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毛滴虫 贾第虫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 繁殖方式 二分裂增殖
✓ 致病阶段 滋养体
致病性
1.致病机理 (1)致病力与虫株毒力、宿主生理状况及阴道内
正常菌群有关。 (2)正常妇女的阴道自净作用: (3)当妊娠、经期、妇科疾患、绝经期等,阴道
内环境改变,pH趋于中性,利于滴虫及细菌的 侵袭及生长。
致病性
2.病理变化 阴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白细胞浸润。
(3)皮肤型黑热病,病变多为结节型。 (4)蛋白尿及血尿。 (5)肾
黑热病患者除已证明有 淀粉样变,肾小球系膜 内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6)淋巴结 黑热病死者的淋巴结副皮
质区内,小淋巴细胞也几乎全 部丧失,并有巨噬细胞浆细胞 和大淋巴样细胞的浸润。
(7)患者常发生鼻觑和齿龈 出血。
诊断
1.病原检查 (1)穿刺物检查
流行与防治
1.分布 世界性分布,各地感染率不一,女性以20~40 岁感染率为高。 2.流行因素 ➢传染源 患者和带虫者 ➢传播方式 直接传播、间接传播 ➢抵抗力强
流行与防治
3.防治 ➢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
公共卫生; ➢ 使用淋浴、蹲式厕所; ➢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首选,口服甲硝唑,夫妻同时
治疗,局部用药滴维净。
2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寄生于小肠, 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引起腹泻等症状。
贾第虫病又称为“旅游 者腹泻”。贾第虫易合 并HIV的感染,在临床实 践中应给与高度关注。
形态
1.滋养体 外形 梨形,背面隆起 大小 9.5~14μm ×5~15μm 运动特点 直线翻滚式运动 结构 吸盘、细胞核、鞭毛、轴柱
形态
新鲜标本 虫体无色透明,似 水滴样,具折光性, 活动力强,体态多 变。
蓝 氏 贾 第 鞭 毛 虫 阴 道 毛 滴 虫

阴 道 毛 滴 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本虫主要寄生于女性阴道、尿道 内,也可寄生于男性尿道、前列腺 内,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 前列腺炎。
一、形态与生活史
1、形态:
只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活体多变, 染色后呈梨形,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 附于波动膜外缘,细胞核1个,轴柱贯穿 虫体。
二、生活史
四核包囊 经口
(小肠
滋养体
二分裂繁殖)
排出体外
包 囊
三、致 病
1、致病机制:
1)虫株致病力:GS株、ISR株 2)宿主免疫力:IgA缺乏者易感 3)二糖酶缺乏
2、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典型腹泻的特点为突发性恶臭水 泻,量大而粪质少,偶见粘液, 极少带血。
四、诊 断
1、病原学诊断 1)粪便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 :检查滋养体
碘液染色法: 检查包囊
2)小肠液检查:肠内试验法(肠检胶囊法) 3)小肠活检: 2、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行
1)传染源:排出包囊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水源传播、人-人传播、 经口感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2、防治
治疗:甲硝唑
四、流行和防治
1、流行 2、防治 治疗:甲硝唑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典型腹泻的特点为突发性恶臭水泻量大而粪质少偶见粘液极少带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典型腹泻的特点为突发性恶臭水泻量大而粪质少偶见粘液极少带血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本虫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 物的小肠,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 状的贾第虫病。
一、形 态
1、滋养体:纵切梨形,2个吸盘、1 对胞核、4 对鞭毛 2、包囊:椭圆形,2 - 4个胞核,4核 成熟包囊为感染期
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
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 简称贾第虫,引起以腹泻和 简称贾第虫,引起以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 腹泻 为主症的贾第虫病(giardiasis) 症为主症的贾第虫病 分布特点: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均有流行 分布特点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均有流行 流行趋势: 流行趋势 一种再现的传染性疾病和潜在 的人兽共患病
第三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
