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及鉴赏(试题示例)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2020全国3卷诗歌鉴赏陆游《苦笋》独家翻译译文及试题准确解析

2020全国3卷诗歌鉴赏陆游《苦笋》独家翻译译文及试题准确解析

2020全国3卷诗歌鉴赏陆游《苦笋》独家翻译译文及试题准确解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①,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歌独家翻译译文——首联:菜盘子里面忽然出现了苦笋,让我眼前一亮。

这两根苦笋剥去外皮,同根并头,就像脱下襁褓的白玉般的婴儿,可爱极了。

颔联:我深知苦笋本性是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和其它植物不一样。

它那种坚贞的节操是与生俱来,并矢志不渝。

颈联:唐太宗虽然经常被魏征顶撞,但仍然说过: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这苦笋就像魏征一样,具有耿介苦节,有干霄之才,所以嘱咐儿童不要过多取食。

尾联:自古以来,人才就要培养,放手让他们高入云霄,与风雨搏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

14.【C】【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

因为苦笋和魏征一样耿介有节操,作者喜爱珍惜,所以吩咐儿童不要多取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别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现在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觉,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因此“新险”“残山”是别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觉。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事实上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如今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还是闲别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白马篇宋代:郑思肖恨里高歌梁父吟,有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来新鸿哀溃国,昼行饥虎齧觑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译文及赏析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夫差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暮也懂亡国的悲惨,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浅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赏析《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

《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打。

商音,五音之一,其声伤感。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至秦国讨伐救兵命令协助击溃吴国的侵略,大哭七天,秦国才容许发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迷失,陷落。

▲创作意境这首诗就是作者写下去寄语自己磨练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窥见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和矢志报仇雪恨的爱国精神。

过零丁洋[文天祥]艰辛接踵而来起至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惊恐滩头说道惊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译者:在家国都遭逢千辛万苦期间,我通过的考试而被起用为官.我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这些岁月,由于战争不停,田园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国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风雨中摇曳的柳絮一样不可收拾.随着抗元斗争的不断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风雨吹打的浮萍一样生死难卜.在江西的惶恐滩战败后,被元军追赶,我的心绪就像惶恐滩的名字那样惶恐.我被押解过零丁洋时,身为俘虏,心里那种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样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哪个人能长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辉照耀.缠革沙场骨尚温,捐献糜顶踵为存活。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 观沧海<<秋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春潮正涨,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从海上升起。

红日冲破残夜,恰好把帆儿高悬。

顺风行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一场春雨刚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在一个明丽的春日,快要跟岸齐平了。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像贴在水面似的。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过。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快要让人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把草铺在春神把花挂在树上,刚够遮住马蹄。

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这里绿杨成荫,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供人们尽情赏玩,地上,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秋思》《天净沙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夕阳早已往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几户人家,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5七年级语文上一、《观沧海》第一部分: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曹操是1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

”三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子曹丕、、2。

》《选自的第一章,》《原是的题目是后人加的,《观沧海》),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207建安十二年(瑟调曲》)。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3分)最富表现力的词是‚斗‛字。
(1分)一个‚斗‛字,不仅突出了故园万物竞 绿,一派生机的景象,(1分)而且表现了作者 年轻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1分) (2)(5分)同意。(1分)诗中的故园是明 丽的:耸立洒脱的高嵋山,精巧别致的待莺亭, 不乏绿意的老柏,艳丽盛开的 桃花。(1分)诗 中的乡人是勤朴的:或红豆相思,或碧水浣纱, 三叉路上,更是樵来耕往。(1分)诗歌不仅抒 写乡思,而且也隐含着作者勇闯前程的豪气和自 信。(2分)
怪石
词句注释
⑴薜荔(bì lì ):蔓生植物。 ⑵莓苔:青苔。 ⑶山阿:山势曲隅。 ⑷廷:同‚庭‛,即庭院。 ⑸缚(fù)虎:以怪石被藤蔓缠缚,故云。 ⑹来:助词。
译文
它像是深山里披着薜荔的人,它像庭院
里被缠住的老虎,睡在青苔上。人们手 摸着他,感受着它的往事,它曾经亲眼 目击汉唐池馆的沧桑兴衰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它和下阕有什么关联?(5分)

