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课件

A 江南河 C邗沟
B通济渠 D永济渠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营建洛阳 乘龙舟出游.
发动对高丽 的战争
三、隋朝的创举--大运河的开通(重点)
• 阅读课本4—5页思考:大运河开通 的:: • 1、目的 • 2、路线 • 3、作用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 的统治。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作用: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大促进 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记忆要点:永通邗南
3、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 中,不正确的是 B
A 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 通的 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江都 C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河流 D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全长两千多 公里,历史有1400多年
4、“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 郡,以通运漕。”这是隋朝开凿的哪段 运河? D
涿郡 永

渠 洛阳 通 济 渠 邗 江都 余杭 沟
江 南 河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黄河 洛阳 邗沟 淮河 江南河 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长江单字记忆法:Fra bibliotek通邗南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全 长 两 千 多 公 里
1.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秦朝---咸阳 西汉---长安 东晋---建康 吴-------建业
P4动脑筋: •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 济繁荣的景象,为大运河开通具备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运河为基础
1、三峡水电站是我国人民勤劳的汗水与智慧的结 晶,她创作了100多项世界第一,为世人所瞩目。 你知道在世界上最长的古代水利工程是哪条运河 吗?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包括:
1. 历史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史学、人类学等。

2. 人类的起源和迁移: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

3.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

4. 文明的发展: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城市、国家、文字、工艺等文明的发展。

5.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特点和区别。

6. 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封建社会的形成等。

7. 世界历史的发展: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8. 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古代的汉朝、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

9. 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参考。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教材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如何才能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评价? 如何才能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评价?
全面中认识自我 发展中认识自我 社会中认识自我
二.社会是个大舞台——社会类型 社会是个大舞台——社会类型
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社会这个大 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 家庭中。社会好比人生的舞台,有不同的场景。 家庭中。社会好比人生的舞台,有不同的场景。
鲁迅先生说:
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 而生存, 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 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 一样的不可能。 一样的不可能。
社会由各个群体组成: 2. 社会由各个群体组成:
群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 社会关系联结起来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 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集体。 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它既同社会和个 人相区别,又介于社会和个人之间, 人相区别,又介于社会和个人之间,并且是联结 二者的中介。 二者的中介。
不同家庭的影响
结合第8页图5 结合第8页图5-7,想想不同的家庭生活对我 们有哪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们有哪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宽容、平等、支持、鼓励的家庭氛围 宽容、平等、支持、 会促进我们健康向上地成长; 会促进我们健康向上地成长; 反之,会干扰我们的学习生活,不利 反之,会干扰我们的学习生活, 于我们的成长。 于我们的成长。
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通过与别 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 人的比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来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自己。 人的比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来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自己。 另一方面,应该正确地区别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另一方面,应该正确地区别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鉴于个 人的能力、水平以及评价尺度的不同等对方面的原因, 人的能力、水平以及评价尺度的不同等对方面的原因,别人 对自己的评价也可能不完全一致。 对自己的评价也可能不完全一致。 作为个人,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这些评价, 作为个人,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这些评价,把别人的评 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 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但又不盲从于别人对自己的评 价。要全面地、正确地看待自己。 要全面地、正确地看待自己。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ppt课件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
1.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粮食 2.原因:
①统治者 ②政局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 四千六百
多万
垦田
一千九百 五千五百 多万顷 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 仓;洛口 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一. 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
2.隋朝统一: (589年) 3.隋朝统一的意义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
1.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粮食 2.原因:
①统治者 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②政局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一. 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 三.隋朝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2.主要河道:三点(南北中) 四段 五河
3.地位:
一. 南北重归统一
12345
三、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610 人物:隋炀帝 起止地点:涿郡(北京)——余杭(杭州)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流经六省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
隋朝时,如果有一批粮食,要从江都运往长安,走水路的
话,请填写正确路线。江都
淮水
黄河
长安
扬州大运河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 淮经济文化中心,素 有“淮左名都”之誉。 扬州有许多文化古迹, 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 它最早开凿于春秋末 年(从江苏的扬州到 淮水开一条运河,取 名邗沟,这是我国古 代最早的运河)。到 了隋朝,为了沟通南 北漕运,隋炀帝下令 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 渠道,开通了包括邗 沟在内的大运河,形 成了全国运河系统。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ppt课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ppt课件

