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月赏析翻译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月夜作者:杜甫朝代:唐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注释: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赏析: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家小的深切挂念。
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
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
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2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翻译及赏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翻译及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本诗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商⼥不知亡国恨下⼀句为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原⽂赏析及翻译注释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解释】 如烟的⽔汽笼罩在秦淮河上,⽉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在唱《⽟树后庭花》。
【词语解释】 笼:笼罩。
商⼥:卖唱的⼥⼦。
【诗⽂赏析】 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夫享乐游宴的地⽅。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秦淮河的景象却⼀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
如今诗⼈在秦淮河畔⼜听到此曲,不禁⼜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寻欢作乐,怎能不使⼈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 这是⼀⾸即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长江,两岸酒家林⽴,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如既往。
有⼈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沧浪诗话》)。
这⾸诗中的第⼀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注⽬。
烟、⽔、⽉、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起,绘成⼀幅极其淡雅的⽔边夜⾊。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隐含着微微浮动流⾛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氛⼜是那么浓。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古诗赏析及翻译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三余,⾖蔻梢头⼆⽉初。
”古诗赏析及翻译杜牧《赠别两⾸ 其⼀》古诗原⽂赏析及翻译注释赠别两⾸ 其⼀杜牧娉娉袅袅⼗三余,⾖蔻梢头⼆⽉初。
春风⼗⾥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解释】 ⾝姿轻盈的⼗三四岁的⼥孩⼦,像⼆⽉的⾖寇花⼀样娇美。
春风中⾛遍了⼗⾥扬州路,卷起珠帘,所见⼥⼦都不如她漂亮。
【词语解释】娉娉袅袅:柔美多姿。
⾖蔻:花卉,⼆⽉初含苞欲放。
娉娉袅袅⼗三余,⾖蔻梢头⼆⽉初。
这两句是赞颂那位少⼥的美丽——她,⾝姿轻盈美好,芳龄⼗三有余;她像⼆⽉枝头含苞待放的⾖蔻花,叶嫩花姣,随风颤袅,美艳⽆⽐。
⽐喻精妙,⼈似花美,花因⼈绝,形容得新颖独到。
【诗⽂赏析】 诗⼈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是他在幕僚失意⽣活中结识的⼀位扬州的歌妓。
这⾸诗赞美了⼀个体态柔美轻盈、容貌美丽的歌⼥。
但全诗没有⼀个“⼥”、“美”、“花”字。
全诗清妙空灵独有个性。
此诗是诗⼈赠别⼀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多情却似总⽆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诗重在“惜别”,这⼀⾸却重在赞颂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句就形容了⼀番:“娉娉袅袅”是⾝姿轻盈美好的样⼦,“⼗三余”则是⼥⼦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个⼈称,也不沾⼀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动的印象,使⼈如⽬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描述⼥⼦美丽的只这⼀句。
就这⼀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妙。
第⼆句不再写⼥⼦,转⽽写春花,显然是将花⽐⼥⼦。
“⾖蔻”产于南⽅,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稍淡。
南⽅⼈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含胎花”,常⽤来⽐喻处⼥。
⽽“⼆⽉初”的⾖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来⽐喻“⼗三余”的⼩歌⼥,是形象优美⽽⼜贴切的。
⽽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蔻梢头”⼜暗⾃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古诗描写月亮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描写月亮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2首与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关的古诗,整理后列表如下:《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绿水净素月,明月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翻译】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
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
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
《宿建德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诗句如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全文诗句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玉阶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翻译】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全文诗句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翻译】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泊秦淮》古诗_作者杜牧_古诗泊秦淮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创作背景唐朝著名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杜甫《月夜》译文及注释

杜甫《月夜》译文及注释
杜甫《月夜》译文及注释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杜甫《月夜》译文及注释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注释
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关于月的古诗及赏析

月的古诗及赏析关于月的古诗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的古诗及赏析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
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
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
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
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
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唐代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
翻译译文
秋风里皇宫的众多宫殿更加幽深,昭阳殿里美人的歌声阻断了来信。
只有夜晚的明月陪着皇后陈阿娇,看她在长门宫里等汉武帝的宠爱。
注释
三十六宫:极言宫殿之多。
昭阳: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陈皇后:陈阿娇。
长门:长门宫,长门宫原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所有的私家园林,以长公主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
长门宫在长安城外。
后来刘嫖的女儿陈皇后被废,迁居长门宫。
南朝时,萧统编《文选》,收录《长门赋》,传说是陈皇后不甘心被废,花费千金求司马相如所做。
《长门赋》使长门之名千古流传。
长门宫亦成为冷宫的代名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