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

合集下载

怎么样快速治红眼病,治疗方法

怎么样快速治红眼病,治疗方法

怎么样快速治红眼病,治疗方法红眼病是指眼球角膜及结膜充血出现的症状,常见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眼睛疲劳等。

如何快速治疗红眼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休息:如果发生了红眼病,马上停止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者其他光源使眼睛产生疲劳。

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2. 使用人工泪液:如果是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者房间开着空调,造成眼睛疲劳导致而引发的红眼病,可以利用人工泪液或者眼药水润滑眼球的表面,缓解症状。

3. 使用消炎药物:如发现红眼病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使用一些麻烦减轻感染症状的药物也是非常必要的。

4. 保持清洁:经常清洗眼部和眼镜,不要碰眼睛,以免感染。

总的来说,治疗红眼病的关键是要找到病因所在。

如果是因为疲劳造成的则要注意休息;如果是因为细菌感染或者异物感染造成的,需要及时使用药物治疗。

总而言之,治疗任何眼睛问题都应该很小心。

如果您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

怎样可以简单去除黑眼圈,治疗方法黑眼圈是许多人面对的问题,包括男性和女性。

黑眼圈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熬夜,缺乏睡眠,压力,饮食不良等,且黑眼圈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外貌和自尊心。

所以,人们经常想寻求有效的治疗黑眼圈的方法来去除它。

本文将简单介绍几种简单的去黑眼圈的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去黑眼圈的方法1. 熟睡黑眼圈最主要的成因是睡眠不足,所以为了去除黑眼圈,一个好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

保证规律的睡眠周期,改善入睡前的睡眠环境和习惯,可以帮助您充分休息,从而达到缓解黑眼圈的效果。

2. 冰敷为了缓解黑眼圈的肿胀或增加皮肤的紧实度,可以使用冰块。

用纱布包装冰块然后轻轻按压黑眼圈区域约20分钟,可以促进黑眼圈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的疲劳感。

3. 饮食改善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酒精会使皮肤变干,并使黑眼圈明显。

为了减少这些因素,应该少吃含糖和盐的食物和饮料。

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和铁,能够帮助身体去除黑眼圈。

红眼病防治小知识PPT课件

红眼病防治小知识PPT课件

六、七步洗手法
四、双手互握
.
13
六、七步洗手法
五、握住另一只手大拇指
.
14
六、七步洗手法
六、掌心搓手指
.
15
六、七步洗手法
七、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手腕
.
16
谢谢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
17
☆友情提醒: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 疗伤害到了眼角膜,那么视力也会下降。
.
5
五、红眼病预防
1、患者应居家隔离7-10天,洗漱用品应消毒,禁止进入公共场所。 2、在红眼病高发季节,避免去公共场所(游泳池、浴场、电影院等)
中国.人肉游泳池
3D.电影院
.
6
五、红眼病预防
3、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使 用流水。 4、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
.
2
二、红眼病传染源
1、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及泪液 2、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毒。
.
3
三、传播途径
1、患者眼部分泌物 2、患者眼部分泌物

健康人眼
污染物品或水
健康人眼
.
4
四、急性红眼病症状
1、轻度症状:怕光、流泪、眼痛、眼红、 眼屎多、眼睛里像进了沙子一样疼痛等。
2、严重症状: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 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红眼病防治小知识
.
1
一、红眼病的定义
1、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即俗称的“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
2、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
3、主要病原体为:道病毒70型( EV70)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24型变种(CA24v)。 4、主要传染源: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及泪液,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 也存在病毒。

红眼病病毒存活时间 红眼病初期症状是什么

红眼病病毒存活时间 红眼病初期症状是什么

红眼病病毒存活时间红眼病初期症状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红眼病,这种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多种病毒传染所引起的,那么谁知道红眼病病毒的存活时间呢?
一、红眼病病毒存活时间
红眼病病毒一般是肠道病毒,现在对这种微生物的研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该病毒离开人体2-3分钟死亡,另外一种说法是离开人体后,该病毒可以生存2-3天,脱离人体后因无营养维持死亡。

合适的室温及人体温度都适宜红眼病病毒存活,八四消毒液和75%的酒精能杀灭红眼病病毒,无论如何都请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别揉眼睛。

二、红眼病初期症状是什么
红眼病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发病急,潜伏期一到三天,发病三到四天时病情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

初期的主要症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糊住眼睑而睁眼困难,有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

三、红眼病发烧反复怎么办
得了红眼病如果反复发烧,可能是因为身体抵抗力下降,感冒等引起了病毒性的结膜炎,建议确实有发烧,选择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检查,建议做下血常规,再选择对应的药物治疗。

