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眼病的预防知识
红眼病预防宣传

红眼病预防宣传
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眼红、眼睛痒、眼睛疼痛以及分泌物增多等。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传播,需要进行相关宣传和教育,下面是一些预防红眼病的宣传内容:
1. 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到眼睛的时候。
2. 避免直接接触患有红眼病的人的眼部分泌物,如眼泪、眼屎等。
使用纸巾或洗手清洁后再处理。
3. 分享正确如何使用和存放眼镜、隐形眼镜的知识,以及定期更换眼镜清洁液等。
4. 不共用眼部用品,如毛巾、面盆、眼药水等,以免传播疾病。
5. 避免与眼睛有直接接触的活动,如擦眼睛、戴隐形眼镜或做眼部手术后的游泳等。
6. 强调不要使用过期的眼药水,一旦出现红眼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这些宣传内容可以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单页、电视广告、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传播。
重要的是要提高公众对红眼病的认知和了解,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传染病的传播。
红眼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红眼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它的主要症状是眼睛发红、发痒、流泪、分泌物增多等。
红眼病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可以是过敏反应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是预防红眼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的手部是最容易接触到细菌和病毒的部位,因此在接触眼睛之前,务必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
此外,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用品,以减少传播病菌的机会。
2. 避免接触眼部感染源:红眼病通常是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的,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眼部感染源,如眼屎、眼泪、眼部分泌物等。
如果接触到这些物质,应及时用清水冲洗眼睛。
3. 避免眼部疲劳:长时间的用眼会导致眼部疲劳,增加感染的风险。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发生,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屏幕,适时休息眼睛,进行眼部放松运动。
此外,保持室内光线适中,避免过度照明也是预防眼部疲劳的重要措施之一。
4.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是预防红眼病的重要措施。
经常清洁家居用品,如枕头、被褥等,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此外,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也有助于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5. 注意饮食营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眼部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摄取丰富的维生素A、C和E,这些维生素对眼睛的健康有益。
例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可以帮助保护眼睛的健康。
6. 避免使用他人的眼部用品:使用他人的眼部用品,如眼药水、眼镜、隐形眼镜等,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他人的眼部用品,以免传播病菌。
7.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如眼睛发红、发痒、流泪等,应及时就医。
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并减少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总之,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眼部感染源,注意眼部疲劳和环境卫生,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并及时就医。
红眼病预防教案

红眼病预防教案标题:红眼病预防教案引言概述: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症状是眼结膜充血、眼睛发红、疼痛等。
预防红眼病的关键在于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眼部卫生。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红眼病预防教案。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定期洗手:时常洗手是预防红眼病的有效措施,特殊是接触公共场所后及时洗手。
1.2 避免揉眼睛:揉眼睛会导致细菌感染眼部,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1.3 使用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眼镜、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
二、避免接触感染源2.1 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眼部疾病的人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2.2 避免使用他人眼药水:眼药水是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以免传播细菌。
2.3 避免使用过期化妆品:过期化妆品容易滋生细菌,使用后可能导致眼部感染。
三、保持眼部卫生3.1 定期清洁眼镜:眼镜是日常用品,要定期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2 避免长期使用电子产品: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增加感染红眼病的风险。
3.3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减少眼部疲劳。
四、加强营养补充4.1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C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眼部感染。
4.2 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减少眼部感染的风险。
4.3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五、定期眼部检查5.1 定期眼部检查:定期到眼科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眼部问题,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5.2 遵医嘱治疗:如有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5.3 注意眼部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眼部健康,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结论:通过以上的红眼病预防教案,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红眼病的发生,保护眼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翼大家能够重视眼部卫生,做好红眼病的预防工作。
幼儿园红眼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红眼病预防知识红眼病是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在幼儿园中蔓延开来。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眼睛健康,预防红眼病的发生,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
要保持幼儿园的环境清洁卫生。
红眼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幼儿园内空气流通很重要。
保持教室通风,定期消毒桌椅、玩具等物品,减少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幼儿园应该定期检查卫生设施,及时修复和更换不合格的设备,确保幼儿园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要加强对孩子们的个人卫生教育。
幼儿园老师应该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睛等。
同时,要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纸巾或手帕掩盖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嘴咳嗽或打喷嚏,减少病毒的传播。
要定期对孩子们的眼睛进行检查。
