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庆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说明:①本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阅读题66分,第II卷表达题84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②答案一律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言之美,不是以缄默的方式去体物,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放弃“人之言”,达到“天之言”的境界。
“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学问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句话是传统美学不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
这句话有三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制造就是归复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关,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庄子》一书共使用“美”52次,其中多处含有哲学意义。
它将美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一般的美,这是相对的美;一是道之美,这是确定的美。
前者称其为小美,后者称为大美,或者至美。
前者属于人的理性的视界,是人的语言可以表达的。
而后者不涉人的理性,是人类语言所不行分别的浑然之美,是不言之美。
前者是人为之美,后者为造化之美。
在庄子看来,美是一个自然呈现的世界,美是不行说的,可说则非美。
有言的世界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语言的有限性打算它无法真实反映这个世界。
所以庄子认为有言之美肯定是有限的、相对的、不完全的、片面的。
而不言之美中,没有外在的审美,有外在的审美,就是生疏,是观照者对对象的生疏,不言之美排解这样的对象存在的可能性。
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
在庄子看来,一般美是是学问的判分,是有分别的美;而大美则是超越学问、是无分别的美。
一般美不脱主观性,而主观世界下的美则不是真美。
一般美受制于主体学问的局限,那位因大雨兴奋而跳动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样的美的结论带有虚幻不实性。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
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
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
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
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
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
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
(word完整版)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一、选择题1.(本题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
A.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本题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金山和焦山本来都是江中的岛屿,如今金山与北固山一样和陆地相连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①这里的好处是静中寓动,幽深中见雄伟②山巅的郑板桥读书处——别峰庵也是游人流连的地方③朝暾月色,断崖石壁,以及晓风涛声,都曾博得古人赞美④焦山在江中,面对象山,背负大江,漫山修竹,终年常青⑤而今吾人登临此山,望滔滔大江东去,巨轮渔艇往来,则又有一番意境⑥而山寺中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与石坊,山间的摩崖石刻,更为此山生色不少A.④③⑥①②⑤ B.④③⑤①⑥②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①④②③⑥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A.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节)B.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端午节)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重阳节)D.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元宵节)4.(本题3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
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为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在大会上所致开幕词中,坚定地说出了那一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毅力毅力毅力B. 耳濡目染耳濡目染耳濡目染C. 稳如磐石稳如磐石稳如磐石D. 纵横捭阖纵横捭阖纵横捭阖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自从担任了这个职务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深受大家的喜爱。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践能力。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全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
D. 这个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对我国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持之以恒。
B. 这场演讲比赛,她表现得非常出色,可谓是“一鸣惊人”。
C. 他的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堪称“匠心独运”。
D.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让我们感到非常失望,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上都会跑步,然后去图书馆学习,晚上再参加社团活动。
B. “这是什么?”“这是一件古老的文物。
”“你能告诉我它的历史吗?”C.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古典文学,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D. 我们要去公园玩,可以吗?还有,别忘了带上水杯。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总是默默地工作,从不抱怨。
变换后:他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工作。
B. 原句:她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变换后:所有的积蓄都被她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C. 原句: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得了金奖。
变换后:在全国书法比赛中,他的书法作品获得了金奖。
D. 原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变换后: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的赞美之情。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一、名篇名句默写1.默写。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论语》中,孔子用“,”来解释“恕”,倡导我们用一生来践行。