引起内脏利什曼病,亦名黑热病(Kalazar) 引起内脏利什曼病,gote) 无鞭毛体( ) 前鞭毛体(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
二、生活史
白蛉 前鞭毛体 二分裂繁殖人 哺乳动物 前鞭毛体---二分裂繁殖人 二分裂繁殖人/哺乳动物 无鞭毛体---无性增殖昆虫宿主 无性增殖昆虫宿主/脊椎 无鞭毛体 无性增殖昆虫宿主 脊椎 动物宿主 寄生部位: 骨髓、 寄生部位:脾、肝、骨髓、 淋巴结(网状内 淋巴结 网状内 皮系统---巨噬 皮系统 巨噬 细胞内)。 细胞内 。 感染方式:白蛉叮咬。 感染方式:白蛉叮咬。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
三、致 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腹胀、厌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腹胀、 食等。 食等。 吸收不良综合征: 典型病人表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典型病人表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水样泻、 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水样泻、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消瘦等 胆道系统症状:胆囊炎、胆管炎, 胆道系统症状:胆囊炎、胆管炎,上 腹部疼痛、 腹部疼痛、食欲不振 肝肿大。 、肝肿大。 全身症状:发热、失眠、头痛、 全身症状:发热、失眠、头痛、眩晕 等。
滋养体(滴虫) 滋养体( 30ⅹ10~15µm ⅹ
寄生虫学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第三节 蓝⽒贾第鞭⽑⾍ 蓝⽒贾第鞭⽑⾍(Giardia lamblia Stiles,1915)简称贾第⾍。
寄⽣⼈体⼩肠、胆囊主要在⼗⼆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病(giardiasis),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之⼀。
本⾍分布于世界各地。
近⼗多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故⼜称旅游者腹泻,已引起各国的重视。
形态 本⾍⽣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1.滋养体 呈倒置梨形,⼤⼩长约9.5~21µm,宽5~15µm,厚2~4µm.两侧对称,背⾯隆起,腹⾯扁平。
腹⾯前半部向内凹陷成吸盘状陷窝,借此吸附在宿主肠粘膜上。
有4对鞭⽑,按其位置分别为前侧鞭⽑、后侧鞭⽑、腹鞭⽑和尾鞭⽑各1对,依靠鞭⽑的摆动,可活泼运动。
经铁苏⽊素染⾊后可见有1对并列在吸盘状陷窝的底部卵形的泡状细胞核,各核内有⼀个⼤的核仁。
⾍体有轴柱1对,纵贯⾍体中部,不伸出体外。
在轴柱的中部可见2个半⽉形的中体(median body),轴柱前端,介乎⼆盘状陷窝前缘之间有基体复合器(kinetosomal complex),为4对鞭⽑的发源处。
滋养体期⽆胞⼝,胞质内也⽆⾷物泡,以渗透⽅式从体表吸收营养物质。
2.包囊 为椭圆形,囊壁较厚,⼤⼩为10~14×7.5~9µm.碘液染⾊后呈黄绿⾊,囊壁与⾍体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未成熟的包囊有2个核,成熟的包囊具4个核,多偏于⼀端。
囊内可见到鞭⽑、丝状物、轴柱等。
⽣活史 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包囊随污染⾷物和饮⽔进⼊⼈体,在⼗⼆指肠内脱囊形成2个滋养体。
滋养体主要寄⽣在⼈的⼗⼆指肠内,有时也可在胆囊内,借吸盘状陷窝吸附肠壁,营纵⼆分裂法繁殖。
如果滋养体落⼊肠腔⽽随⾷物到达回肠下段或结肠腔后,就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
⼀般在硬度正常粪便中只能找到包囊。
滋养体则可在腹泻者粪便中发现。
包囊在外界抵抗⼒较强,为传播阶段。
贾第虫

LOGO
3.贾第虫的流行病学
3.5.2 临床症状
感染包囊后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为重要的传染源。 急性期:恶心、厌食、上腹及全身不适,伴低热或寒战, 突发性恶臭水泻,胃肠胀气和腹胀。 亚急性或慢性期:肠胀气、间隙性排恶臭味软便(呈粥 样)、腹胀、腹部痉挛性疼痛。
LOGO
3.贾第虫病的流行病学
3.3易感对象
3.3.1 易感人群
儿童 儿童感染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他们的卫生和生 活习惯与成人不同有关,贾第虫的感染率有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免疫功能低下者 HIV/AIDS患者常合并有肺孢子虫、 弓形虫、隐孢子虫及贾第虫等机会致病性原虫感染,并 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 旅游者 。 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 。
