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成都卷(试卷+答案)

2014年四川成都卷(试卷+答案)
2014年四川成都卷(试卷+答案)

成都市二0一四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zǎo)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ǎn),如何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xī)息。

C.日晕.(yùn)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zhēng)兆。

D.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níng)重不可逼视的光。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C.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的真正意义。

D.怒吼着,回漩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

....的程度。

B.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

....,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C.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

....,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D.四川爱乐交响乐团每月举办的免费音乐会,将音乐无与伦比

....的美,带给了成都的广大市民。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上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相:做宰相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游玩

D.请循其本.本:本心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个文段,借鹓刍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鹓刍鸟的故事中,庄子用“鹓刍鸟”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2分)

译文:

(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分)

译文: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请在岑参的《逢入京使》和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增加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

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这是通往成功最正确的道路。人们常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 10.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答:

11.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3分)

A.《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B.《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答:

五、作文(60分)

13.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里,小小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令人回想;小思的《蝉》中,小小躯体里面,生命的执著让人感叹。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请以“小小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

答: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张堪,南阳宛人也。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乃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志美行厉.厉:严重

B.成都既拔.拔:(被)攻克

C.劝.民耕种劝:鼓励

D.其仁以惠.下惠:施恩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3分)

译文:

(2)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3分)

译文:

5.从张堪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一个具体事例。

答: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正如谚语所说,机会“先把其前额头发让你抓,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个光头让你抓”,或者至少,它先给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你难抓的瓶身。

以上文字摘自《培根随笔》,这段文字是想告诉读者的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

阿来

①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②是的,我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有朋友善意提醒过我,不要玩物丧志,但我倒自得其乐,要往植物王国里继续深入。文字记录不过瘾了,又添置了相机,学习摄影,为植物们的美丽身姿立此存照。这么做有个缘故,我曾对记者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

境一无所知。这句话写到了报纸上,有人认为是狂妄

..的话。这个世界

..的话,我却认为这是谦逊

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对世事的理解已可以如此南辕北辙,如此相互抵牾。我的意思并不是自己能通晓这个世界。我的意思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既然身处的这个自然界如此开阔敞亮,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反倒是人的一种无知的狂妄。

③这个世界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真的是太过阔大。我开始观察植物的时候,也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特别是横断山区这一生物特别丰富多样的区域。直到2010年,旧病发作,一时间不能上高原了。每天就在成都市区那些多植物的去处游走。这时蜡梅到了盛放的时节。我看那么馨香明亮的黄色花开放,禁不住带了很久不用的相机,去植物园,去浣花溪,去塔子山,去望江楼,将它们一一拍下。过了拍摄的瘾还不够,回去又检索资料,过学习植物知识的瘾;还不够,再来过写植物花事的瘾。这一来,身心都很愉悦了。

④拍过蜡梅,接着便大地回春,阴沉了一冬的成都渐渐天青云淡。玉兰,海棠,梅,桃,杏,李,次第开放,也就是古人所说春天的二十四番花信的接踵而至。于是我便起了心意,要把自己已经居住了十多年的这座城中的主要观赏植物,都拍过一遍,写上一遍。计划一年中,就把成都繁盛的花事从春至秋写成一个系列。

⑤曾经读过美国自然文学开创者之一、环保主义者先驱缪尔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不能爱置身其间的这块土地,那么,这个人关于爱国家之类的言辞也可能是空洞的,因而也是虚假的。我在成都生活十多年了,常常听人说热爱成都的话。但理由似乎都比较一致地集中于生活享受的层面。我也爱这座城市,但我会想,还有没有别的稍离开一下物质层面的理由。即便

就人的身体而言,似乎眼睛也该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官。而且,眼睛这个器官有个好处,看见美好的时候,让我们反省生活中何以还会有那么多的粗陋。这可以引导我们稍稍向着高一点的层面。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

⑥我觉得,自己写这组这座城市的花木记,多少也有点这样的意义在。

⑦因为,这不是纯粹科普意义上的观察与书写——虽然包含了一些植物学最基本的知识,但稍一深入,就进入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杜甫、薛涛,杨升庵……几乎所有与这个城市历史相关的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对这个城市花木的赞颂,所以,这些花木,其实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紧密相关。驯化、培育这些美丽的植物,是人改造美化环境的历史。用文字记录这些草木,发掘每种花卉的美感,同时也是人在丰富自己的审美并深化这些美感的一个历程。在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我们反倒缺乏美的教育。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我想,写下这些文字,如果不能影响别人,至少也是写作者自己的一种自我教育。

