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课件一.ppt
合集下载
垫圈落料模具设计PPT课件

附:垫圈落料模CAD图
结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四、定位零件的尺寸确定
导料板的宽度
材料厚度t=1mm,由“工艺设计”中“排样”一节得到 的条料宽度B=23.5mm,查表2.5.5得到导料板与条料之 间的最小间隙Cmin=0.5mm。
因此,导料板间的间距A=B+C=24mm 这样,导料板的宽度D=(63-24)/2=19.5mm
10
四、定位零件的尺寸确定
垫圈单工序冲裁模
——模具设计一
2024/10/25
可编辑
1
垫圈单工序冲裁模具设计
工作任务:垫圈落料模具设计
工作任务单 已知信息:垫圈的冲压工艺规程 首先:重新审查“垫圈的冲压工艺规程”
材料:08钢 料厚:t=1±0.15mm 批量生产
2
一、垫圈落料模结构方案
模具类型:单工序模 卸料方式:刚性卸料 出件方式:下出 模架及导向方式:中间导柱、滑动导向的模架 连接与固定零件:压入式模柄等
挡料销的位置
由“工艺设计”中“排样”一节 得到的条料搭边a=0.8mm,初选 挡料销的直径d=φ4mm,而凹模 刃口直径D=φ20.74mm,这样挡 料销中心离凹模中心的距离 L=20.74/2+0.8+4/2=13.17mm。
11
总装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至此,该模具的所有结构及尺寸均得到,就可以进 行总装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3
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凹模
外形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垫圈落料凹模采用整体式、板形结构, 采用螺钉、销钉与下模座连接。
螺钉、销钉间及至刃壁的最小距离 凹模刃口形式:
结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四、定位零件的尺寸确定
导料板的宽度
材料厚度t=1mm,由“工艺设计”中“排样”一节得到 的条料宽度B=23.5mm,查表2.5.5得到导料板与条料之 间的最小间隙Cmin=0.5mm。
因此,导料板间的间距A=B+C=24mm 这样,导料板的宽度D=(63-24)/2=19.5mm
10
四、定位零件的尺寸确定
垫圈单工序冲裁模
——模具设计一
2024/10/25
可编辑
1
垫圈单工序冲裁模具设计
工作任务:垫圈落料模具设计
工作任务单 已知信息:垫圈的冲压工艺规程 首先:重新审查“垫圈的冲压工艺规程”
材料:08钢 料厚:t=1±0.15mm 批量生产
2
一、垫圈落料模结构方案
模具类型:单工序模 卸料方式:刚性卸料 出件方式:下出 模架及导向方式:中间导柱、滑动导向的模架 连接与固定零件:压入式模柄等
挡料销的位置
由“工艺设计”中“排样”一节 得到的条料搭边a=0.8mm,初选 挡料销的直径d=φ4mm,而凹模 刃口直径D=φ20.74mm,这样挡 料销中心离凹模中心的距离 L=20.74/2+0.8+4/2=13.17mm。
11
总装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至此,该模具的所有结构及尺寸均得到,就可以进 行总装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3
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凹模
外形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垫圈落料凹模采用整体式、板形结构, 采用螺钉、销钉与下模座连接。
螺钉、销钉间及至刃壁的最小距离 凹模刃口形式:
模具设计标准PPT课件

3
1.模胚的类型:
二.模胚
1.1. 卧式成型机〕:根据模具的大小和选用成型机不同,选用直身模胚或工字型模胚。
1.2. C型成型机〕:选用左右工字型模胚
2.模具编号位置:
3. 模胚的加工要求:
3.1. 导柱外面要加导套〔防止敲导柱拉伤模胚的孔〕;导柱要做油槽,导套后面做 开排气槽
3.2. 导柱和导套外表光洁度到达以上〔外表用肉眼看不到刀纹〕
3.3. 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问隙为〔双边〕
深,并且开通导套
3.4. 导柱和衬套之间的间隙为〔双边〕
导套
Ød
导柱 衬套
外表(内 外)光洁 度到达以 上
Ød+00.020
ØD1 0
导套挂台处 排气槽
5
3.5. A板和B板基准边错位最大 3.6. A板和B板直角度在以内 3.7. A板和B板框基准边的尺寸相差在以内