如 : 直 接 免 疫 荧 光 单 抗 试 验 (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onoclonal antibody assay , DFA ) , 免 疫 磁 性 分 离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法(Massanet-Nicolau J, 2003),IMS-IFA法(Souza等,200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发生了 本病的流行或暴发流行,贾第虫病已被列为 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因 贾第虫病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称为 “旅游者腹泻”。
LOGO
1.引言
近年来,贾第虫已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性 原虫,在艾滋病患者中常发现有贾第虫的合 并感染,在同性恋人群中亦可互相传播,故 本病的重要性已引起各国重视。
蓝氏贾鞭毛第虫生活史
LOGO
2.贾第虫的生物学特性
2.3生活史
滋养体:致病阶段。 寄生于人和某些动物的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二分裂方式繁 殖。 包囊:感染阶段。 包囊和滋养体均可在粪便中检出。 包囊的抵抗力强,在冷水中可存活数月。通过食入被包囊污 染的水、食物或粪-口途径(手或污染物)而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经典讲解

形态
1.滋养体
滋养体呈倒置梨形,大小长9-21µm,宽5-15µm,厚24µm。两侧对称,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成 吸盘状陷窝,借此吸附在宿主肠粘膜上。有4对鞭毛,按其位置 分别为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各1对,依靠鞭毛 的摆动,可活泼运动。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有1对并列在吸盘 状陷窝的底部卵形的泡状细胞核,各核内有一个大的核仁。虫体 有轴柱1对,纵贯虫体中部,不伸出体外。在轴柱的中部可见2 个半月形的中体,轴柱前端,介乎二盘状陷窝前缘之间有基体复 合器,为4对鞭毛的发源处。滋养. 体期无胞口,胞质内也无食物 泡,以渗透方式从体表吸收营养物质。
免疫
• 主要有表面抗原和分泌抗原两种
表面抗原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多富含半 胱氨酸蛋白,为表面变异蛋白!
表面抗原发生变异可能是虫体逃避宿主免 疫攻击的一种方式.
.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⑴粪便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经碘液染色涂片 检查包囊,也可用甲醛乙醚沉淀或硫酸锌浓集法检查包囊。 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 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 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
.
实验诊断
3.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前多采用PCR方法扩增贾第虫的某个基因 片段进行诊断,已有相关诊断试剂盒出售
.
流行
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遍布全世界,以热 带和亚热带为最多,也是中国人体常见的寄 生原虫。由于调查的时间和采用的检查方 法不同,所得的感染率有所差别。
贾第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
流行
1.传染源: 为粪便内含有包囊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
形态
• 2.包囊
包囊为椭圆形,囊壁较厚。 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囊壁与虫体 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未成熟的包囊 有2个核,成熟的包囊具4个核, 多偏于一端。囊内可见到鞭毛、丝 状物、轴柱等。
寄生虫(4)贾第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一、形态1、滋养体2、包囊二、生活史包囊(食入,小肠内脱囊)——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小肠上段)——滋养体(二分裂繁殖,回肠后段、结肠)——包囊(成形粪便排出)三、致病1.机理(1)虫体因素:a大量虫体寄生吸盘吸附屏障作用虫群的机械阻隔。
b不同虫株(GS株、ISR 株),其致病力也不同。
c虫体吸盘及分泌物、代谢物对肠粘膜损伤。
(2)宿主因素:a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丙种球蛋白和IgA缺乏,影响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的作用,感染不能控制。
b二糖酶缺乏:加重滋养体损伤肠粘膜,是导致宿主腹泻的原因。
2.病理学改变:卡他性炎症3.临床表现:a吸收不良综合症: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
腹泻呈水样便、脂肪泻,恶臭、无脓血。
b胆囊炎或胆管炎四、诊断病原学检查1、粪便检查:1)腹泻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2)成形粪便---碘染色法/铁苏木素染色法--查包囊2、小肠液检查----查滋养体3、小肠活体组织检查----查滋养体五、流行1、分布:贾第虫病分布全球,感染率约1--20%,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的感染率在2--10%之间。
