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句话有什么作用?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
译文: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不能内心安宁,寡欲清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成:成就。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遂:最终、终于。 枯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对社会有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复:又。
何及: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 守着那穷困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乃:才。
足:值得。 佳:赞赏。
故:所以。
所以:……的原因。
积渐:逐渐形成。
饰:修饰。
行:实践。
告琳,近来我听说你与几位年轻朋友一起讲论学习《书传》,一天 到晚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刻苦努力毫无懈怠,这确实很好,我很高兴。一 个人研究学问,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坚强的意志,而要获得知识学问, 必须靠不断地积累,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这就像山间的细流,是再软 不过的了;但水滴石穿,坚硬的石头却能被它凿穿。再比如小小的蝎虫, 那是再弱小不过的虫子了,可坚硬的木头却能被它咬坏。流水本不是 凿石头的铁凿,蝎虫也不是钻木头的钻子。但是它们都能凭借微小的 形体、脆弱的力量,征服坚硬的东西。这难道不是由于不断地下功夫, 逐渐积累才实现的吗?古训说:“仅仅学而知之,还不值得推崇,脚踏实 地地去实践才值得赞赏。”所以这正是学者爱好各种实践的原因啊!
重点解读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 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 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16 诫子书

16   诫子书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字孔明,号 卧龙,琅琊(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 乡侯,谥曰忠武侯;代表 作有《前出师表》《后出 师表》《诫子书》等。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 诸葛瞻的家书,是诸葛亮 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 他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 会。

二、声情并茂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我能翻译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 就不能成就学业。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享乐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 不能陶冶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 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 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3.从文中选取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并简
要说说理由。
五、拓展延伸
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惜时: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 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整体感知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 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 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 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整体感知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书:书信
16 诫子书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儿子的信。




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言,表示用言语向人发出警 告;戒声,戒也兼表警戒之意,表示“诫”是让人产生 警戒之心而不犯错。楷书写作誡,简化作诫。本义是警 告、规劝,让人有所警觉注意。
新课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汉贼明大义,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 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吟诵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的“_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 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 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 (2)《诫子书》中,诸葛亮用“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险__躁__则__ _不__能__治__性__”一句从反面论述不“静”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在 彰显“静”的价值。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学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
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 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青春年少的我们,应 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从学习的角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在日新月异的时 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 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yín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zào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suì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柳州中考)下列对[甲]文(《诫子书》)中画波浪线句子朗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分读试诵
夫 ,以 ,以 。 非 无以 ,…非 无以 。
夫须 非 无以
则不能
,须

,非 无以 。
, 则不能 。
连读成诵
读诵小口诀
一夫带两以,外加两句非无以 二夫跟两须,仍是两句非无以 ,后多两个则不能 三组四字句,两两成双背
展诵亮剑
用最工整美观的书写默 写你能背诵出来的语句
诸葛亮
初读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这篇《诫子书》是诸
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门两兄弟 气节万古传
◆他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 中、尚书 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西元261年后,与董殿共 同执掌蜀汉军政。西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他率军至 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他怒斩来使。在绵竹 与魏军决战时,由於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 职,惟他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他封爵,他推辞说 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国,愿终老於家。晋帝同意了他 的请求。
——句式整齐 富有韵律
自读亲文
要求:1、放声朗读
夫fú 2、结合书下注释给相 淫yín 应的字标音
3、连读三遍
范读增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练读获能
同桌或前后两人互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宝贵性 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年纪 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 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 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 贡献。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来得及呢?
拓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句话形 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意志 消磨的可悲。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 间、把握机会,不要等到年老体衰、 意志消沉时才后悔莫及。这种警示 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 只有珍惜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取得 成功。
静以修身
“静”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指修养身心。
02
俭以养德
“俭”指节俭;“养德”指培养品德。
03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04
明志
“明”指明确、坚定;“志”指志向。
05
致远
“致”指达到;“远”指远大目标。
01 02 03 04 05
险躁
“险”指轻薄;“躁” 指浮躁。
治性
“治”指修养;“性” 指性情。
● 拓展:“静”在现代生活中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有助于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冷静和 理智,避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而“俭”则是指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 避免浪费,并培养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方式。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有 助于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遂成枯落
最终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05
多不接世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01
悲守穷庐:只能悲 哀地守着陋室。
02
将复何及:又怎么 来得及呢?
03
四、路漫而求索
04
(一)句子理解与 拓展
05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淫(yín)慢:漫不经心。淫、放纵;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 , 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 学:动词,学 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名词,学 业
重点句子我翻译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1、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形容词作动词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远大的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无常 今义:危险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屏除杂念干扰 今义:环境安静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慢
JIE ZI SHU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文天祥
JIE ZI SHU
诫子书
诸葛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诫子书
导入一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是谁?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导入二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三国演义》中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
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导入三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
收获!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1.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
法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宁静专一.
2.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有规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3.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4. 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他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裨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5.立志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忠告孩子,人生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长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6.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快人一步,不但容易实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7.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
8.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唯有抓住每分每秒.
9.勾画语句,提炼精髓
重点语句翻译: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才干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全文总共86个字,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在这86个字里面,我们读到了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超脱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全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
2.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文字清新雅致,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用自己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以慈父的口吻教导儿子,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
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1.诸葛亮简介(详见光盘内容)
2.写作背景(详见光盘内容)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入理由:
本文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贵为君王者,更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1.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2.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3.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资治通鉴》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