(有删改) 8.在作者看来,观察和记录花木,除了能愉悦身心,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请分点简要概括。(6分)

答:

9.第②段中,作者说“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这句话,为什么有人认为是“狂妄”的?为什么“我”认为是“谦逊”的?请简要回答。(4分)

答:

10.文章③④两段中,作者对自己记录成都花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1.借助花木来表达情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请以所学过的有关花木的诗文为例,谈谈对本文最后一段中“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这种美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答: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2014年3—4月,成都市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分)

(1)综合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4分)

材料一:成都市有300多所学校、30多万中小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此活动,经校、区(县)精心组织和层层选拔,六所学校进入了全市总决赛。比赛促进了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材料二:本次活动受到成都多家媒体、各大高校及相关部门的关注。教师和家长也非常支持这个活动。总决赛裁判长、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认为,赛前的准备复习,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再一次解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与历史传承,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喜爱中国语言文字,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三:某获奖选手说,自开赛以来,学校积极组织了许多相关活动,同学们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学到了不少成语典故,这对本次参赛很有帮助。另一获奖选手表示,这次比赛使她更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最近在看《文化苦旅》,里面讲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这对我积累汉字也帮助不小。”

答:

(2)下面是三位语文老师就汉字听写大会与学生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一番对话。请根

据情境,补出张老师说话的内容。(4分)

李老师:我看,我们不能夸大汉字听写大会的功能。一个活动,怎么能提升靠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呢?况且,认字识词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想靠它来提高语文能力,恐怕也不行。

张老师:。

王老师:你们都有道理,不必争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汉字听写大会的作用。

答:

(3)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词,仿照画线句写出恰当的内容。(4分)

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载体。字与字的组合,词与词的搭配,穿越千年风尘,凝聚民族文化,构筑我们的想象之桥,丰盈我们的情感之海:看到“羌笛”,耳畔仿佛传来一曲哀怨的笛声,心中涌起一种戍边难归的惆怅;。

备选词语:月酒孤雁烽火

答案全解全析:

A卷

1.答案B“栖”读“qī”。

2.答案A B.“竟”应为“竞”。C.“急”应为“激”,“至”应为“致”。D.“漩”应为“旋”,“泄”应为“泻”。

3.答案A A.忘乎所以:因兴奋、得意等而忘掉了一切。含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B.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C.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

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D.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4.答案C A.主语“故乡”与宾语“成都郫县人”搭配不当。B.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能同时呼应。D.成分残缺,缺“增强”的宾语“意识”。

5.答案D本:本原,初始。

6.答案B A.其:代词,它的/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B.于:均是介词,从。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之:代词,代“鱼之乐”/动词,到。

7.答案C“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8.答案(4分)(1)(2分)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计1分,“或”“代”翻译正确,各0.5分。共2分。

(2)(2分)鯈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计1分,“从容”“是”翻译正确,各0.5分。共2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关键词的准确翻译。(1)或:有人。代:取代。(2)从容:古今异义词,悠闲。是:代词,这。注意特殊文言句式。“是……也”为判断句。

评析本题既考查了文言词语的翻译,又考查了文言特殊句式,考查相对全面,命题规范,难度适中。

9.答案(6分)(1)(2分)①己所不欲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2)(4分)《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评分标准:每空1分(标题不计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该空不计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1)①己;②濯,涟。(2)《逢入京使》:漫漫,龙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赚,圈,拦。

10.答案(2分)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成功是成长的自然结果。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评分标准:语意相近即可。如答括号内的内容,答任何一句,1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第④段总结上文,得出结论,首句即全文的主要观点。

11.答案(4分)首先列举方仲永没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面例子,(1分)紧接着列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1分)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1分)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1分)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分析文段结构、把握文段思路、判断论证方法的能力。该段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可按“首先……,紧接着(然后)……,最后……”的思路作答,对两例内容的概括,要做到语言简明、准确。

12.答案(3分)示例一:邓稼先在持续的成长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在科学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经验,磨炼意志,增强能力,获得了成长;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获得了成功。

示例二:斯科特看似未取得世俗的成功,实际获得了人生的成长。他未能成为登上南极点的第一人,但是他以探险的勇气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示例三:范进是一个看似获得成功却未能获取成长的人。他经过多次考试获得功名,但心灵受到摧残,思想受到戕害,不过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

评分标准:表明观点1分,阐述合理2分。共3分。

解析本题巧妙考查运用课文材料解读文本观点的能力。根据文中观点判断,备选项中,邓稼先和斯科特为正面例子,范进为反面例子。首先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人物和事