2、流行因素:(1)传染源存在:排包囊的人和动物(2)包囊对外环境抵抗力强(3)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4)人的不卫生饮食(5)蝇、蟑螂等参与传播六、防治原则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药物:灭滴灵、呋喃唑酮、替硝唑、巴龙霉素2、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3、注意个人饮食卫生4、消灭蝇、蟑螂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是寄生于人体阴道及泌尿道的鞭毛虫,可引起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滴虫病分布全球,人群的感染较普遍。
一、形态前鞭毛,毛基体,核,轴柱,副基,纤维二、生活史滋养体(二分裂)——滋养体三、致病(一)致病机制1、虫株的不同:致病程度随虫株毒力强弱而异取急性患者的虫株(皮下接种)→豚鼠→皮下组织产生糜烂、脓肿取慢性患者的虫株(皮下接种)→豚鼠→不产生明显的病变虫株毒力与虫体鞭毛分泌细胞离散因子(cell-detaching factor)有关,引起阴道粘膜上皮C脱落,其生成量与临床感染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贾第虫病诊断标准

贾第虫病诊断标准贾第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可导致贾第虫病的主要寄生虫是蓝氏贾第虫,以无症状带菌者存在,潜伏期多在两周左右,甚至可以达到数月不等临床症状,是病变部位而已,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症状轻重不同。
诊断这种疾病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贾第虫病患者就医后,需要完善粪便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或胆汁检查、肠检胶囊法、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以明确诊断。
1、粪便检查:贾第虫病确诊方法,通过检查新鲜腹泻便可发现贾第虫滋养体,糊状便和成形便中多为贾第虫包囊。
2、十二指肠引流液或胆汁检查:粪便多次阴性者可用此法进行检查,检出阳性率更高,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3、肠检胶囊法:用于粪便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或胆汁检查均阴性的典型患者,比上述方法检出阳性率更高,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4、血常规检查:长期感染和儿童患者均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若患者血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则需要考虑存在营养不良的可能。
5、肝功能检查:贾第虫可以寄生于患者胆道,损伤肝脏。
检查患者的转氨酶,可以提示患者有无肝脏的损伤。
6、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腹部器官的检查,可以发现患者肝、胆有无病变及严重程度。
贾第虫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首先可以选择一般治疗,病人需要直接按照肠道传染病来进行隔离,也应该给予高热量的饮食、高蛋白质的饮食。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首先也应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如果有胆道感染现象,就应该选择抗生素治疗。
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服用药物的方式,譬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可是这类药物也有禁忌事项,哺乳期的妇女、孕妇不可以使用,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但是对于其余病人,疗效在9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诊断(Diagnosis)
㈠粪检
⒈滋养体:生理盐水涂片法, 仅在腹泻时可发现。 ⒉包囊(成形便):碘液涂片。 ㈡十二指肠引流液查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碘染色)
五、流行(Epidemiology)
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分 布也很广泛,感染率儿童高于成人, 常为旅游者腹泻的病因之一。免疫 机能异常者易发生严重感染。
□男性感染者一般为带虫状态,可导致配 偶的连续重复感染。有时也引起尿道前列 腺炎,出现夜尿增多,局部压痛。 阴道 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分泌物阻碍精子活力, 因此有可能引起不孕症。 □子宫颈癌与阴道滴虫感染有关 □孕妇经产道可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肺 炎、结膜炎。
四、诊断 diagnosis
妇科检查: 可见阴道壁充血及小出血点或草 莓状突起。 实验室检查: 取自阴道后穹窿的分泌物、尿液沉淀物或前 列腺液中查到滋养体为确诊依据。
