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及赏析解析

合集下载

乡思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乡思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下面为大家带来乡思诗歌翻译及赏析,供大家阅读欣赏。

乡思诗歌原文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诗歌翻译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注释⑴落日:太阳落山之地。

⑵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

⑶碧山:这里指青山。

乡思诗歌赏析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

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

如唐韦应物的《西楼》云:“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

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

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

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

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

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

《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

”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

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

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

三四句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及注释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1、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22、葛晓音.杜甫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3、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赏析1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篇1《七步诗》年代: 魏晋作者: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作品赏析【注释】: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清明(宋)高菊卿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释】(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赏析】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

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

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

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

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颔联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

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

《游园不值》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园不值》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园不值》原文及翻译赏析《游园不值》原文及翻译赏析《游园不值》原文及翻译赏析1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简介《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这首小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

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

翻译/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爱惜的青苔。

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注释(1)游园:出外游玩。

(2)不值:没有遇到。

(3)应:应该。

(4)怜:爱惜。

(5)印:印上。

(6)小扣:轻轻地敲打。

(7)久:很长时间。

赏析/鉴赏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

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与此诗后半辞意颇同。

陆游在南宋诗名极大,江湖后辈叶绍翁多半读过《马上作》而有所沿袭。

在创作中,后人往往有类似和全同前人的语句。

这有两仲情况:一是无心偶合,一是有意借用。

前者如蔡宽夫诗话云:“元之(王禹偁)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

’因请易之。

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诣,遂能暗合子美邪。

’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

’卒不复易。

”后者如文天祥《集杜诗·自序》云:“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言之。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短歌行朝代:魏晋作者: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一作:水)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之歌。

