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要点: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教法选择:引导法、讲解法、发现法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 - 6 2 -716+23 54 - 7 49 -228 +43 64- 202、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两步计算

“五一”节放了七天假,大家都趁着 这七天好好的玩一玩。石老师带了 585元去深圳玩了两天。第一天石老 师用去了136元,第二天石老师用去 了252元。现在请你们帮老师算算, 还剩多少钱?
石老师带了585元,第一天用去136元, 第二天用去252元,还剩多少钱?
我先我算先第算一一天共用用去去后还 剩多了少多钱少?钱再?算再第算二天 用去剩后下还多剩少多钱少?钱?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 初步了解这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 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 的有条理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具体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 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什么。
518356-+123562==434898((元元)) 454895--235828==119977((元元))
少
教学后记: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以前已经 有了初步接触,但没有正式学习和 训练,学生不能在整体上把握题目 的意思,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解 题.加大力度训练,引导学生学会 读题是关键!
; w66利来娱乐下载 利来娱乐app 利来娱乐备用网址 利来娱乐注册 ;
灰岩和页岩,在本区域范围内,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译经传法,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本官是一县之主,峨眉山苦笋具有甜脆、味纯、富含多种维生素等特点和清肝利胆、壮阳之功效。陆生节肢动物也很多, 天极高,仰视如 从穴中视天窗矣。峨眉山位于中国多雨区,”就出外云游去了。是干、湿交替的过渡带。[16] 似春雷滚滚,时至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育教学设计

①他这种方法是先用了哪2个条件求出了什么,再求什么?
②为什么“用原来的34人先加上上车的人数18人”用加法?算出的得数减下车的15人用减法呢 ?
方法3:还可以用上车的18人减去下车的15人,再加上原来的34人,最后也能求出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
教师追问:
①他这种方法是先用了哪2个条件求出了什么,再求什么?
(1) 出示主题图问: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把条件和问题摘录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说明:我们把数学信息也叫解决这道问题的条件。
(3)问题中的“离站”是什么意思?
2.确定解题思路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小组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②“上车的18人减去下车的15人”算出来是什么?算出的得数为什么要加上原来的34人?
3.列式计算
(1)同学们想了很多的方法,现在请按自己的想法选一种方法在学习单上列出计算。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规范书写格式,追问学生:你第一步先算的什么?第二步呢?
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思考、检验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材简析: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乘坐公交车”这一生活情境,根据条件解决“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解释每一步的含义:为什么用加法,为什么用减法,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同时关注学生出现的不同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感受解决两步加减法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即“整理条件和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列式计算—检验”。在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按规范的步骤解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检验的方法并养成检验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具体是关于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这一节课主要涉及第87页的内容。
在这一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练习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我会问学生:“如果有3个苹果,再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你有3个橘子,你又买来了2个橘子,你现在一共有几个橘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会写下加法的步骤:“1. 确定加数;2. 确定被加数;3. 相加得到和。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加减法两步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有些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概念。
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去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通过实践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简单的两步计算加减法应用题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综合练习
一本故事书共95页,丽丽第一天看了28 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5页,第二天看了 多少页?计划第三天再看30页,丽丽能不能 把这本书都看完?
28+5=33(页) 95-28-33=34(页)
34页>30页
答:丽丽第二天看了33页, 第三天不能把这本书都看完。
34个
多18个 多23个
?个
冰箱有12台 1、彩电和冰箱共30台,其中彩电有18台,冰箱有几台?
2、冰箱有12台, 洗衣机比冰箱多5台,洗衣机有几台?
彩电和冰箱共30台,其中彩电有18台, 洗衣机比冰箱多5台,洗衣机有几台?
30-18+5=17(台)
要求男生的人数,就是 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 用减法计算。
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多少人,就要把男生人 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 所以用加法计算。
95-28-33=34(页)
一本故事书共95页,丽丽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5页,第二天看了多少页?计划第三天再看30页,丽丽能不能把这
二、探究新知 本书都看完?