高的内模四边加直身导柱/导柱. 4.前后模型芯:采用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5.前后模型芯镶件:采用直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6.精定位尽量在模仁上原身留,拆镶件增加误差,结构性不强 7.精定位必须设计斜面,防止烧伤 8.模胚挖框和边锁由模胚厂加工〔预防挖框后模胚变形〕 9.零位和基准面要一致〔一套模具标数基准要一致〕,图面标数注意配合公差 10.层层定位要注意加工顺序,一层定位加工完后再加工另一层
IN“, 〞OUT“字样左来自图左边接运水17
模具做转水口
转水口镶件
18
4.16.模具加一百万次计数器,指定计数器(我司实际安装右图所示计数器〕,并 安装在操作面这边 我司所使用计数器规格 25
48 53
19
4.17.模胚出线槽局部倒圆角
20
4.18.前模胚边要做避空(红色区域避空0.5MM) 防止插伤后模模仁边
1.模胚的类型:
二.模胚
1.1. 卧式成型机〕:根据模具的大小和选用成型机不同,选用直身模胚或工字型模胚。
1.2. C型成型机〕:选用左右工字型模胚
2.模具编号位置:
3. 模胚的加工要求:
3.1. 导柱外面要加导套〔防止敲导柱拉伤模胚的孔〕;导柱要做油槽,导套后面做 开排气槽
3.2. 导柱和导套外表光洁度到达以上〔外表用肉眼看不到刀纹〕
3.3. 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问隙为〔双边〕
深,并且开通导套
3.4. 导柱和衬套之间的间隙为〔双边〕
导套
Ød
导柱 衬套
外表(内 外)光洁 度到达以 上
Ød+00.020
ØD1 0
导套挂台处 排气槽
5
3.5. A板和B板基准边错位最大 3.6. A板和B板直角度在以内 3.7. A板和B板框基准边的尺寸相差在以内
高的内模四边加直身导柱/导柱. 4.前后模型芯:采用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5.前后模型芯镶件:采用直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6.精定位尽量在模仁上原身留,拆镶件增加误差,结构性不强 7.精定位必须设计斜面,防止烧伤 8.模胚挖框和边锁由模胚厂加工〔预防挖框后模胚变形〕 9.零位和基准面要一致〔一套模具标数基准要一致〕,图面标数注意配合公差 10.层层定位要注意加工顺序,一层定位加工完后再加工另一层
IN“, 〞OUT“字样左来自图左边接运水17
模具做转水口
转水口镶件
18
4.16.模具加一百万次计数器,指定计数器(我司实际安装右图所示计数器〕,并 安装在操作面这边 我司所使用计数器规格 25
48 53
19
4.17.模胚出线槽局部倒圆角
20
4.18.前模胚边要做避空(红色区域避空0.5MM) 防止插伤后模模仁边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培训PPT(34张)

1.参考模型的组装 选择【MOLD MODEL(模具模型)】→【Assemble(装配)】→【Ref Model(参照模型)】, 选取设计模型零件,定义调入零件的装配约束关系并使其放置在模具模型中。 (1)按参照合并:将设计零件复制到参考零件中,且把基准平面信息从设计模型复 制到参照模型。其设计零件中的所有改变将自动反映到参考零件中。 (2)同一模型:直接选定设计模型用作模具的参考模型,两者为相同模型。 (3)继承:参考零件继承设计零件中的所有几何和特征信息。 系统还允许以布局方式来组装参考模型,实现以阵列方式排列参考零件 。
10.1.3 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
1.建立或调入设计模型,形成模具设计的参考模型 2.模型检验:对参考模型进行拔模斜度检测、厚度检测等 3.建立工件:用来定义所有模具元件体积的 4.在模具模型上创建缩水率:可以等向或非等向增加在指定特征尺寸上 5.加入模具装配特征,设计浇道系统 6.定义分型面及模块体积 7.建立模具实体元件:抽取完成的模块体积,将曲面几何转换为实体几何 8.填充模具型腔,建立浇注件:利用工件体积减去抽取的模具元件体积 9.模拟开模,并进行干涉检测 10.装配模座元件,并进行所有元件的细部设计
10.2.3 设置收缩率
2.按比例收缩 【By Scaling(按比例)】表示允许相对于某个坐标系按比例收缩零件几何,并 且可以分别指定x、y和z坐标的不同收缩率。在模具模块中应用按比例收缩时, 其仅作用于参考零件几何,而不影响设计模型。 选择【SHRINKAGE(收缩)】→【Shrink Info(收缩信息)】,将弹出“信息窗 口”并显示设计模型的收缩信息。
已建立有曲面特征时,选择【Feature(特征)】→【Cavity Assem(型腔组件)】→ 【Surface(曲面)】命令,利用“面组曲面”菜单可增加分型面的曲面或者对已有 分型面的曲面特征进行编辑。