当,是唱歌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赏析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d fare thee awhile!
我和你小别片刻。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我要回来的,亲爱的,
Tho’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即使是万里相隔。
[分析] 罗伯特·彭斯自幼受民歌熏陶,他的诗富有乡 土气息和民歌风味,语言通俗,音乐性强,读来流 畅自然,朗朗上口。译诗所选的首尾两节是直译过 来的,句法未变,字面意义也未作任何变更,正是 奉行了“译者依也”的原则。而不变是相对的,第 一句根据 sprung 表现的情态增加了“迎风”;第 三句给 melodie 加上了“甜甜的”修饰。这些“异” 都是译者的“艺”,增添了原诗深层意蕴所有而表 层意蕴所无的内容,因而更深层次地传达了原诗的 意境,达到了“怡”的效果。
人得到乐趣。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 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一首译诗的优劣,也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译得如何。
11.5.6 译者易也(Rendition) • 翻译是换易语言形式,无论如何使用和选择上述
的五论,易是总论。
• 我们来看拜伦“这一天我满三十六岁”一诗第二节的翻译: 原文:
The days are in the yellow leaf,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海水尽枯竭, 岩石皆蚀摧, 此生一息存, 相爱永不隳. (周宜乃译)
卿若红玫瑰, 新绽在六月, 更若旋律曲, 嘹亮声和谐.
As fair art thou, my bo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汝颜美若斯, 我深弥爱之, 情爱永不变, 直至海枯时.
…… And fare thee weel, 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a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 a red red rose
再来看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 《我的爱像朵红红的玫瑰》的译本: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 诗歌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是否可译, 现在翻译界都没有达成一致。不管怎样,每年都有 大量的诗歌被译入和译出。诗歌具有三美:音乐美、 建筑美、美术美,即音韵美、形式美和意象美。
• 诗歌的神韵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现,甚至一些诗, 其形式的表现力可以超过内容的表现力。神寓于形, 形之不存,神将焉附?所以英诗翻译应该在恰如其 分地传达原诗神韵的同时,尽可能地忠于原诗的形 式。
此段译文流畅自然,1.第一句以明喻替代原诗的暗喻,第二句根据 语意添加“香、甜”两字,第四句则用一个暗喻译原诗的直陈句;2.译 诗与原诗句式长短相当,形式相似,用韵也与原诗一致,同为abab式。 3.原诗中的一切形象,如黄叶、香花、甜果、蛀虫、病毒、灾孽,一件 不漏,可谓较好地保留了原诗的音、形、意三美,读来确有拜伦的韵味 和风格。所以我们可以说,译文2和原诗的统一度比译文1高。
和词组层次上统一;句子层面上统一;段落和全诗的层面 上统一。
11.5.2 译者艺也(Re-creation) • 文学翻译是艺术,诗歌翻译更是艺术。英语是形合的语言,
往往表意比较精确;中文是意合的语言,比较模糊,说一 指二,两种语言互译时,常常难以统一,这时就需要译者 艺术地创新。
11.5.3 译者异也(Innovation) • 诗歌翻译可以创新,创新就难免会标新立异。有时
• 关于英诗汉译的形式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意 见。
• 一种主张把英诗译成“中国诗”,即译成中 国固有的诗歌形式;
• 另一种主张译诗应该连同原诗的形式一起移 过来,使它尽量接近原作。诗歌到底要怎么 译呢?
• 中国当代译诗的大家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译诗六论” 很 有借鉴意义。它们是:
11.5.1译者一也(Identification) • 翻译是译文和原文矛盾的统一。统一有不同的层次:词汇
诗歌翻译热身练习
Read the following poem and its version. Try to evaluate and edit it. >You will have 20 minutes to prepare for this poem and
the best version will be chosen from you. > You can look to the dictionary or even ask help from
The flowers and fruits of love are gone,
The worm, the canker, and the grief
Are mine alone. • 译文1:
年华黄叶秋, 花实空悠悠。 多情徒自苦, 残泪带愁流。(译者不详)
如果不对照原诗,译诗读来琅琅上口,是很复合中国传 统审美的诗。但是对照原诗来看,译诗的风格和拜伦的风格 则相去甚远,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翻译。而杨德豫的翻译, 基本按照原诗的用词和形式得来,则更能让中文读者看到拜 伦的真面目:
立异是必须的,特别是对年代久远的诗,可能在原 语中的理解都已经不能确定了,不立异就不能翻译。
11.5.4 译者依也(Imitation) • 前面说译者异也,但是异不能脱离原文的依据,这
就是所谓的译者依也。也就是说,“异”指的是译 文脱离原文的程度,“依”则是指译文接近原文的 程度。
11.5.5 译者怡也(Recreation) • 所谓“怡”,就是翻译的诗歌应该怡性悦情,使
The Words Used in Poetry
Damsel = Maiden Befide = Happen Weal = Well-being Bard = Poet Vale = Valley Foe = Enemy Woe = Sorrow Valiant = Brave Forlorn = Lonely Warrior = Fighter Yonder = Over there
但是 我早知道答案 是的 他们并不记得 他们会很诧异 原来缘分已经戏弄他们多年
时机尚未成熟 变成他们的命运 缘分将他们推近、分离 忍住笑声 挡住去路 然后闪到一旁
有一些信号和迹象存在 即使他们尚未解读 也许就在三年前 或者上个星期二 某片叶子飘舞于 肩与肩之间
有东西掉下又捡了起来 天晓得 也许是那个 消失于童年灌木丛中的球
The Words Used in Poetry
Behold = See Sunder = Break Swine = Pigs Swain = Peasant Main = Sea Lowly = Humble Ingrate = Ungrateful
Mute = Silent Fond = Foolish Reckless = Careless Doleful = sorrowful Artless = Innocent Hapless = Unlucky Haply = Perhaps Anon = At once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卿若红玫瑰
Robert Burns
彭斯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other classmates.
Love at First Sight
译文:
一见钟情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他们素未谋面 所以他们确定彼此并无任何瓜葛 但是从街道、楼梯、大堂传来的话语…… 他们也许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吧
我想问他们是否记得 在旋转门面对面那一刹那 或是在人群中喃喃道出的“对不起” 或是在电话的另一端道出的“打错了”
还有事前已被触摸 层层覆盖的 门把和门铃 检查完毕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 到了早晨已变得模糊
每个开始 毕竟都只是续篇 而充满情节的画本 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
• 诗歌赏析及练习
The Words Used in Poetry
Thou = You 的主格 Thee = You 的宾格 Thy = Your Thine = Your 用在元音前 Methink = It seems to me Hie = go quickly Pleasance = Enjoyment Forsooth = No doubt Quoth = Said Perchance = By chance Mead = Meadow
第二节中将my Luve译为意义相同的两个称呼“我 的爱人”和“亲爱的”,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 依依不舍的心情。而“小别”和“相隔”两词用得 更是精当优美,与此节一、三句相呼应,进一步表 现出诗人真挚深切的感情。此“易”使原诗和译诗 达到了统一。
如果以音、形、意三美的标准来衡量,译 诗也是相当成功的:第一,它完全保留了 原诗的意义和意境;第二,基本保留了跟 原诗相当的形式,每节同为四行,句子长 短也较整齐;第三,节奏自然,偶句押韵, 读来颇有原诗的神韵和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