眼部可以使用消炎的眼药水,比如托百士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再加上抗病毒的眼药水,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

四、红眼病和角膜炎的区别
红眼病又称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和结膜炎都是眼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角膜与结膜部位不一样,角膜是一个透明的无血管组织,光线由此进入眼内,使人们可以看到东西。

结膜分为球结膜和睑结膜,发生在角膜上的炎症为角膜炎,而发生在结膜上的炎症则称为结膜炎。

结膜炎的症状是充血、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等,而角膜炎的症状是异物感重、疼痛明显,常常会影响视力,伴有畏光。

中医红眼病解释

中医红眼病解释

中医对于红眼病有一定的认识和解释,通常将其视为一种与眼部相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疼痛、发痒、流泪等症状。

中医认为,红眼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界环境、体内病理变化以及人体内外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红眼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风热型、湿热型、气滞血瘀型等,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解释和治疗原则:
1.风热型:认为该类型红眼病主要是由外界风热侵袭引起的。

治疗上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
药,如银翘散、连翘等,同时辅以清洁眼部、避免刺激等措施。

2.湿热型:该类型红眼病认为是由体内湿热蕴结所致。

治疗上会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
黄连、黄柏等,同时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和干燥。

3.气滞血瘀型:该类型红眼病认为是由气滞和血液循环不畅所致。

治疗上会采用活血化瘀
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同时辅以适当的眼部按摩和热敷。

此外,中医还注重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脉情况和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方法,以促进整体健康平衡和自愈能力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观点和治疗方法在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上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在治疗红眼病时,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红眼病的护理措施

红眼病的护理措施

红眼病的护理措施
1.病毒性红眼病护理措施:
-维持眼部清洁:用温水轻轻清洗双眼,可帮助减轻分泌物的积聚。

-避免揉眼: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病毒扩散。

-使用眼药水:使用市售的无菌眼药水,可缓解红眼病的症状。

-避免传染:避免与他人共用眼部物品和化妆品,如眼影、眼线笔等。

2.细菌性红眼病护理措施:
-维持细菌的清洁:使用温水和适量的无菌盐水清洗眼睛,有助于减
少细菌数量。

-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可有效杀灭细菌。

-手卫生:勤洗手,避免传播细菌。

3.过敏性红眼病护理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尽量远离引起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宠物皮屑等。

-使用抗过敏眼药水:使用医生推荐的抗过敏眼药水,可以缓解红眼
病的症状。

-避免揉眼: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过敏反应加重。

-维持室内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清洁家居用品,减少
过敏原的积聚。

4.其他红眼病护理措施:
-留意个人卫生:保持眼部和手部的清洁,避免接触污染物。

-视力休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长时间集中目光会导致眼睛疲劳,应适时休息眼睛。

-热敷:用温水或热敷器敷在眼部可减轻眼睛干涩和疼痛的症状。

-饮食调理:增加摄入维生素A、C、E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柠檬、绿叶蔬菜等,有助于眼部健康。

关于红眼病的护理与巡检

关于红眼病的护理与巡检

关于红眼病的护理与巡检一、红眼病概述红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其主要症状包括眼部疼痛、异物感、流泪、畏光、视力模糊等。

红眼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在发现病例时,应及时采取护理和巡检措施,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二、红眼病的护理1. 隔离措施对于确诊为红眼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减少疾病的传播。

2. 个人卫生(1)患者应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

(2)避免用手触摸眼睛,以减少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3)不要共享个人物品,如毛巾、洗脸盆等。

3. 眼部护理(1)保持眼部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洁眼部。

(2)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按照医生指导进行点眼。

(3)避免过度用眼,尽量减少看书、看电视等,给予眼部充分的休息。

4. 生活调整(1)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2)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果,提高身体免疫力。

(3)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性环境,加重眼部不适。

三、红眼病的巡检1. 巡检内容(1)观察患者眼部症状的变化,如疼痛、异物感、流泪、畏光等。

(2)检查患者是否有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典型红眼病症状。

(3)关注患者体温、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

2. 巡检频率对于红眼病患者,应每日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检,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 异常处理(1)如发现患者症状加重,如视力明显下降、眼部剧烈疼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如发现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头痛、发热等,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就医等。

四、总结红眼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但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和巡检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减轻患者痛苦。

希望全体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护理和巡检规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红眼病、登革热防治知识

