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蒸腾作用》教学案 (新版)冀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蒸腾作用课件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蒸腾作用课件 (新版)冀教版
第四章第二节 蒸腾作用
探究实验一
提出问题: 植物的叶片是否散失水分?
作出假设: 植物的叶片能散失水分。
设计实验

枝条
塑料袋
细线 10mL量筒
食用油
探究实验一 植物是否散失 水分
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 情况:
大量水珠
不明显
实A组验结论:植物能够散B失组水分。
实验现象——量筒读数情 况:
下降明显
2019/10/18
26
谢谢欣赏!
2019/10/18
27
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 1、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自 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 身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大 3、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自 然

学以致用
移栽时,植物幼苗有时会发生萎蔫, 从植物蒸腾作用的角度考虑,有什么办 法防止幼苗萎蔫呢?
阴天或傍晚移栽; 移栽时去掉一些枝叶 ; 设法遮阴;
萎蔫
原来 ...
植物的鼻子——
植物的血管——
聚少成多—— 一棵生树的机力勃量勃是微的小绿的色生命
可是
光能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光合作用
生命的基石
蒸腾作用
雨雪的循环
重新审视 人类与植物的关系
我们更需要植物!
然而......
因此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1.实地观察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通过将学生带到校园内的植物区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蒸腾作用的存在,再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的蒸腾作用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这种结合实地观察和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刻理解蒸腾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答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共同讨论蒸腾作用的发生原因和意义。这种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知识讲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讲解了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还介绍了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灌溉、防病等。这种知识讲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蒸腾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教师强调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蒸腾作用的问题。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片上水珠的出现情况,并共同讨论蒸腾作用的发生原因。
2.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共同讨论不同植物蒸腾作用的差异。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蒸腾作用的意义。例如,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会出现水珠?”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蒸腾教案

蒸腾教案

蒸腾作用潘庄镇中学张芷毓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本节主要任务如下,一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说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及生物圈中的意义。

二是学生通过参与几个探究实验、交流教师提供的文字及视频资料,揭示植物蒸腾作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知识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主要体现如下:一是与“吸收作用”相联系;二是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联系;三是与“叶的结构”相联系;四是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联系。

2.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比如生活当中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森林中感觉空气湿度大等。

具体到植物给环境带来上述影响的原因,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何种结构来完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以及植物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来看,学生对直观的视频、图片、探究实验(尤其是自己有亲身体验的)特别有兴趣,容易调动。

3.教学重难点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难点(1)植物蒸腾作用概念;(2)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结合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及参与其他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2)通过探究实验和教师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3.4.2 蒸腾作用教案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3.4.2 蒸腾作用教案 (新版)冀教版

3.4.2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

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能力方面:1、能够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

感情态度方面: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气孔的开闭原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分组实验学生准备:每小组按教材要求,利用气球制作气孔开闭模型一个。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水一定是往低处流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二)新授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前准备的实验,看两个塑料袋的内壁上是否有水珠形成,判断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以小组形式观察课前准备的实验以及它所产生的现象,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蒸腾作用的概念。

学生:2人一组,制作蚕豆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保卫细胞及气孔。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演示自制的气孔开闭模型,并谈制作经验和体会,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看完动画,进行归纳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

教师:多媒体展示气孔的开闭动画教师:从叶片气孔散失的水分,追根到底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那么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通过茎、到达叶片再从叶片气孔中散发出去的呢?引导同学回忆根吸水的过程,叶片的结构等知识[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动画。

学生:要求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水的流动路径。

一个学生对着动画表述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中,大约需要200千克以上的水,这200千克水的用途如下: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克蒸腾作用消耗的水:202106克生长期中总用水量:204228克[小结]由此可见,植物体吸入体内的水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99%左右的水却被蒸腾掉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四章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3.4.2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四章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3.4.2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冀教版

蒸腾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2.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2.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2.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影响.【教学难点】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8月份正值炎热,这时你走在树荫下就觉得凉爽了.什么原因呢,你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本课内容.二、新课学习师生共同学习教材52页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气孔的概念.气孔多是分布在植物叶片的下表皮,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大家都知道了光合作用是在有叶绿素的细胞中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是在任何成活的细胞中都能进行.那么,蒸腾作用则在哪里进行呢?(主要在叶片进行,在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进行.)(打出幻灯片)请同学们看着幻灯片.在前边我们说过水分主要是由植物根尖的成熟区的根毛吸收的,那么,它由根尖吸收后,进入植物的根毛细胞,再进入表皮内层细胞,进入导管,导管是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它把水分运输到植物的叶肉中.这时,一部分水分由气孔散发到大气当中,而另一部分呢,则被植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板书: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部导管→叶肉↗由气孔散发到大气中↘被植物生命活动利用]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则保卫细胞控制和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除了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外,还能运输植物所需的无机盐.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2.运输植物体所需的无机盐.植物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我们已经谈过了,那么,植物的蒸腾作用又是如何运输无机盐的呢?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从根部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叶肉当中,在这一过程中,被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也随之向上被运输到了植物的叶片当中.因此,植物不仅通过蒸腾作用运输了水分,也运输了无机盐.最后,我们来看看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植物的重要性我们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已经讲过了.那么,我们都知道植物的体内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分.当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超过了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植物就会萎焉,甚至死亡.因此,我们应给植物及时浇水.我们还谈到了植物移栽时,要保留根部的土壤,同时,还应该去掉一部分植物的茎叶,使植物的蒸腾作用降到最低,以保护植物.最后,大家要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我们应多植树.他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1.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2.一方面,大树下无阳光的直射,气温较低,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3.森林可以使附近大气湿度增加,温度降低,从而增加降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蒸腾作用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调节.蒸腾作用的意义1.自身:降低植物体温度;促进根的吸收作用;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自然界:调节气候;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冀少版八上生物 3.4.2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冀少版八上生物 3.4.2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二节蒸腾作用一、教材依据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章:第四章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节:第二节蒸腾作用二、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辅导进行,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善动手,勤动脑,体验并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动画、图片让学生对蒸腾作用的途径有感性认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对蒸腾作用意义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植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而且对植物本身及周围生态环境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意义,应用等。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从观察实验植物蒸腾现象得出,不难理解。