04
近代历史的开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定义
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 纪的思想和文化运动。它起源于意大 利,随后影响到了整个欧洲。
核心思想
主要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艺术、科 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创作 了大量的杰出作品。
文艺复兴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反 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
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巩固所学
通过简短的小测,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题型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确保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有全面了解。
06
总结与回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
介绍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包括明太 祖朱元璋的统治和明朝的疆域扩张。
讲解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农民 起义,以及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小组讨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深入探讨
小组讨论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文明如何影响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科技、 文化、经济等。通过对比不同文明的特点和贡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课堂问答:关于近代历史开端的问题
启发思考
针对“为什么认为1500年左右是近代历史的开端”这一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的 思考。
日本幕府时期
日本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幕府统治时 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得以保持。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影响
伊斯兰教在中东、北非和亚洲的传播 ,对当地文化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中世纪的非洲和美洲
非洲的部族社会与文化
中世纪非洲的部族社会和文化,以及欧洲殖民对非洲的影响 。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具体知识点如下:
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
时间是581年;人物是杨坚隋文帝;都城是长安;统一时间是589年;意义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
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

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
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
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
隋朝灭亡的时间是618年;灭亡直接原因是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宋书》
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 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
——《隋书·食货志》
加强南北交流,
材料三: “(平陈时)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
,以为贤。……(开皇十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 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 ……”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哪个成语与此有关?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 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 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思考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暴政
时间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 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 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 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 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 官。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但后来,出身门第高的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 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 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门第高就 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官就一定得差评。
三点 4规模: 四段 五河
5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涿郡(北京)
zxxkw
长 洛阳 黄河 安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 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 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朝大业年间民役简表时间大事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605年三月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每月二百万人605年三月开凿通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5年四月开凿邗沟十多万人605年五月营建西苑一百七十多万人606年七月巡幸江南四十多万人607年八月修筑长城一百多万人608年正月开凿永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8年七月再修长城二十多万人612年正月远征高丽三百多万人1隋炀帝暴政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温故知新
北朝


六 北国
东 北魏
三 国

西 晋
方: 并 存

(鲜卑族)
西 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南东 方: 晋
宋 齐梁陈 589年
南朝
第一第课一单元隋:繁朝荣与的开统放的一时与代 灭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建立与统一
我是杨坚,是北周的_外__戚___,历史
上把我称为_隋__文__帝__。__5_8_1_年,我
3、评价大运河。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谢谢 观看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 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与隋炀帝的事功与保证 》
结合材料与教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的是?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D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的统一
B.隋朝的灭亡
C.开创科举制度利工程隋朝大 运河,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中心洛阳
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605年起 开凿者 隋炀帝
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材料二中“涿郡”、“江都”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北京、扬州

1、581年,北周外 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 建立隋朝,定都长 安,杨坚就是隋文 帝。589年,隋灭掉 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陈,南北重归统一。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 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 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 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 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 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 煌时期。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 H· 哈特1978年所著中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排行第82位。
繁 盛 一 时 的 隋 朝
“繁盛”
1.国家统一 2.经济繁荣 3.大运河开通
二世而亡 “一时”—— (581-618)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攻南陈。陈后 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 589年,南陈被灭,南北归一 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 喊他们不出来,后来隋军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 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 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的条件 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古运河
2、目的:
3、时间、人物:
4、中心、起始点: 5、长度及地位: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开通的作用:
3.作用及评价
•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 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隋炀帝龙舟模型
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他三次乘坐大 龙舟到江都巡游,随行的船只达几千艘,绵延 200多里,沿路州县必须供应食物,加重了人民 的负担。
春 风 举 国 裁 宫 锦 , 半 作 障 泥 半 作 帆 。
乘 兴 南 游 不 戒 严 , 九 重 谁 省 谏 书 函 。
隋 宫 ( 唐 李 商 隐 )
·
三、隋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灭亡。
主要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四、秦、隋朝的共同点: 1、秦、隋朝由长期分裂割据到大一统。 2、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来的 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秦、隋朝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 4、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小组讨论:(1对1)
1.古代粮食主要来自南方还是北方? 2.大运河开通以前,用陆路输送粮食有何缺点? 3.隋朝统一全国以后,有必要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吗? 开通大运河有没有积极影响? 4.开通大运河需要庞大资金,此时的隋朝有吗?
1.古代粮食主要来自南方还是北方? 2.大运河开通以前,用陆路运送粮食,有何缺点? 3.隋朝统一全国以后,有必要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吗?开通大 运河有没有积极影响? 4.开通大运河需要庞大资金,此时的隋朝有吗?
材料一:
隋初
隋初经济的发展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垦田
三千多万
一千九百多万顷
四千六百多万
五千五百多万顷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淮扬一 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 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
1.南方。 2.陆路运量少,成本高,速度慢。 3.隋朝灭陈,需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4.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经济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 通提供丰厚的经济基础。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凿的目的
主要目的:为加强对南方地 区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 财物向洛阳长安运输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2.概况
1:贯通南北的动脉 2:两千千米长 3:三个主要地点 4:运河四段 5:联系的五大水系
5、秦、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材料1:胡增《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2:宗元鼎《炀帝冢》: 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 原因 不正确
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 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 正确的 材料4: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 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史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隋朝大运河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隋炀帝
3.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