答: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绮丽浓 艳的夜游图景。春色醉人,泛舟河上,繁花 似锦,饮酒作乐,吟风弄月,玉箫相伴,一 片温柔富丽。②它为下阕写景阳宫井的冷落 荒凉进行了铺垫,暗示着国运的衰亡的原因 之一是统治者贪恋享乐。
古诗词鉴赏中画面特点常用词语
过东郊故园追和(hè)家大人韵 沈绍姬
【注释】
1、故园:旧家园;故乡。 2、家大人: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 3、和(hè )-----韵:(hè-)旧体诗写作方式之
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 的韵作诗。 4、闉 yīn 古指瓮城的门。
5、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承受父
⑴本首诗出语怪,设想奇,通篇突出了一个
‚怪‛字,请结合全诗作分析。(4分) ⑴诗歌前二句突出地描写石‚怪‛,写怪石 的形状怪异(1分),如山鬼,似伏虎。(1 分)后两句虚写怪石能言(1分),像一位历 史的见证人,经历过千百年时代的盛衰,见 识过前朝后代池馆的兴废,有了通灵怪异之 感。(1分)
1)请简要概括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4分) 答案:年老多病 贫穷落拓 心忧天下 秉性憨 直 (2)请赏析尾联中‚空‛字的妙处.(3分) 答:‚空‛ 在此处意为 ‚陡然 白白地‛ 作 者感叹自己白白地记起当年快意的游赏.一个 空字突出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与感伤,暗含 了作者对昔日志同道合故友的无限追怀
(三)隔句互文
所谓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 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观沧海》)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 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 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 而不运行。
烟笼寒水月笼沙‛Fra bibliotek⑵试比较分析李贺的诗句‚芙蓉泣露香兰笑‛ 与本诗‚手磨心语知许事‛句中关键动词在运 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
⑵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移情于物)的手法(2
分)。 李贺的诗句是正面(直接)写乐声( 或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 以‚香兰笑‛表现琴声的欢快)(1分)。黄 诗中的‚知‛字好似怪石有了神灵之气,能 通人语,能言自己的阅历和见识(1分)。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① (清)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②,岁岁年年斗物华③。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④。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互文
(一)单句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 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例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 。 (二)对句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 十九首》
亲的教诲。趋庭,典故名,典出《论语注 疏· 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 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 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 诗。‛鲤,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趋庭‛ 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6、分彩笔:分写诗的任务。江淹少时﹐ 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 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 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
1 2 3 4 5 恬淡闲适 华美艳丽 清新自然 孤寂冷清 雄伟壮丽 安谧恬美 明快活泼 空灵悠远 空寂寥落 辽阔苍凉 优美宁静 热烈欢快 朴素自然 萧瑟凄冷 深远辽阔 宁谧悠远 生机勃勃 清新明丽 荒芜空旷 雄浑悲壮
2.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有什么作用?(6分)

答: ①‚无人处,秋雨落宫槐‛与上片‚十 年花月夜‛的盛景形成强烈的今昔盛衰对比 ,表达了对亡国教训的的检讨与反思;②以 景传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亡国之 痛于冷落之景中。景阳宫中不见人迹,满目 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 着寂寞的宫槐,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故国衰亡 的凄伤。
小重山
清· 宋征舆① 春流半绕凤凰台②。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 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③ 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注]①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 考中清朝进士,仕清。 ②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③‚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 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溪上作
【注】
①绍兴人物:指当年与陆游志同道合、共图 恢复的友朋故旧. ②俊游:指快意的游赏.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形 象特点。 诗人描写自己年迈多病,异常感伤;痛惜风 俗崩坏,并嗟叹昔日的好友如今都已相继作 古,无人与自己共建功立业。诗人还表达了 处乱世而独立,心忧天下的精神境界。
《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
桐。 如《木兰诗》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首联中最富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一个?请
简析它的妙处。(3分) (2)有人认为,本诗一洗传统思乡诗贯有的 灰暗、凄婉、消沉的色彩。你同意这种看法 吗?请简述理由。(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