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男生有多 少人,第二个是美 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多少人。
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
有14名女生, 男生比女生少 5人。
二、探究新知
怎样解答呢?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4-5=9(人) 9+14=23(人)
答:二班有37人参加,两个班一共
14加9确实等于23。 14-5=9(人)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页(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情感目标:形成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出示配有音乐及讲解的美丽画面)2.谈话导入:你们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一定也想亲自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这些美景吧?周六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春游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同学们都要准备许多吃的、喝的东西,那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一些吧。
[该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活动出发,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的教学,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探求新知,展开思维1.出示,引入课题(1)出示根据课本第5页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的,创设问题情境。
(2)教师提问:现在“小精灵”聪聪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请大家帮他算一算面包房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面包,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帮这个忙吧。
2.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1)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刚才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2)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呈现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新知识和新问题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的,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相互协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年级第9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生:欧拉有32枚邮票。
师:嗯,那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什么呢?生:可以求出米德比欧拉多了多少枚邮票。
师:你们知道怎么求吗?生:50-32=18〈枚〉。
师:我们知道米德多,并且还知道比欧拉多了18枚,现在问题要我们求什么呢?生:米德给欧拉几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师:我们知道如果把这18枚邮票单独拿出来放在一边,你会发现什么呢?生:发现两个人的邮票数就相同了。
师:是的。
所以我们怎么分配多出的18枚邮票呢?生:平均分。
师:是的,就是把这18枚邮票平均分给谁?生:平均分给米德和欧拉。
师: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列算式呢?生:18÷2=9〈枚〉。
师:所以米德给欧拉多少枚后,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
生:给9枚邮票。
师:大家都会了吗?是不是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听明白呢,其实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你们会画吗?自己动手画一下。
〈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学生汇报结果,也可以边讲边教,让学生明白画线段图,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板书:〈50-32〉÷2=9〈枚〉答:米德给欧拉9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练习四:〈7分〉卡尔搭积木,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要使两堆的积木数相等,应该从第二堆拿几块到第一堆?分析:已知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这样就可以求出第二堆比第一堆多搭了38-22=16〈块〉,如果把第二堆多搭的16块积木拿出来,这样两人的积木就相同了,最后只要把这16块积木平均分给第一堆和第二堆,即:16÷2=8〈块〉。
所以应该从第二堆拿8块到第一堆,两堆的积木数相等了。
六年级数学: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要点: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教法选择:引导法、讲解法、发现法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 - 6 2 -716+23 54 - 7 49 -228 +43 64- 202、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要点: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教法选择:引导法、讲解法、发现法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 - 6 2 -716+23 54 - 7 49 -228 +43 64- 20 2、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2、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
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
还剩多少人?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1)独立思考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 16+13=29(人)(3)22+13-6=29(人)(4)22-6+13=29(人)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电脑专卖店原来有18台电脑,运来36台,卖出15台,还剩多少台?(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2、交流,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小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谈话: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课后回顾及反馈:教案检查、批阅记录:阅者签字:年月日课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选择:观察发现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具准备:情景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最喜欢做什么? 2、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
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情境图(买面包)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老师有意识、(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先卖了22个,又卖了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有目的地板书 1、提问:谁会列式解答。
板书:(1)54 - 22 = 32(个) 32 - 8 =24(个)(2)54 -8 =46(个) 46 - 22 =24(个)(3)54 -2 2-8 =24(个)(4)还可以先算一、二组一共买几个面包?22 + 8 = 30(个)再用做的面包总数54去掉买的总数30,就是剩下的面包数了。
师板书:22 + 8 =30(个) 54 - 30 = 24(个)师提问:你会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吗?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强调:54 -22 +8 =30(个)不对,因为应该剩24,不是30》有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师讲解:要想先算22 + 8,就要把22+ 8用小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板书:54-(22 +8)= 30(个)2、选择方法,把想的过程说出来。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他们在收集拉罐筒。
]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提问: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让学生自己解答,再说想法。
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38棵桃树,40棵苹果数,有梨树多少棵?3.谈话: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同桌交流,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提出问题,并基本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同学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同一个问题。
在今后的练习、作业中,你喜欢用那种就用那种。
板书设计: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课后回顾及反馈:教案检查、批阅记录:阅者签字:年月日课题解决问题(练习一)课型练习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法选择:自主探究法、活动练习法教、学具准备:幻灯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练习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强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强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二)基本练习1、练习一第3题本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
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一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小学数学教案《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汇总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谈话:我们走出了游园活动点,看,我们被一张统计表给吸引住了,这个表没有填完,你会填吗?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想法教师结合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课的知识来解答。
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三)思维训练1、练习一第5题,是一个有关过生日的实际问题,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找到是问题得到解决的办法。
2、一枝钢笔8元,一枝圆珠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一枝钢笔和一枝圆珠笔,还剩多少钱?(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3、幻灯片看图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玩具汽车52元玩具摩托车20元玩具自行车18(四)小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课后回顾及反馈:教案检查、批阅记录:阅者签字:年月日课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思想教育要点:养成认真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法选择: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发现法教、学具准备:投影、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学前准备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二)探究新知1、投影出示情景图(1)请同学们看图说图意。
(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又来了 7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知道一点说一点(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列式计算(分组讨论)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4 ×3 =12(人)又来了 7人,12 + 7=19(人)列综合算式:4 ×3 +7 =19(人)(3)还可以怎么计算?生1:左边有6人,右边也有6人,再加上后来的7人,一共有19人。
列式为:6 ×2 + 7 =19(人)生2:4 × 4 + 3 =19(人)2、做一做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生;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列式10-4 +3 =9(只)或10+3-4=9(只)生:中间有2盆花,左边有5盆花,右边有4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列式:2+5+4=11(盆)生:前面有4只蜜蜂,右边有4只蜜蜂,左边有3只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蜜蜂?列式:4+4+3=11(只)或4×2+3=11(只)(三)思维训练帽子9元袜子6元1、如果买3顶帽子和一双袜子应付多少钱?2、如果买3双袜子和1顶帽子应付多少元?3、小红有30元钱,她能买什么?能买多少?应找回多少钱?(四)小结同学们,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要学会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