例,然后根据文中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分析所选人物是否获得成长、成功。答题思路:可先概况,后分析。

评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命题灵活,能给考生以很好的启示和引导:既要学好课本,又要学以致用。

13.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每个错别字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扣满3分为止;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扣1~2分(最高扣2分)。

⑤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写作指导]本题属提供材料半命题作文题。材料本身有提示的作用,首先应结合材料将题目补全。所补内容可以是人,如“我”;可以是或具体或抽象的物,如“书桌”“世界”;可以是抽象的想法、情感,如“愿望”。然后合理构思:①体裁上,较适合写成记叙文,也可尝试日记体、书信体等;②选材上,可以小见大,选取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于平淡中显深刻,于细微处见精神;③表达方式上,如果写记叙文,可在写人叙事的基础上恰当地抒情、议论。行文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词语,正确运用修辞,以使文章更具真情实感。

B卷

1.答案(2分)自然景色,市井景况。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前两句侧重描写了成都的自然景色,后两句侧重描写了成都的市井景况。前两句展现了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何等诱人!后两句则由于“桥”和“酒家”跳入眼帘,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景况的想象。

2.答案(2分)最后一句通过提出疑问,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万里桥”说明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多酒家”表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全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3.答案(2分)A厉;严格。

4.答案(6分)(1)(3分)世祖地位卑微(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赞扬他。评分标准:大意正确2分,“微”“嘉”翻译正确,各0.5分。共3分。

(2)(3分)(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就病死了,皇帝十分悲哀痛惜他。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2分,“会”“悼”翻译正确,各0.5分。共3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关键词的准确翻译。(1)微:地位卑微。嘉:赞扬。焉:代词,他。(2)征:征召。会:恰好,适逢。悼:悲哀,悲痛。

5.答案(4分)①具有远见;②善于治理;③廉洁奉公。

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一段写张堪参与讨伐公孙述,表现了张堪的远见;第一、二段写张堪任蜀郡太守、渔阳太守,善于治理;第一段“秋毫无私”和第三段樊显的评价,表现张堪的廉洁奉公。

[参考译文]

张堪是南阳宛县人。十六岁时,他在长安学习,志向高洁,行为严格,各位儒生都称他为“圣童”。世祖(刘秀)地位卑微(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赞扬他。等到世祖即位,征召张堪,官拜郎中。张堪率领七千骑兵,前去协助大司马吴汉讨伐公孙述,半道上又追拜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军队只剩七天的军粮,暗中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听说后,赶快前去拜见吴汉,陈说公孙述必败、不应退军的策略。吴汉采纳了张堪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来引诱敌人,公孙述果然亲自出战,战死在城下。成都被攻克之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清查仓库,收其珍宝,秋毫无犯。抚慰官吏百姓,蜀郡之人很高兴。

在蜀郡任职两年,朝廷征召他,官拜骑都尉。后来官拜渔阳太守。匈奴曾经以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大败匈奴,渔阳边境得以安宁。于是开辟了八千多顷稻田,鼓励百姓耕种,百姓因而殷实富足。在任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

皇帝(光武帝刘秀)曾经召见各郡的计吏(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他们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前后任的太守县令贤能与否。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心地仁慈,爱护吏民,他的威名足可讨伐奸贼。之前打败公孙述时,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子孙享受十代。而他离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皇帝听了之后,叹息了很久。(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病死了,皇帝(刘秀)十分悲哀痛惜他。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一百匹。

6.答案(2分)示例一: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示例二:祥子干包月时,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

评分标准:举例正确,概述恰当。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名著的能力。应结合原著相关情节,选择祥子被人欺侮的事例,根据题意准确概述。

评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中具体情节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7.答案(2分)时机易逝,要尽早抓住。(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评分标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综合的阅读能力,首先应准确解读材料中的比喻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结合该空的上下文准确填写。

8.答案(6分)①让人进入和学习自然,获得对世界的理解;②引导人们反省生活中的粗陋,朝向更高的精神层面;③能丰富审美,深化美感,是一种美的教育。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题意,可从第②段、第⑤段、第⑦段中筛选相关信息,从理解世界、追求精神境界、接受美的教育三个方面分点概括。

9.答案(4分)①“狂妄”:对世事的理解已然不易,还想了解自然环境,自以为能通晓这个世界,这是狂妄的。②“谦逊”:进入和学习自己置身的自然环境,尽力去了解世界,这是谦逊的姿态。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的能力。“狂妄”是别人对作者观点的误解,需要结合第②段相关语句合理推断;“谦逊”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应结合作者对自然、对世界的认知态度分析概括。