二、语言文字运用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城乡差距。
可以说,___,___,更重要的是,___,___。
①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之一②信息技术可被视为现阶段调节城乡差距的一个均衡器③它会产生“数字红利”效应④持续科学配置信息技术资源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城乡均衡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2)下列对联与名人,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②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③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④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A.①杜甫②陶渊明③苏轼④屈原 B.①杜甫②白居易③陶渊明④屈原C.①屈原②苏轼③陶渊明④杜甫 D.①屈原②白居易③苏轼④杜甫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万维钢①如果一个物理学家谈物理,哪怕他只是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做科普,外行一般也不太敢提出质疑。
人们知道物理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尖端科学,没经过多年训练的人胡乱说话只能闹笑话。
可是当一个社会学家谈论社会问题的时候,哪怕他旁征博引了好多东西方先贤的经典理论,别人还是可以毫无压力地批评他。
②这也许怪不得大众。
实践表明,像政治学这样的软科学,其“专家”的实用程度很可能并不显著高于“砖家”。
1984年,心理学家泰特洛克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研究。
他调查284个专门以预测政治经济趋势为职业的政治学家,向他们提出各种预测问题,要求专家们对其中大多数问题——比如某个国家的未来政治自由状况,提供出现三种可能性(保持现状,加强或者减弱)的大致概率。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宋的题山水画诗,固然仍有不少是停留在单纯描述画面,赞扬画家画得逼真,然而融入个人情感的作品比例却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与唐代不同,在这类融入个人情感的诗歌中,卧游不再是最重要的表现内容,它只是一个途径,而归隐才是最终目的。
在北宋涉及党争的诗人的题山水画诗中,提到归隐的诗歌约占30%,远远高于唐代。
而谈到归隐的作者更是远多于唐,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晁补之、蔡襄、秦观等都有提及。
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不仅出现了李成、范宽这样杰出的山水画家,而且诞生了郭熙《林泉高致》这样精到的山水画理论总结,而这一时期苏轼的画学理论更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
在这种背景之下,山水画空前繁荣,山水不仅彻底摆脱了作为背景的尴尬局面,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融入了文人的情思,更易与诗人契合。
故失意的文人更容易在山水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处。
然而林泉之思大量产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北宋党争有关。
政党之间的相互倾轧,使许多文人卷入了政治漩涡,宦海沉浮的沧桑使文人们大多疲惫不堪,故而转向对山水的倾诉,以求通过山水获得精神压力的释放。
这种情绪深深地反映到了题山水画诗中,成为观山水画所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感受。
如晁补之《题段吉先小景》三首(其二):人生何事踏尘埃,闲处胸襟足自开。
不作终南养高价,小山幽桂好归来。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被作为旧党卷入到党争之中,这使其诗歌洋溢着浓厚的归隐情绪。
这首诗否定了唐代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表达方式,而认同真正的归隐。
在北宋党争之后,题山水画诗建立起一种归隐的情调。
不仅单纯地描述画面,强调画中景致的逼真,而且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林泉之思。
这种规范的建立,对北宋之后的题山水画诗书写更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观赏的、闲适得意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善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致,是由于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由于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假如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格外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格外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一一科技,也相应的可以格外发达。
西方设计的很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解人的情感因素。
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一、选择题1.(本题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
A.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本题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金山和焦山本来都是江中的岛屿,如今金山与北固山一样和陆地相连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①这里的好处是静中寓动,幽深中见雄伟②山巅的郑板桥读书处——别峰庵也是游人流连的地方③朝暾月色,断崖石壁,以及晓风涛声,都曾博得古人赞美④焦山在江中,面对象山,背负大江,漫山修竹,终年常青⑤而今吾人登临此山,望滔滔大江东去,巨轮渔艇往来,则又有一番意境⑥而山寺中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与石坊,山间的摩崖石刻,更为此山生色不少A.④③⑥①②⑤ B.④③⑤①⑥②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①④②③⑥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A.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节)B.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端午节)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重阳节)D.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元宵节)4.(本题3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吕后恐,不知所为。
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后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指商山四皓,秦末四个著名的隐士。
)。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
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于是吕后令吕泽使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
