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机械运动》学案
《机械运动导学案》

《机械运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机械运动的影子。
比如,打开电视,风扇转动,汽车行驶等等。
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机械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规律呢?本节课我们将通过进修《机械运动》这一主题,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观点和分类;2.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3. 理解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进修内容1. 机械运动的观点和分类- 什么是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有哪些?2.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 运动的轨迹- 运动的速度- 运动的加速度3. 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牛顿三定律- 惯性、摩擦力等因素对机械运动的影响四、进修重点1. 机械运动的观点和分类;2.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3. 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五、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进修,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观点和规律;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条件下机械运动的表现,加深对机械运动规律的理解;3. 讨论交流:与同砚们一起讨论机械运动的应用和相关问题,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六、教室练习1. 下列哪种属于机械运动?A. 电磁波传播B. 汽车行驶C. 水沿着河道流动D. 人的思维活动2. 机械运动的速度是如何定义的?3. 惯性对机械运动有何影响?七、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进修内容;2. 思考机械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相关例子;3. 完成教室练习中的题目。
八、拓展延伸1. 了解机械运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2. 钻研机械运动对环境的影响;3. 探究机械运动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景。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机械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进修中。
希望大家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思考,不息进步,成为有理想、有经受的新时代青年!。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运动》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一、课标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四、教学过程:(一)知识点总结将本章的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网络图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这样做是为了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学习后要整理的习惯。
(二)典型例题解析:例1、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____________估计值是多少?____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____________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______________注意:区分“估计值”和”估计数字”,只要是某个物理量的值要有单位。
例2、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意图: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区分误差和错误例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意图:准确表达、发散思维训练。
描述物体运动时需要选择参照物,说明甲乙丙三物体运动一定要有“以地面为参照物XX是XX”,答案: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匀速上升;乙与见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丙有三种可能,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匀速下降、或小于甲的速度匀速上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2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2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2 运动的描述提示:能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及由运动情况来分析所选的参照物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课型:班级:姓名: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能力目标: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情感目标: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二、【自主学习】情境导入: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教师: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船夫不可能找到剑。
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阅读教材第16-18页内容,认识物体运动形式的判断,完成下列问题: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一位同学从自己的座位走到黑板前,他的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3、你们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请各举3例、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能选择的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得出的物体的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5、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和必须相同,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三、【合作探究】1、如果你的一位同学和你一起并肩向前走,你认为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站在路边的人又认为他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可见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对象不同,一般不同、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3、试着描述图1、24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总结一下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技巧、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四、【展示质疑与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所给同学听听吗?五、【能力检测】1、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2、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3、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4、“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物理知识所致、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六、【课外拓展】1、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甲机中的飞行员看到乙机向上运动;乙机中飞行员看到甲机向下运动,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甲直升机向运动,乙直升机向运动、甲直升机运动得、2、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吉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参照物的、一般人不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刮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以为参照物的、七、【星级评价】自评☆☆☆ 他评☆☆☆ 师评☆☆☆ 及时订正△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3运动的快慢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 s=vt 计算:v= t= 概念平均速度计算。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壹五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
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掌握《机械运动》这一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机械运动》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物体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计算物体在匀速和变速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三、教学难点1.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匀速和变速运动中的物理量。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复习笔记和题目整理。
3.课堂练习题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课1.老师通过展示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
2.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第二步:知识点回顾1.老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老师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解释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案例分析1.老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并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第四步:实验探究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体在匀速和变速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结合物理公式计算出实验结果。
3.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问题。
第五步: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2.老师听取学生的答案和解决思路,并提供相关的指导。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题目。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观察课本16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_____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结论: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再举三例。、、。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铁生锈了
5、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
6、一起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整理学案: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
当堂反馈
1、有一首歌曲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
2、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运动》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
2、培养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
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
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内容:
课前展示: 7min
创境激趣:3min
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运动,例如我们思维的过程,成长的过程,物体化学变化的过程都是运动,那么我们将要学习一种物理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
自主探究、展示汇报25min
(一)机械运动
活动一:学一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活动二:辩一辩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雨滴下落
活动三:听一听
3、一切物体都在_____。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____(有或没有)。
(二)参照物
活动四:了解研究对象和参照物
定义:人们判断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摸一个物体作为_____,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是_____的。
如果没有变化,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叫做____。
活动五:练一练
1、以_____为参照物,乘客不动。
2、以_____为参照物,乘客动了。
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
活动六:
参照物的选择标准
实践创新:5min
1、如图所示,小华在商场乘电梯上楼.若以商场的地面为参照物,她是______运动的;若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______的.
2、某人坐在匀速向西行驶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 (“运动”或“静止”)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屋向_______运动.
3、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刚与小明并肩行走,以_____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4、“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为参照物.
5、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机旁有条“小虫”正以同样的速度同行,他伸水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此时飞机与子弹彼此间保持了相对______,在这瞬间,以_____作参照物,子弹保持不动.
6、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
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飘动的白云B.平台C.“孙悟空”D.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