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实验记录单
《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教案的实验方案

《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教案的实验方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观察到电流通过灯泡时产生的现象。
实验材料- 电池(最好使用9伏电池)- 小灯泡- 导线(红、黑两种颜色)- 电池夹- 开关- 绝缘材料(如塑料棒或绝缘胶带)- 实验台或工作台实验步骤1. 安全须知:在开始实验前,向学生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好实验服、佩戴护目镜等。
2. 介绍实验: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将要使用的材料。
让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尝试解释它们的作用。
3. 演示电路:使用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材料,向学生演示如何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在连接电路时,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个部件的作用。
4. 点亮灯泡:将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然后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点亮。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会点亮,并解释电流通过灯泡时产生的现象。
5. 探索电路:让学生尝试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例如将灯泡从电路中移除,或者尝试使用不同的灯泡。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并解释电流的作用。
安全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穿戴好实验服,佩戴护目镜。
- 使用电池时,避免直接触摸电池的正负极,以免触电。
- 在连接电路时,确保学生的手远离电路,以免触电。
- 使用绝缘材料包裹导线,以防止学生触电。
评估标准- 学生能够正确地连接电路。
- 学生能够解释为什么灯泡会点亮。
- 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 学生能够回答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扩展活动-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电源(如电池、电源适配器等),观察并记录不同电源对电路的影响。
-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灯泡(如不同功率、不同颜色的灯泡),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 让学生探索并解释电路中的短路现象。
参考文献- [insert reference here]---以上是一份关于《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教案,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四年级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四年级————————————————————————————————作者:————————————————————————————————日期: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实验者于钰同组者夏铭实验时间 3.2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实验目的:小灯泡的串联和并联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联或并联接法连起来。
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
结论:小灯泡的串联和并联实验名称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实验者陈云故障同组者陈真龙实验时间 3.14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实验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结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实验名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实验者范盛电同组者李家俊实验时间 3.15实验器材: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结论:身边的物体很多物体时导电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观察手电筒实验者金仁庆同组者夏铭实验时间 3.16实验器材:干电池电珠手电筒记录纸笔实验目的:了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实验步骤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3.拆卸手电筒4.寻找能通电的导线问题:除了铜片,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导电材料?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
小学生实验报告范文

小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实验目的】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2、观察材料的特点。
3、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4、接通开关,观察现象5、断开开关,观察现象6、整理实验材料【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
【注意事项】实验时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说小话、东张西望、打瞌睡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或者表面上不说、不动、然而目光呆滞,人在教室,心飞千里,想与学习无关的事。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要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研究其成因及矫治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更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对正处于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
为此,我们选择了学生上课注意力这一主题。
我们小组于12月9日对滨河明珠小学五年级的50名学生全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收回。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易于分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问题。
首先是在学习、做事或玩的时候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很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上课几分钟后,就开始动、说话,或走神,不知上课讲的是什么,不知所留作业;做作业时,不能集中力量做完,三心二意,边做边玩,作业效率极低,一有声响就分心,没有家长陪就做不完;作业中掉字、错字、错符号,抄错得数;读书时,错字、丢字很多;考试中,看错题,丢题。
其次,经常不愿意做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经常弄丢学习、生活用品,经常忘事、学习时不注意细节,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2%的学生在上课时间中会有极少的一段时间分散注意力,有8%的学生在上课时会有大部分时间注意力不集中,而有60%的学生会在课堂上专注的听取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主要内容。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实验指导

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
实验指导
理解与应用
1.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2.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通过导线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电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实验材料】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方法】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电池的两极分别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相连的电路,能点亮小灯泡,否则不能点亮小灯泡。
精炼反馈
1.下列电器使用的电没有触电危险的是( )。
A.电视机
B.电冰箱
C.空调机
D.石英钟
【答案】:D
2.遥控器换电池的时候,电池槽内有"+“的地方应与电池的( )相连。
A.铜帽的一端
B.锌壳的一端
C.两端都可以
【答案】:A
1。
实践教学:《点亮小灯泡》科学实验教案

实践教学:《点亮小灯泡》科学实验教案1. 实验背景1.1 实验目的《点亮小灯泡》是一项基础的科学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源、导线、灯泡等电路元素的作用,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 实验内容2.1 实验原理灯泡发光的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会产生热量,使灯丝发光。
当电路闭合时,电流可以通过灯泡,使灯泡发光。
2.2 实验器材- 电源- 导线- 灯泡- 开关- 电阻(可选)2.3 实验步骤1. 连接电源和灯泡,使灯泡与电源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2. 打开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3. 可以在电路中加入电阻,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3.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请确保安全,避免触电。
2. 不要用湿手触摸电源和电器设备。
3. 实验完毕后,请将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4. 实验拓展学生可以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进一步理解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5. 实验评价实验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6. 实验反馈请学生在实验后填写实验反馈表,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以上就是《点亮小灯泡》科学实验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教案的实验方案

《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教案的实验方案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教案的实验方案引言这份文档提供了一份小学科学教案的实验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点亮小灯泡。
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流的流动方式。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理解电流的流动方式- 学习如何点亮小灯泡实验材料- 电池- 电线- 小灯泡- 开关- 铜片或铜线实验步骤1. 将电池放在桌子上,正极朝上。
2. 将一根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小灯泡的一端。
3. 将另一根电线的一端连接到小灯泡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4.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5. 确保所有连接牢固。
6. 打开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点亮。
实验结果如果实验步骤正确执行,小灯泡应该会点亮。
这是因为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向小灯泡,然后从小灯泡流向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路。
实验扩展学生可以尝试以下实验扩展来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更换不同种类的电池,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是否有所不同。
- 调换电线的连接顺序,观察小灯泡是否会点亮。
- 添加更多的小灯泡到电路中,观察它们是否会同时点亮。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小心操作电池,避免短路和电击。
- 确保电线连接牢固,避免出现松动或断开导致的危险情况。
结论本实验通过简单的电路搭建和观察小灯泡的点亮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流的流动方式。
通过实验的扩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电路的性质和实验结果的变化。
这样的实验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一(2)点亮小灯泡

实验现象或结论
实验结论: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实验报告单
时间
班级
姓名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名称
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到短路的现象及其危害
实验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实验教案设计

《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实验教案设计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实验教案设计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小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 1个小灯泡- 2根导线- 1个电池- 1个电池座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
2. 将电池插入电池座,并确保正负极正确连接。
3. 将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座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小灯泡的一端。
4. 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座的负极,另一端连接到小灯泡的另一端。
5. 确保所有连接牢固。
6. 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了电路的基本原理。
当一个闭合电路中流动的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就会发光。
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在流经灯泡时,灯泡内的导线会发热并发光。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 在插拔导线时,轻拿轻放,避免导线断裂或损坏。
- 实验结束后,及时拆除电路连接,避免电池耗电或导线短路。
实验扩展通过本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以下实验内容:1. 改变电池的数量,观察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2. 使用不同颜色的灯泡,观察不同颜色的灯泡发光情况。
3. 探索不同形状的电路,如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点亮情况的差异。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如何点亮一个小灯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扩展实验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