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乙】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5.(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B.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C.子房以盖世..之材D.以侥幸..于不死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臣等百余人何益虽.有贲、育,无所获施B.以.爱欲易太子子房以.盖世之材C.人或.谓吕后曰云霞明灭或.可睹D.不为.伊尹、太公之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3分)(2)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
(4分)(3)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2分)8.选文中可以看出留侯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分)三、诗歌鉴赏(本题10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①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②。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词人毛谤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太守之职,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
本词即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
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9.请分析辛词开头“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10.毛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分)11.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四、句子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本题8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沙上并禽池上暝,。
(张先《天仙子》)(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7)离愁渐远渐无穷,。
(欧阳修《踏莎行》)(8),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本题15分)母亲的小木匣王举芳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
”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说:“行,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电话,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
我想锁早一天买晚一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吃晚饭。
吃完饭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明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咱妈能有啥宝贝?”“整天走着坐着都抱着那个木匣子,仿佛里面有天大的秘密。
”妻努努嘴示意我,“喏,你看,睡觉都抱在怀里呢。
”我望向坐在躺椅上睡着的母亲,果然,她的双手妥帖地把小木匣搂在胸前。
这个小木匣是外公做的。
外公是个木匠,那年有人拿了木材给外公,请他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做两个柜子。
柜子做完,外公用下脚料做了这个小巧玲珑的木匣。
外公虽是木匠。
但外婆是个病身子,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没有余钱给就要出嫁的母亲买木材做嫁妆,小木匣成了母亲唯一的陪嫁。
母亲欢喜地抱着空空的小木匣走出外公的家,进了奶奶家的老宅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记忆中,母亲总把小木匣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面的小铜锁一直是锁着的。
少年的我对小木匣充满了幻想与好奇,终于趁母亲不在家,用锤子把小铜锁砸开,迫不及待地打开小木匣,里面除了一股淡淡的松木香味儿,什么也没有。
母亲回家后很生气,一把拉过我,摁在床边,照着我的屁股啪啪狠劲儿打,边打边说:“让你起邪心。
今天不让你长记性,以后你也会对别人的东西起邪心。
人,不能对别人的东西起歪心和邪心,你知道不知道?你说你记住了没……”那顿打啊,我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好长时间都得趴着睡觉。
小木匣也不总是空空的。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女孩喜欢书和苹果,我想用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赢得女孩的芳心。
母亲拿出小木匣,拿来两个红红圆圆的苹果洗净、擦干放进去。
把我给女孩买的书放在苹果上面。
十几天后打开小木匣,里面的书散发着淡淡的苹果香。
我把带着苹果香的书送给女孩,女孩望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欣喜与娇羞。
后来女孩一家南迁,我的恋情就如风筝一般断了线。
“锁买来了吗?”母亲醒了。
“没,我明天一定买。
”说完这话又过了四五天,我才去买了锁。
母亲很高兴,没有责备我的拖延与忽略。
小木匣上了锁,母亲依然一刻不离地抱着它。
“我跟你说,我那天看见老王头和咱妈一起逛街,两人聊得挺热乎。
你说咱妈是不是黄昏恋了啊?”妻说。
“咱爸去世快二十年了,咱妈要真找个老伴,我还真同意。
”妻说:“我也同意。
”“妈,我看王叔挺好的,哪天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吧。
”我试探着对母亲说。
“你王叔一点都不好。
哦,我是说他可悲惨了,儿子儿媳要抢他的银行卡,这不,他说让我给他保管着。
我说可不能放在我这里,我让他约了他的儿子儿媳,我去和他们谈了。
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欺负老王头,就让老王头和他们脱离关系,然后把所有的钱和房产全部捐出去。
我会陪老王头一起和他们战斗到底。
他们都吓坏了。
我这像不像你们说的‘女汉子’啊?”母亲笑了。
过了一会儿,母亲抚摸着小木匣严肃地说:“我的小木匣,不能装别人家的东西,装别人家的东西,沉啊。
”母亲走得很突然,却很安然,就那么抱着小木匣在躺椅上睡着了,再也没能叫醒。
母亲离世一个月后,我让妻拿出小木匣放在桌子上,小木匣在母亲的抚摸和时光的浸润里闪着光。
我轻轻扭动钥匙,打开小木匣,一股说不出的厚重味儿扑面而来。
里面放着我和妻的结婚证。
“妈这是怕我们离婚,把我们的结婚证藏着,日夜抱着……妈……”妻禁不住哭泣起来。
妻用泪眼望着我说:“我们再也不要一吵架就说离婚好不好?”“嗯。
”我的眼睛也开始潮湿。
小木匣里本应装着属于母亲的故事,而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
妻擦干泪,郑重地把结婚证放回小木匣里,锁好,放在了枕边。
(选自《时代文学》) 13.(本题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少年的“我”因为好奇,偷偷打开母亲的小木匣,母亲把“我”打了一顿,可见母亲教子之严。
B.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她怕我们离婚,竟然把结婚证藏在小木匣中,体现母亲之爱。
C.母亲的小木匣里究竟装着什么宝贝呢?这一疑问贯穿全文,文章的最后揭示了谜底,凸显主题。
D.文章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叙述了母亲与小木匣之间的故事,情感真挚,读来让人唏嘘感动。
14.文章中写妻说看到老王头和母亲逛街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15.文章以“母亲的小木匣”为题有什么妙处?(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本题15分)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
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
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
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