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1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 )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月4日 B.10月4日 C.11月4日 D.12月4日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 D.《出版管理条例》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

”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9.“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邓小平 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这是( 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 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1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题库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题库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题库第一篇:《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题库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C)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A)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月4日 B.10月4日 C.11月4日 D.12月4日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C)。

A.十项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D)。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D.《出版管理条例》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B)。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

”这句话是(A)说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此观点的提出入是(A)。

A.邓小平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这是(B)提出的见解。

A.商鞅 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标准答案

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标准答案

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标准答案第一篇: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标准答案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标准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单选题(2.0分) 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主体是()。

A.企业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商界人士D.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答案B 单选题(2.0分)本讲提到,行政许可过程中,应该遵循()。

A.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B.育人为本C.处罚与教育相集合原则D.便民原则答案D 单选题(2.0分)我国公权力滥用的表现不包括()。

A.贪污腐败B.以权谋私C.尸位素餐D.劳民伤财答案A 单选题(2.0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执政方略是()。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B.改革开放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D.大力发展经济答案 C 单选题(2.0分)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规定了()的证明标准。

A.“高度盖然性占优势”B.“主观证据占优势”C.“绝对证据占优势”D.“客观证据占优势”答案A 单选题(2.0分)本课程中提到,传统的政府行政体制属于()。

A.市场性政府B.管制性政府C.经济性政府D.限制性政府答案B 单选题(2.0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B.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C.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D.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答案D 单选题(2.0分)全面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A.依法治国 B.宪法制度 C.共产党的领导 D.一国两制答案A 单选题(2.0分)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A.张之洞B.林则徐C.龚自珍D.魏源答案D 单选题(2.0分)国家治理体系要探索,要创新,通过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能量和作用,更好地调动和动员庞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方面的资源。

其中,()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

(正确)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错误)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正确)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

(正确)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

(正确)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

(正确)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错误)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正确)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

(错误)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正确)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A、法律信仰2、()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D、法治3、“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 A、《周易》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A、《法经》5、()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

A、严格依法办事6、()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

C、人治7、()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D、法治8、()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A、道德9、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A、法律至上地位10、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向()转化。

D、人本位11、()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答案 (1)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40分1 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这一提法源自管仲 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阴阳家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以( A )为统帅 以法律为主干 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D 经济法3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将每年 D 定为国家宪法日。

A 9月4日B 10月4日C 11月4日D 12月4日4 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 2015年)》中 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 十项B 十五项C 二十项D 三十项5 “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 《宪法》B 《民法通则》c 《刑事诉讼法》D 《出版管理条例》6 下列法的形式中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 宪法B 行政法规C 法律D 行政规章7 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 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 宪法B 同级政府规章C 法律D 行政法规8 “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 这是国家的祸患。

”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孟子9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 邓小平B 陈云C.彭真D 习近平10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 不难于听言 而难于言之必效。

这是( 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B 张居正C 王安石D 王阳明11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话为( B )所云。

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孟子12 “夫政不简不易 民不有近 平易近民 民必归之。

2016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2016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作风作了明确的概括,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B、1945年( )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C、十五届六中全会( )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

A、法律“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

A、邓小平“散”的主要表现是( )。

B、自由主义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B、陈云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 )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

A、工作不实HHI指数的优势在于( )。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

B、同级政府规章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是( )。

C、投入产出表带电的电气设备以及发电机、电动机等应使用( )灭火。

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 )灭火。

B、降低氧浓度发生火灾时( )。

A、不能随便开启门窗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

B、半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 )负责。

B、施工单位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 )。

A、“次优论”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 )申报。

C、公安消防机构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

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先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改进领导方式,并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 )教育活动。

2016《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题库及答案

2016《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题库及答案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公共知识《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A.孟子B.老子C.孔子D.佛教2.(B)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A.法B.国家本位C.行政力量D.伦理3.(D)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4.儒家认为(B)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

A.天道自然和谐B.人人和谐C.天人和谐D.家国和谐5.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D)。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B.公正司法,违法必究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D.依宪治国,依宪执政6.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A)。

A.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B.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C.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D.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7.全面推进(B),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A.共产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一国两制D.宪法制度8.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B)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张之洞9.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主体是(C)。

A.商界人士B.事业单位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企业工作人员10.(A)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真正防止冤案错案的必然选择。