10.1.3 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
1.建立或调入设计模型,形成模具设计的参考模型 2.模型检验:对参考模型进行拔模斜度检测、厚度检测等 3.建立工件:用来定义所有模具元件体积的 4.在模具模型上创建缩水率:可以等向或非等向增加在指定特征尺寸上 5.加入模具装配特征,设计浇道系统 6.定义分型面及模块体积 7.建立模具实体元件:抽取完成的模块体积,将曲面几何转换为实体几何 8.填充模具型腔,建立浇注件:利用工件体积减去抽取的模具元件体积 9.模拟开模,并进行干涉检测 10.装配模座元件,并进行所有元件的细部设计
10.2.3 设置收缩率
2.按比例收缩 【By Scaling(按比例)】表示允许相对于某个坐标系按比例收缩零件几何,并 且可以分别指定x、y和z坐标的不同收缩率。在模具模块中应用按比例收缩时, 其仅作用于参考零件几何,而不影响设计模型。 选择【SHRINKAGE(收缩)】→【Shrink Info(收缩信息)】,将弹出“信息窗 口”并显示设计模型的收缩信息。
已建立有曲面特征时,选择【Feature(特征)】→【Cavity Assem(型腔组件)】→ 【Surface(曲面)】命令,利用“面组曲面”菜单可增加分型面的曲面或者对已有 分型面的曲面特征进行编辑。
模具设计PPT课件

2021/3/9
20
第三章 模具设计
抽取模具元件
❖ 创建完模具体积块后,可以从工件抽取它们 以产生模具元件
2021/3/9
21
第三章 模具设计
铸模
❖ 可以通过浇道、流道和浇口来模拟填充模具 型腔,从而创建铸模,如图所示分别是参照 零件和铸模,铸模的上面有浇注系统。
❖ 铸模可以用于检查前面设计的完整性和正确 性,如果出现不能生成铸模文件的现象,极 有可能是先前的模具设计有差错或者参照零 件有几何交错的现象,应当向前检查。
❖ 6. 提取模具体积块以生成模具元件。提取完毕后模具元件即 成为功能齐全的Pro/ENGINEER零件,它可在零件模式中调 出可在绘图中使用也可用Pro/NC进行加工
❖ 7. 创建表示已填充模具型腔的模制件系统将根据减去提取部 分后工件中剩余的体积块来自动创建模制件(铸模)
❖ 8. 定义模具开口的步骤在每步中检查与静态零件的干涉必要 时修改模具元件
❖ 对于塑料模具,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 冷料井和浇口组成
❖ 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法 :使用【实体】特征中切割材
料方式来建立浇注系统,; 或直接利用模具特征中
的【流道】特征建立浇注系统,利用流道特征可以 快速创建标准流道。
2021/3/9
25
第三章 模具设计
侧浇口
❖ 侧浇口
2021/3/9
26
2021/3/9
4
第三章 模具设计
❖ 3.1.2 创建模具文件
2021/3/9
5
第三章 模具设计
3.2 加载参照模型
❖ 根据型腔数目的多少,模具可以分为单腔模 具和多腔模具
2021/3/9
6
第三章 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设计——第一章PPT课件

第二节 冷冲压设备
1
第一章 冲压加工概述与冲压设备
第一节 冲压加工概述 一、概念
• (冷)冲压——指在室温下,利用安装
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
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
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加工对象:主要金属板材 加工依据:板材冲压成形性能(主要是塑性) 加工设备:主要是压力机 加工工艺装备:冲压模具
21
第一章 冲压加工概述与冲压设备
压力机技术规格 • (1)标称/公称压力:
• (2)滑块行程长度:成形拉深件和弯曲件应使滑 块行程长度大于制件高度的2.5~3.0倍。
• (3)行程次数
• (4)工作台面尺寸 长、宽尺寸应大于模具下模座尺寸,每边留出
60~100mm(50~70mm)。
22
第一章 冲压加工概述与冲压设备
“一模一样”的关系。冲模没有通用性。
冲模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它决定
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冲模的功能和作用、冲模设计与制造方法和手
段,决定了冲模是技术密集、高附加值型产品。
4
第一章 冲压加工概述与冲压设备
冲 压 生 产 场 景
5
第一章 冲压加工概述与冲压设备
• 典型冲压模具
三、冲压工序分类
• 分离工序——是指坯料在冲压力作用下,变形部分 的应力达到强度极限σb以后,使坯料发生断裂而产 生分离。
• 分离工序主要有剪裁和冲裁等。