幼儿园应该定期请专业的医生对孩子们的眼睛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家长也应该定期带孩子去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眼部问题,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健康。
要避免孩子们接触可能感染红眼病的源头。
红眼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所以要避免孩子们接触患病孩子的眼屎、眼泪等分泌物。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们的眼部情况,一旦发现有孩子出现红肿、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要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
要加强红眼病的宣传和教育。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家长传达红眼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同时,幼儿园老师也要定期向孩子们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红眼病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红眼病的预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共同努力。
通过保持幼儿园的清洁卫生、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定期检查孩子们的眼睛、避免接触病毒源头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红眼病的发生,保护孩子们的眼睛健康。
希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能够重视红眼病的预防工作,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红眼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红眼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睛充血、眼睛发痒、眼睛疼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眼病的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
一、红眼病的预防知识1.了解红眼病的传播途径:红眼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眼部分泌物、接触污染物品等途径传播。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认识红眼病的症状:红眼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充血、眼睛发痒、眼睛疼痛、眼睛分泌物增多等。
及时发现症状有助于早期治疗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了解红眼病的高发季节:红眼病在春季和夏季较为常见,因此在这个时候要格外注意眼部卫生和预防。
4.重视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红眼病的关键。
经常洗手、不触摸眼睛、不乱揉眼睛是预防红眼病的基本要求。
二、红眼病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红眼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持室内通风是预防红眼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避免接触污染物品:红眼病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手帕、毛巾、眼镜等物品传播,因此要避免接触这些污染物品,保持眼部的清洁。
3.不与患者共用眼部用品:红眼病是一种传染病,患者的眼部用品可能被病毒污染,因此不与患者共用眼部用品,如眼药水、眼罩等。
4.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的清洁是预防红眼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常洗手,用清水洗眼,避免揉眼睛,不用脏手触摸眼睛等都是保持眼部卫生的方法。
5.避免过度使用眼睛:长时间用眼是导致红眼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避免过度使用眼睛,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
6.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的食物有助于增强眼部的抵抗力,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7.加强免疫力: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红眼病的发生。
总结: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过了解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污染物品,注意眼部卫生和适度使用眼睛等都是预防红眼病的重要措施。
红眼病防治小知识精品PPT课件

勤洗手
不用脏手揉眼睛
眼药水分开用
五、红眼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忌酒
忌韭菜
忌洋葱
忌鱼
忌洋葱
忌生姜
五、红眼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宜吃凉性水果
宜吃萝卜
宜吃梨、橙子
宜吃小米
宜吃小麦
宜吃薏苡仁
六、七步洗手法
一 掌心对掌心
六、七步洗手法
二、掌心对手背
六、七步洗手法
三、 双手十指交叉
六、七步洗手法
四、双手互握
红眼病防治小知识
一、红眼病的定义
1、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即俗称的“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
2、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
3、主要病原体为:道病毒70型( EV70)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24型变种(CA24v)。 4、主要传染源: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及泪液,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 也存在病毒。
☆友情提醒: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 疗伤害到了眼角膜,那么视力也会下降。
五、红眼病预防
1、患者应居家隔离7-10天,洗漱用品应消毒,禁止进入公共场所。 2、在红眼病高发季节,避免去公共场所(游泳池、浴场、电影院等)
中国.人肉游泳池
3D.电影院
五、红眼病预防
3、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使 用流水。 4、不宜采用集体滴药方法预防眼病。
二、红眼病传染源
1、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及泪液 2、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三、传播途径
1、患者眼部分泌物 2、患者眼部分泌物
手
健康人眼
污染物品或水
健康人眼
四、急性红眼病症状
预防红眼病宣传

预防红眼病宣传
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具有传染性。
为了预防红眼病的传播,我们需要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预防红眼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预防红眼病的宣传内容:
1.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眼部区域之前和之后,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洁双手。
2. 避免接触眼部:避免用手经常摩擦或揉眼睛,因为这样会增加细菌传播的可能性。
3. 不共享个人用品:不共享眼镜、眼药水、眼线笔、眼影等个人物品,以免通过传播细菌导致感染。
4. 避免密切接触:与已经感染红眼病的人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亲吻、握手等密切接触。
5. 注意眼部卫生:使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拭眼部,并避免使用过期或污染的化妆品。
6. 不戴隐形眼镜:在眼部感染期间,最好避免佩戴隐形眼镜,以免加重感染或传染给别人。
7. 去医院就诊:如果出现红眼病症状,如眼睛发红、疼痛、分泌物和视力模糊等,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并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治疗。
8. 定期洗眼:使用生理盐水或眼部清洗液进行定期的眼部清洗,有助于预防红眼病的发生。
通过宣传红眼病的预防措施,人们将更加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红眼病的侵害。
预防红眼病的宣传对于保护公众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广泛传播这些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红眼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红眼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特征是眼睛充血、发痒、疼痛、流泪等症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红眼病的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一、红眼病的预防知识1. 病因:红眼病主要由病毒、细菌或过敏引起。