A.疑罪从无B.疑案从挂C.疑罪从轻D.疑罪从有二、多项选择题11.儒家的特征是(ABCD )。

A.尊奉六经B.提倡“中庸之道”C.崇尚礼乐仁义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12.(CD )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A.人治B.诚治C.德治D.法治13.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ABC)等价值目标。

A.自由B.人权C.民主D.平等14.宪法是(ABC)。

A.立国之本B.人权保障书C.母法D.子法15.广义的国学包括哪些内容?(ABC)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社会科学D.古代文学16.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ABCDE)。

2016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

2016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答案

判断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A.对|B.错 A.《周易》|B.《大学》|C.《论语》|D.《春 秋》 A.孔子|B.刘向|C.老子|D.荀子 A.等级伦理|B.宗法意识|C.国家本位|D.礼治 主义 A.道家|B.儒家|C.法家|D.名家 A.法|B.行政力量|C.国家本位|D.伦理 A.孟子|B.孔子|C.老子|D.佛教 A.神治|B.德治|C.人治|D.法治. A.《法经》|B.《礼》|C.《春秋》|D.《易》 A.法制|B.法治|C.人治|D.德治 A.道德|B.法制|C.法治|D.信约 A.依法治国|B.法制|C.法治|D.道德 A.神本位|B.人本位|C.权本位|D.性本位 A.天道自然和谐|B.天人和谐|C.人人和谐|D. 家国和谐 A.人|B.国家|C.社会|D.统治者 A.法律信仰|B.法律良知|C.法律道义|D.法制 观念 A.法制|B.法治|C.德治|D.人治 A.严格依法办事|B.克服特权思想|C.敢于排除 干扰|D.坚守法治的定力 A.法律至上地位|B.德治至上地位|C.人治至上 地位|D.统治者权威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A.《周易》|B.《大学》|C.《论语》|D.《春 秋》 A.孔子|B.刘向|C.老子|D.荀子 A.等级伦理|B.宗法意识|C.国家本位|D.礼治 主义 A.道家|B.儒家|C.法家|D.名家 A.法|B.行政力量|C.国家本位|D.伦理 A.孟子|B.孔子|C.老子|D.佛教 A.神治|B.德治|C.人治|D.法治. A.《法经》|B.《礼》|C.《春秋》|D.《易》 A.法制|B.法治|C.人治|D.德治 A.道德|B.法制|C.法治|D.信约 A.依法治国|B.法制|C.法治|D.道德 A.神本位|B.人本位|C.权本位|D.性本位 A.天道自然和谐|B.天人和谐|C.人人和谐|D. 家国和谐 A.人|B.国家|C.社会|D.统治者 A.法律信仰|B.法律良知|C.法律道义|D.法制 观念 A.法制|B.法治|C.德治|D.人治 A.严格依法办事|B.克服特权思想|C.敢于排除 干扰|D.坚守法治的定力 A.法律至上地位|B.德治至上地位|C.人治至上 地位|D.统治者权威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公权力行为一般为( )。
多选题
( )是依法治国的特征。
多选题
( )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 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多选题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共同发挥作用。
多选题
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 )的有机体。
多选题
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 素。
)两方面的因
多选题
B
( )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单选题
A.等级伦理|B.宗法意识|C.国家本位|D.礼治 主义
A
( )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单选题
A.道家|B.儒家|C.法家|D.名家
B
( )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 理念。
单选题
A.法|B.行政力量|C.国家本位|D.伦理
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
判断题
2011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 )
判断题
公权力和私权利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 ) 判断题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 判断题
道德的规范现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体系性。 ()
判断题
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 社会人伦。( )
A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 同和支持。
)的普遍认
单选题
A.法律至上地位|B.德治至上地位|C.人治至上 地位|D.统治者权威
A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 十大思想家,( )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单选题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A
( )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单选题
判断题
中庸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
好处,也就是把握准确的度,既不要不到位,也 判断题
不要太过分。( )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统治阶级意识的表现。( )
判断题
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 社会人伦。( )
判断题
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 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
试题名称
试题类型
等级伦理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
判断题
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方针来说,法治和德治是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
判断题
恶治最大的害处就是它不能构建长治久安的社会 环境。( )
判断题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所表现出的忠诚意识、神 圣崇尚、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 )
判断题
遵守法律部分得自一种社会理解,即政府维护和
多选题
大藏经按语系分为( )系统。Fra bibliotek多选题
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
关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血缘关系的 多选题
远近就是行为依据,( )就是行为准则。
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 国方针,但总体包括( )。
多选题
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
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 多选题
判断题
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
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 判断题
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
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 ()
