证”,因为大学“毕业证”会更有价值。
其次,对国际通行的、大家公认的专业类证书,如报关员系列、会计系列等证书,在经济条件允许时,还是应该想办法考取。
另外要考虑证书将来在职场上适用范围的大小,那些偏门的、已经明显进入社会淘汰期的证书,应该敬而远之。
最后就是实践操作能力,有证无证,动手能力最重要。
培训机构:学生要防止上当受骗
当前社会上的培训班多如牛毛,大学生报班的时候一定要防止上当受骗。
如何选择好的培训班,北京文登培训学校的刘运潮先生给大学生提出建议:首先要看培训机构的品牌。
品牌代表信誉和责任,代表着教学质量。
其次要看师资力量,好的师资是学习成绩的保证。
再次要考虑价格。
最后要看学校的后勤服务。
暑假天气热,学校的位置、上课环境等等都要考虑。
1.xx年大学生考证时间表(最新)
2.大学考证有哪些大学最实用证书有哪些
3.xx公务员、村官、考研、考证等攻略日历(大全)
4.大学该考的证书有哪些大学生考证推荐
5.大学生考证热:证考越多是否越好找工作
6.大学生证途漫漫可考证书超过100种
7.大学考证知多少大学生考证推荐
8.【大学考证】大学生都考哪些证书
9.大学生考证排行榜7类证书给求职“加分”
10.大学该不该考证哪些证值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