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m、1dm=m、1cm=m、1mm=m、1μm=m、1nm=m 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地球半径6.4×106m= 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聚焦知识点二: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cm。
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概念 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速度的定义,并能求平均速度。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会根据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
4.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复习过程 一.概念引入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速度 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误差 错误 估读 二.概念复习与辨析1.机械运动_定义:把物体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 参照物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
选取: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________的。
②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_______的,但不能将研究的________作为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机械运动中,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有__________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说它是静止的。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_ ;(2) (3) 4、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速度。
根据定义可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需要考虑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因素。
(2)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示 ;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 ________km/h=1m/s. 5、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6.变速运动: 包括速度大小改变和速度方向改变, 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熟悉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能够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能够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由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运动物体的要素:位置,时间。
•运动物体的变化:位移和速度的改变。
机械运动按路径形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物体的速度变化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速度和位移•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SI单位是米每秒(m/s)。
•位移:物体由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量。
3.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的图像:通过时间和速度的图像可以观察到速度的变化。
•位移的图像:通过时间和位移的图像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
三、复习过程步骤一: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的要素有哪些?3.机械运动的分类有哪些?步骤二:复习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速度的定义是什么?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3.瞬时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瞬时速度?4.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位移?步骤三: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观察以下速度和位移的图像,回答问题:时间(s) 0 1 2 3 4速度(m/s) 0 5 -3 4 -2位移(m) 0 5 -1 7 51.速度的图像和位移的图像有什么规律?2.当速度为正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3.速度和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步骤四: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以下情境,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1.一个物体在10秒钟内匀速行驶了50米,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图2 第29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一.知识回顾(记课本笔记5’) 1、长度单位1nm= m ,1微米= 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注意)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 ,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 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2)计算公式: ,变形式 , ;1km/h= m/s. 20m/s =__________km/h ;108km/h =___________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重难考点点击 考点1:刻度尺的使用 1.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2.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 .1.65m B .1.75m C .1.85m D .1.95m 3.用A 、B 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 考点2:误差与减小误差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5.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 、5.45cm 、5.46cm 、5.44cm ,则此物长应是( ) A 、5.44cm B 、5.45cm C 、5.46cm D 、5. 445cm考点3:长度的特殊测量6.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7.如图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测量圆柱体直径,则图中圆柱体的直径应为 cm 。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教案: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二)教学目标:1.复习和巩固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2.掌握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相关概念的复习和巩固2.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3.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的应用2.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投影仪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作业纸教学过程:Step 1: 复习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15分钟)1.在黑板上复习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等。
2.复习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定义和公式,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澄清疑问。
Step 2: 掌握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25分钟)1.通过多个例题演示机械运动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2.以一个小车匀速直线运动为例,让学生计算小车在其中一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位移,提供相应的公式。
4.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Step 3: 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0分钟)1.选择一个综合性的机械运动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列出解题步骤。
3.让学生自主进行解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整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Step 4: 总结和小结 (10分钟)1.复习整个课堂的内容,对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进行总结和梳理。
2.强调学生在解决机械运动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Step 5: 作业布置 (5分钟)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1讲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A. A 与 B B. A 与 C C. C 与 D D. B 与 C 例题 7.(6 分)下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 G11 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
1300 千米
( 1) 列 车 从 北 京 南 到 上 海 虹 桥 运 行 多 长 时 间 ? ( 2) 列 车 从 北 京 南 到 上 海 虹 桥 的 平 均 速 度 多 大 ?
清 原 三 中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小明步行速度约 1m /s C 课桌高约 0.8m ) B 小明百米的成绩约 5s D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 5s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乙至丙 cm 甲至丙
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选做标准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3.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量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分别为 L1 = 3.51 厘米、L2 = 3.52 厘米、L3 = 3.52 厘米,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 ) A.3.5 厘米 C.3.517 厘米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A.火车车箱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B.3.51 厘米 D.3.52 厘米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 B.走动的列车员 D.路边的树木
清 原 三 中
第1讲 一.学习目标: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三.例题
例题 1. 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 ,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 ________ 的 ,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 _____________的。 例题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例题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72km/h=________m/s;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双基回顾]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是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电子器件芯件中的线宽已降到0. 05 um ,即50 nm ,50 nm合 m .2.你走路时正常走一步的长度约为50 ;一支未使用过的2B 铅笔的长度约为0.18 ;小明跑100 m 所用的时间约为15 .(填单位符号)3.使用刻度尺之前我们要先观察刻度尺的 、 和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1)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 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2)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 .(3)测量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 。
4.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可以减小这种误差,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28. 35 cm ,其中估读的数字是 。
5.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大小等于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读做 ,符号为 。
6.“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全家外出旅游,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72 km/h ,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72 km/h 合 m/s .如果他们以这样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h ,则汽车行驶了 km.。
7、小明在进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和 。
8.我们把用来判断—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 。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 位置改变的过程叫机械运动.9.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 .妈妈骑电动车送小明上学,妈妈叫小明“坐好别动”,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小明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0.下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80 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例题分析]例1 3.1 cm .其测量过程中主要的错误是:(1) 。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进一步理解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机械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
2.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学法: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讲解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讲解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4.通过示例分析和解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15分钟)1.事先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学生自愿回答关于机械运动的问题,如机械运动的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等。
3.教师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Step 2:讲解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的方式,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实例来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答疑解惑。
Step 3:讲解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2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的方式,解释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掌握位移和时间之间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Step 4:通过示例分析和解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3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个别、小组或全班讨论解答方法和过程。
3.教师给出解题要点和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4.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并互相交流答案和思路。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点复习和巩固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让学生学会了计算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
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
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
达标检测
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
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5.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
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