10.答案(4分)①表现观察自然与了解环境的自得之乐,为下文对“反省生活”和“美的教育”的议论作铺垫。②说明本书的写作缘起。

评分标准:第一点答到“自得之乐”,1分;答到“铺垫”,1分;答到铺垫的具体内容,1分;第二点,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这两段在内容上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情感态度,在结构上有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从“自序”的角度理解,这两段有交代全书写作缘起的作用。

11.答案(4分)示例:汉乐府《长歌行》,借阳春中“青青园中葵”到秋天“焜黄华叶衰”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易逝,以景寄情,既明白易懂,又发人深省,让人在鲜明的美感中体悟到珍惜光阴的道理。

评分标准:举例恰当,2分;能结合“美的教育”阐释恰当,2分。共4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及结合课文拓展迁移的能力。首先应结合文章观点准确选择出自课本的诗文例子;然后分析所选诗文中的具体语句,表达对文中观点的认识。

评析本题属开放性试题,具有鲜明的探究性质。注意举例要准确,要举出诗文中的具体词句,紧扣文本观点准确分析。

12.答案(1)(4分)汉字听写大会在成都受到高度重视,促进了成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 脱这种困境 ..?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1、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的状况。(2分) 【答案】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点。此类题目出题人的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词语在语境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方学科网法是,首先联系词

2014年全国高考四川省数学(理)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四川卷) 参考答案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 {|20}A x x x =--≤,集合B 为整数集,则A B ?= A .{1,0,1,2}- B .{2,1,0,1}-- C .{0,1} D .{1,0}- 【答案】A 2.在6 (1)x x +的展开式中,含3x 项的系数为 A .30 B .20 C .15 D .10 【答案】C 3.为了得到函数sin(21)y x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sin 2y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A .向左平行移动 12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行移动1 2 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 【答案】A 4.若0a b >>,0c d <<,则一定有 A .a b c d > B .a b c d < C .a b d c > D .a b d c < 【答案】D 5.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y R ∈,则输出的S 的最大值为 A .0 B .1 C .2 D .3 【答案】C 6.六个人从左至右排成一行,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A .192种 B .216种 C .240种 D .288种 【答案】B

7.平面向量a=(1,2), b=(4,2), c=ma+b (m R ∈),且c 与a 的夹角等于c 与b 的夹角,则m = A .2- B .1- C .1 D .2 【答案】D 8.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设点P 在线段 1CC 上,直线OP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的取值范围是 A .3[ B .6[ C .622[] D .22 【答案】B 9.已知()ln(1)ln(1)f x x x =+--,(1,1)x ∈-。现有下列命题: ①()()f x f x -=-;②22()2()1 x f f x x =+;③|()|2||f x x ≥。其中的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B 10.已知F 是抛物线2 y x =的焦点,点A ,B 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 轴的两侧, 2OA 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ABO ?与AFO ?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 A .2 B .3 C 172 D 10【答案】B 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复数 221i i -=+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详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题(大纲版)详解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ǒnɡ C项牾wǔ D项辗zhǎn注意错误均排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四川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绰(chuò)约水泵(bèng) 流水淙(cóng)淙 B、募(mù)集缜(zhěn)密慰藉(jiè ) 风驰电掣(chè) 细抚恤(xù) 弦(xuán)外之音 C、露(lòu)面纤(xiān) ) 敷衍塞(sè)责 缩款识(zhì D、栅(zhà)栏蜷(ju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磬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原形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 场,克服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 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 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 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 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 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造活力, 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警惕汞污染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步履 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 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 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指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最 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 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全相 同。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

2014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卷)(文科)答案与解析

2014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5分)(2014?四川)已知集合A={x|(x+1)(x﹣2)≤0},集合B为整数集,则A∩B=() A.{﹣1,0} B.{0,1} C.{﹣2,﹣1,0,1} D.{﹣1,0,1,2}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专题:集合. 分析:由题意,可先化简集合A,再求两集合的交集. 解答:解:A={x|(x+1)(x﹣2)≤0}={x|﹣1≤x≤2},又集合B为整数集,故A∩B={﹣1,0,1,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求交,掌握理解交的运算的意义是解答的关键. 2.(5分)(2014?四川)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居民某天的阅读时间,从中抽取了200名居民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5000名居民的阅读时间的全体是() A.总体B.个体 C.样本的容量D.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 考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可得结论. 解答:解:根据题意,结合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可得,5000名居民的阅读时间的全体是总体,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3.(5分)(2014?四川)为了得到函数y=sin(x+1)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A.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行移动π个单位长度D.向右平行移动π个单位长度 考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 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直接利用函数图象的平移法则逐一核对四个选项得答案. 解答:解:∵由y=sinx到y=sin(x+1),只是横坐标由x变为x+1, ∴要得到函数y=sin(x+1)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平移.三角函数的平移原则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基础题.