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是本教材的重点,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是本教材的难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而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教材配以多幅图片加以对气孔的调节的理解,本教材指出蒸腾作用的意义时,也为下一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做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蒸腾作用的现象比较常见,容易理解。

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过程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们运用多种渠道,让学生得到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的能力,使生物课堂直观、易懂、有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能力性目标1.尝试植物蒸腾作用实验2.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三)情感性目标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2.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难点: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五、教学准备(一)过程与方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加以辅导(二)现代教学手段:PPT教学,实验法,讲练结合(三)课前安排:资料收集,课件制作,准备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却十分燥热呢?问题导入,学生讨论进行推测,产生疑问和兴趣,从而进入新课。

《第二节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第二节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单位:
讲课人:
一、教材分析
《蒸腾作用》一节是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呼吸和蒸腾作用的第二节内容,在内容安排上是在讲授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介绍的最后一个植物的生理过程。

蒸腾作用的器官和部位以及需要的水分与前面的光合作用及吸收作用有联系,蒸腾作用的进行对植物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前面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植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基础,生物学科素养在一年多的学习中逐渐提高,正是形成理性思维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

本节内容对学生的难度较大,所以我根据学生特点重组教材,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设计,力争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思维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蒸腾作用的概念;说出蒸腾作用的意义;说出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处理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尝试使用气孔模型再现气孔的调节过程。

情感目标:认同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身边植物的生存状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是探究气孔对蒸腾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3.4.1呼吸作用、3.4.2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3.4.1呼吸作用、3.4.2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冀教版
难点
1、掌握呼吸作用的定义及公式,找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异同点;掌握呼吸作用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1、检查预习
完成课件上的预习习题,检查预习情况。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内容
学科
生物
年级
初二
时间
节次
1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2、掌握蒸腾作用的定义;
3、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
重点
1、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2、掌握蒸腾作用的定义;3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
1、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2、掌握蒸腾作用的定义;
3、说明:A:氧气变少,二氧化碳变多由此可以说明活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最后得出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 物
(2)、呼吸作用的定义及公式
1、定义:
2、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探究呼吸作用释放 了热 量
将煮熟的种子放凉加入保温瓶,同时将新鲜种子放入保温瓶,分别测温度。
3.4.1呼吸作用、3.4.2蒸腾作用
内容
学科
生物
年级
初二
时间
节次
1主备人复备人源自课题呼吸作用教学目标
1、探究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2、掌握呼吸作用的定义及公式;3、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点及二者直接的关系;4、了解呼吸作用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应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蒸腾作用
1.重点: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知识点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植物体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场所:主要是叶片,嫩枝和嫩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3. 蒸腾作用的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中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4.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1)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

(2)蒸腾作用的调节与气孔的调节
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来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蒸腾作用。

保卫细胞
知识点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灼伤。

4.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减轻干旱,调节气候。

知识点三: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1.植物缺水时,要及时灌溉。

2.移栽植物时,遮阴,剪掉一些枝叶。

3.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调节气候,减轻干旱。

1.在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中,为什么要将其中一根枝条上的所有叶片两面都涂上凡士林?
因为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而叶片散失水分的通道是叶片上的气孔,涂上凡士林,就可以把这些气孔全部堵上,这样与未涂凡士林的枝条就形成了对照。

2.有人说,蒸腾作用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99%都散失到了大气中,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体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

炎热的夏天,烈日照射到叶片上,蒸腾作用可使叶片表面的水分在散失过程中,带走叶片表面的一些热量,防止叶肉细胞被灼伤;蒸腾作用使水分源源不断地散失到大气中,促进了根部吸收水分,也给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带来了动力条件。

3.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照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 g,其后每隔4 h记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

实验结果如下面的曲线图所示:
(1)曲线Ⅰ代表哪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说明理由。

代表C、D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

因为C装置中叶片上、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水分不能散失,重量没有变化;D装置中除去所有叶片,且切口上也涂上凡士林,水分同样不会散失,重量也没有变化。

(2)曲线Ⅱ和Ⅲ分别代表哪两组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
Ⅱ代表B装置的实验结果,Ⅲ代表A装置的实验结果。

(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作出推断。

下表皮气孔的数量多于上表皮气孔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