红眼病、登革热防治知识

正确认识红眼病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 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 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 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 接触才会患病。患红眼病 的症状特症是:单眼或双 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 性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 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 有的则转成慢性结膜炎。
红眼病的治疗
得了红眼病后要积极治疗,一般 要求要及时、彻底、坚持。一经发现, 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 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
一、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二、登革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眼病(急性结膜炎)概述
红眼病(急性结膜 炎),根据不同的致病 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 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 类,其临床症状相似, 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 病毒性结膜炎为重。该 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 夏季节多见。
红眼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 传染,最常见为眼--手--眼 的传播。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 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 巾、手帕、脸盆、水、电子游 戏机、电脑的键盘等),与 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 等,都会被传染,或到病人接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白纹伊蚊均是
主要传播媒介,登革 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染 给人。在广东、广西, 白纹伊蚊是主要媒介, 俗称“花斑蚊”。
白纹伊蚊孳生场所
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人工、植物容器 以及积集雨水的花基、水池等。 主要有:水种养万年青、富贵竹等的 花瓶。一些废弃的缸、托盆、碗、碟盆 等无用容器,装空调水的容器;废品收 购站堆放在室外的各种盛水容器,汽车 维修厂的废旧轮胎,建筑工地的水池、 地面水等。
登革热概况
登革热是由登 革病毒所引起,由 伊蚊传播的急性传 染病。
主要症状
发热:发热持续3~7天。 全身中毒症状:头痛、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防治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防治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防治知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本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且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

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自然病程短,预后良好,结膜炎发病后一段时间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仍易感。

一、临床表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自觉眼不适感1-2 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有明显眼刺激症状,眼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一般无后遗症,偶有少数结膜炎患者在结膜炎后1~8周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下肢运动麻痹或面瘫,部分患者致残。

二、治疗原则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

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病无疗效。

抗生素滴眼剂仅用于预防细菌感染。

眼分泌物多时用温生理盐水或3%硼酸液清洗结膜囊。

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桑叶、薄荷等热熏敷或提取液滴眼可缓解症状。

三、预防措施1、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等健康的个人卫生习惯。

2、做好病人的隔离与消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度传染性及人群普遍易感是其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急性患者眼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来源,通过“患眼一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

学校等人群聚集的集体单位要采取晨检措施,早期发现病人,对病人采取隔离,以防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隔离期至少7~10日。

3、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

4、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可用75%医用酒精消毒双手。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医院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专治门诊,集中查治以避免交叉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眼病相关知识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

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

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天,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还可借助水传染,如游泳池水等。

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

“红眼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都会加速该病传播。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

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

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

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感染上红眼病,最起码也要治疗一个星期”眼科医生说染上了“红眼病”其实非常麻烦,并不是由你的体质强弱就能决定你恢复得好慢。

1)为此,医生建议要是得了红眼病后要积极治疗,一般要求要及时、彻底、坚持。

一经发现,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

1. 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而用湿毛巾包在眼睛上冷敷或是用冰块冰敷都有一定效果。

2. 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

常用眼药水有10--20%磺胺醋酰钠,0.3%氟哌酸,0.25%氯霉素眼药水等。

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

3. 对混合病毒感染的结膜炎,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腺病毒可用0.1%羟苄唑眼药水、0.1%肽丁胺乳剂;如为小病毒可用0.1%疱疹净、0.1%无环鸟苷眼药水等,每日2--3次,必要时还可应用干扰素等。

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 当炎症控制后,为预防复发,仍需点眼药水1周左右,或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药水,每日2--3次,以改善充血状态,预防复发。

医生同时建议患者其实口服和输液都不需要,关键是局部用药量要足够,要频繁点药,最好是10分钟1次。

诺酮类的眼药水加上抗病毒眼药水是最佳组合,同时必须加大抗生素含量。

专家还建议已经感染的市民最好不要去药店自己买药,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对症下药。

2)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红眼病”的秘方、偏方:1. 取人乳或鲜牛乳滴入眼内,闭眼10分钟,每日2次,每次2滴,连用2天,有特效,忌辣。

2. 用苦瓜250克(干苦瓜125克),木贼草(笔壳草或笔筒草)15克。

共煎汤(中老年人1次服用量)。

先将鲜苦瓜洗净剖开去瓤,切成小薄片,木贼草切成3--5厘米长的短节,两味同时放入瓦锅,注入清水,文火煎至两碗,将渣滤去服用。

早晚各1次,3天1个疗程,可治愈。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预防红眼病传播应注意以下细节曾几何时,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办公一族的亲密伙伴。