2012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2012高考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绰.(chuó)约水泵.(bèng)流水淙.(còng)淙 B.募.(mù)集缜.(zhěn)密慰藉. (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óu)面纤.(xiān)细抚恤.(xù) 弦.(xuán)外之音 D.栅.(zhà)栏蜷.(juǎn)缩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磬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原形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 ....,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 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 ..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 ..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 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 ....,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二、(9分,每小题3分)

2014年四川成都卷(试卷+答案)

成都市二0一四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zǎo)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ǎn),如何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xī)息。 C.日晕.(yùn)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zhēng)兆。 D.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níng)重不可逼视的光。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C.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的真正意义。 D.怒吼着,回漩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 ....的程度。 B.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 ....,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C.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 ....,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D.四川爱乐交响乐团每月举办的免费音乐会,将音乐无与伦比 ....的美,带给了成都的广大市民。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庄子》故事两则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2014年高考真题——物理(四川卷)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物理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物理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2页,第II卷3至4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搞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I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和不选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的输电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 A.用户用电器上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 B.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是500V C.输电线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 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功率减小 2.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实际的是:() 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 B.常用的摇控器通过里出紫外先脉冲信号来摇控电视机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D.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3.如图听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A.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 B.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 C.小球所发的光频率变大 D.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 4.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2014-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汇编

2018-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答案 1.[2018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2019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2018年·全国卷Ⅲ]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2019年·全国卷Ⅲ]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014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2015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3.[2016年·全国Ⅱ卷]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4.[2017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5.[2018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6.[2019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008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逐题解析) 第Ⅰ卷(30分) 本卷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中肯/中意穿着/歪打正着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桂冠/弹冠相庆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涤纶/羽扇纶巾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寒舍/退避三舍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答案:B 考点:考查多音字 解析:A.zhòng zhuó/zháo yìng B.chuāng guān hào C.gōng lún/guān bó D.xia/jiě sha qū/qǔ 提示:注意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误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误用对象) 考点:考查成语的用法 解析: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 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答案:A 考点:病句的辨析 解析: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

2014年四川省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Alex

2014年四川省高考英语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第I卷共两部分,计9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国,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She'd lived in London and Manchester,but she liked______and moved to Cambridge. A.both B.neither C.none D.either 2.Grandma pointed to the hospital and said,"That's______I was born." A.when B.how C.why D.where 3.Was it because Jack came late for school______Mr.Smith got angry? A.why B.who C.where D.that 4.Until now,we have raised50.000pounds for the poor children.______is quite unexpected. A.that B.which C.who D.it 5.The manager was satisfied to see many new products______after great effort. A.having developed B.to develop C.developed D.develop 6.I still remember my happy childhood when my mother______take me to Disneyland at weekends. A.might B.must C.would D.should 7.—I hope to take the computer course. —Good idea.____more about it,visit this website. A.To find out B.Finding out C.To be finding out D.Having found out 8.I'll be out for some time.______anything important happens,call me up immediately. A.In case B.As if C.Even though D.Now that 9.She______someone,so I nodded to her and went away. A.phoned B.had phoned C.was phoning D.has phoned 10.—How about dinner tonight?It's on me. —______. A.You are welcome B.Oh,I'd like to C.Well,I'm afraid so D.That's all righ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所给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My husband,Tom,has always been good with animals,but I was still amazed when he befriended a female grouse(松鸡).It's11for a grouse to have any contact(接触)with people.In fact,they're hard to spot,12they usually fly off when they hear humans approaching. This into our lives in13.Tom was working out in the field when he14 her walking around at the edge of the was15unafraid and seemed to be16 about what he was doing. Tom saw the17bird several times,and she got more comfortable around him.We quickly grew 18of the bird and decided to call her Mildred. One day,as Tom was working,Mildred came within a few feet of him to watch.Tom19 he didn't see her and kept working to see what she would do next. Apparently,she didn't like to be20.She'd run up and peck(啄)at Tom's hands,then 21off to see what he would do.This went on for about20minutes,until Mildred became tired of the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 试卷及解析(大纲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龃龉(yǔ)系鞋带(xi)舐犊情深(shi)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bì)2.(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象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B.③⑥⑤①②④C.⑤①④③⑥②D.⑤④③②①⑥ 2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二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