• 成形(变形)工序——是指坯料在冲压力作用下,
变形部分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σs,但未达到强度极 限σb,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一定形状、
尺寸与精度制件的加工工序。 • 成形工序主要有弯曲、拉深、翻边、旋压等。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PPT课件( 20页)

1、冲压模基本结构
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凸凹模、刃口镶块等
工艺性零件
定位零件:定位销、挡料销、导正销、导料板、定距侧刃等
冲
卸料与推、顶件零件 :推杆、卸料板、顶出器、顶销、推板等
压
模
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导板和导筒等
具
辅助性零件
支撑零件:上、下模板,模柄,凸、凹模固定板,垫板等
紧固零件:螺钉、销钉、弹簧等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冲 压 模 的 成 型 特 点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塑 料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压 铸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2 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素
2、模具设计的基本条件
模具设计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工件的材料、性能、规格和成型设备的种类、性能、 规格。
3、模具设计的内容及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是工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和尺寸精度的确定与计算等; 关键是模具型面断的设计。
4、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2、塑料模基本结构
成型零件
浇注系统
塑
冷料穴与拉料杆
料 推出机构
模 侧抽芯机构
具
排气槽
型模冷却水道
3、压铸模基本结构
定模
动模
压 型腔及型芯
铸
抽芯机构
模 顶出机构
具 浇注系统
排溢系统
冷却系统
1.3 模具设计概述
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凸凹模、刃口镶块等
工艺性零件
定位零件:定位销、挡料销、导正销、导料板、定距侧刃等
冲
卸料与推、顶件零件 :推杆、卸料板、顶出器、顶销、推板等
压
模
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导板和导筒等
具
辅助性零件
支撑零件:上、下模板,模柄,凸、凹模固定板,垫板等
紧固零件:螺钉、销钉、弹簧等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冲 压 模 的 成 型 特 点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塑 料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压 铸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2 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素
2、模具设计的基本条件
模具设计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工件的材料、性能、规格和成型设备的种类、性能、 规格。
3、模具设计的内容及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是工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和尺寸精度的确定与计算等; 关键是模具型面断的设计。
4、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2、塑料模基本结构
成型零件
浇注系统
塑
冷料穴与拉料杆
料 推出机构
模 侧抽芯机构
具
排气槽
型模冷却水道
3、压铸模基本结构
定模
动模
压 型腔及型芯
铸
抽芯机构
模 顶出机构
具 浇注系统
排溢系统
冷却系统
1.3 模具设计概述
模具设计ppt课件

四、参考文献
.