判断题
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 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 )
判断题
中国人的传统是以和为贵。( )
判断题
单选题
A.道家|B.儒家|C.法家|D.名家
B
( )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 理念。
单选题
A.法|B.行政力量|C.国家本位|D.伦理
C
( )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单选题 A.孟子|B.孔子|C.老子|D.佛教
A
( )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 千余年封建统治。
单选题
A.精神|B.制度|C.物质|D.人文
A.人文精神|B.人文主义|C.为人民服务|D.统 治者至上 A.儒家|B.道家|C.阴阳家|D.法家 A.尊奉六经|B.崇尚礼乐仁义|C.提倡“中庸之 道”|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 道德等
A.物质|B.精神|C.人文|D.地理
A.四谛|B.缘起|C.五蕴|D.灭苦 A.等级观念|B.宗法意识|C.国家本位|D.礼治 主义 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 A.《诗》|B.《书》|C.《易》|D.《礼》、《 乐》、《春秋》 A.巴利语系|B.汉语系|C.藏语系|D.缘起
单选题
A.《周易》|B.《大学》|C.《论语》|D.《春 秋》
A
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 )
单选题 A.孔子|B.刘向|C.老子|D.荀子
B
( )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单选题
A.等级伦理|B.宗法意识|C.国家本位|D.礼治 主义
A
( )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A
( )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 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单选题
A.依法治国|B.法制|C.法治|D.道德
A
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 文化向( )转化。
单选题
A.神本位|B.人本位|C.权本位|D.性本位
B
儒家认为( 重要。
)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
单选题
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 素。
)两方面的因
多选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 )。
多选题
“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 )。
多选题
儒家的特征是( )。
多选题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 )。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 文,原意是( ) 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 外,还包括( )
A.神治|B.德治|C.人治|D.法治.
C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单选题 A.《法经》|B.《礼》|C.《春秋》|D.《易》
A
( )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 态。
单选题
A.法制|B.法治|C.人治|D.德治
B
( )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单选题 A.道德|B.法制|C.法治|D.信约
A.耕作|B.培养|C.教育|D.发展、尊重
A.动态的立法|B.司法|C.行政执法|D.守法
A.行政行为|B.司法行为|C.民事行为|D.经济 行为 A.平等性|B.公开性|C.应当性|D.公平性
A.法治|B.德治|C.人治|D.诚治
A.人治|B.法制|C.法律|D.道德 A.制度|B.精神|C.文化|D.灵魂
)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A.精神|B.制度|C.物质|D.人文
A.人文精神|B.人文主义|C.为人民服务|D.统 治者至上 A.儒家|B.道家|C.阴阳家|D.法家 A.尊奉六经|B.崇尚礼乐仁义|C.提倡“中庸之 道”|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 道德等 A.四谛|B.缘起|C.五蕴|D.灭苦
单选题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A
( )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单选题 A.孔子|B.老子|C.孟子|D.毛泽东
B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 )
单选题
A.《周易》|B.《大学》|C.《论语》|D.《春 秋》
A
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 )
单选题 A.孔子|B.刘向|C.老子|D.荀子
判断题
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 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 )
判断题
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
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 判断题
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
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 ()
判断题
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 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 )
判断题
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 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
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 判断题
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 )
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 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 )
判断题
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 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 )
A
( )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 态。
单选题
A.法制|B.法治|C.人治|D.德治
B
( )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单选题 A.道德|B.法制|C.法治|D.信约
A
( )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 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单选题
A.依法治国|B.法制|C.法治|D.道德
A
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 文化向( )转化。
单选题
A.神本位|B.人本位|C.权本位|D.性本位
B
儒家认为( 重要。
)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
单选题
A.天道自然和谐|B.天人和谐|C.人人和谐|D. 家国和谐
C
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 执行。
)来
单选题
A.人|B.国家|C.社会|D.统治者
单选题
A.法制|B.法治|C.德治|D.人治
B
( )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