其中,病毒性红眼病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
其他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过敏性炎症等。
2. 传播途径:红眼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与感染者握手、触摸被感染的物体等。
此外,红眼病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或细菌会通过飞沫传播到周围的人体表面。
3. 高发季节:红眼病的高发季节通常为春季和夏季,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病毒或细菌的生长和传播。
4.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红眼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经常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眼睛之前。
- 避免眼部接触:尽量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以减少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 不共用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眼镜、毛巾、枕头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减少病毒或细菌的滋生。
- 加强免疫力:通过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来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红眼病的预防措施1. 预防病毒性红眼病:- 避免与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其症状出现时。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
- 避免触摸眼睛,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 避免共用眼镜、眼药水等个人物品。
2. 预防细菌性红眼病:- 避免与细菌感染者共用眼镜、毛巾等个人物品。
- 注意眼部卫生,定期清洗眼睛,避免眼部感染。
- 避免眼部受伤,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3. 预防过敏性红眼病:-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眼睛。
- 使用抗过敏眼药水或眼药膏,缓解过敏症状。
三、红眼病的常见治疗方法1. 病毒性红眼病的治疗:- 通常情况下,病毒性红眼病会在一到两周内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红眼病的预防知识关于红眼病的预防知识红眼病(急性结膜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夏、秋季节易发、多发,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如不及时预防和控制将会引起学校红眼病的流行,请引起重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是近30年来世界爆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落。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本病病原为微笑核糖酸酸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
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与带菌者。
2、传播途径:主要为眼、手、眼接触传播。
病人分泌物污染其手帕、毛巾等,以及浴池、游泳池、洗面用具、电脑键盘等均可间接接触传染给他人。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好发于夏秋季。
2)、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见多。
3)、居住拥挤、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好都有助于疾病的传播。
4)、可借助水源引起爆发。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数小时~5天,一般为1~2天。
2、接触传染后2~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自觉眼部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
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
眼睑水肿、球结膜高度充血。
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
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
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4、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
个别病人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三、治疗患上“红眼病”虽然比较麻烦,但只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一般一周时间便可消除症状,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要及时进行诊治。
一经发现,立即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购药、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这是治疗红眼病的关键,一些人对“红眼病”缺乏应有的重视,往往不能对症下药,以致延误病情。
2. 对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若分泌物不多,可用消毒棉签蘸上述溶液清洁眼部。
早期冷敷可以减轻本病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多种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如10%磺胺酰酰钠、0.25%氯霉素、0.5%~1.0%红霉素液或新霉素等,根据病情轻重,每隔2~3小时以至每隔1小时一次。
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如0.5%四环素、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防止眼睑粘着,同时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
在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处理。
3.用药要坚持,不可中断。
而且,为了预防复发,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应继续治疗一周左右。
4.饮食以清淡为主,同时,要远离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物品。
四、如何预防1.各系要加强健康教育,教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
教室、寝室要加强开窗通风,搞好环境卫生。
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品要保持清洁,经常消毒,专人专用,严禁混用。
提倡流水洗手,眼药水只能专人专用,以防交叉感染。
2.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所以,健康人应避免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洗脸毛巾、脸盆等。
对个人用品或教、寝室等的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
要讲究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外出归家用肥皂洗两遍手。
3.有条件或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以增强抗病能力。
4.病人自觉做到不与他人握手及其他方面接触。
5.在红眼病高发期,最好不要到处走动,少去商场、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尽量减少聚会、外出就餐的机会,以绝隐患。
6.加强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并要求立即就诊。
关于红眼病的预防知识红眼病(急性结膜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夏、秋季节易发、多发,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如不及时预防和控制将会引起学校红眼病的流行,请引起重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是近30年来世界爆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落。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本病病原为微笑核糖酸酸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