一、塑料的简介
塑 料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由 树 脂 组 成 ,加 入 若 干 的 助 剂 以 便 产 品 的 成 型 以 及 使 用 。塑 料 具 有 密 度 相 对 较 低 、 成 型 加 工 性 较 好 、化 学 稳 定 性 好 、绝 缘 性 能 良 好 、价 格 便 宜 、耐 磨 性 能 良 好 等 。但 是 同时 也 存 在 缺 点 ,例 如 : 强 度 不 高 、耐 热 性 差 、刚 度 较 低 、散 热 性较 差 、不 易 自 行 分 解 。当 今 社 会 ,塑 料 可 以 代 替 很 多 金 属 材 料 ,无 机 材 料 以 及 木 材 等 。塑 料 成 为 了 国 民 日 常 工 作 以 及 生 活 中的必需品。
.
1.1注塑成型
塑料件的成型方法有多种多 样 ,其 中 主 要 的 有 以 下 几 种 :
注射成型 挤出成型 压缩成型 吹塑成型
.
二、塑件分析
.
2.1塑件材料
ABS 材 料 通 常 是 指 的 一 种 半 结 晶 体 材 料 。 基 本 特 性 有 以下几点:
①良 好 的 抗 腐 蚀 性 、较 好 的 加 工 性 和 染 色 性以 及 良好的综合力学 能力。
②因为乙烯含量
的 增 多 ,ABS 材 料 强 度 的增 加 。
它的维卡软化的
温 度 为 150℃ 。 因 为结晶度比较高,
所 以 ABS 材 料 表 面的刚度以及抗
划痕性能较好。
③ABS 材 料 不 会 环境应力的原因 而 开 裂 。想 要 改 善 ABS 材 料 的 性 能 ,一般 情 况 下 都需要通过加入 添加剂的方法实 现 ,主 要 加 入 的 材料有玻璃纤维、 热塑橡
.
.
一、塑料的简介
塑 料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由 树 脂 组 成 ,加 入 若 干 的 助 剂 以 便 产 品 的 成 型 以 及 使 用 。塑 料 具 有 密 度 相 对 较 低 、 成 型 加 工 性 较 好 、化 学 稳 定 性 好 、绝 缘 性 能 良 好 、价 格 便 宜 、耐 磨 性 能 良 好 等 。但 是 同时 也 存 在 缺 点 ,例 如 : 强 度 不 高 、耐 热 性 差 、刚 度 较 低 、散 热 性较 差 、不 易 自 行 分 解 。当 今 社 会 ,塑 料 可 以 代 替 很 多 金 属 材 料 ,无 机 材 料 以 及 木 材 等 。塑 料 成 为 了 国 民 日 常 工 作 以 及 生 活 中的必需品。
.
1.1注塑成型
塑料件的成型方法有多种多 样 ,其 中 主 要 的 有 以 下 几 种 :
注射成型 挤出成型 压缩成型 吹塑成型
.
二、塑件分析
.
2.1塑件材料
ABS 材 料 通 常 是 指 的 一 种 半 结 晶 体 材 料 。 基 本 特 性 有 以下几点:
①良 好 的 抗 腐 蚀 性 、较 好 的 加 工 性 和 染 色 性以 及 良好的综合力学 能力。
②因为乙烯含量
的 增 多 ,ABS 材 料 强 度 的增 加 。
它的维卡软化的
温 度 为 150℃ 。 因 为结晶度比较高,
所 以 ABS 材 料 表 面的刚度以及抗
划痕性能较好。
③ABS 材 料 不 会 环境应力的原因 而 开 裂 。想 要 改 善 ABS 材 料 的 性 能 ,一般 情 况 下 都需要通过加入 添加剂的方法实 现 ,主 要 加 入 的 材料有玻璃纤维、 热塑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