传染源: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无症状带
虫者或男性感染者。 传染途径: 接触
传播:直接传播(性交),间接传播(浴
池、浴具游泳衣裤、坐式厕所而感染。
家庭聚集性:男女相互传播
滋养体抵抗力(存活时间)
外界自然干燥环境中14-20h 潮湿毛巾、衣裤23h -10 ℃水7h 40 ℃水 102h
蓝氏贾第鞭毛虫
邵阳医专 微免寄教研室
引言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寄生
于人体小肠,引起腹泻为主要症状 的贾第虫病,多见于儿童和旅行者, 故有“旅行者腹泻”之称。
贾第虫病被列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
康的十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一、形态(Morphology)
㈠滋养体
梨形,两侧对称,大 小为9~21μm,背面 隆起,腹面前半部向 内凹陷,形成一个吸 盘(分左右两叶), 一对细胞核,一对轴 柱,四对鞭毛。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涂片染色法(瑞或姬氏染色)。 (3)培养法: 将阴道分泌物加入肝浸液培养基内,
37℃温箱内孵育48小时后镜检。检出 率较高,可作为疑难病例的确诊及疗 效评价的依据。
五、流行 Epidemiology
分布:世界性,以女性20~40岁年龄组感 染率最高,平均感染率为28%。
与宿主生理状态的关系:
人的抵抗力降低,泌尿道生 理功能失调,月经期后期、妊娠, pH近中性,血清存在,有利于虫 体和有害菌生长繁殖,此期感染 率、发病率高。
与虫株关系: 多数虫株致病力较低,为慢性感染或带虫者 致病力强的虫株,引起滴虫性阴道炎:
感染数天后,阴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 细胞变性脱落,白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 阴部瘙痒,白带增多,泡沫状分泌物,有 时赤带、脓性分泌物。
治疗感染本虫的怀孕妇女)。 病的重要措施。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寄生在人体阴道及泌尿道, 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和尿道炎,以性传播为 主,成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较普遍。
形态 Morphology
生活史 Life cycle
仅有滋养体。滋养体即为感染期,
又为传播期和繁殖期。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
二、生活史(Life cycle)
四核包囊(污染食物、水等)
→ 滋养
体(十二指肠脱囊) → 包囊排出体外。 滋养体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三、致病(Pathogenesis)
滋养体通过吸盘吸附于肠粘膜上,造 成机械性刺激,至一定程度时,可使肠道 活动机能失常。
滋养体附着于小肠柱状上皮表面
三、致病(Pathogenesis)
五、流行(Epidemiology)
流行因素 ⒈传染源 为粪便内含有包囊的带虫 ⒉传播途径
者或患者。 人饮用被包囊污染的食物 排包囊量大,9亿个/1昼 或水而感染。 夜。 蝇、蟑螂等昆虫也可起机 包囊抵抗力强。 械性传播作用。
六、防治(Prophylaxis)
治疗病人、带虫者
治疗药物:甲硝咪唑、呋喃 注意饮食卫生 唑酮(痢特灵)、巴龙霉素(多用于 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本
一、形态(Morphology)
㈡包囊(cyst)
椭圆形,大小为 8~14×7~10μm, 囊壁厚,囊内有 2~4个细胞核, 并可见到中体、 鞭毛和丝状物。
二、生活史(Life cycle)
生活史要点:
⒈感染期:成熟的四核包囊 ⒉感染方式:经口 ⒊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小肠上段 ⒋致病虫期:滋养体 ⒌诊断虫期: 包囊、滋养体
肥皂水45-150min
0.1%高锰酸钾283min 1%硼酸11h
六、防治 Prevention and cure
改进公共设施 消毒妇科器件
个人卫生,经期卫生
普查普治
药物: 灭滴灵200-250mg口服, 外用药:滴维净、卡巴胂等。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 月经期暂停用药。 夫妻双方同时治疗。
女性阴道炎、尿道炎, 男性尿道、前列腺及睾丸等炎症
致病 pathogenicity
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
虫株毒力 有关因素 阴道菌群 宿主免疫力
与阴道菌群的关系:
阴道自净作用——乳酸杆菌 酵解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产 生乳酸——pH3.8-4.4 阴道毛滴虫利用阴道上皮细 胞的糖原,破坏阴道自净作 用(pH5.2-6.6)有利于虫体 和有害菌生长繁殖
全身性症状:失眠、N兴奋性增 高,头痛、乏力,眩晕等。长期腹泻 引起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 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厌 食为多见。 典型患者可有爆发性水 泻,恶臭,无脓血,含大量脂肪颗粒。
三、致病(Pathogenesis)
寄生于胆管系统,可以引
起胆囊炎、胆管炎:上腹部疼
痛、食欲不振,发热、肝脏肿 大以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治疗后找不到滴虫,还要继续
用药5-10天,以巩固疗效。