但若稍有不慎,这个亲密伙伴可能会给您带来不小的麻烦哦!最近一项关于眼疾调查显示,电脑键盘目前已取代食肆的湿毛巾,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而且还会在办公室内传播。

有接触就有传染的机会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病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才会被传染。

尤其是夏秋季节,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红眼病大流行。

很多人知道游泳会传染红眼病,但对键盘传染却疏忽大意,更没有养成使用键盘不揉眼、使用后洗手的习惯,因而染上红眼病。

“红眼病”实际上是指流行性急性结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它们传染性很强,潜伏期短,发病时病人眼睑和结膜红肿,眼部发痒、疼痛、视力模糊,分泌物呈水样,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刺痛。

少数病人可伴有角膜病变而影响视力。

治红眼病莫用激素类眼药1.保持眼部清洁。

由于患急性结膜炎时分泌物较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

细心地护理眼部,经常保持清洁很重要。

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液洗眼或眼浴,再滴入眼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2.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

急性结膜炎初起时宜作冷敷,有助于眼部红肿消退。

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

3.常用的抗生素眼药有0.25%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

病毒性结膜炎还可使用盐酸吗啉胍眼药水以及各种抗病毒中药剂的眼药水。

4.避免光和热的刺激。

不要勉强看书或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

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勤洗手少揉眼预防红眼病1.经常使用公用电脑键盘的人,在使用过程中切勿揉眼,使用后应记得清洗双手。

2.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控制传染源。

患者所用毛巾、手帕、脸盆、眼镜等须经常消毒,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并与健康人分开。

3.注意用手卫生。

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4.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5.少儿抵抗力弱,尽量少去人群中玩,并保持手、眼卫生,不与患病家人共睡。

6.健康人可点消炎眼药水预防。

洗脸最好用流水,面盆、毛巾等用具应注意消毒。

患过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的人,对此病并无免疫力,同样需注意预防再度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红眼病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传染性极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

急性期红眼病患者眼分泌物中所含的大量病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及经水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例如:通过接触有眼分泌物的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是通过接触有眼分泌物的毛巾、脸盘、水等物而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痊愈后很少重复感染。

有报道显示,病后获得免疫时问的长短不一,部分人存在终生免疫的能力。

红眼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可短至数小时,也可长至4~5天;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水肿、充血,眼球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痒、眼痛,眼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增多等,一般为双眼受累,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多为2~7天,个别可长达月余。

愈后良好,一般不留后遗症。

由于红眼病患者在前驱期(即眼部有异物感而眼结膜尚无明显充血时)已开始有传染性,直到症状消失后才不再传染他人,故一旦发现有红眼病患者或可疑患者应立即进行合理的预防。

主要措施为:①及时隔离传染源,就地集中隔离,既便于治疗又可防止疾病的扩散。

②利用板报、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尽早预防。

③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擦眼、勤洗手;流行期间,不借用他人毛巾或使用公共场所毛巾。

④针对对肠道病毒对热、干燥、紫外线敏感的特点,对患者所用毛巾、脸盆等物品可采用热水浸烫后放在阳光下曝晒的办法进行消毒。

⑤加强对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落实好各项卫生制度,公用盆池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发病后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⑥流行发生后应立即关闭游泳池及浴室大池,减少经水传播的可能性,一律淋浴及用流水洗脸。

⑦流行期间不宜推行集体性滴眼药预防或用盐水洗眼,避免引起交叉感染红眼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除多采用病毒唑等抗病毒滴眼液及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外,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中药疗法:小医认为红眼病属“暴发火眼”,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及洗眼。

单方可为银花15克、川椒12克、黄芪12克、板兰根15克、鱼腥草15克、菊花20克、黄柏12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留少许药液冷却后加少量食盐,洗眼。

②点刺放血疗法:常取中冲穴,常规消毒后点刺,稍加挤压出血3~5滴。

眼痛肿胀明显者,可加用太阳穴点刺出血。

1日1次。

③耳针疗法:主穴取双耳耳垂部结节状压痛点,如测不出压痛点则取眼穴,眼痛肿胀明显者加太阳穴,结膜充血明显者加攒竹穴,每个穴位点刺挤血4~5滴,严重者可挤10滴左右。

1日1次。

④口服病毒唑、西咪替叮、维生素C、维生素B6、牛黄解毒片等药物:西咪替叮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病毒感染的恢复及止痛作用;维生素B6、维生素C有增加免疫力和抗病毒作用,可增加黏膜的新陈代谢。

⑤激光、针灸、穴位按摩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另外,鲜蒲公英熬汁口服、熏眼,用花椒水洗眼、用生姜片敷眼等小偏方也可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