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与带菌者。
2、传播途径:主要为眼、手、眼接触传播。
病人分泌物污染其手帕、毛巾等,以及浴池、游泳池、洗面用具、电脑键盘等均可间接接触传染给他人。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好发于夏秋季。
2)、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见多。
3)、居住拥挤、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好都有助于疾病的传播。
4)、可借助水源引起爆发。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数小时~5天,一般为1~2天。
2、接触传染后2~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自觉眼部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
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
眼睑水肿、球结膜高度充血。
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
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
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4、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
个别病人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三、治疗患上“红眼病”虽然比较麻烦,但只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一般一周时间便可消除症状,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要及时进行诊治。
一经发现,立即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购药、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这是治疗红眼病的关键,一些人对“红眼病”缺乏应有的重视,往往不能对症下药,以致延误病情。
2. 对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若分泌物不多,可用消毒棉签蘸上述溶液清洁眼部。
早期冷敷可以减轻本病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多种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如10%磺胺酰酰钠、0.25%氯霉素、0.5%~1.0%红霉素液或新霉素等,根据病情轻重,每隔2~3小时以至每隔1小时一次。
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如0.5%四环素、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防止眼睑粘着,同时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
在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处理。
3.用药要坚持,不可中断。
而且,为了预防复发,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应继续治疗一周左右。
4.饮食以清淡为主,同时,要远离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物品。
四、如何预防1.各系要加强健康教育,教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
教室、寝室要加强开窗通风,搞好环境卫生。
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品要保持清洁,经常消毒,专人专用,严禁混用。
提倡流水洗手,眼药水只能专人专用,以防交叉感染。
2.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所以,健康人应避免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洗脸毛巾、脸盆等。
对个人用品或教、寝室等的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
要讲究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外出归家用肥皂洗两遍手。
3.有条件或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以增强抗病能力。
4.病人自觉做到不与他人握手及其他方面接触。
5.在红眼病高发期,最好不要到处走动,少去商场、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尽量减少聚会、外出就餐的机会,以绝隐患。
6.加强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并要求立即就诊。
关于红眼病的预防知识红眼病(急性结膜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夏、秋季节易发、多发,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如不及时预防和控制将会引起学校红眼病的流行,请引起重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是近30年来世界爆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落。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本病病原为微笑核糖酸酸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
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与带菌者。
2、传播途径:主要为眼、手、眼接触传播。
病人分泌物污染其手帕、毛巾等,以及浴池、游泳池、洗面用具、电脑键盘等均可间接接触传染给他人。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好发于夏秋季。
2)、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见多。
3)、居住拥挤、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好都有助于疾病的传播。
4)、可借助水源引起爆发。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数小时~5天,一般为1~2天。
2、接触传染后2~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自觉眼部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
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
眼睑水肿、球结膜高度充血。
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
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
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4、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
个别病人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三、治疗患上“红眼病”虽然比较麻烦,但只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一般一周时间便可消除症状,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要及时进行诊治。
一经发现,立即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购药、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这是治疗红眼病的关键,一些人对“红眼病”缺乏应有的重视,往往不能对症下药,以致延误病情。
2. 对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若分泌物不多,可用消毒棉签蘸上述溶液清洁眼部。
早期冷敷可以减轻本病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多种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如10%磺胺酰酰钠、0.25%氯霉素、0.5%~1.0%红霉素液或新霉素等,根据病情轻重,每隔2~3小时以至每隔1小时一次。
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如0.5%四环素、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防止眼睑粘着,同时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
在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处理。
3.用药要坚持,不可中断。
而且,为了预防复发,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应继续治疗一周左右。
4.饮食以清淡为主,同时,要远离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物品。
四、如何预防1.各系要加强健康教育,教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
教室、寝室要加强开窗通风,搞好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